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技能系統> 第九十九章 天下紛爭(二)

第九十九章 天下紛爭(二)

  劉表嘆道:」子柔(蒯良表字)之言,可以說是雍季之論。異度(蒯越表字)之計,可以說是臼犯之謀。」


  劉表便讓蒯越派人誘請宗賊五十五人赴宴,將其全部斬殺,一併襲取他們的部眾。只有江夏賊張虎、陳生擁眾據守江夏,劉表乃使蒯越單騎前往將其說降。荊州的郡守縣長聽說劉表威名,大多都解下印綬逃走。至此,劉表控制了除南陽郡外的荊州六郡,理兵江陵,以觀時變。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徐州黃巾起,陶謙被朝廷任為徐州刺史,擊破徐州黃巾,並推行屯田,恢復生產。爾後聽從王朗、趙昱建議遣使進京朝貢,獲拜安東將軍、徐州牧,封溧陽侯。


  公元178年-公元184年,邊章叛亂,朝廷從幽州徵發三千精銳騎兵,並給予公孫瓚都督行事的符節,統帥此三千騎兵。


  公孫瓚率軍到薊中時,漁陽人張純引誘遼西烏桓首領丘力居等叛亂,攻佔右北平郡、遼西郡屬國的城市。公孫瓚以三千騎兵追討張純等叛賊,立下戰功,升為騎督尉。


  此時,屬國烏桓首領貪至王率眾歸降公孫瓚。公孫瓚又升為中郎將,封為都亭侯,進駐屬國,此後的五六年間,與北方游牧民族爭戰不斷。


  公元190年,劉虞擔心公孫瓚反叛,於是率兵十萬攻打公孫瓚。當時,公孫瓚的部曲放散在外,倉卒欲從東城逃走,劉虞的士兵不習戰,又下軍令不準騷擾百姓,久攻不下。


  公孫瓚於是招募精兵數百人,順著風勢放火,趁勢殺入劉虞兵營,劉虞大敗。


  劉虞與他的部下往北逃到居庸縣,公孫瓚三天就攻破了居庸城,活捉劉虞及其妻子兒女回到薊縣。


  此時董卓已死,司徒王允遣人送信給劉虞,不想終為公孫瓚所獲。公孫瓚借劉虞與王允謀取稱帝,斬劉虞及其妻子兒女於薊市。


  公孫瓚殺了劉虞之後,得到了整個幽州,日益驕矜,不恤百姓,記過善忘,睚眥必報。


  袁術初為虎賁中郎將,董卓入洛陽后,欲廢漢帝,為拉攏袁術,乃表術為後將軍,袁術不肯依附,懼禍逃往南陽。初平元年((190年),袁術與袁紹、曹操等同時起兵,共討董卓。司徒王允想立漢宗室劉虞為帝,使人報術,希望得到袁術支持。但是袁術觀漢室衰微,早已心懷異志,不願意擁立成年的漢朝皇帝,於是託辭公義不贊同提議。袁術轉而與公孫瓚以及陶謙結盟,率領所部前往汝南郡,殺死了豫州刺史而自領豫州牧,封部將張勳、橋蕤為大將軍。


  孫策從秦帆處借兵后,與程普、黃蓋等人返回江東。


  一路上,不斷有人來投,孫策的隊伍不斷壯大,到吳景的駐地歷陽時,已有五六千人。孫策把東進的消息寫信告知周瑜,當時,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帶兵出來迎接孫策並贊助軍糧。孫策大喜,對周瑜說:「有了你的支持,大事一定成功。」


  於是,孫策立即率部渡江,進擊橫江、當利,相繼攻克,樊能、張英戰敗。接著,孫策連續出擊,所向披靡,沒人能抵擋他的鋒銳,而且孫策軍隊的軍紀嚴明,百姓們也都相當擁護。


  初平元年((190年),孫策在周瑜、程普和黃蓋等人的支持下,從歷陽渡江,首先打敗了牛渚營的劉繇,奪得倉庫中所有糧食和兵器戰具。勢力越發強大。


  當時,彭城相薛禮、下邳相笮融都依附劉繇,奉他為盟主,薛禮佔據秣陵城,而笮融駐紮在縣南。孫策首先攻打笮融,斬殺五萬多人,笮融膽裂,緊閉營門,不敢妄動。


  孫策轉而揮師攻打薛禮,薛禮突圍逃走。這時樊能、於麋等人,又糾集兵士來奪牛渚。


  孫策立即回軍,打敗他們,俘獲萬餘人。劉繇慘敗,逃往丹徒,孫策入據曲阿。


  孫策勞賜將士,發布文告,曉諭下屬各縣:「劉繇、笮融的鄉人和部下來投降的,一概不問;願意從軍的,可以從軍,並免除全家賦稅徭役;如果不願從軍,絕不勉強。」


  文告發布后,來歸附者由四面八方雲集風涌,不長時間,就招得士兵兩萬多,徵集得馬匹一千多。自此,孫策之名威震江東。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受命與皇甫嵩等人合軍進攻潁川的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隨之遷為濟南相。后青州黃巾軍大獲發展,連破兗州郡縣,陣斬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兗州牧。


  曹操和鮑信合軍進攻黃巾。鮑信戰死。曹操「設奇伏,晝夜會戰」,終於將黃巾擊敗。當年冬天,獲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曹操收其精銳,組成軍隊,號青州兵。


  收到各方勢力情報,秦帆拿出紙筆,一一記下:


  ————勢力一:袁紹,自稱晉軍,佔據冀州、并州,古代晉國、霍國、楊國等地,人口近八百萬。麾下謀士主要有田豐、沮授、審配、逢紀、郭圖、許攸、辛評、辛毗、陳琳等,武將主要有顏良、文丑、張頜、高覽、淳于瓊、韓猛、蔣濟、田疇、鞠義等,計有馬軍八萬,步軍十二萬,總兵力二十萬。


  ————勢力二:曹操,自稱魯軍,佔據袞州、青州,古代魯國、萊國、莒國等地,人口七百餘萬。麾下謀士主要有荀彧、荀攸、程昱、劉曄、蔣濟、陳群、華歆、鍾繇等,武將主要有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曹仁、徐晃、許褚、于禁、呂虔等,計有馬軍五萬,步軍十萬,總兵力十五萬。


  ————勢力三:秦帆,自稱蜀軍,佔據梁州,益州,渝州,夔州,古代蜀國、巴國等地,人口四百餘萬。麾下謀士主要有賈詡、郭嘉、徐庶、陳宮、張松、鄭泰、鄭渾、黃權等,武將主要有黃忠、典韋、徐榮、甘寧、魏延、嚴顏、張任、張綉等,計有馬軍三萬,步軍七萬,水軍二萬,總兵力十二萬。


  ————勢力四:袁術,自稱宋軍,佔據豫州,古代宋國、蔡國、陳國等地,人口五百餘萬。麾下謀士主要有袁渙、楊弘、李豐、閻象、袁胤等,武將主要有紀靈、橋蕤、張勳、陳紀、雷薄、陳蘭、韓暹、樂就等,計有馬軍三萬,步軍八萬,總兵力十一萬。


  ————勢力五:孫策,自稱吳軍,佔據揚州大部,古代吳國、越國、巢國等地,人口四百餘萬。麾下謀士主要有張昭、張紘、顧雍、孫韶、駱統、薛綜、嚴畯、虞翻、步騭、陸績等,武將主要有周瑜、程普、黃蓋、韓當、呂范、太史慈、周泰、蔣欽等,計有步軍三萬,水軍五萬,總兵力八萬。


  ————勢力六:呂布,自稱鄖軍,佔據司州,古代鄖國、褒國、程國等地,人口三百餘萬。麾下謀士主要有李儒等,武將主要有張遼、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等,計有馬軍六萬,步軍三萬,總兵力九萬。


  ————勢力七:陶謙,自稱徐軍,佔據徐州,古代徐國、蕭國、彭國等地,人口近三百萬。麾下謀士主要有趙昱、曹宏、麋竺、麋芳、蕭建、王朗、陳圭、陳登等,武將主要有曹豹、張闓、孫觀、尹禮、吳敦、笮融、闕宣等,計有馬軍二萬,步軍五萬,總兵力八萬。


  ————勢力八:劉表,自稱楚軍,佔據荊州,古代楚國、隨國、鄧國等地,人口五百餘萬。麾下謀士主要有蒯越、蒯良、張羨、傅巽、韓嵩、劉先、王粲、宋忠等,武將主要有蔡瑁、蔡中,蔡和,蔡勛、張虎、陳生、黃祖、呂介等,計有馬軍一萬,步軍三萬,水軍三萬,總兵力七萬。


  ————勢力九:公孫瓚,自稱薊軍,佔據幽州,古代薊國、代國、中山國等地,人口二百餘萬。麾下謀士主要有田豫、關靖、范方、單經、田楷、王門、季雍等,武將主要有公孫范、公孫續、嚴綱、鄒丹、李邵、孫伉、張吉、文則等,計有馬軍五萬,步軍二萬,總兵力七萬。


  ————勢力十:劉備,自稱漢軍,佔據交州,古代羅國、百濮等地,人口一百餘萬。麾下謀士主要有孫乾、簡雍、楊戲、李密等,武將主要有關羽、張飛、雍闓、高定等,計有步軍五萬,水軍五千,總兵力五萬五千。


  ————勢力十一:馬騰,自稱雍軍,佔據雍州,古代褒國、苴國等地,人口九十餘萬。麾下謀士暫缺情報,武將主要有馬超、龐德等,麾下馬步軍六萬。


  ————勢力十二:韓遂,自稱涼軍,佔據涼州,古代密國、魚國等地,人口七十餘萬。麾下謀士主要成公英等,武將主要有閻行等,麾下騎兵五萬。


  ————其他勢力:其一,公孫度,割據遼東(古代孤竹國等地);其二,李傕,割據五原(古代郇國等地);其三,士燮,割據交趾(古代南越等地);其四,張揚,割據河內(古代楊國等地);其五,梁興、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成宜、馬玩、楊秋等人,割據關中(古代秦國等地)。


  只是這些小勢力不過是苟延殘喘,早晚為大諸侯吞併。而大諸侯為了天下一統,也不可避免的相互征伐。


  漢末諸侯爭霸序幕正式拉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