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對馬休的處理意見
段煨這些話的影響力不小,但認為應該顧全大局的聲音也不弱。
在段煨說完之後,李傕就馬上發表他的意見:「主公,現在各路諸侯已經兵臨城下,他們的兵力加起來少說也有五十萬人,區區一個女子的性命和數萬將士的性命相比,孰輕孰重,我想不用我說了吧,因此,末將堅決要求放了馬休,以換來長安的平安!」
這時,賈詡也說出了他的看法:「主公,如果直接殺了馬休,讓西涼聯軍及各路諸侯一起攻打咱們,咱們必輸無疑!」
接著,其他有一些人也表達了他們的意見。
樊稠認為顧全大局就應該要放了馬休。
徐榮和董越兩人的意見是不管華雄做怎樣的決定,他們都支持。
又過了好一會兒,黎明咳嗽了兩聲,抬起頭來:「主公,據屬下所知,這件事在軍中已經鬧得沸沸揚揚,李菲雖是一個普通女子,但他也是一個將士的家屬,現在相當於是代表所有將士的家屬,如果咱們不為她報仇,就是不為所有的將士家屬報仇,如果咱們的將士有這種想法,那麼,就算這次各路諸侯撤了兵,咱們軍隊內部,也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到時的長安城,就會不攻自破,反之,咱們若是殺了馬休,為李菲報了仇,所有將士都會感恩,都會認為為主公賣命是值得的!因此,屬下認為,一定要為李菲報仇!」
「再起的意思是也是要殺了馬休?」華雄知道黎明的算計從來都是算無遺漏,希望他對這次的事件也能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黎明沒有直接回答華雄的問話,而是說出了他自己的想法:「現在,放與不放都有充分的理由,但是,咱們可以同時滿足兩種意見,既要放了馬休讓各路諸侯退兵,也要殺了馬休為李菲報仇!」
華雄聽了,眼睛一亮,身體往前靠了靠:「再起快說說,這是什麼辦法!」
而其他在坐人員,也都瞪大著眼睛,看看黎明究竟有什麼辦法能夠一舉兩得。黎明整理了一下思路:「首先,是放不放馬休的問題,馬騰聯絡各諸侯攻打長安,他的主要目的是逼迫咱們放人,只要咱們放了人,他就會撤軍,馬騰撤軍,其他諸侯就會自動散去,但是如果咱們不放人,馬騰惱羞成怒的情況下,就會真的攻打長安,只要馬騰在蕭關動手了,其他諸侯一定會乘此機會強攻潼關、武關,那樣,咱們長安就危險了,所以,咱們要放了馬休;接下來再說為李菲報仇的問題,咱們釋放馬休的時候,可以和馬騰談條件,要求他們的涼州聯軍退出蕭關三十裡外,立下誓言,三年之內不得進犯長安,並要他們將這個消息傳到各路諸侯去,另外,必須要等各路諸侯退離潼關、武關兩百里以後,咱們才放人,待咱們放了馬休,涼州聯軍防備鬆懈的時候,咱們進行偷襲,殺他個措手不及,然後再派大軍從後面追擊,到時,不但可以幹掉馬休,可能還會有其他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咱們這樣就一定能打敗涼州聯軍,斬殺馬休嗎?」黎明說道這裡,立即有人提出異議。
「這就要靠咱們的將領將士們了,首先,眾將士在這種情況下,只要稍微激發一下,他們就會情緒高漲,奮勇殺敵,有了這種氣勢,要打贏這場勝仗,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其次,就看在坐的各位將軍了,只要把握住這次機會,就能一舉擊敗涼州聯軍,將他們徹底打殘,就能消除咱們一直如芒在背的涼州勢力,遠比咱們主動帶兵去涼州要好得多!」
「那咱們在攻擊馬騰的時候,其他各路諸侯調轉頭攻擊潼關、武關怎麼辦?」這時候,又有人提出了問題。
這次,卻是賈詡代替黎明回答了疑問:「各路諸侯已經退到了兩百裡外,再回來的可能性非常小,就算有人回來,也不可能全部都回來,他們來回折騰,士氣必定低落,到那時,就不足為懼了,咱們只要派少量的兵力,就能守住武關、潼關,所以,咱們只要把握好這次機會,危機反而就變成了轉機!」賈詡說完之後,又回過頭笑著問黎明:「黎大夫是這個意思吧?」
黎明也是朝著賈詡笑了笑:「咱們是想到一塊去了!」
見黎明和賈詡都這樣想,華雄也覺得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了,於是就開始下令:「在馬騰使者來叫咱們放人的時候,令黎再起去和馬騰使者交涉!」
「本將軍親率五萬大軍、徐懷瑜和段忠明各領兩萬大軍,咱們共同攻打涼州聯軍,並令賈文和為軍師!」
「令樊志傑帶一萬大軍到武關,和原有武關駐軍共同鎮守武關!」
「令李稚然帶一萬大軍到潼關,和原有潼關駐軍共同鎮守潼關!」
「令張濟帶一萬大軍到散關,和原有散關駐軍共同鎮守散關!」
「令董睿貞駐守長安城,負責管理長安城內一切軍務!」
最後,華雄又下令,各守關將領立即派快馬前往關隘,嚴禁一切人員未經允許進出關隘,確保軍事機密。
各將領接令后,便紛紛離去做好整軍準備。
且說徐榮領命后,便到了校場去點兵備戰。
徐榮看著前面黑壓壓的將士,滿面悲憤之色,高聲喝問道:「將士們,咱們的家屬李菲被隴西太守馬騰的二兒子欺負至死,咱們主公要為李菲報仇,大家說應不應該?」
「應該!」眾將士齊聲高喝,震天的喝喊聲響徹整個校場。
這些天來,所有將士都在關注著這件事的發展,現在,徐榮專門說出這件事,每個人都感覺這件事好像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一樣。
徐榮非常滿意大家的回應,再次高喝:「將士們,你們願意為李菲報仇嗎?」
「願意!」眾將士的回答整齊如一。
徐榮話鋒一轉:「但是,現在馬騰卻不顧道義,不肯讓他的兒子馬休伏罪,為此,還聯絡了涼州韓遂、張橫等部以及袁紹、袁術、曹操及其他各路諸侯,想要將馬休搶回去,你們答不答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