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初見鄭和
王晉海立刻目瞪口呆,這金牌好生面熟,難道是.……想到這裡,他的面色更加難看,充滿了不可置信。
黃堅先是震驚,細細觀察之後,竟然直接五體投地跪了下去:「微臣拜見吾皇萬歲。」
陳烙低聲驚呼:「他是皇帝」,這一聲驚呼雖然已經是他最小的音量了,但還是引得一大幫人紛紛為之側目。
至於其他人,雖是不太明白,但中國人自古就隨大流,一大堆不明所以的圍觀者也連忙跟著跪了下去,山呼萬歲,而那自稱更是微臣,奴才,草民,下官應有盡有,亂成一團。
黑壓壓跪倒了一片,唯獨王晉海,呆若木雞,恍然不覺。
有明白人噗嗤笑出聲,這是笑陳烙那句問話。
陳烙隨即恍然,摸了摸自己的頭,有些尷尬,當今永樂皇帝已經快要到知命之年了,又怎麼會是這弱冠少年,自己這問題問的著實有些愚蠢。
黃堅連忙解釋:「這面呆天巡狩令牌有如朕親臨之意,整個朝廷也只擁有兩塊而已……"
王晉海突然咆哮起來:「黃堅,你憑什麼確定那金牌就是真的沒準是這妖人施的障眼法呢。」
黃堅像看白痴一樣,眼睛里已經掩飾不住自己對晉海的厭惡,話卻說的很委婉:「王大人,這國之重器乃是承載我大明天子龍氣之物,本官跟隨陛下多年,又怎會認錯」
「俺都知道但凡和龍氣,國運相關的東西,妖邪法術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吧。」陳烙又出來刷存在感了,說出的話也是神補刀,噎得王晉海啞口無言。
龍氣,國運倒不是像陳烙說的那樣神奇,要不然蘇妲己也沒辦法惑亂大商王朝了;只是,這種情況必須在國運衰微,王朝末路的時候才會出現,而他如果敢反駁,那不就是等同於說這大明王朝快要亡了嗎
晉海雖然囂張狂妄,但這等大逆不道的話就算借他十個膽子也是不敢說的,於是,他的臉憋得也就更加通紅,眼睛里的怨毒也就越發深刻了。
當然,正常狀態下的晉海是不敢說,但此時的他,在那小孩頭顱的影響下,早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又豈能算是正常
甚至可以說,他現在的身體,最多只有百分之七十完全歸他掌控,在這種情況下,還真不一定會做出何等蠢事。
只見他的眼睛里突然間閃過一絲黑氣,這絲黑氣就像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瞬間將他隱忍的所有情緒統統爆發了出來,顯得無比癲狂。
他瞪著血紅色的眼睛,死死地盯著王浩,對身邊的手下說:「我說他是假的就是假的,來人,給我把他押……不,假造代天巡狩令牌,直接活活剮死」
「我看誰敢」
這一聲怒喝來的著實威嚴無比,猶如晴天霹靂,攝人心魄。
黃堅愕然,心想:「誰把我台詞搶了」
陳烙震驚:「這誰嗓門這麼大」
王浩皺眉,心中不僅不領情,反而微微有些嘆息:「好不容易假裝受傷,能勾得晉海襲擊欽差大臣,有了這個一勞永逸幹掉晉海這個麻煩的機會,誰沒事來這兒攪局」
只見,在不遠處,一名中年男子緩緩走出,那男子頭戴官帽,身穿雲雁圓領、廣袖官常服,腳蹬皂靴,相貌英俊,未蓄鬍須,端的一大好男兒。
王浩心裡隱隱有了猜測:「雲雁官服難道是鄭和」
果然,黃堅立刻露出喜色,上前拱手:「鄭大人,您來了。」
鄭和向他點了點頭,直接看向了晉海,有些不解,當初天真可愛的那個小孩兒,如今怎麼成了這副模樣。
晉海噤若寒蟬,這個男人的氣勢太強了,又算得上自己的長輩,晉海對於此人,一直是又敬又怕且敬而遠之,從不與他親近,如今被他逮個正著,腦子瞬間就是一昏。
而這一昏也確實讓他昏了頭,直接罵出了一句:「你這區區閹人,皇叔父身邊的狗奴才也敢管主子的事」
明明是害怕,卻又罵出了口,除了鬼臉小孩的影響以外,也因為他這常年的紈絝生活,使得自己更加註重顏,誰掃了自己的面子,不假思索就要去回一句,就像是明知老虎屁股摸不得也要上去摸兩下。
確實是作死,這種心理就算排出了鬼臉小孩的影響也是存在的,而鬼臉小孩只是將王晉海的情緒放大了而已。
瞬間,所有人都驚呆了,作死沒有這麼作的吧,真應該給他起個名叫花樣作死小能手。
話一出口,王晉海立刻後悔,有些不敢相信地捂住了自己的嘴,他怎麼會直接把心裡話說了出來
瞬間,鄭和怒氣勃發,雙目圓睜,濃濃的凶煞之氣衝天而起,就像殺伐無數的大將軍一般,沛然凶威難以抵擋。
如果說之前的鄭和就是一普通中年官員的形象,帶著濃濃的書卷氣;那麼現在的他,就是橫刀立馬,曾在沙場上斬落無數首級的兇猛將領,渾身都是鐵血氣。
王浩震驚,震驚於鄭和那強大的氣勢,那是甚至比上個世界,狼王盧錫安還要強大的存在,比起鬼火恐怕也只是差了些多變的手段,還多了更為雄厚的根基。
傳奇二階頂峰王浩默默地給了他一個評價,之前的陳烙,肉體力量雖然不弱,最多也就堪堪達到傳奇,而黃堅也僅僅是站在了傳奇的門檻上,比陳烙都差了些許。
見微知著,主角實力也才這樣,那其他地方的強者自然也算不上多。
比較來說,這鄭和絕對是大明朝有數的高手了,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徵了這個世界的最高武力。
鄭和很快就熄滅了怒火,看著噤若寒蟬的晉海,沒有再說一句話,顯得有些心灰意冷,就算他立下天大功勛也僅僅是個閹人罷了。
他沒去理會晉海,直接向著王浩抱了一拳:「王大人,沒想到陛下居然也派你參加下西洋了,看來陛下對偽帝還是太過重視啊。」
王浩一愣,沒想到空間背景里,自己和鄭和還是認識的,連忙拱手應道:「茲事體大,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