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夢裡乾坤8(硬核,非理工慎入)
8
自旋又如何呢?我問。
自旋就意味著,他向我解釋,每一個光子的前進路線都是扭曲地螺旋前進的,它會佔用比它自己的直徑大得多的路徑截面。
我明白他的思路,就是說,在光子的振幅範圍內,同一時間只能通過一個光子。
可這又能說明什麼呢?
他說,雖然光子的直徑可能遠小於電子的直徑,可自旋的振幅卻不一定會比電子的直徑小多少。
這與兩者的直徑有什麼關聯呢?我不知道他想表達什麼。
他解釋,亮度的增加,自然是因為光子密度的增加,可是,如果你的感覺夠靈敏,就會發現,它們並不是密集地並排前進的,而是存在著先後順序的——光子在前進的時候,具有軌道的排他性。
這又說明什麼呢?
他笑了,說,一句話,無論光的亮度有多高,在同一時間點上撞擊電子的光子數量,並不會隨之改變。
我一聽,這不就是另一種版本的泡利不相容嗎?
自旋粒子的前進路線,當然與波的傳播路徑效果一樣了。雙縫實驗產生干涉條紋,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他說,不僅如此,因為屏幕本身也是由原子組成的,所以電子或光子擊打后留在屏幕上的光點,並不是像子彈穿過紙張一樣留下的一個洞,而是這些電子或光子自己留在了屏幕表面。它們繼續停留在屏幕表面,就一定還會不停地抖動,所以,光子或電子,即使是穿過單縫,隨著光點的增多,也會出現波的干涉條紋圖樣。
他的這種推斷嚇我一跳,這確實是自旋產生的非常簡單的邏輯結果。
為什麼我以前就沒想到呢?
但我還是有個疑問,就是,將光子和電子看作自旋的粒子,固然可以解釋雙縫實驗中的干涉條紋圖樣,然鵝,它不能解釋電子軌道躍遷問題:電子從這個軌道跳到上一級軌道或下一級軌道,中間沒有任何過渡,如果電子是粒子的話,是不可能想象的,因為粒子從這個位置到另一個位置,無論你怎麼跳,也一定有軌跡的嘛。
他沉思了一會兒,如果不把電子或光子看作一個石頭一樣的結構實體,而是氣球一樣的氣囊,軌道躍遷的問題也就可以解釋了。
氣球一樣的氣囊?我很是不解,不知道他為什麼會聯想到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