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射天歌> 第三章 夢裡乾坤6(硬核,非理工慎入)

第三章 夢裡乾坤6(硬核,非理工慎入)

  6

  有一陣子,他隔了很長一段時間才來拜訪。

  那天晚上,他在夢裡開心地對我說,他或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思路。

  這段時間,他出了個差,拜訪了一個老式的授時天文台。

  這個天文台報時用的還是三級壺漏的漏箭,不過,除了隨著時間流逝上浮的浮箭外,它還有一個整點報時的浮球聯動裝置:最下一級漏壺的排水管把水流到水車天平的竹筒上,竹筒滿了過後,天平就會傾斜,水車就會轉動,將下一個竹筒轉過來。剛才裝滿水的竹筒,把水傾倒在另一個天平的其中一個盤子里,隨著天平傾斜,另一端的鎚子就會敲擊一面銅鑼,發出響聲。

  他猜測,實驗測量中的恆定光速可能與此類似,就是光的速度要顯示出來,有一個最低作用量的域閥,只有達到這個作用量,我們的儀器才能把它測出來。

  換句話來說,實驗測量中的光速,測的其實是類似體積單位的光流量。低頻率的光,雖然流動速度快,可它的光流量小;高頻率的光,它的流動速度慢,可它的光流量大。所以,它們作用於測量儀器時要達到同一容積所花費的時間,依然是一樣的。

  我一聽,這好像也有點道理。因為無論是傅科測量光速的手段,還是邁克爾遜-莫雷測量光速的手段,用的確實是計算容積的方法。而且,尼爾斯有關電子層級軌道的量子躍遷原理,也可以用這個來解釋。

  但再仔細一想,又覺得這有什麼不對。

  這一思路不能解釋光電效應實驗。

  我告訴他,在光電效應里,電子逃逸的動能,也就是初速度只與光的頻率有關,而與光的亮度——也就是光線的密集程度無關;而逃逸電子的數量,卻又只和光的亮度相關,與光的頻率無關。正是因為如此,愛因斯坦才把光看作粒子性的光量子。

  如果光速是累積的作用量的話,光電效應就無法解釋。

  他聽了我質疑,想了許久才說,這其實也不難解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