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繩樹的統一戰略
誰也沒有想到,一場波及數個大國,雙方投入兵力近二十萬的大戰就這樣結束了,從戰鬥開始到兩國達成協議總共才過去五天而已。這是忍界有始以來耗時最短的戰爭。
即使各國高層手中已經拿到了此戰的詳細情報,也仍然有些不真實的感覺。
各國經過反覆分析討論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雖然天行者的計策依然如同往日一般天馬行空算無遺策,但是造成如奇迹一般戰果的關鍵卻是那座逆天的天空要塞!
對於缺乏對空戰力的各國來說,這座集後勤、運輸、戰鬥干一體的飛行堡壘簡直就是個無解的戰爭機器,是不同緯度的無敵武器。
這座要塞簡直就是懸在整個忍界各國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掌握了這個戰爭利器的繩樹已經可以在戰略層面上全面碾壓整個忍界。
所以此戰之後,各大忍村都想盡辦法建立一隻屬於自己的空軍。各大忍村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對於科技是一竅不通,而且就算從頭開始學也耗時長久,所以他們不約而同地從忍術方面下手,希望能創造出一種能夠普及的飛行忍術。不過這些都是后話,此時暫且不提。
當各國高層看到風之國簽定的條約之後全都鬆了一口氣,雖然條約看起來很苛刻,但這至少說明木葉目前沒有滅亡風之國的打算。
尤其是土影和雷影,雖然之前他們被說服,但是心中仍然害怕木葉會撕毀協議。
原本他們以為木葉就算能夠戰勝砂隱村也會實力大損,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天行者會以這種方式獲得一場完勝,而土雷兩國經過一年的激戰之後,已經兩敗俱傷。
以各大忍村目前的力量對比,大葉完全可以趁此機會橫掃忍界滅亡各國。
現在木葉放過了風之國,並與之和談,這說明木葉確實沒有覆滅各國的野心,而是想通過貿易獲得利益而已。
這就讓各國高層產生了僥倖心理,認為日後只要像風之國那樣付出足夠的利益,就可以免去滅國之禍,只要國家不滅,他們總有機會趕上木葉。就像當年初代與二代火影在位之時,他們的前輩不是一樣熬過去了么?
可惜各國高層卻不知道,他們這種心理變化,才是繩樹最大的目的!
現在忍界的局勢很像繩樹前世歷史中的戰國時期,而木葉就是實力最強的秦國,想要一統天下完全可以效仿秦國的策略。
所以木葉只需要一邊通過外交手段瓦解各國之間的聯盟,一邊用戰爭不斷從各國獲得利益,便可以如同秦國一樣不斷削弱各國,而後一舉鯨吞天下。
賈誼的過秦論中有言,六國之敗不在天下之弱小而在各國爭割地而賂秦!
現在忍界各國的高層的心理和滅亡的六國何其相似?
如果繩樹能夠計劃逐步削弱各國,雙方之間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到最後絕無反抗之力。
所以和風之國簽定的條約就是繩樹一統天下的第一步,只要割地賠款成為了戰敗的慣例,那麼木葉就可以逐步蠶食各國,慢慢地消化領土和人口,達到壯大自身的目的。
反之,如果木葉急不可耐地開始消滅風之國,不僅不能得到任何利益,反而可能遭到整個忍界的反抗,就算最終獲得了勝利勉強統一忍界,也很可能像秦國一樣因為消化不良而被平民和各國餘孽推翻。
而且繩樹可不會忘記,忍界中平民與忍者之間還存在著巨大的矛盾,有一股龐大勢力一直隱藏在暗處謀划著將忍者滅亡。
如果繩樹將各大忍村消滅,光憑木葉的忍者一定無法統治鎮壓天下數量龐大的平民,到時候別說建造忍術文明,能保住忍者這個階級不被推翻消滅就不錯了!
實際上,繩樹之前「開發」的催糧之術是用系統兌換的,此術非常完美,根本就不存在他之前所說的種種缺陷,有神樹提供的尾獸查克拉輔助,繩樹每天至少可以催熟數萬畝,數萬噸的糧食,比各國的糧食產量不知要高出多少倍,養活整個忍界都不是問題。
可是他並不准備這麼做!為何?因為糧食充足之後,必定會帶動人口增長,而忍者的培養不是僅僅有糧食就足夠的,還需要其他的珍貴資源,所以忍者與平民之間的人口差距非但不會縮小,反而還會拉大,這與繩樹擴大忍者數量普及忍術建立忍術文明的計劃完全相違背。
所以按照繩樹的計劃,木葉最需要做的就是修練內功瘋狂種田,一邊研究查克拉科技,一邊擴大忍校規模全力培養忍者,而且還要從大名政府手中躲得政權,在這些計劃沒有取得成效之前,絕對不能開啟統一忍界的進程。
而為了達到以上這些計劃,繩樹在這次的戰爭之中一直在進行布局,這次和簽定的三項條約之中前兩項都是附帶,第三項才是其中的關鍵!
而各國的高層對這三項條約的看法和三代風影類似,他們覺得繩樹要來這麼一塊貧瘠的飛地,完全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又或是好大喜功的表現,還不如換成一筆賠款來得划算。就連木葉高層和火之國大名政府也有類似的想法,可是攝於繩樹的巨大功勞和威望無人表示反對,至少從表面上看這也算是開疆拓土了。
現在誰也沒有想到這是繩樹刻意布下的一個大局,直到之後一場大變發生,所有人才恍然大悟。
與風之國的談判結束之後,木葉果然如同之前承諾的一樣,主動出面調和土之國與雷之國的戰爭。
早就不想再打下去的兩國很乾脆地接受了「好意」,再木葉的見證之下,雙方簽定互不侵犯的和平條約,作為對木葉的回報,兩國也同時發布了對宇智波斑的通緝令。如此一來忍界五大國之中只剩下水之國沒有對宇智波斑發動通緝了。
簽定了條約之後,雲隱的五萬忍每邊迫不及待地返回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