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文一武掌控朝鮮
朝鮮的事情進行的極為順利,首先是溫體仁極為順利的從朝鮮離開的君臣手裡接過了朝鮮的最高權力,尤其是在一萬先遣部隊的保護下,沒有人有膽量敢於違抗。待崇禎十年元月盧象升率領兩萬大軍抵達漢城之時,溫體仁已經對朝鮮政事梳理了一遍。漢城一處富麗堂皇的府邸現在就是溫體仁的府邸了,此處正是朝鮮王李倧舅舅具宏在漢城的府邸。朝鮮君臣利用一月時間處理各種財物之時,漢城周圍的府邸和田畝根本就賣不出去,沒有人會在這時候當接盤俠。於是待朝鮮君臣離開后,溫體仁也就直接搬進這座早已經被具府僕人搬空的府邸作為自己的府邸。府邸中書房內,溫體仁、盧象升、李若鏈這三位朝鮮現在的最高統治者匯聚一堂。「溫大人果然非同凡響,不過短短一月,就已經完全掌控了整個朝鮮。」,盧象升一臉欽佩的對溫體仁說道。「不敢當,正是有大軍坐鎮,諸事才能一切順利。」溫體仁輕拂鬍鬚面帶微笑,心中也是頗為得意,眼前此人可是皇上最重視的武將啊,他的稱讚,自己還是頗為受用的。「非也,本督來到漢城雖然不過十日,但也知道溫大人從這朝鮮眾豪族中拿到了五十萬石的糧食,以此賑濟災民,又驅使數十萬災民修築各種堡壘。沒有動用一兵一卒就使得各地的叛亂分子勢力大大受損,駐守漢城的八萬朝鮮軍隊也是安井異常。此非同小可啊。」「盧總督實在是客氣了,盧總督的手段也讓本官頗為欽佩,盧總督抵達漢城不過十日,就已經完全控制了城外的八萬大軍,相信要不了一個月,此八萬朝鮮軍隊必將如臂如使。」「本督能做到如此不過是有我大明精銳三萬大軍在此,再加上這朝鮮軍隊本就是我大明訓練出來的,軍隊中的中下層軍官和我大明關係匪淺。至於那些武將們,大多數都是這無能之輩、溜須拍馬之徒,根本就不了大用,軍中對他們的怨氣也頗為不小。待本督除去那些有關係跟隨那李倧離開朝鮮的軍官之後,其他軍官都已經被本督當著所有軍士的面給斬了,家產均分給眾士卒。如此本督才能在這十日內徹底掌控朝鮮大軍。」「好,好啊。」兩人好一番吹捧,旁邊的李若鏈聽的是嘴角直躊躇。半個時辰后,議事進入正題。「盧總督,不知這朝鮮軍隊何時能整編完成,有足夠的能力去抵禦建奴大軍。」「現在本督正忙著整巡大軍,將其打散重編,由我大明軍官統領朝鮮大軍,提拔有為朝鮮士卒,再加上我大明源源不斷運來的火器。一個月後,朝鮮軍隊必然煥然一新,守城不成問題。半年,只要有半年時間,本督就能和那阿敏的軍隊一爭勝負。可惜的是建奴不會給我大明如此機會。同樣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朝廷能夠提供足夠的糧食、軍械。」盧象升對兩人解釋道。「好,盧總督不愧是我大明第一名將,僅僅十日時間就完全掌控了朝鮮軍隊,本官也聽說了盧總督在大營中大開殺戒,一舉震懾了所有人。至於糧餉、軍械盧總督不必擔憂,從你我來到這漢城開始,從我大明向朝鮮運送物資的船隻絡繹不絕。另外本官從朝鮮那些不識好歹、私通建奴之人家裡查抄了五十萬石的糧食,這五十萬石本官可都沒動,都在這漢城之中。」「那不知溫大人是如何在這朝鮮以工代賑的?」「哈哈哈,盧總督恐怕是有所不知,我大明最近幾年那紅薯有很多地方種植,但是這東西確實比不上玉米,無法和麥、稻想比,再加上產量極高。於是我大明的紅薯產量頗高,我大明不的不將紅薯做成干硬的紅薯干。但仍然可以用於煮粥,本官就用這八成紅薯干,兩成麥、稻用於賑災,用於以工代賑。即便是現在是寒冷的冬天,但有了大量的煤炭,我大明能夠提供足夠的熱水,再加上這紅薯干,甚至本官每十日提供一頓肉食,如此一來災民辦事倒也還算利索。甚至漢城城牆的加固速度比之前的速度還要快上不少,畢竟之前朝鮮君臣只是每日給他們一頓稀粥罷了。只需一月時間,漢城的城牆就能再加固一遍,至於遠處的堡壘。只能聽天由命了,看看建奴能夠給我們多長時間了,時間越長,我們修建的堡壘必然愈加堅固,若是時間不夠,我們只能戰略性放棄漢城西北三十里的堡壘防線了。」「李大人,不知建奴那邊是什麼情況!」「兩位大人,這一個月以來錦衣衛、東廠的情報都在源源不斷的送到下官手裡。朝廷已經確定,黃台吉和那阿敏確實是達成了協議,為了不給我們更長的準備時間阿敏將在崇禎十年三月左右出兵漢城,按照他們之前的計劃,當時五月收穫的時節,現在留給我們的時間只剩下兩個月左右了。」溫體仁並沒有著急,「還好,和我之前所預料的相差不大,建奴可不傻,根本不可能讓我們在朝鮮從容準備。只是本官之前的計劃還是需要改一改了。朝鮮的這些君臣當真是無能之輩,說好時間這漢城城防實在是極差,即便是我大明率領這十數萬壯勞力再努力一個月時間。若是建奴不計所有這漢城恐怕很難守住太久,最多也不過是一年罷了。因此,本官決定放棄修築漢城西北的堡壘防線,將防線放在這漢城。同時從現在開始我們必須要修築漢城以東以南地區的幾座城池。本官已經看了這朝鮮地圖。這裡面最重要就是釜山,此處山勢較為險要,同時也是臨近海洋,我大明隨時可以支援釜山,只要守住這裡,朝鮮就不算丟。除此之外還有晉州、光州等地也是如此。必須要在漢城之戰爆發錢,這幾座城池也要有些底蘊,不然待大戰爆發,建奴騎兵衝擊漢城後方必然會帶來巨大的損傷。」盧象升、李若鏈對視一眼皆稱「善!」盧象升也堅定道「如此我等當竭盡全力了,此次我大明多方出擊,我們的壓力是最大的,但也是功勞最大的。兩位大人,我等共勉。」「善!」…………s晚上有些事情耽擱了,更新已經到11日了,只有兩千字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