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陝西!!(求訂閱)
PS:這一章補昨天的,今天應該可以再寫一章,求訂閱!!
…………
一天後,滿臉笑容的朱由檢一行人在延安府一眾官員、百姓的目送下離開了延安府城。
在延安府通過延安知府朱由檢、周應秋等人了解到了延安府的詳細情況。
據統計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延安府之前有五十萬人移民去了河套!
五十萬人啊,要知道黃冊上延安府也只有百姓六十萬人。
當時延安知府在朱由檢面前說著這樣的數據時,他自己的臉色就極為尷尬,可以說是個人都知道這裡面的問題。
難道現在的延安府只剩下了十萬人?
這不是開玩笑嗎?絕對不可能只剩下十萬百姓,據朱由檢自己根據這一路上的見聞估計,現在的延安府至少也還有四十萬人,甚至是更多朱由檢也絲毫不感到驚訝,畢竟僅僅這延安府城中就有七八萬的百姓。
當時正在聽延安知府彙報朱由檢敏銳的感受到坐下下方的周應秋額頭上滲出細細的汗珠,倒是劉宗周老神自在,似乎什麼感覺都沒有。
不過令周應秋驚訝的是他們那眼中似乎容不得一點兒沙子的皇上彷彿沒有發現這個問題,仍然滿面笑容的聽著,時不時的還提過幾個疑問,對於人口之事似乎沒有一點兒發現。
這不對勁,這裡面絕對有問題,周應秋眉頭皺了起來。
而且不僅僅是延安府,自從衛所變革,陝西北部的延綏鎮已經被取消並改為榆林府,寧夏鎮也改為寧夏府。慶陽府、榆林府、寧夏府都出現了延安府的情況。
唯一的區別是其他三府移民的人口少一些罷了,就連寧夏府移民的百姓也不少,達到了三十萬。
這簡直不可思議,要知道寧夏府可是號稱塞上江南,自古以來都是漢民族的農耕重地,現在自然同樣是土地肥沃。幾百年前的西夏就是以此為根基,和大宋、遼、金相抗數百年。
然而這裡的土地是好,自然而言的百姓數量也就極多,土地資源同樣極其緊張,甚至都快比得上延安府了,於是自然而言的移民的數量也就不少,再加上大量的軍戶。
僅僅陝北四府移民到河套的百姓就多達一百二十萬人!整個陝北的階級矛盾、土地矛盾得到了極大緩解。
當朱由檢踏出延安府的土地時,他心中頗為輕鬆,歷史上將大明炸的粉碎的炸彈現在基本上算是消彌於無形了。
心中的重壓現在總算暫時可以放下了,其實之前朱由檢還有打算讓錦衣衛去找找那大名鼎鼎的李自成的,後來又考慮一番放棄了一個誘人的打算。
畢竟大明滅亡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李自成這個人,就算弄死了那李自成,定然還會有千千萬萬個李自成站出來的,更何況那李自成真的能力很強嗎?這恐怕不見得。
不管如何,現在這件事基本上可以暫時告一段落了,就算是停下對陝西的移民也不會對這裡產生更大的影響了。
………
九月三日,朱由檢一行人終於到了西安府,自從確定了現在陝北的大好形勢后,朱由檢心中的急迫感可以說是大幅降低,離開延安城去西安的路上,他可以說是悠哉悠哉,有時還偏離方向去一些縣城、村莊看看。
要知道延安府和西安府可是相鄰的,從延安城到西安城真的不遠,就這樣的距離他們一行人竟然走了五天時間,隨行的周應秋這個老頭子都感覺大家走的實在是太慢了,完全是浪費時間。
可惜他卻做不了什麼,他也發現皇上自從離開了延安府就莫名其妙的極為高興,作為老江湖,他很清楚這個時候還是不要打擾皇上的興緻為妙。
可那劉宗周就偏偏不長眼非要去勸諫,現在可好?被訓了一頓應該就舒服了。
其實朱由檢高興的不僅僅是因為陝西的事,他還發現這裡的環境出乎意料的頗為不錯,這片黃土高原之上各種樹林、草原極多,比後世的情況要多得多。
自然而言這裡的風景也頗為不錯,朱由檢還抽出時間爬了三座小山,感覺頗為不錯,和後世想比的確好上不少。
畢竟這黃土高原少了三百年的霍霍,大量的林木都沒有被砍下來作為柴薪燒掉,想在想來這個時候的黃河應該也不至於太黃吧。想到這裡朱由檢都想要去河南看看現在的黃河究竟是個什麼樣子。
而且大概率這裡的環境應該不會再遭到破壞了,一方面大量的煤炭開始被使用,以後柴薪應該就用的少了。
要知道這陝北、山西、河套這些地方的煤炭本身就是極多。以後這裡的蜂窩煤定然也是極為便宜。
另一方面這陝北的人口應該也不會再增長了,之後不大規模減少就很不錯了。
當見到遠方模糊的西安城牆時,周應秋長鬆了一口氣,總算是到了,這一路實在是一言難盡,皇上也不知道哪裡來的這麼高的興緻,在離開延安府之前可完全不是這樣啊。
在西安城五十裡外,大軍就舉起了代表著大明皇帝的旗幟,於是皇上到了西安的消息在西安府快速傳播開來,接下來的五十里,寬闊的水泥官道兩側聚集了大量的百姓,每當朱由檢經過,兩側就響起了巨大的歡呼聲。
不過還好,百姓們還是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沒有百姓有膽子踏上水泥路。
又前行了不久眾人就遇到了陝西一眾文武官員的迎接隊伍。陝西文武官員以陝西巡撫徐從治和三邊總督滿桂為首。
雙方匯合后朱由檢僅憑肉眼感覺滿桂這次帶過來的這萬餘軍隊絕對算得上是精銳了,同時王加川也很是認可朱由檢的判定。
看來滿桂這兩年在陝西作的不錯,朱由檢這麼想著。
早在朱由檢一行人到達歸化城時,朱由檢就通知滿歸讓他前往西安,朱由檢要見見他,於是得到消息后的滿歸就急急忙忙的帶上兩千人從甘肅鎮返回西安。
要知道原甘肅鎮的駐地可是距離西安城近兩千里啊。這一路上滿桂自己狂奔兩千里,到了西安城時也頗為疲憊,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此時朱由檢還沒有到,給了他時間讓他休息。
………
西安城,原本徐從治是準備讓朱由檢休息在秦王府的,秦王一脈已經全部被剔除出宗譜,沒有了親王爵位,這秦王府進過一番波折朝廷也就收了。
當初朝廷雖然取消了親王一脈所有人的爵位,沒收了他們大量的財產,但是朱由檢還不至於將事情做絕,一些該要的名聲還是需要的。
朝廷大約僅僅拿走了他們九成的土地以及近六成的財富,畢竟再怎麼說這些人也是他朱由檢的「親人」,就連這秦王府朱由檢原本也沒有打算要收回去,就留給朱存樞吧。
只是當初朱存樞無論如何都不要這秦王府了,朝廷無奈之下也只能夠了回去。
沒有辦法,現在的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和資格再住在這富麗堂皇的秦王府,這一點兒朱存樞還是很清楚的。
於是在得知朱由檢要來西安,徐從治就將封存起來的秦王府再次打掃一遍,準備讓朱由檢住在這裡。
朱由檢在得知這個消息后,堅決拒絕,絕對不能去秦王府,這個時候秦王一脈才剛被處置一年時間,這個時候還是不要刺激大明宗親們為妙。
朱由檢也就在這府衙中休息一夜。
第二天,朱由檢並沒有和陝西的一眾官員商議事情,一大早他就帶著人以及一些禮物就準備去看望庶民朱存樞,即便是被貶為庶人,朱存樞這些秦王一脈的核心人員並不缺銀子。
朱存樞在離開秦王府後就在這西安城中購買了一處大宅子,帶著自家極為親近的人就住在這裡,至於秦王一脈其他的近萬人,朱存樞才不會管。
以前有能力時都不怎麼管,現在就更不會管了,之前是無心有力,但現在恐怕就是無心無力了。
朱由檢這次過來並沒有通知朱存樞等人,朱由檢此行也有數百人,十數輛馬車滿載著各種各樣的禮物。
憑藉著陝西巡撫徐從治的名頭,眾人一路暢通無阻的見到了失去秦王爵位近一年的朱存樞。
結果見到的景象朱由檢頗為驚訝,那朱存樞在院子中聽著戲,一副極為入迷的樣子,他聽到有人過來,就很是隨意的說道:「徐大人,隨便找個位置座吧,現在我也不是親王了,你就隨意座吧,我還要聽戲呢。」
看著頭都不回的朱存樞,朱由檢嘴上露出笑容,旁邊的徐從治正想說話,朱由檢擺擺手,好整以暇的開口說道:「朱存樞,朕過來看看,你這是連頭都不轉過來嗎?」
聽到這個聲音朱存樞臉色大變,這個聲音他實在是太熟悉了,當初在京城外紫禁城,就是這個聲音宣告了他秦王一脈近萬人的命運,讓他這個大明親王從雲端跌到地獄。
朱存樞轉過頭,看到面無表情的朱由檢,他緩緩站起來,略微躬身:「皇上你怎麼來了,是來看我的笑話嗎?」
對於朱存樞語氣中的略微不敬,朱由檢並沒有生氣,自己都這樣對他們難道還不容許他們發發牢騷。
「朕還不至於這麼小氣,昨日朕到了西安城,今天特意來看看秦王最近過得如何?沒想到啊,剛剛到朱府,就見到秦王你在聽戲,現在看來秦王殿下的小日子過的還頗為舒服。」
「皇上說笑了,我現在可不是什麼秦王了,現在只是一介草民罷了。」
朱由檢差點笑出聲:「聽你這意思,朕還委屈你們了,當初你們既然有膽量做出那些事情,就應該知道這些事情被捅出來的後果。
甚至不說那些違禁品,你們對這西安的百姓做的那些惡事就足夠讓你丟掉你的王爵了。
朱存樞,你知道嗎,西安府的百姓得知朕來到了這裡,那歡呼聲可是震天響。
你知道為什麼他們這麼高興嗎?
就是因為你朱存樞,因為朕替他們除掉了秦王府這個大惡人!」
說完,朱由檢就直接離開了,留下愣愣的朱存樞。
………
巡撫衙門書房,朱由檢等人正在聽著徐從治的講解,這位徐從治是朱由檢登基以後才被提拔到河南的,而且還是朱由檢一手提拔的,主要原因就是這位徐從治的能力足夠強。
而事實也的確是如此,這兩年徐從治乾的就頗為不錯,陝西在大明可實在是太重要了,年紀也足夠大,人口眾多。
崇禎元年陝西旱情嚴重,在徐從治的治理下近兩百萬百姓離開陝西前往漠南,但是災民還是太多,陝西有條不紊的按照朝廷的要求組織了近百萬災民以工代賑。
一年半的時間過去了,陝西全省的大部分水利都得到了修繕,從西安到各府府城的水泥大道全部修通,除了漢中府,那裡畢竟要越過秦嶺,工程浩大。
陝西遭受了這麼嚴重的旱災,竟然沒有出現一次大中規模的叛亂,這在大明簡直就是一個奇迹。要知道大災就是和造反聯繫在一起的。
雖然在這其中朝廷起到了主要作用,但是陝西一眾官員的功勞還是不容置疑的。
不僅僅是這些,朝廷在這兩年中對於地方機構的變革,陝西的推行都頗為快速,在全國也就京城能與之相提並論。
在朱由檢到西安時,整個陝西的各種機構變革已經圓滿完成,比朱由檢要求的年底提前了近四個月,這個成績朱由檢非常滿意。
他們不僅僅速度快,更重要的還是質量頗高,關於這一點的情報這一路上錦衣衛源源不斷的送到朱由檢的手上,朱由檢還是頗為了解的。
眾人聽完徐從治的詳細介紹后,對於這一點兒還是沒有什麼質疑的,徐從治這兩年在陝西巡撫這個位置上的確是做的不錯。
周應秋認真看著朱由檢和徐從治正在談論的兩人,好一副相談甚歡的樣子。這以後說不得有又是一樁美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