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重鑄剛明> 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明「出兵」(求訂閱)

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明「出兵」(求訂閱)

  李倧離開了朝鮮的國都,直接讓朝鮮的局勢變的更加混亂,李倧的離開對於漢城的軍民之心打擊甚大,連他們的大王都逃走了,他們留在這裡還有什麼意義?

  很多有膽略的人都已經收拾行李衝出了漢城。有條件的前往江華島,沒有條件的就一路向南逃,總之就是離建奴越遠越好!

  而此時從北方南下數十萬難民的先鋒終於到了漢城附近。

  這個時候朝鮮朝廷那裡還有能力來賑災,他們根本就對這些難民不管不過一次,你們還是自生自滅吧。

  以金自點為首的留守高官正在聽從著從李倧那裡傳回來的命令開始調動漢城周圍的二十萬軍隊,準備構築一個漢城防線,誓死守衛漢城!

  這才是當務之急,沒有一位重臣在朝堂上提起正在受苦受難的數十萬難民,他們彷彿沒有看到這數十萬因為他們的不作為而逃難的普通百姓。

  那些難民們長途跋涉數百里,有的甚至超過千里才來到這裡,原本以為朝廷會給他們一口飯吃,結果現實卻是如此的殘酷。

  竟然沒有一個人管他們,不管是朝廷官員還是所謂的地主豪紳,都是對他們避之不及。

  這個時候他們已經餓的實在是受不了,也不知道是誰第一個動手,難民們開始到處搶奪食物,不分人,見到村莊就搶,見到城池就衝進去。

  等同於數十萬個劫匪同時出現,所過之處皆是一片哀嚎,漢城以南也徹徹底底的混亂了起來,死傷人數開始快速攀升。

  這個時候朝鮮君臣才想到這些難民,可惜太晚了,這個時候這些難民已經完全無法控制了。

  ………

  朝鮮君臣正在「想盡一切辦法」來構建所謂的漢城防線。

  現在他們已經發現建奴大軍似乎並沒有繼續南下的打算,正在想盡一切辦法來搜尋糧食。

  這樣的發現讓朝鮮君臣格外興奮,若是建奴不來最好,就算真的來了,他們也能夠有足夠長的時間來進行準備,這樣之前還有這一絲絲的希望。

  於是在李倧的命令下,整個朝鮮的軍隊都在向著漢城移動,一條「堅不可摧」的漢城防線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

  同時還在熱切的盼望著他們的宗主國大明向數十年前壬辰倭亂那樣派兵拯救他們。

  ……

  於此同時,大明的京城,大明的精英們正在為是否要出兵救援朝鮮而爭論著。

  對於突然爆發的建奴侵朝戰爭,大明其實是沒有什麼準備的,沒有人預料到建奴竟然會因為缺糧而進攻朝鮮。

  再加上這段時間,大明的君臣都在忙碌著處理大明的內部事物,對於建奴的動作並沒有太大關心,他們萬萬沒想到建奴竟然再次入侵朝鮮了。就連朱由檢也同樣沒有想到。

  對於朝鮮能否擋的住?他們心中根本就沒有疑問,朝鮮絕對是擋不住的,即便建奴只有區區一萬人。

  那麼問題的關鍵就來了,大明應該怎麼做?是要出兵救援朝鮮嗎?還是見死不救?

  於是這個問題在在朱由檢提拔的一批重臣中引起了極大的爭議,雙方各有各的理由,理由也很正當然很充分,誰也說服不了誰。

  支持出兵的認為,朝鮮是我大明的第一藩屬國,和我大明關係極為密切,就連朝鮮的國名都是我大明太祖皇帝賜予他們的,而朝鮮也是在這兩百多年中對大明畢恭畢敬。

  我大明又在萬曆年間出兵朝鮮,打退了入侵朝鮮的倭奴。之後朝鮮也為了我大明給予了東江鎮很大的支持,尤其是糧草的支持,在當時顯得尤為珍貴,對我大明對建奴的戰爭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而也因此讓建奴記恨上了朝鮮,去年建奴入侵朝鮮,朝鮮損失慘重,但是即便如此,朝鮮仍然對我大明忠誠有加,對建奴的所謂承諾陽奉陰違,同時還為了我大明的移民事業,毫不猶豫的將濟州島賣給我大明。

  這是多麼的忠誠!

  如此忠誠的藩屬國自古難尋,這個時候難道不應該去救嗎?上一次建奴征朝我大明是沒有能力去救,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現在建奴實力大損,建奴在派出軍隊入侵朝鮮后,在遼東剩下的人馬已經極少,根本就不再有進攻大明的能力了,如此一來遼東的防守壓力大大減小。

  這個時候我大明定然可以抽出力量入朝作戰,一方面能救朝鮮,另一方面還能夠趁機消滅僅有萬餘人的建奴。

  他們相信只要派出三萬遼東精銳,再加上數十萬的朝鮮精銳,拿下這一萬人實在是輕而易舉!

  如此一來就可以斷建奴一臂,讓建奴雪上加霜,徹底陷入半死不活的狀態。

  豈不是一舉多得,朝廷不可不為啊。

  ……

  大力反對的一方則是認為,現在若是出兵,那我軍勢必要和建奴野戰,而在野戰中我大明很難取的勝利,而且所謂的朝鮮數十萬大軍根本就靠不上。

  這是放棄自己的優勢啊,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萬萬不當取。

  一不小心,我大明軍隊就有可能遭到重創,在遼東戰場上好不容易積累的優勢就很可能再次消失。

  而且這個時候,我大明國內正是千頭萬緒的時刻,大明的近二十萬精銳正遍布全國,波及全國的衛所變法正在推進,幾乎每一天,大明的衛所都會爆發叛亂,場面極其危險,一不小心就會出現大問題。

  而且禮部即將舉辦的考試同樣需要大量的精銳士兵,同時整個朝廷的官員也是忙的不可開交,根本就沒有時間來處理朝鮮之事。

  而對於朝鮮來說,建奴僅僅一萬兩千人的部隊,他們也僅僅是劫掠一番罷了,根本就不會產生太大的後果,若僅僅為了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我大明就不顧自己國內的混亂了嗎?還有皇上您變法還變不變了?

  更何況,我大明的財政現在可是極為困難,很快數十萬的軍隊就要建立,現在整個北方都在以工代賑,大明根本就沒有銀子去支援朝鮮。

  ………

  雙方各有各的理由,誰也說服不了誰,他們都將目光轉向了最後拿主意而且很有主見的朱由檢,希望朱由檢能提出最終的要求。

  然而這一次朱由檢的行為讓他們失望了,他們的皇上沒有像往常一樣提出自己的看法,這就很讓人無奈了。

  甚至在朱由檢的特意推動下,雙方的爭吵越來越激烈,波及的範圍也越來越廣大,整個朝廷官員都被牽扯進來。

  他們都很是興奮,自從新帝登基以來,這樣的大規模爭論已經很少發生了,他們格外賣力。於此同時整個京城的士子也參與其中,同樣是分為兩大派,雙方在不斷的爭論。

  而朱由檢卻沒有去制止,任由事情不斷的發酵。

  於是短時間內,整個京城都在為此事爭論,甚至就連這一期的邸報都詳細的介紹了朝廷一眾官員對於此事的大規模爭論,這還是邸報第一次刊登這樣的消息。這樣的行為更是大大推動了爭論的波及範圍。

  朱由檢坐在皇宮中一直冷眼旁觀著這一切,絲毫沒有為發生這樣的爭論著急。

  沒錯,朱由檢就是故意的,給這些官員一個機會爭吵,讓他們好好的發泄一下,要知道自從朱由檢登基以後,他們可就再也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慷慨淋漓的爭論了,可把他們憋的不輕,同時他們的工作壓力還越來越大,各種任務層出不窮,彷彿是無窮無盡,看不到頭。

  現在給他們一個機會釋放一些壓力也好,之後就可以好好做事了。

  而且對於是否出兵朝鮮的爭論還不會引起表面失控,不會產生更大的影響,這畢竟是別國的事情,和我大明關係並不是很大。這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宣洩口,可遇不可求。

  當然,朱由檢目的並不會如此簡單,更重要的目的是:朱由檢想讓朝中的這些人改變對於藩屬國的態度,好好的認識一下什麼是以本國的利益為重,這一點是身為大明朝廷的官員必須擁有的,尤其是新生后的大明。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自從朝鮮的情況傳到京城后,朱由檢幾乎每天都召開大朝會,靜靜的坐在皇位上聽著下方眾臣們的爭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朱由檢可是把自己都給獻出來了,他就坐在上面忍受著他最討厭的東西,還要表現出自己聽得津津有味。

  朱由檢還準備在事後將這件事的全過程刊登在邸報上,讓全大明百姓都知道事情的經過。將這件事作為一場全國性的大教育。

  ………

  於是,就是在這樣的氛圍行,朝鮮國的使者終於抵達了北京城!

  他的到來也讓早已經紛繁複雜的京城安靜了下來,他們需要知道朝鮮現在究竟是一個什麼情況!

  朝鮮國使臣沈器遠剛剛抵達京城就收到通知,明日的大朝會上上國皇帝要見他。

  這讓沈器遠很是感動,天朝上國果然沒有忘記我朝鮮。

  大王果然聖明,明見萬里!

  而有了上國的救援,建奴必然會如土雞瓦狗一般,我朝鮮有救了啊!

  ……

  第二天,皇極殿上,聽完沈器遠繪聲繪色的描述建奴的暴行和朝鮮的危在旦夕,又看著正在嚎啕大哭的沈器遠,朱由檢心中暗嘆,果然是爛泥扶不上牆!

  而此時下方的眾臣此時已經驚呆了!

  朝鮮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嗎?建奴只有一萬兩千人啊,他們僅僅用了五天時間就打敗了朝鮮的數十萬大軍?還攻破了平壤,甚至還大肆屠城?

  你們朝鮮的軍隊都是幹什麼吃的!就算是固守堅城也不至於慘到這個地步啊。

  這讓我大明怎麼救,我們恐怕是有心無力了啊。

  「沈愛卿著實是受難了,朝鮮的千萬黎民受難可,朕為朝鮮國皇帝自然不能坐視不管。

  ……

  不過,此事事關重大,絕對不能草率決定,朕需要同諸位愛卿商議此時,沈愛卿還請稍等。」

  朱由檢說完,一揮手,趴在地上一直哭泣的沈器遠就被侍衛帶出皇極殿。

  朱由檢看著沉默的眾大臣,心中滿意,看來這場教育取得的效果似乎不錯?

  「諸位愛卿,現在朝鮮的情況已經出來了,朝鮮的使者已經來向我大明求援,諸位愛卿認為我大明應該怎麼做?是否要出兵救朝鮮?」

  一眾大臣抖了個機靈,紛紛出言,表示萬萬不可直接出兵朝鮮,此時竟然沒有一位官員站出來表示反對,要求救援朝鮮。

  看著這樣的場景,朱由檢很是滿意,看來大明的讀書人也不是太糟糕啊,也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啊。

  「諸位愛卿所言甚佳,現在朝鮮局勢糜爛,朝廷內部也事物繁多,實在是抽不出兵力支援朝鮮!

  但是朝鮮畢竟是我大明的藩屬國,若是見死不救豈不是,豈不是…,哎!」

  「臣兵部尚書李邦華啟奏皇上,臣認為朝廷若是直接大規模出兵恐怕力有不逮,若是無動於衷,實在是有損我大明威嚴!

  ……

  因此,臣朝廷當出一部分兵馬,例如,出動一部分北方水師,前往江華島,保證朝鮮過往的安全。

  如此一來,豈不是兩全其美!」

  此言一出,幾乎所有人都表示了支持,朱由檢一聲嘆息。

  「既然諸位愛卿都如此說,朕也不得不考慮此事。

  這樣吧,容朕再考慮一番,明日朕會向朝鮮使者表明我大明的決定!」

  聽到朱由檢這麼說,眾臣已經明白朱由檢的真實想法了,「吾皇聖明!」

  ……

  第二天,焦急的等待了一天一夜明朝消息的沈器遠心中逐漸冰涼,難道上國也要見死不救了嗎?這樣我朝鮮真的還能躲過這一劫嗎?

  終於,這天下午,他終於收到了大明的決定,大明竟然只出動五千水師前往江華島保護大王的安全!

  這……

  防採集,自動載入失敗,點擊手動載入,不支持閱讀模式!

  禁止轉碼、禁止閱讀模式,下面內容隱藏,請退出閱讀模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