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重鑄剛明> 第三百六十四章 「趨利避害」錢謙益(求訂閱)

第三百六十四章 「趨利避害」錢謙益(求訂閱)

  朱由檢很高興,「好,既然如此,那諸位就準備行動吧,在座的諸位事情都比較多,你們儘快將四級機構的詳細設計方案拿出來,朝廷也要儘快的在全國推行,地方上的吏員已經有些堅持不住了。

  這一次需要增加的官員恐怕不少,恐怕要數百人了,王愛卿,現在吏部候補的官員數目夠嗎?」

  吏部尚書王永光連忙起身道:「皇上,現在吏部候補的官員已經不多了,當然若是加上之前這位魏忠賢的緣故而回鄉官員的話,應該是足夠的。」

  「朕記得,當初審理魏忠賢一案時就已經將他們平反了,難道他們沒有去吏部候補,等待授官嗎?」,這些人會放棄當官嗎?反正朱由檢自己是絕對不會相信的。

  王永光有些尷尬的看向前任吏部尚書周應秋,這裡面的詳情他還真的不太了解,畢竟自己上任到現在還不到兩個月。

  周應秋會意,起身說道:「皇上,當時臣等按照皇上的聖旨,對當年的一些案子進行了重新調查,結果發現那些人有近三成都是有嚴重錯誤的,雖然和之前魏忠賢一黨給他們的罪名不一樣。

  對於這些人,已經按照皇上您的要求對他們進行了處罰,他們多數已經被抄家流放了。

  還有近三成雖然沒有這麼嚴重,但是也被判永不錄用!

  剩下能夠用的官員僅有四成,而且這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需要降職任用,這些人犯的錯誤並不大,仍然還是可用的。

  因此除了畢大人這一類蒙冤的清官被直接官復原職或平級調動外,其他人還都在排隊,而那些要降職的人因為羞愧而不太願意回來做官。

  據臣估計,他們是想要等過上幾年,風頭過去再回到朝堂,這樣,其他人恐怕都已經忘記他們當初的囧事了。」

  朱由檢冷笑:「呵,這些人真是打的好算盤,王愛卿,你通知他們,想做官就趕緊回來,朝廷給他們安排,他們只有現在這一次機會。

  這一次若是沒有把握住,那之後他們就老老實實在家裡待著吧,也不用做官了,朝廷不需要他們了。

  另外,對他們的監督也要提高,他們畢竟是曾經犯過事,現在必須嚴厲監督,他們若是再出了事,那就直接罪加一等,絕不可輕饒!」

  「臣遵旨!」

  「皇上,現在既然做官的人不夠,何必再用這些待罪之人,不如舉辦科舉,如此這些情況都不會存在了,正好崇禎元年的科舉沒有舉辦,不如明年舉辦,現在通知下去,也讓他們做好準備?」,溫體仁這個時候小心翼翼的說道。

  「不必了,科舉實在是太慢了,而且選出來的官員都是毫無經驗之輩,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處理事情。咱們今日確定的吏治之策必須儘快在全國推行,絕對不能拖!」

  「是,臣明白了!」

  「諸位愛卿你們要儘快拿出方案,以及想要用的官員,半個月,半個月後這項政策全國推行,在年底前,朕要看到它們的正常運轉!」,朱由檢措辭有些嚴厲!

  「臣遵旨!」

  「這半個月的時間,朕會和諸位愛卿將具體的方案、用那些官員給決定好,之後直接就可以實施!」

  「皇上聖明!」

  ……………

  眾人離開武英殿,直接前往文華殿,這個時候最重要的還是將這件事給處理好,現在皇上地動作既然這麼大,那他們也必須將這件事情給處理好。

  說實話半個月的時間並不是很充足,畢竟要設立這麼一個關乎全局的機構,一切都要小心翼翼,若是出了什麼問題,他們誰也承擔不起!

  而且朝廷這次動作這麼大,他們幾個的名聲恐怕在整個大明士林中就要糟糕咯。

  若是在朝廷的強壓下,這件事情推行下去,若是新機構在運行過程中除了什麼問題,他們恐怕就真的惡名難除了,甚至要「名垂青史」了。因此他們都是極為重視的,現在既然要做,那就將它做好!

  很快,未來的稅部尚書李若星也被叫了過來,一同參與其中。

  時間緩緩過去,大明的重臣們確實一個比一個忙碌,文化殿內每天都是在爭吵。

  幾乎每一天朱由檢都要去一趟文華殿,聽一聽他們的討論,看看他們的進展,同時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見。

  朝廷的其他官員莫名其妙的看著這一切,他們現在對於即將在大明掀起滔天巨浪的政策還絲毫不知情。

  為了保密,黃立極等人在議事時,文華殿是要被清場的,那些中書舍人之類的全部都被趕了出去,去其他地方辦公,甚至還有羽林軍在宮殿外守衛,防止不想幹人員靠近。

  這樣異常的狀況讓這些人疑惑重重,同時也是心癢難耐,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這個時候最重要不應該是處理遼東大戰有功之臣的賞賜嗎?怎麼到了現在一點兒動靜都沒有。

  ………

  在朱由檢回京的第三天,帶著滿朝文武祭奠了成祖皇帝朱棣,以此次大勝告慰祖宗。

  在告慰祖宗時,朱由檢直接就在長陵外直接斬殺了九百九十九個建奴俘虜,以此祭奠受難的百姓。

  雖然有一些儒生對於朱由檢這麼殘忍的行為有些不滿,可是卻也閉上了嘴,他們也不傻,這個時候可不是提出反對的時候,沒看到皇上此時很興奮嗎?還有他們周圍這些興奮的百姓!

  朱由檢還讓人將之前帶回來的建奴人頭送回了遼東,要求袁可立在錦州城外用這些人頭修築一座京觀,以此來作為震懾作用。

  至於究竟有沒有用,朱由檢不管,之前現在在京城很有用。

  沒錯朱由檢還讓人用著九百九十九顆人頭鑄了個小型的京觀,京城內的百姓們很是興奮,據錦衣衛所說,每天去觀看的百姓數以萬計!

  簡直就成了一大奇觀,就連來到京城做生意的商人們都會特意跑過去看上一看,然後對著建奴的人頭破口大罵一番!

  …………

  在這段時間裡,朝廷在遼東大勝,斬殺建奴近五萬的消息開始向大江南北傳播,然而取得的效果似乎並不是很理想。

  京城周邊的地區的百姓都很是興奮,他們對於這個消息是信任的,雖然有些驚訝,但是總體上還是相信這些傳言的,有的地方甚至已經開始放起了鞭炮表示慶祝!

  然而自認為見識廣泛的士人們卻是將信將疑的,對於建奴的戰鬥力,和大明軍隊的戰鬥力,他們和那些泥腿子是不一樣的,他們的心中還是有那麼一套認知的,現在大明的軍隊取得了這樣的戰果,這顯然和他們心中的印象有些區別。

  但是他們也不傻,不會去質疑,而是將這份疑惑放在心中,該慶祝時仍然大肆的慶祝,只有在一人獨處時才會陷入深思,或者說是等待下一期的邸報下來,看看上面怎麼說,如此就能夠知道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

  然而在南方,尤其是南直隸的情況就大大不同了,這裡近八成的士子都是不相信的,他們也沒有將它藏在心中,而是大大咧咧、毫不在意的將心中的懷疑公之於眾!

  甚至有的士子狂妄至極,直接嘲笑朝堂的袞袞諸公,在秦淮河上的樓船中高談闊論,駁斥這樣的流言,引起一道又一道的嬌笑聲。

  大量士子發出這樣的聲音,讓南直隸原本正想要慶祝的老百姓猶豫起來,畢竟這些士子之前在他們這裡也是頗有威信的。

  見到這種情況,應天府中的一些官員是相當著急,例如應天府尹陳奇瑜。

  …………

  錢謙益的府邸中,一場例行的酒宴正在進行中,所有人都觥籌交錯,一片快樂。

  下方歡樂的士人此時卻不知道,坐在主位上的錢謙益現在的心情並不是很好。

  聽著眾人的話,錢謙益的臉色陰沉了下來。

  ………

  自從魏忠賢一黨被新皇摧枯拉朽般打到在地后,原本已經對官場心灰意冷的錢謙益又再次活躍了起來。

  他在南京的府邸中苦苦等待著來自京城的消息,在他看來東林黨的死對頭閹黨沒了,東林黨自然是要大規模起複的,自己現在作為東林黨的魁首,一回京恐怕就是一個六部尚書。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錢謙益聽到了一位又一位往昔的「朋友」被召回京城,甚至還受到皇帝更高的重用。自己卻是一點兒消息都沒有!

  他等到了河套大勝、西南大勝、秦王謀反等等重大消息,卻是沒有他的消息。

  在年初戶部尚書郭允厚親自來到南京主持吏治整頓時,他厚著臉皮去向這位當今的天子肱骨之臣詢問了此事,而得到的結果更是讓他的心徹底涼透了!

  錢謙益現在還記得當時郭允厚說的話:當初也是有人提到過錢大人的,只是皇上似乎對你有些不滿啊。

  錢謙益又問過為何會如此,郭允厚回答道:皇上對東林黨不滿!

  這幾個字讓錢謙益如夢初醒,皇上竟然對東林黨不滿,是了是了,自己怎麼就沒有發現呢。

  自從皇上處理完閹黨后,起複了一大批官員,但是真的沒有東林黨的支柱,即便是有人和東林黨有些關係,那也是關係極淺的,或者是為了所謂的利益才站到東林這邊的官員。

  錢謙益這個時候才真的明白,自己恐怕是真的沒有機會了,心情沉重的他接下來他緊閉府門,誰也不見,江南地區很多著名的東林士子求見他也不見,彷彿要在這鬧市中建造一清凈之地。

  在家中的錢謙益一直在沉思,皇上不喜歡東林黨,那自己這一輩子豈不是完了,那裡還有希望進入官場?難道我錢謙益苦讀了數十年的聖賢書就這樣沒有用處了,上報不了君王,下安不了黎民,還有什麼意義?我錢謙益今年也才四十五歲,我還年輕,還有足夠的時間啊!

  近兩月的深思之後,他終於下定了決心,皇上不喜歡東林黨,自己現在基本上很難和東林黨分割開來,現在的自己可是東林魁首啊,無論如何都是不能和東林分割開來的。

  既然如此,那就讓皇上看到我東林黨是對皇上您是支持的,而且是有求必應的。

  若是東林黨不願意聽自己,不願意去變化,大不了直接將這個東林黨給解散掉,這樣還能徹底的拜託東林黨對自己的阻礙。

  如此一來,皇上肯定就會放下對舊東林的厭惡而重用自己這個能為皇上分憂的能臣!

  至於這樣做會對東林黨產生巨大的改變,這和錢牧之有什麼關係?

  反正現在東林黨基本上是自己做主,已經沒有比自己更有名望的老傢伙活在世上了。

  當終於下定決心的錢謙益走出府邸時,他聽到了剛剛到達南直隸的流言,皇上御駕親征在遼東殺死了建奴五萬騎兵!

  好傢夥,這怎麼可能嗎!大明的軍隊實力怎麼樣誰還不知道啊,怎麼會有這樣的流言?

  不過錢謙益自然是見多識廣之輩,還出人去北方一趟,看看情況到底如何。

  當收到確切的情況后,他心中頗為驚喜,看來自己做的決定沒有錯,當今聖上絕對是不世之聖君,只有我錢謙益錢牧之表現出自己的能力,再加上改變東林或者和東林做好分割,皇上肯定會重用我的,輔佐聖君正是我輩之理想。

  恰好這個時候應天府尹陳奇瑜來找他了,希望他這個文壇大家能夠壓制一下南京城中的士子們,現在這南京城中都在說朝廷打了勝仗是假的,這成何體統。

  陳奇瑜其實也很是著急,其實他對於這場戰事的結果也是將信將疑的,但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這些士子如此詆毀朝廷,詆毀皇上。可是他又不能直接將這些士子拿下,一時間陳奇瑜也沒有什麼一勞永逸的好辦法。

  只能來找錢謙益這個文壇領袖,希望他幫幫忙壓制一下這些士子。

  防採集,自動載入失敗,點擊手動載入,不支持閱讀模式!

  禁止轉碼、禁止閱讀模式,下面內容隱藏,請退出閱讀模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