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重鑄剛明> 第三百零三章 陝西大旱

第三百零三章 陝西大旱

  朱由檢看到這份剛剛送到京城的奏摺時有些頭疼,這將近百萬的百姓都是確認今年的冬小麥是顆粒無收之後,才狠下心離開自己的家鄉,放屁家中的土地,開始大規模向河套移動的,可是現在他們的確是也有點兒晚了。

  他們之前不願意相信家中的小麥會顆粒無收,畢竟若不是真的走投無路了,誰有願意離開家鄉,遠去數百里之外呢?

  這五十萬人跑到河套,要在種植紅薯前開墾出這麼多人要種植的田地可實在是太難了。現在漠南的第一批移民的土地開墾基本已經結束了,他們現在的工作已經變成了對自家的房屋進行修建、擴建。

  正在盼望著紅薯的育苗成功,儘快的拿到紅薯苗,將它們種在「自家的」田地之中,在幾個月後的秋天有一個好收成,向信達錢莊還銀子。

  沒錯他們心中最重要的就是儘快煥銀子,作為大明普通的老百姓,他們是不願意借貸的,即便是現在的利息很低。

  現在這五十萬難民去河套說實話真的有點兒晚了。陝西的情況朝廷一直都在了解,雖然現在郭允厚已經離開陝西前往四川,但是鄭三俊一直待在陝西處理秦王案的善後事宜,溫體仁也一直在漠南處理移民事宜。因此通過他們,朝廷對於陝西的情況了解的還是很充足的。

  今年陝西的旱情基本上是已經確定了,連續兩年的旱情讓今年的百姓格外難熬,尤其是陝北三府,延安府、慶陽府、平涼府,除了少部分位於河邊的土地,其他地方都是顆粒無收。

  若是在以前,倒是不會有這麼大規模的流民,可是現在他們知道北方有希望,能夠獲得土地,他們就不再猶豫,直接就北上河套,去賺一口飯吃。

  據估計,今年陝西至少有百萬人無糧可吃,也就是說恐怕會在短短半月時間內,這些人會瘋狂的湧向四處,現在有了河套這個金光閃閃的地方,他們之中大多數恐怕會直奔河套而去,五十萬可以說是只少不多。

  想到這些朱由檢就很是頭疼,陝西現在已經在當地官員的指揮下設立粥蓬,進行賑災,至少能夠讓災民們不餓死。

  關鍵是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引起暴亂。

  朱由檢皺眉深思,看來這大規模的自然災害真的要開始了啊!以後這樣的災害恐怕還會有很多很多,想到這裡,朱由檢有些頭疼,

  很快,諸位朝廷重臣在得到朱由檢的同一首來到了乾清宮,彎腰行禮后,朱由檢將手中的奏摺遞了過去。

  很快,原本輕鬆的眾人臉色都是陰沉下去,他們都明白現在的情況很危險,數量近百萬的災民啊!

  「諸位愛卿,之前少府就一直向陝西運輸糧食,現在陝西的糧食用來賑災是足夠的,今年應該不會有大量的百姓死亡,諸位愛卿不必太過擔心。」

  眾人一愣,少府…,難道這少府真的有如此巨大的作用,百萬災民所需要的糧食可是極大規模啊!

  「皇上聖明!」

  「對於現在等著朝廷賑災的災民朝廷該怎麼辦?諸位愛卿有什麼想法嗎?朕初次遇到此事,尚且沒有足夠的經驗,今日朕想聽聽諸位愛卿的意見。」

  「皇上,臣認為現在少府已經在賑災,那就應該統計一下災民數量,若是物資不夠,朝廷要儘快運輸,同時讓溫大人或者鄭大人全權負責此事,對於那些趁機大肆囤積物資,大發橫財的商人論罪,還有哪些膽敢搶奪百姓土地的人嚴肅處理。

  ……」

  他們也都提出了一些建議,可惜都是一些朝廷加緊賑災謹防民變這一類的話。

  朱由檢有些失望,說實話這樣的方法中規中矩,效果絕對不會太好。

  就在這時一道宏亮的聲音響起,「皇上,臣認為這是一個大好機會,陝北現在有五十萬難民,他們是消耗很多的糧食,但是朝廷此時在陝西有足夠的糧食,因此今年大旱並不會有很多人死亡,這是千古之仁義,皇上的聖明必將傳頌萬古。」

  朱由檢正準備呵斥周應秋的這番溜須拍馬之語,周應秋卻繼續說:「皇上,臣發現了這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現在在陝西有五十萬難民,但同時他們也是五十萬的勞動力啊!

  有他們在,僅僅需要給他們一口吃的,朝廷就可以讓他們幹活,不管是修築道路、開墾土地準備種植紅薯,還是興修水利等等,這些人都是可以用的,而且成本極低。更重要得是只要朝廷不逼得太緊,百姓們自然是非常樂意的,這樣就能夠避免動亂的發生。

  因此臣認為朝廷應該實行此法,請皇上明察!」,周應秋朗聲說道。

  他話音一落,在場的眾人皆是眼前一亮,這的確是一個極好的主意,尤其是工部尚書徐光啟,工部在朱由檢的命令下,的確有修繕全國道路的打算,甚至都規劃了不少,當然主要還是對老舊道路的維修翻新,而興修水利更是應該的。

  而現在陝西大旱,水位低,的確也是一個興修水利的大好時機,可惜的是工部一直忙不過來,再加上朝廷的銀子不足,所以一直沒有啟動。

  現在是一個好機會啊,徐光啟有時間了,新作物的推廣交給工部侍郎就足夠了,他可以來處理大工程了,至少能先把陝西的道路、水利設施修繕一番。

  想到這裡,他連忙開口道:「臣贊同周大人的看法,此法可以節約朝廷大量的銀子,還能夠挽救這些百姓。同時還能將百姓的土地給種上紅薯,今秋,不僅朝廷能夠收穫大量的糧食,百姓們的缺糧危機也就過去了。

  朝廷只需要拿出四五個月的糧食就足夠了,可以說成本是極低的,臣請皇上實行此法。」徐光啟連忙表示同意。

  很快眾人紛紛表示贊成,朱由檢心中一嘆,這些人還真是聰明啊,如此便想到了以工代賑這樣的好辦法。

  「好,周愛卿果然是朝廷的肱骨之臣,這以工代賑的方法的確不錯。

  徐愛卿,以工代賑的具體實行就交給愛卿你了,這幾個月期間安排他們維修陝西通往各處的大道,尤其是重新修建通往河套地區的道路,這條道路極其重要,是刻不容緩的,要在河套已經五十萬人了。

  另外就是愛卿提到的水利工程,以後還會有長時間的旱災,朝廷必須要做好準備了,同時也要多挖一些井,以免百姓們沒有水喝。工部也要做好計劃,其他省份的水利工程朝廷總是也要進行的。

  對於朝廷因為移民而從陝西獲得土地也安排這些人去種,這些土地也不能荒廢,這紅薯相當耐旱。到了秋天定然能夠有一個好收成,朝廷也能夠收穫一大批糧食。

  這兩日,工部拿出一個計劃過來,朕從內帑給工部撥些銀子,工程要儘快開始,朝廷耽擱不起。

  至於百姓自己土地的產出,按照今年的收成來算吧,無論如何朝廷都是要分走一部分的,這樣吧,畝產四石以上,朝廷拿五成,四石一下,朝廷只拿兩成,陝西的流民之事就這樣定下吧。」

  眾人有些呆愣,連百姓自家土地的收成朝廷也要拿嗎?不過大家都不是愚鈍之輩,很快就想明白了背後的原因,皆是出聲贊同。

  處理掉這個最麻煩的事情,朱由檢也鬆了口氣,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現在的問題是有大約五十萬的災民直奔河套而去而去,那裡可是剛剛安置了五十萬人,土地的開墾已經結束,育苗得到工作已經開始,距離紅薯的種植時間只有一個月了,他們現在五十餘萬人要怎麼辦?

  諸位愛卿也說說吧。」

  這個問題的確不太好處理,河套地區本來安置了五十萬人,他們自己還沒有能力獲得收入,每天吃的用的都用的是貸款的銀子。

  現在又來了五十萬人,這實在是一個極其麻煩的事兒!真是不好處理。

  五十萬人每天消耗的東西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光是從其他省份送到漠南就要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孫承宗、李邦華兩人對這一方面有很深的了解。

  現在這些全部都是由少府運送的,河套地區糧食的價格卻沒有漲多少,他們不由得對皇上更加欽佩起來。

  「皇上,據臣所知,河套地區地域寬廣,再安排五十萬人是綽綽有餘的,不過,讓他們抓緊時間開墾土地,一個半月的時間應該也足夠了,如此雖然紅薯晚種植了十餘天,影響也不會太大。」,徐光啟作為農業專家,他提出了一個建議。

  「晚十天真的沒有問題?朕雖然不太懂,但是還是知道節氣對於糧食的生長極為重要。」,朱由檢雖然來自後世,但是對於這個問題他還真的不太清楚。

  「皇上放心,臣保證,雖然會有一些影響,但是應該無礙的,請皇上放心。」

  「皇上,若是擔心來不及,可以讓現在已經開墾完畢的移民幫助他們開墾土地,修建房屋,畢竟謝謝移民身無分文,他們吃喝所用的銀子還是從信達錢莊借的。

  臣相信只要朝廷提供一天的飯食,他們定然會非常樂意幫助新的移民開墾土地。」,黃立極開口道。

  他對百姓還是很了解的,在現在這樣情況下,聽說朝廷管飯,他們幾乎是不會猶豫就會來幹活的,畢竟他們自己現在沒有什麼必須全家人都要做的事情,每戶至少會有一人幹活的,這一點,黃立極很有自信。

  朱由檢一愣,皺眉沉思,他也明白,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能夠解決大問題,但是這是不是對那些移民的壓榨有些過分了,他有些過不去心中那一關。

  他過不去,不代表這些朝廷重臣們也過不去,很快所有的重臣都贊同這個方法。

  朱由檢沉思良久,實在是想不出更好的方法,無奈之下,也就同意他們的想法。

  同時朱由檢給少府下命令,抓緊時間向漠南運送糧草,傳令滿桂、盧象升、尤世祿派出軍隊協調好此事。這五十萬移民的安置交由溫體仁處理。

  至此,朝廷定下了決策,朱由檢匆匆離開大殿,重臣也是皺眉離開,發生這樣的事情沒有人能夠開心起來。

  朝廷的旨意快速的向陝西而去。

  …………

  回到乾清宮的朱由檢看著手中的賬單感到深深地慶幸,漠南移民已經百萬,有二十萬戶,平均每戶從信達商行借出的銀子大約是十兩銀子。

  這才是近五個月的時間,就是兩百萬兩的銀子,同時,大量的物資通過少府龐大的運輸系統將大明各地的物資向漠南運輸,降低了大量的成本,讓移民們吃到了正常價格的糧食。同時也打架了投機的商人。

  同時,這半年來,少府大量收購糧食的效果也將會顯示出來,那裡缺少了糧食,朱由檢可以直接大手一揮,從各地調運。

  若是沒有信達商行,朱由檢不敢想象現在回事什麼場景,至少他是不會如此淡定的。

  這一步棋走的實在是太對了。

  ………

  陝西大旱的消息也快速的傳播開來,各地的糧食商人聞風而動,他們很清楚這個時候陝西回是多麼的缺糧食,只要他們將糧食送到陝西,他們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於是各地有頭有臉的大商人開始帶領著龐大的運糧隊伍向西北而去。

  可惜他們都忘了少府的存在,忘了這個數個月來一直從他們手裡購買糧食的少府,或許是因為思維定勢吧,他們從來就沒有考慮過這方面的問題,畢竟他們從來就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然而,當他們到達陝西之時,他們傻眼了,陝北的糧價竟然只是微微上漲!這不符合常理。

  當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之後,眾商人幾乎要被氣暈了,朝廷怎麼能夠這麼做?往常都沒有啊!

  朝廷不講武德!

  ………

  PS:出差不易,尤其是像我這種還要碼字的作者,實在是太難了,累了一天,回到酒店,本想休息。又想到還沒有碼字,只能拿出手機碼字,太難了!

  我太難了!

  求票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