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造(上)
天色已經很晚,今天肯定是談不下去了。有些事情不是著急和激情就能做的,大家都是成熟穩重的人,激情興奮之餘,也需要一個短暫的休息來冷靜的思考一下。
第二天,王勝和媚兒先回了侯府等著消息,魯大師他們要召集一批人一起來做這件事情。畢竟並不是小事,哪怕是協調,也得讓人把手上的活忙完。
倒是清靈道長和李子雲大師相談甚歡,兩人甚至約好一起煉一爐丹。正好這段時間王勝有事情要忙,王勝索性讓清靈道長先完成夙願,學習辯藥的事情等自己忙完這段時間再說。
第三天頭上,魯大師和鐵老就帶著一群老頭老太還有幾個中年人一起來到了王勝的侯府之中。有些東西開始的時候需要秘密製作,還是不要在天工坊那種看起來並不夠嚴密的地方進行。
王勝已經準備好了不少材料,隻等大師們前來開工。熱情招待一番之後,眾人也不矯情,馬上就在王管事特意準備好的一個靠裏的跨院中開始幹活。
暫時來說,製作每一樣東西都需要幾個不同的大師合力完成,眾人合作多年,暫時先不考慮其他,先把最好的東西做出來再說。
地球上的時候,王勝曾經執行過幾次打擊文物走私團夥的任務,喬裝接近過那批武裝文物販子。為了任務,王勝曾經特意學過一些文玩的皮毛,所以說起來才能頭頭是道。
“筆杆用玉石的?會不會顯得太奢華?”說話的是一位造筆的宗師,姓陸,給皇城造筆多年,很有經驗:“那些讀書人雖然心裏恨不能把整個府邸都塞滿金幣,可嘴上還是要高調的喊著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絕不能用這些奢靡之物。用玉石造出來,有人敢用嗎?”
“當然有人用。”王勝斬釘截鐵的說道:“我們是要做傳世精品,自然要用玉石這種不容易被歲月侵蝕的東西。至於陸師您說的問題,不打緊。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嘛!不但要用,而且還得用最好最溫潤的白玉。”
“雕琢上要下功夫,這個就要看魯大師您的了。”王勝把要求提到了魯大師身上:“得雕琢成那種一看就低調內斂卻又讓人愛不釋手的模樣。純玉石筆杆比竹製筆杆要重,所以要鏤空雕琢,上麵最好有什麽君子之行的圖案典故,往那裏一放,就得讓那些讀書人挪不開眼睛。”
“鏤空雕琢,會不會讓筆杆不經摔?”魯大師有些擔憂的問道:“稍微擱筆的時候動靜大點,說不定就有破損的危險。”
“要的就是這麽精貴。”王勝馬上解釋了起來:“傳世精品,不時時小心處處注意小心嗬護,隨便往那裏一扔就能傳世的,和那些石頭墩子有什麽區別?就是讓他們拿到以後就恨不能供起來,吳大師那把劍也是一個道理。先給皇宮裏用上,外麵的人還不趨之若鶩?”
得,皇宮也好,天子也罷,顯然是王勝打算用來打廣告的。眾人一琢磨,也就不說什麽了。
“木質的竹製的也都要,但這就要選擇了。”王勝開始補充竹木筆杆的要求:“最基本的要求,竹節要天然筆直,木質的也一樣,樹幹要筆直而且不能有結。選最好最珍貴的竹木,一定要能夠在上麵布置陣法的那種。玉石也一樣。”
“筆上麵布置陣法做什麽?”陸師又不解的問道:“難道如侯爺你一樣,拿著千斤重筆來修行?”
“上麵就布置一個陣法,能夠平心靜氣的陣法。”王勝飛快的回答道:“讓人拿起筆,稍一有些靈氣,就馬上進入一種古井無波凝神靜氣的狀態中,要讓他們覺得拿起這支筆就自然而然的寧靜致遠淡泊明誌,高雅的一塌糊塗。這樣的筆,才最好賣。”
寧靜致遠淡泊明誌被王勝當成了賺錢的手段,這話要是被那些“君子”們知道,不知道會不會氣的七竅生煙火冒三丈。
“筆毫不能用短毛兔了,得換。”王勝說完筆杆,開始說筆毫:“我已經派人四處搜尋,用羊毫,紫毫,狼毫,鼠須,馬尾這些,可以一種,也可以集中混雜,長短適中,務必每一支拿出來,都能完美達到尖圓齊健的標準。”
馬上有人問出來什麽是尖圓齊健。王勝也飛快的作答。
毛筆四德,就是尖圓齊健,等到王勝把這四個字挨個一解釋,其他人還好,專注於造筆的陸師再看王勝的時候,簡直就是看著不知道崇拜了多少年的偶像一般。
以前陸師造筆,隻要看起來中矩中規就行了,反正寫篆書也並不需要筆鋒如何的尖銳棱角什麽的,能蘸墨書寫不掉毛就行,哪裏想得到光是區區一個筆頭,就有如此多的要求,還一個個煞有其事,聽起來十分的有道理呢?
尖圓齊健這毛筆四德一問世,接下來王勝再提什麽要求的時候,即便是魯大師這種大宗師也不再有問題,全都是直接按照王勝的要求製作。
筆頂應該如何,掛繩什麽要求,筆鈕筆冠和筆管如何的配合,筆鬥和筆管怎樣天然融合,筆根裏麵的膠要如何選擇,注意防水不被泡散,各部分如何防腐,如何防止太過於幹燥,筆毫如何挑選,不同的比例各有什麽區別等等等等,光是一支看起來簡單的筆,零零總總差不多有數十條。
等到王勝說完,眾人才從那種不可思議的狀態中恢複過來。原來造筆到了極處,也是能在細微處見真功夫的。這樣造出來一支筆,卻是的的確確能夠傳世的珍藏級極品啊!
幾個牽涉到的大師互相一商量,各自分配好了任務,開始琢磨材料和工序,準備著手設計。既然這麽多宗師大宗師出手,總不可能造一個普通的實驗品,不動手則已,要動手就是最頂尖的要求,所以,王勝一要求先設計,眾人馬上拍手讚同。
至於王勝,則開始和另一位負責造紙的宗師一起,研究造出更加適合書寫,更加適合其他用途的質量更好的新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