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武當小道童> 第258章 援軍

第258章 援軍

  第258章 援軍 

  「馬克沁?這人又是誰啊?」劉伯溫問道。 

  「一個可以讓草原民族載歌載舞的人物。不過那是五百年後的事情了。」清風隨口搭著話。 

  「清風,你是不會開始修仙了吧?這種話你也說得出口?」劉伯溫又白了清風一眼,他現在覺得清風越來越神神叨叨的了。 

  「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不是一個軍師必備的技能嗎?」清風笑著說道。 

  「得了吧!就算是諸葛武侯也做不到如此程度。你呀就更不可能了。」劉伯溫擺了擺手說道。 

  ……這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說這可是後世對你的評價啊!…… 

  現在的劉伯溫還不知道他在後世到底有多牛。 

  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謀士非諸葛亮莫屬,不管諸葛亮是否有被神話,毫無疑問的是,他代表著「人智」的巔峰。 

  而在明朝就有一位謀士,他被民間譽為「在世諸葛亮」,朱元璋稱他為「吾之子房也」,甚至有人說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他獨佔八分功勞。這位謀士,叫做劉基,他還有一個更著名的名字:劉伯溫。 

  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 

  先不說劉伯溫是否真的有諸葛亮的才智,他出山的經歷確實與諸葛亮十分相似。 

  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出諸葛亮,而朱元璋也是誠意十足的來到劉伯溫隱居的地方,才讓劉伯溫出山。事實證明,朱元璋的付出是值得的。 

  當然,朱元璋對於劉伯溫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遇到朱元璋以前,劉伯溫就已經有匡扶社稷的志向,他天資聰穎,年少好學,同鄉都說他有卧龍之才。 

  二十三歲的劉伯溫考中進士,卻因元末的戰亂在家中閑居三年,被啟用后也不過是一個正八品的小官,人微言輕。劉伯溫有一腔熱血,他體察民情,除暴安良,打擊豪紳,甚至還檢舉朝中貪官污吏。 

  鄉里百姓對劉伯溫十分擁戴,但地方豪紳對他卻恨之入骨,缺乏朝中大臣支持的劉伯溫很快就被排擠出去。 

  年輕的劉伯溫是忠於元朝的,他將自己視為元朝的官吏,然而元朝的腐敗讓劉伯溫愈發失望,他在《郁離子》里說道:「賄賂公行,以失人心!」 

  對元朝失望透頂的劉伯溫不再寄希望於蒙古人,他知道在這樣的環境下自己的抱負得不到施展,於是他憤而辭官回到家鄉開始隱居。 

  在遇到朱元璋以前,劉伯溫最多算一位能吏,卻談不上不世之才,直到他遇到朱元璋以後,他傳奇的一生才拉開序幕。 

  至正二十年,朱元璋的起義軍走到了生死存亡之際,他勢力不是最龐大的,卻受到陳友諒、張士誠以及元朝的夾擊,身後還有韓林兒的掣肘。 

  朱元璋急需要一位謀士,一位能夠帶他脫離泥沼的謀士。就在這時,有人向朱元璋推薦了劉伯溫,說他有諸葛亮之才,對此朱元璋不置可否,畢竟每一位謀士在投奔自己時都是這樣說的。 

  不過如今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朱元璋別無他法,於是他攜帶重金,誠意十足的去邀請劉伯溫出山。 

  劉伯溫起初對於朱元璋恐怕也是不甚滿意的,不過縱觀天下豪傑,似乎只有面前的這個人稱得上梟雄,劉伯溫最終同意出山,輔佐朱元璋。 

  出山的劉伯溫立刻為朱元璋制定了戰略方針:避免兩線作戰,先剷除陳友諒與張士誠,並擺脫韓林兒的控制,以「大明」為國號招攬天下賢才義士。 

  與諸葛亮類似,劉伯溫在出山以後朱元璋集團也面臨危機,陳友諒攻陷太平,聲勢浩大。 

  朱元璋手下的許多謀士與將領都勸說朱元璋投降或者暫退南京,然而劉伯溫的意見卻截然不同,他對朱元璋說道:「凡言降者或議逃者,應盡誅之,以免擾亂軍心。」 

  劉伯溫認為陳友諒驕傲自大,目空一切,準備不足,正是可以對他一舉重創的良機。朱元璋對此搖擺不定,對於強大的陳友諒他還是懼怕的,劉伯溫見狀說道:「天道后舉者勝,吾以逸待勞,何患不克,莫若傾府庫,開至誠,以固士心,伏兵伺隙擊之,取威制勝,以成王業,在此舉也」。 

  劉伯溫的話讓身處岔路口的朱元璋醍醐灌頂,他明白自己已經無路可退,於是按照劉伯溫的建議,誘敵深入,最終大敗陳友諒。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過程中,劉伯溫出謀劃策,統攬全局,數次在集團內部軍心渙散時憑藉自己的魄力穩定軍心,並讓朱元璋下定決心,最終滅掉陳友諒、張士誠與元朝,建立大明。 

  說朱元璋建立明朝劉伯溫獨佔八分功勞有些誇張,但可以說,劉伯溫對於朱元璋來說至關重要。 

  而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劉伯溫更是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朱元璋手下有許多能人,比如常遇春、徐達等人都是驍勇猛將,但他們對於治國理政卻一竅不通。 

  劉伯溫曾出仕元朝,雖然官職不高,但他擁有豐富的治國經驗,且切身的體會到了腐敗的危害。 

  於是劉伯溫向朱元璋提出一系列建議,比如處理久積冤案,建立法制,防止濫殺無辜,赦免無罪之人;制定軍衛法,嚴明軍紀。 

  劉伯溫的一系列舉措徹底讓朱元璋的軍隊從草莽流寇轉變成為國家之師,也讓朱元璋坐穩了帝位。朱元璋深知劉伯溫的重要性,數次對他人評價劉伯溫道:「吾之子房也。」 

  然而這個世界的劉伯溫,卻在清風的攛掇下,正在費勁心思的準備陰死朱元璋。 

  「現在,身負以明,怯薛軍已經折損了將近三分之一的人馬了,看樣子我們的軍隊也該出動了。」劉伯溫觀察了一下戰場說道。 

  「不急,朱元璋這邊的底蘊盡出,但是蒙古人那邊的底牌恐怕還沒有全部出來吧?」清風搖頭說道。 

  「大元還有底牌?」劉伯溫有些吃驚的說道。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怎麼可能只識彎弓射大雕?蒙古鐵騎馳騁疆場盡百年,怎麼可能就這些手段?不要忘了燕雲十三騎。還有這是燕千尋傳來的情報,你看看。」清風順手把一張紙遞給了劉伯溫。 

  劉伯溫接過紙張,低頭看了一眼,又抬起頭來看著清風疑惑道:「他怎麼會來這裡?他來了又能怎麼樣呢?難道他還能比汝陽王更加厲害不成?」 

  清風笑著說道:「不要小瞧任何人,他未必不如汝陽王,讓我們拭目以待!」 

  就在清風與劉伯溫聊天之時,戰場上有發生了變化。 

  就在厚土旗開闢出一片平坦的戰場之後,朱元璋帶領著所有的明教教眾,準備向怯薛軍發起最後的總攻了。 

  就在這時,突然從怯薛軍右後方殺出了一隊人馬,這隊人馬像一柄利刃一般,直插明教的軍隊,立刻把明教的陣型沖開了一個口子。 

  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看得雙方人馬全都目瞪口呆,隨後孛羅帖木兒大笑一聲,說道:「我們的援軍到了,兒郎們隨我殺!」 

  怯薛軍隨後士氣大震,剛剛被五行旗誰帶來的恐懼感也逐漸的消失了,怯薛軍變得更加的勇猛,又開始殺向了明教的軍隊。 

  「果然是燕雲十三騎!」劉伯溫驚呼了一聲,轉頭看向清風,清風則老神在在的喝著酒,對戰場上的事情好像並不十分關心了。 

  「燕雲十三騎,在各種傳說中都彷彿神一樣的存在,好像是蒙古人專門來對付武林人士而培養的,但是我和他們其中的三人交過手,本身的功夫也就那麼回事。 

  雖然說比一般的武林人士高明不少,但是比宗師級別的高手可差得太遠了,這樣的人物都成為傳說可就有點過分了。 

  後來我想明白了,燕一是用毒的高手,燕四可以趨勢猛獸,燕十一精通陣法,這個燕三孛羅帖木兒擅長統兵打仗。 

  也就是說燕雲十三並不是一個江湖機構,而是一個軍旅機構,他們十三個人只有融入軍中,才能發揮最大的能量,才能完成那些傳說!」 

  李善長在後方看見自家的大軍被一股騎兵撕成了兩半,又驚又怒,聽著從遠方傳來的一聲又一聲凄厲的慘叫聲。李善長再也不能表現得如最初那樣,從容鎮定了。 

  看著即將到手的勝利,缺被一隊騎兵所葬送,你讓李善長如何能咽得下這一口氣,急忙詢問左右:「去,派人去查查這是怎麼一回事,那些斥候都是幹什麼吃的,這附近隱藏著這麼一支騎兵他們為什麼沒有發現?」 

  「不好了,軍師!」湯和此時渾身浴血的奔了過來,不及行禮,直接就抱住李善長說道:「不好了,元軍的援軍實力太強,兄弟們抵擋不住,五行旗的人馬呢?快讓他們上前禦敵!」 

  李善長扭頭看向五行旗的方向,看到五行旗的眾人正在補充著裝備補給,一時半刻還不能拿到戰場上殺敵。 

  但是李善長知道就算五行旗現在的裝備全部補充齊整,也無濟於事,讓五行旗這群步兵帶著這些沉重的裝備去追騎兵? 

  那騎兵什麼都不用做,多跑兩圈,五行旗就能把自己累趴下了。 

  「對方是什麼人?怯薛軍已經全軍出動了,附近怎麼可能還有騎兵?」 

  李善長的臉色陰沉得可怕,他實在想不到自己千辛萬苦想出來的計策,居然別別人識破了。 

  這可如何是好,犧牲了這麼多的人馬,如果還是沒有解決怯薛軍。 

  而且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有可能被對方解決,那麼他李善長以後該如何在朱元璋的仗下立足? 

  就算這次可以僥倖留得一條性命,恐怕回去之後,也會被朱元璋拿來祭奠那些在戰場上死去的兄弟。 

  如果詛咒可以殺死對方,恐怕這股援軍已經被李善長咒殺了千次萬次了。 

  「是……燕雲十三騎和……」湯和此時剛剛奔過來,此時氣還沒有喘勻。 

  「和誰?」李善長急道。 

  「王保保!」這三個字終於在湯和嘴裡說了出來。「徐達大哥已經率領他的部下拚死抵抗,但是卻不知道可以抵擋多久,他讓我先回來將情況稟報給軍師,讓軍師你想想辦法。」 

  「他?他帶了多少兵馬前來?」聽到這個名字之後李善長又冷靜了下來,對於他來說,只要不是汝陽王重新出山,誰來他都有辦法對付,就算是汝陽王的兒子也一樣。 

  「三千……」湯和有些不好意思的伸出了三根手指。 

  「三千?就三千人馬?」李善長有些吃驚的說道。李善長發現剛才自己更能有些低估了這個汝陽王生出來的兒子了。 

  王保保憑藉著三千人馬,就可以帶領著燕雲十三級衝鋒陷陣,在戰場上所向無敵,打得朱元璋的部下絲毫沒有還手的能力。 

  已經有好些將領死在了王保保的刀下,成為了一縷亡魂,飄向了地府。 

  看著王保保在朱元璋的軍隊里左突又殺的勇不可擋,劉伯溫說道:「你不是建議汝陽王府養著朱元璋,好讓自己可以擁兵自重嗎? 

  怎麼這王保保還下如此重的手,就不怕把這個寇給打死了?」 

  清風撓撓頭說道:「我坑汝陽王府又不是一回兩回了,這回人家未必可肯聽我的。 

  再怎麼說我那個也只是個建議,做不得數的。 

  你看看剛才朱元璋剛才的那股狠勁,要將怯薛軍全部殲滅啊,這可不符合汝陽王府的利益。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個道理汝陽王府還是懂得。 

  所以說就算汝陽王府原來又這個打算,也被朱元璋的這番操作給嚇回去了。 

  再說天下的巨寇怎麼多,幹嘛非得養個朱元璋呢? 

  所以我估計汝陽王就算想養也應該會去養張士誠。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朱元璋和王保保的武功怎麼比原來強了這麼多?他們不都是統帥嗎?學這麼厲害的武功幹什麼?準備對付誰? 

  我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