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第19章 走一條人跡罕至的路(1)

第19章 走一條人跡罕至的路(1)

  那些不能對別人說起的話,也許正是我們成長中徹徹底底的孤獨。


  比別人堅持久一點


  有一種孤獨是需要幫助的時候,發現除了自己沒有人可以依靠。因為能忍受這樣的孤獨,所以雖敗猶榮。


  如果你到了30歲,多少會明白一個打臉規律——本來已經決意放棄的事情,卻因為沒有退路,只能硬著頭皮,抱著「別輸得太難看」的心情堅持完成。你不停地寬慰自己,「等到完成這件事情,這一輩子,不,下輩子再也不做這樣的事情了。」事情終於在你皮臉不要的堅持下結束了,你突然發現自己居然愛上了這件事情。而周圍人對你的評價也出乎意料的好,一方面,你傲嬌到興奮又得意;另一方面,你不禁在心底給自己扇了個震徹心靈的耳光。


  你告訴自己:如果放棄的話,也許這一輩子都不會知道自己原來適合干這件事情。


  今晚,我正式以主持人的身份錄製了一檔談話類節目。早在兩天之前,我跑到領導的辦公室試探性地詢問:「請問,能換人錄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自從在娛樂資訊節目中開設了一個自己的小脫口秀板塊之後,每天錄製一期五分鐘的節目便成了我31歲這年最辛苦的一件事情。我的主職工作是電視節目的管理者,愛好是寫一些文字,做脫口秀完全是一時興起。


  大概在十年前,湖南有一檔脫口秀節目叫《馬主播時間》,由小馬哥馬可主持,曉華姐撰稿。小馬哥把娛樂新聞與個人觀點交叉傳遞,加上可以把人笑死的小段子,那是我每天必看的娛樂節目。後來,我有幸進入湖南經視《FUN4娛樂》成為娛樂記者,曉華姐也給我機會讓我偶爾寫寫《馬主播時間》的台本,雖然被採用的可能性很小很小,但卻讓我埋下了要寫脫口秀台本的種子。


  再後來,出現了梁冬的《娛樂串串燒》,將MV與娛樂新聞結合,輔助個人觀點,配合著梁冬本不是專業主持人的風格,讓人覺得耳目一新。那時《越策越開心》在湖南衛視開播,超紅。每看一集,就心生羨慕,羨慕「越策」的團隊,一群有想法的人在一起工作該是多麼有意思。


  後來我到了光線,在《娛樂中心》為主持人肖捷開設了脫口秀板塊《捷構娛樂》,開啟了我長達半年的寫笑話生涯。後來隨著節目關張,脫口秀夢葬半途。


  然後到了2005年,光線公司總動員製作節目樣片,只要有想法、方案通過、報預算,公司就支持製作樣片。我大概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寫了將近5萬字——4期節目的台本,請小馬哥出山錄製脫口秀《娛樂開講》。我記得審片時所有人笑得前仰後合,讓我信心滿滿,覺得自己終於能夠憑一己之力開創一檔娛樂脫口秀節目了。只是後來,因為尺度原因,沒有電視台願意播出這樣的節目。再後來,我又回到了日播娛樂資訊節目製作的隊伍。


  這一晃又是好幾年,後來,我和大鵬成為好朋友,他有一檔自己的脫口秀節目《大鵬嘚吧嘚》,我很羨慕,卻再也沒有提起過自己那段關於脫口秀的折騰歲月。


  「坦白講……這是劉同的口頭禪。」響哥不止一次這樣說。在去年《中國娛樂報道》的改版會議上,會議陷入僵局。我突然說:「那我來開設一個脫口秀的板塊吧。我自己說,自己寫。」一開始大家都不相信。倒不是因為我有一口蹩腳的湖南普通話(普通話早已不是最重要的標準),也不是因為我沒有主持經驗(反正現場也沒有任何觀眾),長得也不令人驚艷(大鵬長那樣都能成,我更不怕了)。大家是覺得以我的工作時間,怎麼可能自己寫稿、自己錄製這麼一個日播型的脫口秀節目。


  《坦白講》就這麼悄悄地開始了。第一期節目緊張到爆,現在看起來,有掐死自己的想法。但又感到萬分慶幸,如果你想掐死過去的自己,也就代表著今天的你有了明顯的進步。


  從第一期到第一百期,有太多的人好心勸我放棄,認為我好不容易樹立了一點正經的形象,瞬間就被自己秒黑了,認為我不應該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每次他們這麼說的時候,我心裡都糾結著怒吼:你們騙一下我會死啊!!!嘴裡卻說:「嗯,我再堅持堅持,實在不行,我就不浪費自己的時間了。」


  其實自己的時間倒沒什麼,如果沒有人覺得好的話,我浪費的是《中國娛樂報道》的節目時間,浪費的是記者導演們的時間。


  有一次我去南京出差。上了飛機,剛坐下,旁邊的女乘客就一直看著我,然後對我說:「你不是那個誰嗎?你叫你叫……」說話的聲音有些大,令我略微尷尬。我趕緊對她說:「劉同劉同。」「哦對對對,劉同。你那個節目挺好看的。」


  「謝謝,謝謝。主要是大家都挺好的。」我想,又是一位《職來職往》的觀眾吧。


  「沒有大家啊,就你挺好。」「我?《坦白講》?」我說出「坦白講」三個字的時候明顯氣短。「對,就你一個人說話的那個,我每次在新娛樂頻道看到你都會停下來。很有意思,也特別敢說,雖然普通話一般,但和其他的節目不太一樣。」她特別誠懇地看著我說。


  雖然前一天為了趕提案熬到深夜,但那一路我沒怎麼睡。《坦白講》因為尺度原因不能在北京版的《中國娛樂報道》里播出,只能在全國其他200餘家電視台和新娛樂頻道以及網上播出。我沒有想到那麼近的距離、那麼快的時間就會被人記住,說出對我的感受,每天一期的節目,都被人用隱藏的眼睛看著,隨時都能給我評價——當然,前提是值得他們去評價。


  100期的時候,我們花了幾個通宵跟拍北漂演員,記錄他們的生活。200期里,我們採訪了幾百位藝人,跟他們聊了聊平時不會聊的話題。收視率逐步升高,網路點擊比預想中更快地破了千萬。


  而在這些閃耀成績的背後,其實不止一次想過放棄。


  現在想想,那些放棄的理由真好笑。因為早上7點要爬起來錄製,想過放棄。因為晚上等到1點才能錄製,想過放棄。因為錄製時間到了,可稿子還是爛得一塌糊塗需要重寫,想過放棄。因為別的工作影響,心情跌到谷底,但還要和顏悅色地錄製,想過放棄——因為導演孟穎同學會不停地在對講機里說:「同哥,你的臉太臭了,能不能開心一點。」這句話她能夠在一期節目中說20次以上。


  《坦白講》播到100期的時候,我寫了一點東西,但是沒發出來。


  因為我怕它撐不到200期。當《坦白講》到了200期的時候,我沒有寫東西,我想等到一年後再看看這一切。


  這不是一檔大投資的節目,感謝《中國娛樂報道》的同事給我那麼長的時間自說自話。感謝英事達包裝工作室的同事們給我做了一版個人炫酷屌的片頭。感謝小遠一直在堅持著文案的工作,無論我怎樣批評,他都認認真真絲毫不為自己放水。感謝孟穎一年來一直熬在公司,才有了現在的《坦白講》。


  每天五分鐘能夠改變什麼呢?當時我不知道怎樣回答這個問題。但一年之後看起來,這個算不上脫口秀的小節目讓我相信那麼難的事情居然也能堅持下去,它讓我知道只要我自己不放棄,周圍的人就依舊會有信心。以前在簽售會上,大部分同學會說他們喜歡《職來職往》里的我,現在漸漸有了更多的同學說,他們很喜歡每天五分鐘的《坦白講》。


  我31歲的時候嘗試了一件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但我堅持做滿了一年。它仍然活著,且正在被人了解、被人看見。


  我越來越明白一些以前不明白的事,比如,很多事情在我們身上遭遇失敗,不是因為我們做得太爛,而是因為我們決意放棄。很多事情在我們身上獲得成功,不是因為我們做得很好,而是因為我們比別人堅持得稍微久了那麼一點。


  《劉同坦白講》一年了,謝謝所有看過它、聽說過它的人,以及未來會去看一眼它的人。


  《坦白講》到現在我已經忘記究竟多少期了,以前很怕自己撐不下去,能多做一期是一期。後來過了100期,過了200期,過了一年,又過了兩年,從搜狐的專區到了騰訊的專區,《娛樂現場》也更名為了《中國娛樂報道》,這些過程中,《劉同坦白講》一直都在,因為內心已經明確地知道會堅持下去,所以慢慢就忘記了期數。


  也許你看這篇文章不太懂為什麼我會花那麼多時間寫一個大多數人沒有看過的東西。分享幾個二維碼,第一個是我的第一期《坦白講》,尷尬得要死,普通話也很差,難怪那時周圍的人想要制止我;第二個是100期的《坦白講》,採訪的是北漂演員;第三個是很歡樂的《坦白講》,李敏鎬和金秀賢的人氣對比;最後一個是我早期錄《坦白講》犯下的種種錯誤。


  如果你和我一樣,曾經為某些事情犯過特別多很二的錯誤,並且堅持下來,你就能夠理解我的這番不要臉的唏噓了……2014.3.28下雨了別跑,反正前面也是雨有一種孤獨是其他人都錯了,只有自己對了。


  有時候,看見初中、高中、大學的同學們,結婚的結婚,生子的生子,離婚的離婚,再婚的再婚,人生畫出一個又一個看似漂亮又不怎麼漂亮的曲線,我心裡隱隱也會著急,看不清彼此的賽道,只知道跑過身邊的人多了,多少也會颳起一陣不小的風,風迎面而來,讓人夢醒般清醒。


  「你看,她的兒子都會叫爸爸了。」「你看,他都已經生了兩個小孩了。」長輩語氣羨慕之餘,頗有責備之意,仿如我有生理缺陷而生不出小孩,或者我生的小孩根本學不會叫爸爸似的。剛開始,我找不到理由反駁,是啊,每個人都按照社會的要求結婚生子繁衍後代,為什麼我要是個特例呢?後來,經了一些事,讀了一些書,認識了一些人,感受了一些陌生的環境之後,我意識到自己的渺小。一雙眼再使勁地睜大,也看不夠這個世界。而看不夠這個世界的感慨,讓我又時常懷疑自己——我真的懂自己要什麼嗎?在這樣的疑問中,我總是日復一日地儘可能地了解自己。


  後來再遇見那些曾讓我心慌意亂差點迷失人生旅途的人,我也會想:他們還未讓自己的人生充分發揮能量,就繁衍給了下一代,下一代未充分了解這個世界,也許又要養育下一代,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這樣的人生不是自己的,也沒有他人為你負責,沒有軌道,飄浮也沒有方向,硬要做一個比喻的話——「真是太空垃圾一般的人生啊」。我知道我只是在安慰自己,但確實有效。


  我和響哥對「三十而立」持有同樣的觀點,認為在當下而立之年大可再延10年,40歲知道自己在哪裡、要幹嗎、什麼樣的人值得交往,也不算晚。


  所以,一切都來得及,不用那麼著急往前趕。越是著急,越是什麼都做不好。


  從高中到大學,到參加工作,幾乎每一年我都會萌發一次要從頭學習英語的念頭。我告訴自己,一個月就要學會會話,三個月就要能獨自去國外旅行,在這個過程中遭遇挫折,覺得自己不行,次次都放棄。


  放棄是一件容易的事,心一動,力一卸,頓時就輕鬆了。但放棄最壞的結果便是重燃鬥志的可能性為零。一件事可以暫時不做,但不要徹底放棄,那很容易導致從內心否定自己。


  正由於我在學英語這件事上總是半途而廢,導致我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所以我決意要找一個真正能堅持下去的事情,以證明自己並不是一個會隨便放棄的人。32歲的時候,我決定選擇堅持運動健身。


  為了不在運動這件事情上摔倒,我開始思考如何克服「放棄」這個惡習。跑步機需要跑20分鐘,到第12分鐘的時候完全堅持不下去,我就在心裡默默地念叨:「如果堅持不到20分鐘,我負責的節目就會被公司停掉。」為了不讓自己的節目被停掉,我就努力、使勁、崩潰、喘大氣、死也不放棄地朝20分鐘的光亮處奔跑,越過最後一秒時,我長舒了一口氣,告訴自己:「你救了《中國娛樂報道》,你救了那群特別拚命工作的小夥伴,你真是人民的英雄啊,你太有毅力了,必須給你點個贊!」(如果旁邊有人留意到我微笑謙遜的表情,一定覺得我傻爆了……)後來就發展到:


  舉杠鈴舉不到20下,我就默念:「舉不到20下,下一本書銷量就會很差!」然後就會舉25下,最後代表出版社感謝自己創造的銷量奇迹。


  做俯卧撐一次做不到50下,我就默念:「做不到50下,今年的感情註定不順遂!」然後一口氣做55下,遙望遠方,讚美自己的感情也太一馬平川了。


  我總是設定標準去挑戰自己最不能接受的結局,然後死扛。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漸漸地,我從每年都浪費一張健身卡,到現在一周不去三次健身房就不自在,同事問:「為什麼你能堅持下來呢?」


  我覺得也沒什麼別的方法,就是前幾次你特別認真地練習,然後就能看到自己身體的變化,付出有了回報,自然就有了信心。信心若是持續,必定會得到他人的肯定,他人的肯定最終會成為驚喜。只不過太多人,看到好處才付出,他們不知道,大部分事情都是付出了才會看到好處。


  有人說有結果的付出叫付出,沒結果的付出叫代價。其實人在年輕的時候無論有沒有結果,都要去付出,除此之外好像也沒有什麼別的選擇。


  因為知道了不要盲目只追求結果,所以變得開始不著急,把所有的著眼點都放在了每一次的當下,只有對自己的每一次行動負責,才會收穫一個美好的結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