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你遠比想象中強大> 第5章 價值觀:全面審視你的人生(2)

第5章 價值觀:全面審視你的人生(2)

  如果一位客戶來找你,開始抱怨自己的生活工作實在讓他不堪重負啊,沒法在生活和工作之間找到平衡啊,自己怎麼就沒有攤上個好老闆啊……那麼,你沒有必要告訴他,世界上有很多人過得比他還糟糕。你看,這位不幸的客戶心裡早就勾畫出了自己「該有」的生活。他拿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做比較,所以會覺得苦不堪言。


  你越是有競爭意識,就越容易拿自己做標杆。這其實是成功的起點。人生贏家敢於做自己的標杆,也敢於大膽暢想。我就以挪威著名的越野滑雪射擊運動員奧萊·埃納爾·波姆達登為例來說明這一點吧。他在接受採訪時透露,他走向成功的動力在於始終以自己為標杆,不斷衡量自己的表現,分析如何改善自己的表現。


  全面審視你的一生也和「態度」有關。如果你的目標是「無論如何,都竭盡全力做到最好」,那你肯定很善於全面審視人生。在結束職業生涯后又過了很多年,棒球界傳奇人物喬·迪馬吉奧去參加了一場在紐約舉行的表演賽。賽前預熱時,他做了一系列複雜的準備動作。迪馬吉奧投入其中的熱情使其他球員大為驚訝。有人不禁發問:「喬,你都退役這麼久了,賽前做準備怎麼還這麼賣力?」迪馬吉奧回答說:「你永遠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可能有些人從來都沒有看過我打棒球呢!」


  世界著名的重量級拳王穆罕默德·阿里說過,如果不是做了拳擊手,他很可能會成為垃圾清潔工。如果真是這樣,他也會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垃圾清潔工。


  我在做演講和與客戶交流時,常常會用到這個例子。無論你是秘書、企業高管、垃圾清潔工還是世界頂尖的運動員,如果你的目標是竭盡全力做到最好,那你一定會時常感覺很棒。請拿自己和自己做比較吧!


  找到你的價值觀才能找到行動的方向


  死裡逃生的經歷會促使你全面審視人生,比如遭受車禍就是這樣。這種經歷會直接或間接地促使人反思自己的一生。很多人都表示,這種事對他們影響深遠,改變了他們對「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的看法。健康的身體、強健的體魄一下子顯得非常重要了。而在事故發生之前,你根本不會意識到它們的存在。如果你的好朋友突然去世了,你可能會停下來思考一下人生。你或許會發現,朋友和家人其實比你想象中更重要。


  現在,我們要談一談為什麼「全面審視人生」是如此重要了。一旦你做到了這一點,你就會清楚地認識到,為什麼有些問題如此重要。這麼做的目的是讓你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和需求。「價值觀」和「需求」是這本書里經常出現的兩個概念。在這一章里,它們發揮著基礎性作用。當我和新客戶見面,幫助他全面審視人生的時候,我會提出這樣幾個問題:你是誰?你媽媽會怎麼描述你的個性?你最好的朋友會怎麼描述你的個性?你認為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客戶會通過思考給出答案,而這些答案將幫助他們弄清自己的需求和價值觀。


  如果把一切都考慮進去,你認為什麼東西是最重要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你的價值觀。價值觀是一個人生活所需的根本要素,也是使人身心合一的關鍵要素。通常來說,生過大病的人會回答:健康。家庭、發展、知識、愛情、安全感和成就感,是人們提到最多的價值觀。價值觀是所謂的「社會行為強化劑」,會增加特定行為重複發生的概率。如果「健康」是你最重要的價值觀,你就很可能會吃健康食品,還會定期鍛煉身體;如果「知識」是你最重要的價值觀,你就可能讀了不少書,還想得到良好的教育。


  大多數企業都會以書面的形式把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寫下來。但當我問普通人有沒有做過這件事時,大多數情況下我都得不到答案,至少對方不會立即作答。當然,價值觀是存在的,只是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要深入挖掘,它們總會浮現出來。而且,一旦價值觀被界定出來,或者被寫下來,它們就能提供實用的框架和清晰的指引,幫助你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的價值觀會投射出一條適合你的路。它們會告訴你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如果你有一系列清晰的價值觀,你就可以問問自己:我準備做的事符合我的價值觀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大膽去做吧;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千萬別去做。


  曾經有一位客戶告訴我,他一直夢想著自主創業。我認為這是個很有趣的想法,並和他深入探討了一番。過了一會兒,我問他,他最重視的價值觀是什麼。他經過深思熟慮后得出了結論,安全感是他最重視的價值觀。實際上,這一點對他來說極為重要。我提醒他說:他的夢想是自主創業。他立刻意識到,創業意味著冒險和應對不可預測的挑戰,其中就包括經濟上的不安全感,因此,他的目標和價值觀發生了衝突。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啟示。他現在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自己遲遲不願意做出重大決定。他知道,他必須重新設定目標,因為只要安全感還是他最重視的價值觀,盲目追求自主創業就是毫無意義的。


  這個例子其實很有教育意義,因為很多人設定目標的時候根本沒考慮過自己的價值觀。但他們應該這麼做,因為個人的價值觀通常比目標和夢想更難以動搖。通過全面審視人生,你就能明確自己的價值觀。明確價值觀之後,設定適合自己的目標就會變得容易多了。我會在下一章里具體分析這一點。


  所以說,全面審視人生能讓你弄清自己最重視的價值觀。與此同時,這麼做也有助於弄清你的需求。需求和價值觀從很多方面看都有所不同。需求通常比較具體,涵蓋的範圍也比較小。所謂的基本需求(食物、飲料、溫暖、睡眠)是指一個人生存所必需的東西。另一些需求則更多是心理層面的,比如自尊、自愛和自我實現。根據心理學的說法,人類有一些必須滿足的基本需求。各種理論流派對需求種類的劃分有所不同,但我更喜歡將它們按以下順序排列:


  ·愛


  ·社會關係

  ·變化

  ·安全

  ·成為重要的人

  ·成長與發展


  ·回饋社會

  每個人都需要滿足這些需求,但需要的程度和重要性排序不盡相同。對一些人來說,安全極為重要;但對另一些人來說,變化更為重要。安全是一種基本需求,變化則根本算不上基本需求。對食物和飲料的需求通常很容易滿足(因此,這些需求在一段時間裡會完全消失),自我實現的需求則很難得到滿足。沒有哪個人會覺得自己已經完全發揮出了潛力,這或許是件好事,否則,人們就會突然失去動力,生活也會顯得毫無意義。


  當你全面審視人生時,你就會屏蔽身邊所有的噪音。為了讓自己感覺良好,你會試圖弄清哪些東西才是必要的。有些價值觀必須存在,有些需求必須得到滿足。這樣一來,你才能看見自己生活的重心。


  我有個客戶是專門做硅膠植入和面部除皺術的外科整形醫生。她告訴我,提高工作效率對她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她把很多時間都浪費在不必要的上網衝浪和跟同事聊天上了,甚至沒有時間去接待病人。她表示,如果她能在更短的時間裡完成工作,就可以既賺錢又得到認可。一開始,我就試圖幫她找到自己的核心需求和價值觀。我問她為什麼會成為醫生,她立刻回答說:「我想幫助別人,為社會做貢獻,做個對其他人有用的人。」她很快發現,自己已經逐漸偏離了做醫生的初衷,不再為自己的價值觀而活了。


  她漸漸意識到,從需求層面來看,利他主義和慈善事業是對她最有意義的東西。從價值觀層面來看,她發現「幫助有需要的人」是自己最重要的價值觀。我只和她見過三次面。她和我的大多數客戶不太一樣。我的其他客戶大多希望改善自己的表現,她卻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毅然辭去了工作。如今,她在一家慈善機構工作,經常前往世界上最多災多難的地區。她充分利用做外科整形醫生積累的經驗,給受槍擊或被彈殼誤傷的人做修復手術。不久前,她在電話里告訴我,她的上一個任務很有意義,因為她幫助了一個被地雷炸傷的孩子。她每天都用價值觀來提醒自己,甚至把它做成了手機背景。


  有些醫生關心的是金錢、地位、香車、豪宅,而且對自己的生活方式非常滿意;有些醫生則願意前往中東地區,不顧自己的人身安全,在危險而惡劣的條件下工作,只領微薄的薪水,而且非常享受這個過程。他們有著不同的需求和價值觀,但他們都可以有出色的表現,而且感覺很好。


  讓定期審視人生成為習慣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更容易全面審視人生。比如,當你聽見除夕鐘聲敲響12下的時候;當你深夜獨自駕車行駛在公路上的時候;當你在夏日清晨凝視海上日出的時候。


  ·我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嗎?


  ·在生活中,我有沒有走在正確的軌道上,有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要怎麼做才能讓生活和工作取得平衡?

  ·我工作的時候真的竭盡全力了嗎?

  ·我真的在努力做到最好嗎?


  ·我有沒有直面自己要應對的問題,好朝著自己的目標和夢想更進一步?

  問題在於,我們大多數人很少考慮這些問題。我們會忘記它們的存在,直到除夕的鐘聲敲響12下。我們沒有時間去應對或深入探討這些問題,也沒有時間去理會它們。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問題根本沒有意義。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都來找我做諮詢。這讓他們有機會在一段時間裡系統地關注自身,爭取達到預期的效果。


  只有當你不斷重複「全面審視人生」的時候,這麼做才會有效果。我會在第五章里深入探討這個問題。當你習慣性地全面審視人生的時候,我在上面列出的那些想法就會成為你的一部分,變成你的行為習慣。你甚至不必提醒自己這麼做,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它們。「全面審視人生」關注的是對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做出正確的決定。現在,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我是多麼強調「做決定」。在這本書里,我會不斷強調這一點。


  我常常驚訝地發現,自己身邊最有才華的人,往往是最擅長全面審視人生的人。那些活得最真實、夢想成真、總是感覺良好、始終致力於實現目標的人,往往比其他人更經常審視人生。實際上,他們每周都會這麼做。這會提醒他們,他們是什麼人,現在處境如何,未來的目標是什麼,也會提醒他們,走向成功只有一次機會。這同樣適用於企業。企業通常比個人更懂得提出根本性問題:

  ·我們是誰?

  ·我們想變成什麼樣子?

  ·我們的價值觀是什麼?

  ·我們的身份認同是什麼?

  ·我們的願景是什麼?

  你可以選擇如何全面審視人生。你可以從「人生苦短」入手,也可以想一想「有處境比我還糟的人取得了成功」,或是拿你和自己內心的標準做比較。最重要的一點是,你要了解這個工具的作用,學會如何使用它,養成定期審視人生的習慣。


  如果你能全面審視人生,也能把問題看透,你就會得到以下啟示:生命是上天的饋贈,你只有這麼一次機會。我想用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一段演講來結束這一章。


  當我17歲的時候,我讀到了一句話: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最後一天去生活的話,那麼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是正確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時開始,過了33年,我在每天早晨都會對著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會不會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當答案連續很多次都是 「不是」的時候,我知道自己需要改變某些事情了。


  「記住你即將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箴言。它幫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選擇。因為幾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榮譽、所有的驕傲、所有對難堪和失敗的恐懼,在死亡面前都會消失。我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東西。你有時候會思考你將會失去某些東西,「記住你即將死去」是我知道的避免這些想法的最好辦法。你已經赤身裸體了,你沒有理由不去跟隨自己的心一起跳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