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囊瓦劫營 夫概違命(1)
第二十八章 囊瓦劫營 夫概違命
卻說吳軍小試鋒芒,初戰告捷,闔閭心中歡喜,吩咐大擺慶功酒宴,孫子阻止道:「慶功酒留待明日再吃,今晚還有一場大戰。」
「何以見得?」闔閭問。
孫子答曰:「囊瓦乃斗筲之輩,貪功僥倖,今楚兵小敗,未傷元氣,囊瓦以為我軍今日初戰得勝,晚間必飲酒慶功,守營鬆懈,故而要來劫營。」
闔閭心悅誠服地點點頭說:「既如此,元帥需早作準備才是。」
孫子命夫概、伯嚭二人,各調兵五千,於左營右哨埋伏,如此如此行事;唐成公、蔡昭侯各領本部兵馬,於來路的密林中埋伏,楚兵來時切莫驚動,待其敗退時一擁而出,殺他一陣,不必深追;伍子胥調兵一萬,悄悄到小別山不遠處的深谷中埋伏,等囊瓦大隊離營之後,如此這般行事;公子山帶領其餘將士保護吳王從尾隊下山,退至十裡外臨時紮營。分派已畢,孫子又關照當差的,晚間大帳該如何布置,帳下怎樣安排,最後帶領其餘文武到後山暫避。
歸途中,史皇與武城黑並馬而行,每人心中都窩著一肚子氣——由勝轉敗,這是一氣;三千人敗於三百人,氣上加氣;查點人數,死傷近千人,氣炸了肚皮。有氣就要發泄,二人議論開了:吳兵先是不敢打,后是勝了不敢追,這說明,其營中骨子裡是虛的。想必是前些時一陣瘋跑,如今又不服水土,將士正患重病。倘我們夜間多帶兵將,出其不意地衝上山去,打他個措手不及,必獲全勝。兩個人回到大營,兵丁歸隊,他們到帳外下馬,進帳來見囊瓦。武城黑取出令箭,呈與囊瓦:「我倆見令尹繳令銷差。」
他們既不說報功,也不說請罪。囊瓦接令箭在手問:「勝敗如何?」
史皇一旁答道:「先勝后敗,不勝不敗。」
「此話怎講?」囊瓦面有慍色。
武城黑急忙將經過說了一遍:我們到漢陰山下如此如此,在回來的路上這般這般……
囊瓦不聽則已,一聽怒髮衝冠:「是爾等唆使我渡江移兵於此,初一交戰便如此狼狽,有何面目回來見我?」
史皇上前一步說道:「令尹且息雷霆之怒,兵家之事,勝負焉能一舉定之。再者戰不斬將,攻不擒王,非兵家大勇,倘若令尹能將計就計,再次出擊,必能生擒吳王。如此以來,勝負必曉;吳王被擒,吳軍必降,令尹此功,必蒙楚王垂青寵愛。」於是他從吳兵今日未敢下山交鋒,死對頭伍子胥又未臨陣等方面著手分析,得出「吳營中能戰的兵丁、將士必然不多」的結論……
武城黑插言道:「令尹,吳兵今日是初戰獲勝,晚間必定大排酒宴.盡醉方休,我軍今夜前往劫寨,定然大獲全勝。」
史皇與武城黑這樣一唱一和,弄得囊瓦暈暈乎乎,不知所以。許多官居顯位,手握權柄的人,就是這樣沒有頭腦,彷彿世上的一切,都是為其利益而存在,以其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從這一前提出發,囊瓦頗覺史皇與武城黑言之有理。是呀,打了勝仗,哪能不設宴慶功,既設宴慶功,必一個個喝得酩酊大醉,既醉,定疏於防守……嘿,說不定今夜吉星高照,我囊瓦就要時來運轉了。劫營一仗成功,不僅令善權術的沈尹戌希望成灰,也要威名遠震,諸侯折服……囊瓦就這樣夢幻般地作出了決定:今夜劫寨,我親領大隊前往。
史皇恭維說:「令尹親自前往,更是穩操勝券了。」
囊瓦想,今夜如果一仗成功,與我同行者功勞不小,此乃美差,應該照顧自己的心腹,於是他命史皇調一萬兵丁與自己同往,武城黑調五千兵丁隨後接應。分派已畢,各自分頭準備。晚上,軍中飽餐之後,初更時分起隊出發。囊瓦與史皇先後上馬,一個提刀,一個端槍,統率一萬兵丁,偃旗息鼓,烏燈失火,在黑暗中奔漢陰山而去。隨後,約二更時分,武城黑帶領五千兵丁前往接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