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孫武班師 風胡說劍(1)
第二十章 孫武班師 風胡說劍
卻說楚軍一退,孫子派伍子胥與伯嚭將吳之三分之一軍挺進西北,將養邑城圍得水泄不通,鐵桶一般。決心誅滅吳之叛臣餘孽掩余與燭庸。
掩余閉城固守,不肯應戰。燭庸胸中正燃燒著奪回吳國的野心,抗議道:「楚王將養邑城交我兄弟二人,想助我得勝復國,執掌吳之朝綱,似這般固守避戰,理想何時得以實現?」掩余卻不以為然,耐心地解釋說:「我僅有三萬之兵,如何取勝五萬之眾?且吳以伍子胥為將,我們難以出擊獲勝。應於城側挖掘深壕,將挖出之土堆成高堤,以防敵人入侵。時間越拖越久,敵軍補給困難,自然崩潰。」
一向性急的燭庸,無法接受這慢騰騰的拖延戰術,說道:「大哥畏伍子胥如虎賁(bēn),似這般膽怯,如何作戰?我非只守養邑城,而以殲滅伍子胥,奪回吳之大權為目的,此事豈可須臾忘懷!」
掩餘責怪道:「無力只憑蠻勇,必招敗北,不如固守;與其以卵擊石,何如以屈求伸。」
燭庸與兄長意見相左,而對「蠻勇」、「以卵擊石」等批評很感刺耳,十分介意,憤憤說道:「我非蠻勇,只是不想成為膽小如鼠的卑怯無能之輩罷了!」
正當這時,城外吳將討敵要陣,罵聲不絕於耳,一罵掩余與燭庸,身為吳之正統王族,卻叛國投敵,甘為楚之走狗;二罵叛臣昏聵,不明大義,認賊作父,與故國反兵相向,竟識不破楚王的陰謀詭計,他讓你兄弟屯駐於養邑城,不過是利用你們作吳國將士的擋箭牌罷了;三罵叛臣卑怯,既有膽量背叛祖國,就該堂皇出城迎敵,何以要龜縮於城,不敢出見世面呢?特別是燭庸,素以驍勇聞名於世,且膽壯豪爽,為何今日竟姑娘似的忸忸怩怩,變得像你哥哥一樣膽小如鼠了呢?
燭庸再也聽不下去了,他怒髮衝冠,氣炸了心肺,大聲呼喝,不顧兄長掩余的攔阻,將部分兵丁集中於東門,呼嘯一聲,決堤洪水般地殺出城門。直撲伍子胥而來,發出雷鳴般的吼聲:「你們這些畜生,莫欺人太甚,看刀!」一語未完,馳馬飛車砍將下去。
這正是伍子胥所希望的,他不言語,從容驅車應戰,兩車八馬,往還迴旋,瞬間塵土飛揚,刀光劍影,閃爍生輝,煙霧中不斷傳出刀槍交擊的丁當聲,響徹雲天,好一場龍爭虎鬥的激戰,伯仲不分,雌雄難辨,兩軍士兵也在不知不覺中陷於混戰。不知血戰了多久,伍子胥忽然賣了個破綻,撥馬調車便走,燭庸不知是計,在後銜尾而逐,窮追不捨,若流星趕月,似狐兔追逐,兩隊兵士則潮水般地湧向前去。就這樣一逃一追,一前一後,大約追出了二十里之遙,忽有一支部隊斜刺里插了過來,包抄上去,與此同時,伍子胥回馬返轍,來取燭庸的首級。燭庸只顧拚命追趕,一心只在斬伍子胥的頭顱,向楚報功請賞,回敬其膽小多慮的哥哥掩余,沒料到伍子胥竟有此舉,他還沒回過神來呢,人頭便滾於車下。主將陣亡,士卒心慌,調車便逃,一剎那潰不成軍,然而歸路早被截斷,吳軍前後夾擊,燭庸部卒一萬餘人,或成冤魂,或跪地請降,全軍覆沒。待伍子胥率軍返至養邑城下,早有伯嚭統兵圍困封鎖了城池,使城內外斷絕了任何來往。
掩余原想固守城池,時間越拖越長,敵軍補給困難,自然崩潰,結果自己卻被圍困得釜中無米,灶下無柴,馬無糧草,軍心浮動,民則怨聲載道,漸漸不擊而自潰。
掩余雖自幼飽讀兵書,但他只能死背教條,不會靈活運用。他兄弟二人帶三萬兵馬匆匆自郢都趕來養邑城屯駐,尚未來得及備戰,就逢天連降暴雨,到處洪水泛濫。城內糧草少得可憐,加以他們乃異國兵將,初來乍到,民有戒心,如油浮水,籌糧十分困難。大災之年,即使城內百姓的糧食全都供駐軍食用,也持續不了多久。幸虧燭庸率一萬多兵卒出城迎戰,已被全部殲滅,城內只餘下不足兩萬兵馬,尚可多堅持幾日。
吳軍的情況則又當別論,經過近一年的接觸交往,吳軍與徐民已經形成魚與水的關係,魚行水中,何愁飢餓而死!徐民已將吳軍視為親人和救星,雖災年歉收,百姓自己尚不得溫飽,但卻甘願忍飢挨餓,節約糧食支援吳軍。當然,孫子與伍子胥體察民情,知民困苦,每戰力爭速快,盡量不使民眾增加負擔。
圍城期間,伍子胥還派人夜夜向城內喊話:掩余的官兵弟兄們,你們被迫遠離家鄉和親人,來這異國他鄉參戰,難道你們就不懷念父母雙親和妻子兒女嗎?他們正盼望著你們早日歸家團聚呢,快放下武器,和我們一起回國吧!
伍子胥還動員燭庸之降將向城內的同僚及戰友們宣傳自己投降后是怎樣受到優待的,希望城內苦難的弟兄們迅速覺悟,棄暗投明……
其時城內正飢餓難忍,官兵相殘,聞聽城外喊聲,將士們或垂淚,或泣不成聲,這傷心和悲痛化作對掩余的仇恨,於是城內常有騷動,有小股兵變,有打家劫舍和哄搶糧倉及軍人食堂的現象發生。
繼續圍困,繼續喊話,城內亂成了一窩蜂,糟成了一鍋粥,掩余強力彈壓,軍民反抗越甚,整個養邑城便是一個潰爛的大膿包。終於在被圍困的第十四天深夜,膿包崩裂,一位名喚星吳的校尉逮捕了掩余,割下他的頭顱,捆於竹竿之上,高高舉起,率眾起義。這樣,不費一刀一槍,不損一兵一卒,佔據了養邑城。
誅叛臣,鏟餘孽。全戰告捷,得兩萬餘名歸順將士,獲掩余兄弟擁有的大量武器、裝備及財貨,取得比預期更大的戰績。伍子胥仰天大笑,他喜不自抑,三十多歲的人了,竟然興奮得孩子似的手舞足蹈起來。是呀,整整等待了九年!九年的時間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一滴水,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卻是何等的漫長啊!而這九年,伍子胥完全是在刀刃上滾過來的,他飽嘗了人間的辛酸,歷盡了世上的磨難,踏荊棘,步坎坷,一絲一毫地艱難前進,一分一秒地翹首冀盼,如今總算是希望在際,就要如願以償了,怎不令他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