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宮闕山陵崩 下
三更時分,萬籟俱寂,濃雲密布在天空,月影暗淡,寶鏤金環映暗月,彩雲易散琉璃脆,硃紅色的宮牆深深處,未央宮燈火仍未熄。
陳麗妃看著立在她身邊的未央宮掌事姑姑益寧,「藿醫女所說的話,你都記住了?」
穿著宮女裝束的益寧極其慎重地點了點頭,「奴婢都記在心裡了,娘娘只管放心去吧。」
陳麗妃眸中一動,唇畔微微浮現出一抹笑容來,「本宮可是將身家性命都託付給你了,半點差遲,本宮就真會為先帝殉葬,到了這會兒,放不放心,也就全看姑姑你的了。」
益寧自是再三點頭,「奴婢這兒絕無差錯,宮外也依娘娘所說,全都打點好了,只等下葬之時,就用那殉葬的小宮女頂了人頭,將娘娘偷運出去。侯爺見了您,還不知怎麼高興呢。只是,藿醫女這藥方,真能昏睡七日,如同死去一般嗎?先前,咱們雖然拿了貓狗做試驗,也讓若曉試過,但臨到這跟前,奴婢心裡還是惶惶不安。」
陳麗妃嘆了口氣,眉宇間卻仍然有著渴望生機的喜意,「到了這一步,成或不成,總得一試。若是成了,算本宮命不該絕,若不是成,也只能說是本宮陽壽已盡,不該再活下去。本來藿醫女都說,找不到那味葯,本宮已經絕望,卻不想,清揚偶然提起,她的好姐妹那兒有隻翡翠琉璃杯,一杯開杯,兩杯昏睡,三杯能醉死。找來一試,竟然杯子就是藿醫女所說的那味藥材所制,這豈不是天意?」
益寧想起那杯色如春曉,盈盈水波碧綠可喜,望之如煙如霧,拿著寒涼浸骨的翡翠琉璃杯,心裡略定,「不錯,就像娘娘之前說的,『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孫貴嬪可不就是娘娘的福音,先是因為她,娘娘機緣巧合認得了藿醫女,這回又因為她,娘娘得了那良藥。聽說等先帝龍馭入陵之後,皇太孫受封太子,她就會被封為太子良娣,顯見是個有福之人。」
陳麗妃點了點頭,「可不就是如此,可惜本宮這一走,也幫不了她什麼了,只我陳氏一族,在朝中為官之人眾多,以後,再請父親讓他們助她一助吧,在這深宮裡頭,若沒有朝廷里的勛貴們幫襯著,到底是無根的花,飄零的浮萍,有點風吹草動就打落了去。」
說到此,益寧憤憤不平,「本來以侯爺的身位,這次又有護送龍馭之功,皇上原是要勛舊特恩免了您殉葬的,卻被那郭氏吹了枕頭風,說什麼您是先皇這些年最寵愛的妃子,若您不追先皇於地下,只怕先皇日夜惦記。也不知她是何緣故,對娘娘如此忌恨?」
此時,郭丹宜尚未正式受冊封,益寧不願稱她貴妃,所以就含糊以郭氏稱之。
陳麗妃看了益寧一眼,「你這七情上面的習慣要改一改,在本宮這裡無妨,若是本宮去了,誰還能如此護你?那郭丹宜會有如此之舉,無外乎是父親與他家裡父兄有朝野之爭,她若不除了本宮,本宮就是這永樂朝留下的唯一的太妃,有什麼事,就是皇上也要聽勸一二,豈不是在她頭上壓了塊大石?皇上分賞了那麼些個功臣,卻遲遲不立皇后,不立太子,只怕與那她也脫不了干係,好在,晗兒心裡是個有數的,她再怎麼鬧騰,皇后也輪不到她的頭上。」
益寧連忙跪下,「本來主子去了,奴婢也是必定要跟著殉葬的,娘娘卻求了皇後娘娘恩典,將奴婢討到那坤寧宮去,讓奴婢逃得一死,這番大恩大德,奴婢沒齒難忘。娘娘出了宮去,奴婢自是要跟著去的。」
「益寧,本宮只怕是不能帶你一道了。」陳麗妃的嘴角泛起一絲苦意,「本宮回去之後,是頂了族裡一個孤女的名號繼續生活,若是帶著你,定會惹人注意,到時只怕本宮保不住,連父親也會受牽連,你跟著我,只有死路一條。所以本宮才將你托給了晗兒,不過你放心,晗兒已經答應,過後將你賞給清揚,她是個純良的,你去了之後,只當對我一般待她,定不會差。」
這和之前商定的完全不同,益寧愕然半晌,方才回過神來,跪在陳麗妃腳下泣不成聲,「娘娘——你什麼都為奴婢想到了,可您出去了,身邊一個得用的人都沒有……」
陳麗妃強笑著將她扯起:「那也比死了強,況且,本宮出去后,雖是一個孤女的身份,卻能夠在風頭過去之後,重返父親膝下承歡,將來不曉得多好,哪裡會短了人侍候?你就放心吧,來,替本宮梳妝,這離內侍來傳旨的五更天,可沒多少時候了。」
益寧含淚起身,搬了梳妝的匣子放在桌上,開始給陳麗妃梳妝。
夜裡的秋蟬聲斷斷續續鳴唱,空氣中隱隱含著一絲若有若無的桂花甜香,然而主僕二人,心裡卻苦得如同沒有抽芯的蓮子一般。
這一別,是生是死,都不可能再相見了。
從此之後,就是殊途陌路。
從此之後,就是山迢水闊,宮裡宮外遙遙相望。
皇宮裡的瓊樓玉殿,雖然充滿了富貴榮華,可是,那種深埋在骨子裡的孤單和彷徨,卻無時無刻不在侵襲著她們,這些個在宮裡數著過的日子,她們一直相伴,一路相守著過來,此一去,麗妃娘娘的人生或許從此就要走入新的篇章,她卻仍然要留下來,在這深深宮牆裡掙扎……
益寧手上的梳子,一下下梳著陳麗妃烏墨般的青絲,每一次她感到惶恐無助的時候,便只有燈下這個人,手裡的這把青絲,能讓她的心定下來。
幸好此去,娘娘就能得到自由,或者,還能找到屬於她的幸福。
益寧想到這一點,苦澀里又嚼出了些甜意。
陳麗妃心裡也不好受,這個計劃多年的事情,辦好了,自己就能海闊天空,再不被這皇宮大內所縛,辦不好,自己就只能追隨永樂帝於地下……
想到不管生死,她都不用再在這一眼望不到邊的紅牆碧瓦,天空總是灰濛濛的,連陽光自厚厚的雲層間落下來,也是極暗淡顏色的宮裡呆下去。
陳麗妃輕輕吁了一口氣,看著菱花鏡里的自己,笑道:「益寧,你別擔心,看你這手巧的,妝前妝后,本宮就像是兩個人一般,單憑這個,本宮也肯定能夠逃得出去,那天你將若曉化完,連本宮都以為是在照鏡子,這宮裡的人眼睛最亮,也最拙,定是看不出來的。」
益寧看著鏡里那個小宮女模樣的陳麗妃,也不由笑道:「是娘娘您聰慧,早年就一直化著濃妝,這宮裡只怕沒幾個人看過您落妝后的樣子,奴婢這才能成事。也幸好那若曉與娘娘身形差不多,輪廓有幾分相似,又甘願以身替主,咱們這才能夠成事。」
想到那個若曉,陳麗妃嘆了口氣,「那一日,被她聽到咱們的計劃,本宮還嚇了一跳,生怕她會說出去,幾乎要下狠手毒殺她,不想她卻跪下說願意當本宮的替身,為本宮去死。真讓人想不到。」
「娘娘您這也是種善因得善果,當年若不是您將她救下,她早被呂婕妤杖斃了,這一次,就是她不替您去,也還是要跟著殉葬,還不如替了您,家裡頭得些個好處呢。」
陳麗妃話里有些猶豫,「雖是如此,畢竟是一條命,其他人本宮救不得,她卻是為本宮去的,總不該舍下。罷了,您等會兒,將那翡翠琉璃杯里藿醫女所調的葯,讓她也喝三杯,若是僥倖能在龍馭入陵之前,救出本宮,就連她也一併救了吧。」
益寧大驚,「娘娘,不可——多個人,就多份風險,如此一來,往外運人什麼的,更加麻煩,若是被人撞破,您和她都不能活啊!反正若曉也是要死的,她也心甘情願替您,您又何必多此一舉,連累了自己的生機?」
陳麗妃卻在這瞬間下定了決心,含笑拍了拍自己的臉,「你看,她既與本宮有幾分相像,又這樣赤膽忠心,平日里,她一個小宮女,也沒人注意到,就是帶出去,也不妨事,說不定,以後還能像益寧你似的,在本宮跟前侍候著,不好嗎?風險,當然是有的,不過眼下新帝登基,四處都忙亂著,只怕到了長陵里,也沒人會注意到有兩個小宮女屍身不見的事情,只要咱們計劃周詳,未必不能成事……」
聽完陳麗妃所說,益寧有些猶豫,「那丫頭不像若曉,和您並不像,只怕就是化了妝,明眼人還是能看出來。」
陳麗妃笑道:「活人當然能看出來,死人呢?若是公公們來宣旨時,已經都斷了氣,誰還會仔細去看?」
益寧眼睛一亮,「娘娘的意思是——」
陳麗妃點了點頭,「本宮感念先帝,生不如死,故而未等宣旨,就去了,她們為報主恩,一併自盡,這也說得過去。如今,能救一個是一個吧。你記得事後,把那翡翠琉璃杯收好,還給清揚。」
等五更天,來未央宮宣旨的內待,只見寢殿里,躺著兩個宮女模樣的屍體,紫檀雕花軟榻上,陳麗妃的屍身宛若生前,妝容華貴,長眉入鬢。
益寧姑姑神色黯然地說:「娘娘自先皇去后,夜夜啼哭,生不如死,今個夜裡,一時未防,她竟飲了毒酒去了。未央宮裡頭隨侍她的這兩個奴婢,感念娘娘恩德,也先後追她而去,要在地下仍然服侍娘娘……」
這樣的事情,先前在給太祖殉葬的妃子里也發生過,內侍們心裡明白,說是顧念先帝,其實不過是懼怕死相難看,所以自個先行了斷罷了。
「雖然娘娘已去了,這先皇的遺旨還是要宣的……」手捧黃綾,念完聖旨之後,內侍說道:「皇上說未央宮裡,除開益寧姑姑您如今是坤寧宮的人外,近身侍候的,盡數殉葬,沒有主子到地下,沒個奴婢侍候的道理。」
隨之一揮手,跟著他來的侍衛們,已經將未央宮裡隨待陳麗妃的奴才們先後灌了毒酒下去。
片刻之後,哭的喊的,拚命掙扎的,跑走又被逮回的,統統都沒了聲氣。
幸好,這些年娘娘遣散了不少的人,這宮裡頭,所余的人不算太多。益寧的腦海里閃過這個念頭,她臉色慘白,強自鎮定地說:「奴婢蒙娘娘大恩,總要送她最後一程,那兩個宮女,是娘娘生前最貼己的,你們要將她們和其他奴才們分開入殮。」
雖然心裡有些鄙視益寧姑姑不像其他奴才們追隨麗妃娘娘而去,但如今她是坤寧宮的人,內侍也搞不清楚她怎麼就能攀上坤寧宮,免得一死。因為不知其深淺,自是不好得罪,加上這事也不是什麼難題,當下滿口答應。
益寧就朝侍衛中的一人,悄悄豎起兩根手指比了比,微不可見地朝寢殿里的兩具宮女屍體點了點頭。
除益寧之外,出身於朝鮮李氏王朝中一個官宦家庭的麗妃韓氏,死前曾向洪熙帝求旨,說:吾母年老,願規本國。得到了洪熙帝的允准,保全了她乳母金氏的性命。
九月初七,永樂帝的妃嬪們,接旨后先是梳妝打扮,用了午膳,然後全部被引往升堂,堂上置大小床,內侍們守著讓她們站在上面,將頭伸入樑上懸下來的白綾之中,而後,就將她們腳下面的小床蹬掉,直到斷氣才從樑上解了下來。
有封號的十六位妃嬪,沒封號的嬪妃十幾位,共計三十餘位全部弔頸而死。
近身隨侍嬪妃們的宮女、內侍們,均被灌了毒酒到地下服侍自己的主子。
一時間,哭聲響震殿閣。
三日後,她們的棺材將隨永樂帝的龍馭一道,抬入長陵,妃嬪們還有一席之地,得供個香火,宮人們,不過是往長陵邊的墓地里一扔,埋個乾淨。
曾經無限風光的皇宮大內,在正午陽光正烈的時候,被血染成了修羅場,曾經如花一般的麗人們,如同瑟瑟秋葉,再也等不到春天的到來。
就這樣,永樂朝的嬪妃沒有一個活到了洪熙元年,有些殉葬之後,還追贈謚號,表彰其行,歲時侑食於帝陵之享殿,沾些帝王後人供奉的香火,家人得到些相應的補償,有的,只不過被永樂帝臨幸過一兩回,就這樣莫名的人間蒸發,連個姓氏也不曾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