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握卷使憂忘 下
近黎明時,乾清宮的寢殿里,躺在龍床上的永樂帝仍然昏迷不醒。
劉院使再次為他診脈,而後搖了搖頭,費了好大力氣方才開口說道:「皇上,皇上只怕熬不過去了,此次他所進的藥物里,加上了阿膠、鹿血那樣極為燥熱補陽之物,於常人雖有益,對皇上這虛耗的身子而言,卻是虛不受補,以致氣血亂竄,急火攻心……臣已無回天之力。」
黃儼問陳麗妃:「娘娘,要不要老奴去請其他太醫再來看看?」
熬了一夜,陳麗妃幾個嬌美的容顏已經呈灰敗之色,她還沒有說話,精力最好的龍惠妃已經喝道:「糊塗,這太醫院裡,還有誰的醫術能夠強得過劉院使?而且,皇上早幾年就說過,他若病了,只許劉院使給他看,雖然皇上眼下病了,難不成就敢抗旨嗎?」
這話嚇得黃儼一跳,「老奴不敢,只是想著多一個人也許保險些。」
一旁的劉院使沉重地說道:「黃公公所想極是,只是皇上這病,方才太醫院裡幾個醫術高超的太醫都來看過了,和老臣是一個說法,麗妃娘娘方才在這兒,聽得仔細。」
一旁像是在想什麼的陳麗妃聽到劉院使所說,點了點頭,一臉哀戚道:「不錯,剛才幾位姐姐去用宵夜時,劉院使已經讓太醫院的人都來看過了,他們也說,皇上這病,怕是沒有法子了。」
那會兒,正是黃儼陪著龍惠妃她們出去的,王安和其他人在跟前侍候。
黃儼看看她們的神色,又看了看躺在龍床上的永樂帝,像是不能相信,皇上真得沒救了。
內外室雖然隔著門檻、帳幔,但外間的人還是將劉院使他們的對話聽了個仔細,後半夜趕過來的太子以及其他王公、重臣,一聽此言,臉色俱都面沉如水。
雖然沒救,但此時還有氣息,所以,大家雖然心裡悲戚,卻強忍著哭意,端坐在那裡,只是誰也不肯說話,像是只要一開口,永樂帝的最後一點氣息,就會隨之而去。
最後,還是戶部尚書夏元吉開口道:「皇上若將殯天,定會舉國哀痛,好在太子早立,後事已定,吾等不用懼怕朝綱動亂。」
三部六臣也紛紛附合。
富陽侯李茂芳看了看太子,然後說道:「近日皇上召見太子日稀,適逢趙王高燧入朝臨京師,有傳言紛紛道皇上屬意趙王,另有傳位詔書,以臣之見,此事還是慎重些好。」
李茂芳的母親是永平公主,永平公主是永樂帝的二女,下嫁李茂芳之父李讓,李讓逝世后,贈景國公,謚恭敏。其嫡子李茂芳嗣了富陽侯爵位,說起來,他是永樂帝的親外孫,太子朱高熾和漢王、趙王都是他的舅舅。
首輔楊榮神色不愉,「這樣的道聽途說之語,豈能信之?富陽侯不要胡言亂語,擾亂人心。」
富陽侯似笑非笑,「為人臣子,當然要為君分憂,喜君之所喜,惡君之所惡,我剛才所言,哪兒有半點不對?倘若這只是空穴來風,那當然應由太子承繼大統,倘若不是,你我如何擔當的起這立偽詔謀篡位的罪名?」
見富陽侯說得大義凜然,有些人就猶豫起來,大家紛紛小聲議論。
楊榮等人還要據理力辨,一直沒有開口的太子看了他們一眼,眼睛掃視了一圈各臣子后說道:「各位大人所說都有道理,只是,父皇還是春秋鼎盛之時,孤不相信這一場小小的病痛就能奪了他去,所以而今說這個話題,尚為時過早。」
富陽侯貌似恭敬,聲音中有著幾分沉痛,「太子殿下所言有理,但方才太醫院院使劉大人已經說過了,皇上此次恐怕難逃此劫。所以,還請殿下早做安排,以正視聽,也免得天下人議論紛紛,說承繼大統者名不正言不順。」
禮部待郎胡瀠眼含熱淚,哆哆嗦嗦地指著富陽侯,怒說:「富陽侯此說未免危言聳聽了,天下均知皇上與太子殿下父慈子孝,加之又有皇太孫甚得聖意,萬一皇上……太子繼位,不僅是皇上屬意,也是人心所向。」
富陽侯微不可見地撇了撇嘴,「若果真如此,為何皇上近日幾次拒見太子殿下呢?最近一次,還是三天見,我與保定侯晉見時,正好聽到皇上訓斥傳話的內侍,保定侯,你給大家說說當時的情形吧。」
保定侯孟瑛沉靜寡言,平日里喜歡讀書,雖然善騎射,卻恂恂如一儒生,他從建文元年起,就隨還是燕王的朱棣起兵「靖難」,率領百餘名騎兵為先鋒,因接連取勝,升授義勇左衛指揮僉事,從白溝至濟南又連續建立奇功, 晉陞為指揮同知。
其父孟善固守保定時,孟瑛率騎兵5000名增援,擊破都督韓統率的數萬名南軍,建立功勛,升任指揮使。
因戰功赫赫,孟瑛永樂十年襲封了保定侯,繼續統率左軍,率領部眾期間,旗鼓號令明肅,部曲凜然,人莫敢犯,他自己尤其能廉以持身,囊無私贏,所以頗得賢名。
常山衛指揮孟賢是他的哥哥,已故保定侯孟善的庶長子。
此時,他尚不知孟賢被擒的始末,聽到富陽侯一說,面色一沉,「誰家的父親沒有訓過兒子?富陽侯此說,不免有些小題大作。」
雖然是善意,卻間接證實了富陽侯所說確有其事,有些觀風的官員,就倒向了富陽侯。
正鬧得不可開交,司禮監的另一個大太監江保手捧金盤,金盤上有一硬黃紙的捲軸,象牙的軸柄,從外表看來像是詔書。
果然,江保將詔書奉給了禮部待郎,「各位大人,這是奴才剛從尚寶司取了回來的傳位詔書,還請大人宣旨。」
胡瀠接過之後,先是行禮之後,才展開了捲軸,但他看過詔書之後,卻沒有直接宣讀,而是跪下朝著內室里昏迷不醒的永樂帝遙遙行禮,大聲說道:「敢問皇上,大太監江保所持詔書,可是皇上親筆所寫,字字句句均出自天子之意?」
已經從內室出來的黃儼聽得驚駭莫名,「大人何出此言?難不成這詔書還能有假?這傳位詔書是老奴與江公公親眼所見,親耳聽皇上口述,而後擬定的,焉能做假?」
看出有些不對,左諭德楊士奇在一邊說:「事關重大,胡大人理應如此慎重,按理,這傳位詔書既然是皇上昏迷前就擬定的,在尚寶司用了玉璽,就該由朝中重臣親自鑒證,怎麼會在江保一個司禮監的大太監手裡,所以這詔書,應由各王公大臣驗過之後,方能宣讀。」
江保眼角有些不愉,卻終究恭恭敬敬地回答,「大人明鑒,撰寫詔書,原是由司禮監秉承皇上之意所定,這詔書原是老奴與黃公公依皇上所述擬定,皇上讓到尚寶司用印之後,方才準備請各位大人到場的,不想今晚出了這樣的事情,事發突然,所以尚未來得及……既然楊大人說需要驗詔,就請吧——」
司禮監有提督、掌印、秉筆、隨堂等太監,提督太監掌督理皇城內一切禮儀,刑名及管理當差、聽事各役,做為司禮監的提督太監黃儼,秉筆太監江保,確實有參與擬定詔書的可能。
太子坐在一旁,沉默不語,像是陷入了深思,又像是措手不及這突如其來的一幕,無法應對。
由胡瀠捧著,眾人圍著詔書看了一圈,只見詔書上文辭藻麗,字句工整,先寫的是太子近三年禮數疏忽,不知仁孝,失恭擅專因而廢立,后寫趙王如何兄恭弟友,康穆明敏,堪為人君等話語,已然是要傳位於趙王朱高遂。
這些話,別說一直輔佐太子的楊榮、楊士奇不願相信,就是戶部尚書夏元吉、禮部尚書胡瀠、保定侯孟瑛等人也不相信。
但上面蓋著的皇帝寶印,又不由他們不信。
也有人信了,但他們認為這會兒不是表態的良機,就看著位高權重的幾個相爭。
武安侯鄭亨嚷了起來,「這詔書是真的嗎?我看咱們還是得想法讓皇上醒醒,問上一問。」
他雙目圓瞪,看了看江保和黃儼,兩人被他駭的,一時說不出話來。
鄭亨的父親鄭用隨明太祖起兵,積功授大興衛副干戶,洪武二十五年出使漠北,鄭亨因撫輯有功,升密雲衛指揮僉事。
「靖難」時,燕王朱棣起兵,鄭亨率所部投奔,受命攻薊州,生擒都指揮馬宣,又戰於鄭村壩,攻紫荊關、蔚州、大同、白溝河、濟南、滄州、泗州,積功遷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武安侯,鎮守北京,其人軍紀嚴明,善撫士卒。
武將出身的鄭亨這一眼精光四射,平日身為司禮監大太監的黃儼、江保雖然作威作福慣了,卻也被他這一眼望得有些驚心。
富陽侯端然道:「只是皇上此刻已然昏迷許久,如何能回答各位大人所問?而且,這詔書之上,玉璽宛然在目,又是經司禮監兩位大太監親眼所見,親耳所聽,怎麼可能有假?」
「當然有假,你們所看的就是偽詔。是江保、黃儼擅自做主,欺君罔上所為。」
隨著話音,朱瞻基大步邁入,沖著內室拱手行禮,「皇爺爺,孫兒幸不辱命,已將常山衛指揮孟賢、羽林衛指揮彭旭、欽天監官王射成、興州后屯衛高以正、通州右衛鎮撫陳凱等人盡數拿下,還請皇爺爺聖諭。」
形勢急轉而下,江保、黃儼對望一眼,就要往外溜。
早有人盯著他們,朱瞻基一揮手,御前侍衛一把就將兩人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