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握卷使憂忘 上
看到眾人眼睛里的仇視,孫清揚知道這會她必須為自己辯白,不然,就會被人認定是她下了毒,犯下這誅連九族的死罪。
她絕不能受這冤枉。
「你撒謊!你們倆個都在撒謊。」她眼神冰冷地看向楊寧和桃枝,「說,為何你倆突然要陷害於我?當時明明是小楊公公一直在煎藥,桃枝陪著我寸步未離。」她目光轉向陳麗妃幾位,目光清澈,一片坦蕩,「各位娘娘,他們兩個在撒謊,我雖然不知他們為何會聯合起來說謊,但我確實沒有在中間煎過葯,碰過藥罐,望各位娘娘明查!」
已經帶著太孫妃、太孫貴嬪趕來的太子妃,從王安公公嘴裡得知了情由,聽到孫清揚所說,走到她的身邊,淡然地看著上首的各位娘娘,施禮道:「這事,各位娘娘還真是要明查,她是皇上的孫媳婦,怎麼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來?」
龍惠妃嘴角扯出一抹譏諷的笑容,「為什麼?太子妃你覺得還用明說嗎?」
太子妃坦然地看著她,「臣妾確實不知,請惠妃娘娘明示。」
龍惠妃揚了揚眉,「皇上如果出事,太子就能上位,這,不是擺在眼前的事情嗎?還用明說?」
太子妃淡然一笑,「可眼下這種情況一出,豈不是連太子殿下都要被牽連進來,又何來上位一說?謀害皇上,陷害太子,始作俑者這一箭雙鵰之計,各位娘娘難道沒有疑惑嗎?」
太子妃這話一說,包括龍惠妃都開始疑惑起來,是啊,如果這是一個陷害太子的圈套,那她們豈不是成了別人手裡的刀?
一旁的王安開口道:「老奴有一話,請各位主子聽聽有無道理?現在各執一詞,擺明了對太孫嬪不利,但這兩個奴才,並不是在一處共事的,即使勾連,也沒有機會,偏他們所說,又都指向了太孫嬪,既然如此,何不都關押起來,嚴加審問,總能問出究竟是誰說了謊。」
陳麗妃想了想,問龍惠妃幾個,「王公公此說,頗有道理,現在皇上昏迷不醒,她們幾個各執一詞,但顯然謀害皇上之人,就在她們三個之中,既然如此,就將太孫嬪、小楊子,桃枝一併關押,嚴加審問,不相信查不出誰是謀害皇上的兇手,各位姐姐,你們意下如何?」
龍惠妃、張順妃、王賢妃齊道:「就依麗妃所言,先將她們三個人收押起來。」
龍惠妃還補了一句,「這就讓宮正局的即刻過來帶人,務必要審個水落石出。」
太子妃說:「各位娘娘,宮正司雖然有掌糾察宮闈、戒令謫罪之責,但那主要是管教宮人的,太孫嬪有品級在身,去宮正司恐怕不妥,以後就是能證明她的清白,有這樣一段經歷,怕也會被人笑話。」
龍惠妃沒好氣地說:「究竟是不是清白,還沒有查呢,依太子妃之意,這關也關不得,審也不用審,她就清白了?」
太子妃笑了笑,「當主子的,連體面都沒有了,就算有清白,又有何益?如果她真是犯了錯,挨罵、挨打甚至殺頭都不為過,但如果她是清白的,單是去過宮正司,和宮人們關在一起的這份屈辱,可就是宮裡頭一份了,一個主子,去宮正司受罰……說出去,豈不讓人笑話?」
「那依你所,當如何處置?」
太子妃沉吟道:「若按份說,太孫嬪做錯事,應有太孫妃和我管束,但此事牽扯到慈慶宮和端本宮,我們若是出面,不免引人猜疑……」
龍惠妃譏笑道;「原來太子妃也知道這事你們該迴避啊?那你還在這兒多嘴多舌……」
她的話未說完,陳麗妃幾個已經輕喝,「龍惠妃——」
陳麗妃更是面色一沉,「眼下事情既然尚未分明,惠妃你對太子妃如此說話就不免失禮,太子如今尚是國之儲君,不要輕下斷語叫人誤會了去。」
龍惠妃掩了掩嘴,面色不愉,「我這也是惦記著皇上的病情,著急上火,不是有心。太子妃既如此說,那依你的意思,應當如何?」
「既然慈慶宮和端本宮都不宜出面,臣妾就請各位娘妨管束,先將她拘在哪位娘娘的宮裡,等查明情況后再行發落。」
龍惠妃大驚失色,「我可不敢讓她在我宮裡,倘若給我也下點毒怎麼辦?」
「惠妃失言了,如今尚未查明真相,你怎麼可以斷言是孫嬪所為呢?」陳麗妃看著這年紀比自己還長几歲,說話辦事,卻極沉不氣的龍惠妃搖了搖頭,「既然如此,就依太子妃所言,將她帶到我宮裡先軟禁起來,查一查那兩個奴才所說,是實情還是謊話,再行定奪。」
一直在旁邊冷眼瞧著的黃儼上前道:「麗妃娘娘,容老奴說一句,如此處置恐怕不妥。這可是弒君謀反的重罪,並非宮人犯錯,嬪妾爭寵之類的小事情,不管是誰,都應該下錦衣衛的詔獄,皇上之前就說過,牽扯到謀反之事,寧殺錯,莫放過。」
他一抬出皇上所說的話,眾人皆啞口無言,半晌,陳麗妃方道:「那就著錦衣衛來拿人,將她們三人下到詔獄,審后再定。」
太子妃急道:「麗妃娘娘——」
陳麗妃無奈地揮了揮手,「太子妃不要再多說了,再說下去,只怕你我都成了維護謀反疑犯,要一併到詔獄中去了。」
想到之前王貴妃之死,由用藥錯誤到下毒,最近扯出的謀逆之罪,宮人、妃嬪因而枉死了不少,太子妃也不敢再勸。
孫清揚安慰她道:「母妃不用擔心,臣妾沒有做過的事情,憑誰來問,不管在哪兒,都不可能冤了去。」
太子妃憂心忡忡,「清兒,那詔獄可不是人呆的地方,你好自為知,你父王和瞻兒會儘快查明此事,救你出來。」
何嘉瑜小聲說:「母妃放心,臣妾祖父是錦衣衛同知,臣妾會托他關照清揚妹妹的。」
何嘉瑜明白,內里,她們再如何爭來斗去都無所謂,眼下,是慈慶宮和端本宮的危機時刻,那藏在暗地裡的毒手,設下這樣的局就是為了針對太子,想給東宮安上弒父殺君的罪名,一旦出現屈打成招之類的冤情,孫清揚固然難逃一死,她們恐怕也難以全身而退,此刻,必須同舟共濟方能闖過此險灘。
自始自終,她和太子妃、太孫妃一樣,都沒有懷疑過孫清揚,因為孫清揚只有一個理由做此事,就是太子授意,但這件事,太子根本不可能做,所以,只可能是陰謀。
太孫妃也看著孫清揚小聲交待,「你自己小心些,放心吧,我們一定會儘快救你出去的。」
錦衣衛的人已經來了,趁他們拖扯楊寧和桃枝之際,孫清揚對太子妃低聲說:「母妃,查查桃枝進府之前,還有,今個本來有錦葵一道煎藥的,但她臨時被黃公公調開……」
太子妃閉了閉眼睛,「你放心,我明白了。」
因為孫清揚是冊封過的嬪,有品級在身,所以錦衣衛的人對她頗為尊重,只做了個請的手勢,並沒有上前拉扯。
*
許是因為何嘉瑜和祖父說過的緣故,孫清揚所在的牢房並不陰冷潮濕,倒像一間小小的廂房,雖然四壁蕭然,木床窄窄,但看上去還算乾淨整治,木床邊的鐵桌上,有一盞銅製油燈,想是怕犯人會拿著當武器的緣故,油燈是嵌在桌上的。
拔下頭上的金簮,孫清揚把油燈昏暗慘淡的光挑亮了一些,居然發現木床靠牆角的地方塞了一本書,是宋朝周密編寫的《武林舊事》,想來應是上一個坐牢之人留下的。
這本書孫清揚之前看過,記載著南宋時期,城市中的經濟文化和市民生活,包括都城面貌﹑宮廷禮儀都有涉及,內容包羅十分豐富,是了解南宋時期很好的史料。
看來自己在牢里,可以用這本書消遣一段時間。
她回想剛才發生的那一幕一幕。
先是調她和楊寧到龍惠妃宮裡,然後,讓錦葵去御膳房,因為下了雨淋濕衣服,所以她們三人不得不去更衣,而且,對方怕是從桃枝口中已經知道她的為人,所以算準了她會讓桃枝和楊寧先去更衣。
桃枝和楊寧,應該是早就埋下的棋子,只待有機會發動而已,所以,她和楊寧才能在那麼短的時間裡,交換口徑。
也正是因為桃枝是早就埋伏在她跟前的,所以才能夠在那些個宮女脫穎而出,迅速成了新上來幾個一等宮女里領頭的,這次自己進宮侍疾,福枝著涼,所以就帶了她來。
只怕,不光是桃枝,那批慈慶宮、端本宮裡所進的宮人里,還有他們的人。
所做這一切,就是為了爭奪皇位。
那麼,究竟是漢王還是趙王呢?
歷來皇位之爭,成王敗寇,失敗者就是死路一條。
可這樣的殺父之舉,卻著實讓人齒寒。
至於自己,只是誤撞到這陰謀里犧牲品,若不是自己,就會是太孫妃,或者何嘉瑜。
這一切,父王和朱哥哥知道嗎?他們會如何應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