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仁宣盛世之孝恭皇后> 第130章 朝光千門曙 中

第130章 朝光千門曙 中

  因為知道這次採選的女子並非一般的宮女,琪寧姑姑對她們並無嚴苛,簡略說了幾句要守宮規之類的場面話,就為她們分派了住處。


  壽昌宮後殿的猗蘭館成為這些女孩子的暫居之所。


  第一晚,金世香因為睡覺時托腮,有哭相,時運不夠旺夫被淘汰。


  第三日,齊寶琳因為吃了魚,嘴裡有腥氣,會衝撞貴人被遣返還家。


  第九日,李瑞珊因為家裡來人遞送財物,擅離壽昌宮被看到,幾乎被打的半死,奄奄一息丟出宮回家養命。


  第十三日,沈悅因談及宮事,言語中對娘娘們有所輕慢被掌嘴二十,抄寫《女訓》一步一跪地送到王貴妃的永安宮時,暈倒遣返。
……

  .


  經過驗身,宮規學習等,到了七月末,能夠進到殿選的女孩子已經只餘十二個,分成兩組晉見天顏。


  孫清揚她們進殿面聖時正是朝陽初升之際,六個娉娉婷婷的女孩子先後踏進長樂殿里,襯著身後的霞光,好像都渡了金邊似的好看。


  年紀最小,走在最後的孫清揚端莊秀麗,被曙光一襯,讓人看著只覺如同從雲霞里走出一般,更是驚艷。


  六個女孩子按引導內侍的吩咐,下跪行禮,起身後斂色屏氣垂手站立一旁,等司禮的內侍報出她們的姓名,家世,年齡后再次出列參見。


  規矩行過,幾位娘娘先後提了些問題,考校她們的才學見識之後,王貴妃對著永樂帝笑說:「瞻兒是個有福的,她們個個堪稱絕色,而且四藝精通,賢良淑德,以後他宮裡定是極為祥雲瑞氣的。」


  永樂帝微微點頭。


  貴妃娘娘、陳麗妃、任順妃還有太子妃都將玉牒上自己看中的人名圈了,由內侍交給永樂帝。


  有兩個名字,她們幾個都選了。


  胡善祥,孫清揚。


  永樂帝看著這兩個名字,沉吟片刻。


  王貴妃見狀,笑著說道,「皇上,左右瞻兒也在這裡,不如叫先前那些女孩子一起進來,由他自己選吧,也免得我們亂點了鴛鴦譜,被他埋怨。」


  太子妃連忙說道:「由父皇與娘娘們商量著拿主意就可以了,何必要問瞻兒呢?他還年輕,哪裡就能知道什麼是真正適合他的。」


  永樂帝卻說:「就依愛妃所言,讓他自己選。」


  有內侍立刻出去傳喚之前余的六個女孩子進來。


  太子妃心裡一沉,生怕朱瞻基把永樂帝的話當真,真依他自己的心意去選。


  她從座位上站起身,走到一直立在旁邊的朱瞻基身邊,為他理一理衣衫,正了正他頭上的金絲翼善冠,頗有深意的叮嚀,「這裡面的女孩子,有你皇爺爺中意的,也有娘娘們喜歡的。娶妻娶德,你好好看看誰適合做你的正妃,選定了,就將那盤裡的羊脂玉靈芝如意交在她手上。」


  朱瞻基從內侍所捧的盤中握了玉如意在手中,恭敬地奉到永樂帝面前,「有請皇爺爺為為孫兒做主。」


  永樂帝慈祥地笑道,「你自個的婚事,你自個拿定主意就是,將來是你要和她過一輩子,當然得你自己去選。」


  朱瞻基謝過之後,轉身不假思索,徑自往孫清揚跟前走去。


  永樂帝的目光沉了沉,太子妃驚惶,忙呼道:「瞻兒——」


  朱瞻基回頭朝太子妃挑了挑眉,「母妃有何囑咐?」


  太子妃溫煦地笑著,「那地下剛才潑的有水,你小心拿著那玉如意,別滑倒了。」


  剛才為了當場測試這些女孩遇到突發事件時,是否仍然能保持沉靜,有宮女按吩咐在她們行走時,突然倒了杯水在光滑如鏡的青磚上,有個衣裙亂擺的女孩子,當時就面如土色地退了出去。


  朱瞻基謙恭地應聲,「母妃放心,我自幼習武,哪裡就會被這一點點水滑倒。」


  他深吸一口氣,閉了閉眼,拿著玉如意的手垂下,將玉如意在孫清揚垂在膝旁紋絲不動的手上碰了碰,方才舉到了她旁邊的胡善祥面前。


  他的動作非常輕微,又用身體擋著,寶座上的永樂帝和兩位貴妃都沒有看見,太子妃,陳麗妃卻看了個仔細,幾乎同時微不可聞地嘆了口氣。


  胡善祥站在孫清揚身邊,她眼角的餘光也瞧見了這一幕,不由得有些心酸,卻不知這心酸是為孫清揚還是為她自己。


  玉如意舉在她眼前不動,朱瞻基的眼神卻不在她的身上,這雖然是胡善祥一早就知道的結果,她還是遲疑了片刻,才輕輕握住如意,平舉下跪,溫良恭儉地答道:「臣女胡善祥多謝殿下厚愛,多謝皇上及各位娘娘厚愛。」


  太子妃這才吁出一口氣,含笑看著殿中的女孩子們,但她的眼光,刻意地避開了孫清揚。


  永樂帝面上浮現欣慰之色,「瞻兒果真是長大了,不負朕所望。」


  孫清揚微微笑著,垂目而立,又和其他女孩子一道曲膝行禮,「恭喜皇太孫殿下喜得佳人,恭喜胡姐姐(妹妹)入選太孫妃。」


  朱瞻基伸手握住如意另一端,引著胡善祥上前向永樂帝及眾位娘娘一併行禮。


  看到殿下的一雙璧人,永樂帝微笑頷首,「如此甚好,朕也覺得這胡氏六行貞靜,四德淳備堪當皇太孫妃,下月初八,朕就給他們完婚。」


  陳麗妃嬌笑道,「這隻有十來天的時間,會不會太倉促了?」


  永樂帝不以為然,「這日子是欽天監一早選好的,禮部早早把諸事都備好了,只等今日選妃,怎麼會倉促。朕還嫌太慢了呢,還不知何時才能抱上重孫。」


  王貴妃笑著說:「喲,皇上這麼著急,這一聽到重孫,臣妾就覺得自己是牙都掉光的老奶奶了,心裡又是高興又是失落呢。」


  一直沒說話的任順妃也在一旁幫腔,「臣妾入宮才八年光景,就能當上重祖奶奶,真是托皇上的洪福,才能這般的吉祥如意。」


  一時間,眾人的好聽話說個不停,倒將正主兒朱瞻基和胡善祥晾在一邊。


  太子妃恍眼瞧見朱瞻基雖然面帶恭謹,卻全無喜意,怕永樂帝瞧出端倪,也笑著說:「這皇太孫妃定下來了,我可就等著喝婆婆茶了,還請父皇做個主,再為瞻兒選幾個中意的人,畢竟一花獨放不是春,早先為了瞻兒身體著想,他屋裡一個嬪妾也不曾有,這眼看著他都比太子爺都高了,我心裡也真是著急。正好這麼多可人兒,我就厚著臉皮和父皇多要幾個,也好讓她們早日為瞻兒開枝散葉,早早讓父皇抱上重孫。」


  永樂帝沉吟片刻,「孫氏柔明,何氏媚婉,趙氏恭淑,袁氏姐妹溫宜,馬氏和順,曹氏端儀,各有千秋,一時竟難以決斷 ,看瞻兒的意思吧。」


  王貴妃笑著說:「皇上,這下面可有兩個姓孫的女孩子呢,您說的是那一個?沒有明指,想必是兩個都頗為中意,都要留下吧。」


  永帝樂讚許的看了她一眼,「不錯,兩個孫氏都頗得朕意,不知道瞻兒喜歡哪一個呢?」


  朱瞻基拱手做答,「孫兒聽憑皇爺爺做主,皇爺爺看上的,想必都是好的。」


  永樂帝大笑,「你如今也會拍馬屁了,什麼叫朕看上的都是好的,這又不是在給朕選妃。」


  「皇爺爺目光如炬,單看各位祖母就知道您挑人的眼光是一流的,孫兒自然是要請您做主。」


  永樂帝最得意就是他的後宮一片祥和,妻妾和美,聽到朱瞻基如此說,心裡大為高興,撫了撫下頦上的長須,「那我就給你做主,將這幾個都留下吧。」


  王貴妃問道,「皇上,不知這留下眾人的位份,如何確定?」


  「孫氏清揚,何氏嘉瑜為太孫貴嬪,其餘為嬪,依年紀論大小即可,不分尊卑。」


  以往皇孫娶親,由皇上親定的,只有一妃兩嬪,其餘姬妾自行迎娶,並不需要在宮中玉牒上註明,今個這些女孩子因為全是樂樂帝金口玉言許下的,就都有了位份。


  選中的眾人喜憂參半,盈盈下拜叩謝。沒有選中的,也是有憂有喜,憂的是自己與殿中英俊非凡的皇長孫只有這一面之緣,喜的是,不用入宮為嬪妃,也就不用擔心皇長孫百年之後,自己會不會隨之殉葬。


  太祖爺定下的這嬪妃殉葬制度,實在是叫人膽戰心驚,當年秦王朱樉(音shǎng])死後,他的兩個王妃奉旨被迫殉節,那凄厲哭聲,至今還令老一輩人提及就為之色變,而太祖爺歸天之後,那宮裡殉葬的宮妃,有位份的就有四十多位,更別提大大小小的宮娥內侍。


  在座的幾位娘娘,想也是從她們的神色間聯想到了自己的命運,一時間,心情也隨之沉重起來,都沉默不語。


  只有太子妃,有幾個兒子傍身,等太子朱高熾上俠后,她順理成章的就會是中宮之主,根本沒有這樣的顧慮,也想不到這一層去,見眾人面上都有戚戚之色,笑著說:「想不到你們相處這些日子,彼此間都有了些情份,我就和父皇再求個請吧。讓你們這些好姐妹做好妯娌。父皇您看,埈兒和二弟府里的兩個皇子也都成年,到了該娶親的時候,余個的三個女孩子也都是千挑百選出來的,何不許了埈兒他們幾個?」


  「這個,高煦前些日才上書,說是為壑兒和圻兒選了合適的人家。」


  太子妃笑咪咪地說:「埈兒我也給他看了人的,只是想著這樣選出來的,實在難得,想和父皇討一個去做二皇孫嬪呢,要是二弟那兒不要,我就都娶回家去,媳婦多了,給我這婆婆奉茶的人也多些,正好早早享享兒孫福。」


  永樂帝聞之笑道,「你別好事盡都往自己那兒扒拉,即如此,我就讓壑兒他們幾個也來選選,然後再最後決定,這樣,也免得他們怪朕偏心。」


  太子妃這才覺得自己失言,苦著臉說:「那萬一要是我看好的媳婦,被壑兒他們挑走怎麼辦?」


  朱瞻基聽到這話更是擔心,忙叫道:「皇爺爺——」


  永樂帝意味深長地看了太子妃和朱瞻基兩眼,方才說道:「你已經選定了正妃,還和他們搶什麼,兄友弟恭,忘了嗎?」


  朱瞻基惟惟應了,「不敢,孫兒只是想,龍子鳳孫個個都有一妃兩嬪,怎麼著,我的兩個貴嬪也不能讓他們挑了再定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