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仁宣盛世之孝恭皇后> 第121章 琢磨玉成器 中

第121章 琢磨玉成器 中

  「母親把棉絮扯成碎碎的,粘在一塊布上,先做給我看,讓我跟著學,用指頭一點點揀下來,不揀完,不讓吃奶,杜嬤嬤就在床邊候著,什麼時候揀乾淨了,才讓她抱著我給餵奶。」


  太子妃一聽,來了興趣,「你那麼大點,能聽話嗎?」


  「不聽也沒辦法啊,杜嬤嬤說,我也曾試圖反抗,哭鬧耍渾來著,但我母親不急不燥,就是在一旁笑著一遍遍說『妞妞乖,撿乾淨就可以吃奶了噢,嗯,就這樣,像娘這樣……』最後,我只好乖乖妥協。等大一點,捏好幾張布上的棉絮都飛快時,又改解繩結了,先是三五個,後來到我兩三歲時,就一次要解開上百個,才許吃飯,當然了,那會兒,我解上百個結,也就是一刻鐘的時間。」


  太子妃笑起來,「難怪我聽乳母抱怨,說你讓大郡主解繩結,原來是從這兒來的呀。你別說,這法子還真有用,大郡主現在能穩穩地坐上一兩個時辰聽我念書了,以前啊,她可是個皮猴子,一分鐘也坐不住。前個拿針,也像模像樣的,一下都沒扎著自己的手。小郡主不過比她小三個月,就差得遠呢,害得趙承徽背地裡還埋怨我,什麼都盡著自己的女兒,虧待了小郡主呢。」


  孫清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因為怕姨母說我胡鬧,所以就沒和您說,只悄悄地教大郡主。小郡主平日過來一會兒,趙承徽就帶她回去了,也就沒怎麼和她玩。」


  「下回我和趙承徽說說,讓你帶著她倆個一起玩,不過,就怕你這不讓吃飯的法子,趙承徽接受不了,她平日里疼小郡主就和眼珠子似的,我說幾次過於溺愛反倒害了孩子,她都有些不高興。」


  孫清揚點了點頭,「姨母說的這話,我母親也常說,『愛之深,責之切。』其實,我也沒讓大郡主不吃飯,她現在不像我那會兒小嘛,和她講什麼都能明白的,她不做完,我就不陪她玩,不和她說話,鬧也鬧不過之後,她就照著學啦,包括背書也是,不讓她一氣的背,學了一陣,玩一會兒,再背兩遍,過上大半天,再背一遍,到了第二日,第三日,再溫習一次,再不會忘的。」


  太子妃笑起來,「難為你這孩子,竟然當起小夫子來了。」


  「姨母不許笑人家嘛,我母親說,小孩就喜歡和比她大點的學,我小時候,最聽我大哥繼宗的話,他讓往東,絕不朝西。當然了,五歲之後,幾個哥哥,都皮不過我了,還總被我指揮的團團轉。」


  「繼宗,孫繼宗,可是那個永樂十年裡,中壬辰科二甲第九名,賜進士出身的孫曦?」


  「是啊,我大哥就叫孫曦,字繼宗,去年裡,他才十八歲呢,母親信上說,鄉親們都贊她教子有方,養得我哥哥那般聰慧,小小年紀就能高中二甲,賜進士出身。」


  太子妃感嘆道:「就你母親這樣教孩子,那有不成材的道理!我一直說你們書香世家,門風好,所以養出你這樣的好女兒,現在看來,能夠娶到你母親,也是孫家人的福氣啊,當真是,將強強一窩,有你母親這麼帶著,你們兄弟姐妹何愁不成器。」


  孫清揚狡黠地笑道:「我怎麼聽姨母的意思像誇自個呢?」


  「啊?」太子妃有些不明白。


  「皇太孫都不必說了,那是皇上都最看重的皇孫,就是三皇子,五皇子,還有大郡主幾個,誰不誇姨母教的好,個個在皇孫里都是拔尖的。就是前個我還聽李良娣抱怨七皇孫殿下,說他比大郡主還大,話都不及妹妹說的清楚,做事什麼的,倒像大郡主是他姐姐。」


  太子妃回過神來,「你這孩子,在這等著誇我呢。其實墺兒那孩子只是憨直了些,不像他大姐姐那麼精怪,男孩子說話本來就比女孩子晚,李良娣是心急了些。」


  「我也那麼勸李良娣來著,不過,姨母教的幾個哥兒、姐兒,是和常人不一般樣,也難怪她們羨慕呢。」


  太子妃撫了撫她的頭,「你這孩子,說出來的話總叫人這麼舒服,你母親她們到京師也安頓下來了,過幾日,等你全好了,我就下貼子請她過府來敘敘,你也好見見她。這一晃眼,你們母女都有三年多沒見了吧,你都要長成大姑娘啦。」


  孫清揚聽得眼睛一亮,驚喜地說:「真的嗎?姨母您真是太好了,這會不會違了規矩?」


  「這有什麼呀,偶然一兩次,不算違規矩的,這事我已經向張王兩位貴妃娘娘稟過的,就是那些吃飽飯沒事做的御史大人們,也不能彈劾東宮交結朝臣。前陣子是想著她們才來京師,什麼都亂糟糟的,也就沒去請你母親到這宮裡來。其他事情你不用多想,只管養好了身子,不要讓你母親來了,看到你這病歪歪的樣子傷心才是。」


  「嗯。」孫清揚拚命點頭,「我保證一天吃八頓,快快好起來。」


  「吃八頓,你是個豬啊?就是太子府能養得起,也怕你吃壞身子,好好聽話調養著就是,別太心急,再上心火,就不是兩副葯能好起來的了。這天色也不早,一會起來喝點稀粥,再躺著睡。和我嘮這半天,你也累了,好好歇息著吧。」


  見太子妃起身,孫清揚掙著坐起身子,磕了個頭,「恭送姨母。」


  太子妃笑著搖了搖頭,想說什麼,到底沒說,由瑞香幾個陪著出去了。


  璇璣、杜若幾個,一直在外面候著,見太子妃出來,忙打簾的打簾,跪安的跪安。


  蘇嬤嬤陪著太子妃出去,站在碧雲閣正屋的台階上,太子妃對蘇嬤嬤說:「這院里,你得多操個心,今天這事,本不該出的。」


  蘇嬤嬤忙答應了,「奴婢大意了,太子妃殿下放心,以後奴婢會看緊這院里,再不會出這樣的事情。」


  太子妃這才上了小轎,帶著眾人去了。


  *

  「娘——」在院門口等候半天,看到母親下了青幔小轎,孫清揚仍然強忍著,規規矩矩行了禮,一直到進了屋,才撲到母親的懷裡,泣聲喊道。


  將熱茶放在几上,杜若退出去,體貼地掩上了門,在屋外侯著。


  董氏帶來的丫鬟婆子,也已經由璇璣帶到廂房喝茶吃點心去了。


  屋子裡,只有孫清揚母女二人。


  「你這孩子,哭什麼?娘不是和你說過么,哭鬧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何況今天是咱們母女久別重逢的高興日子,你還這麼著,豈不把為娘的眼淚也惹出來了。快站起身,讓為娘看看,長高了沒有?」


  孫清揚擦乾淨眼淚,站起來,任由母親打量,甚至還轉了個身。


  雖然叫孫清揚不要哭,董氏自己卻紅著眼眶,「我的清清長大了,都和為娘齊肩高了,這就要長成大姑娘了。」


  到底還是沒忍住將孫清揚摟在了懷裡。


  這是她心肝尖尖上的小女兒啊,雖然為了磨練她的心志,一向表現的十分冷清,但這一別三年多,哪裡還能忍得住。


  孫清揚被母親摟得緊緊的,那種彷彿要窒息的溫暖,是她記憶中不多見的溫存,她已經漸漸習慣了不當小孩子,漸漸習慣遠離父母的溫情關切,但此時此刻被董氏摟在懷裡,肩上掉著她簌簌落下的眼淚,才體會到,自己仍然沒有長大,仍然是母親牽挂放不開的小女兒,被母親哭得不由有些心慌,依在董氏的懷裡,也嗚嗚咽咽地哭了起來。


  直到董氏扯出袖裡的帕子,小心翼翼地為她擦去了眼淚。


  「好了,別哭了,我都好了,你這一哭,又惹著我了。再哭,我可就走了。」


  見母親仍像她小時那般威脅,孫清揚「撲哧」笑出了聲,「娘,您那兒會捨得,這次聽說能見我,肯定幾天都沒睡好覺吧。」


  被女兒說破心事,董氏也不在意,隻眼光都不錯地看著孫清揚,驚覺她真是長大了,以前她只要一聽自己這麼說,就會乖乖地事事依著自己,當然了,像威逼這樣的事情,她是很少用的,對待兒女,她通常是利誘加禁止,用他們喜歡的東西誘導,從而對本來沒興趣的東西養成習慣,慢慢從中體會妙處,進而變為喜歡。犯了錯禁止去玩,禁足,靜思,抄佛經靜心,慢慢地磨去毛糙,現出美玉之光芒。


  眼前的女兒,可不就是一塊美玉。


  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她的臉上,如同碎金秀般,襯得白皙的皮膚金粉玉屑一般閃爍,轉動著溫潤地光澤,櫻桃紅的裙上,白絲線巧妙地勾勒出朵朵如意雲紋,如墨青絲用只白玉梅花字簪鬆鬆地束著,打扮的宛若童子一樣,唇角揚起笑的燦若雲霞,眼裡波光蕩漾,明艷中帶了著清輝,實在好看的緊。


  尤其是言談舉止從容鎮定,氣度高華,春風和煦中又隱然有凜然之勢,足見平日里太子妃的用心教導。


  董氏即覺得欣慰,又有些茫然若失,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自己沒有一路相隨,對於任何一個母親而言,都是遺撼啊!


  母女倆說了一陣家中諸人,別後種種,害怕母親擔心,孫清揚敘述時,就只揀那好玩熱鬧地說,輕鬆祥和的講。


  「你上次說那紀綱,是怎麼回事?」


  在董氏審視的眼光之下,孫清揚無所遁形,只得一一講了,當然了,她差點丟掉性命這些,都是輕描淡寫講出來的。


  饒是如此,董氏何嘗不知紀綱的手段,雖然女兒好生生的在眼前,她看上去也言談如常,不動聲色,但那雙握著孫清揚的手,卻越來越緊,暴露了她心裡的緊張。


  「娘——,我的手疼。」


  聽到孫清揚的呼痛,董氏才慌忙鬆開。


  想到紀綱所中「大夢」之毒已近七年,即將全部解開,董氏從懷裡的小瓶中倒出一顆米粒大小的丸藥,讓孫清揚就水服下。


  「娘,這是什麼?」孫清揚服下后,好奇地問。


  「你身子弱,幫你強身健體用的。」


  孫清揚擰著身子撒嬌,「我哪兒弱啊,和璇璣、杜若她們比賽爬樹,她們誰都比不過我,就是朱哥哥,有時也會輸給我呢。」


  文武雙全的朱瞻基怎麼可能會輸給女兒,顯然是讓著她的,看著孫清揚得意的模樣,董氏笑問,「你那朱哥哥,他對你很好吧?」


  「嗯,好。和家裡的哥哥們一樣,事事都依著我。當然啦,也是我乖巧,從不惹他生氣。」


  見女兒完全沒明白自己說的好和她說的好根本不是一回事,董氏也不揭破,「乖巧就對了,娘以前就同你說過,這世上除開父母,沒人應該對你好,別人對你好,你要學會珍惜感恩,萬不能因此持寵生驕,惹人生厭。當然了,也不能因為有人對你好,就巴巴地把心掏給他,得先搞清楚那好是真情還是假意……」


  孫清揚倚在母親膝下,聆聽著她絮絮叨叨和自己講一些經驗道理。


  和母親相處的時時刻刻,對她而言,都彌足珍貴。


  母親董氏走後多日,孫清揚的腦海里都時常浮現出她當時的模樣,所說的點點滴滴。


  一入宮門深似海,下一次母女再見,還不知是何時,還有父親,兄弟,小妹,已經多年未見,也不知道何時才能相見!

  即使樂觀如孫清揚,想到這些,也愁腸百結。


  但一想到母親所說,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她決定,還是開心地找些事做。


  只是,還沒等到她想好做什麼有趣的事開懷時,麻煩就找上了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