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游龍戲唐> 第四百四十七章 別樣之思量(一)

第四百四十七章 別樣之思量(一)

  呵,敢情是在借題發揮來著!


  早先陳子明就在懷疑太宗將從三品以上大員全都召集起來的用心之所在,此無他,若是僅僅處置二將互訐一事的話,根本無需擺出如此大的陣仗,幾名宰輔出面也就算得上重視無比了的,如今太宗的底牌這麼一現,陳子明這才徹底明白了太宗的算計,原本是要借怒發揮上一把。


  「陛下聖明,微臣願為先鋒,不破高句麗誓不為人!」


  一派的亂議中,剛承蒙了天恩的李勣當仁不讓地便搶了出來,旗幟鮮明地表達了支持之態度。


  「陛下聖明,臣也願隨征!」


  「陛下聖明,臣等當拚死用命,百死無悔!」


  ……


  太宗明顯是跟不少大將都私下溝通過了的,這不,隨著李勣的站出來,程咬金、薛萬奮等諸多將領紛紛出列高呼喊戰不止。


  「陛下,老臣以為此事大有不妥,三十萬大軍遠征,所費之米糧無算,更兼得須數十萬民壯隨行,此等規模已與前朝征高句麗不相上下矣,倘若稍有閃失,社稷恐將難寧,老臣肯請陛下三思。」


  見得諸將們群情激奮,蕭瑀可就穩不住了,緊著便從旁閃了出來,高聲諫止了一番,然則除了他之外,卻是再無旁人跟著出列,相比於滿大殿的將領們來說,老蕭同志明顯勢單力孤得可憐。


  「卿過慮了,於朕看來,經我大唐數年征伐,高句麗國力已疲,軍無戰心,民不聊生,一戰自可下之,至於米糧,朕再積一年,何愁庫糧不敷用哉,此事不必再議,就這麼定了。」


  高句麗早已成了太宗心頭的一大塊壘,不搬掉,太宗是斷然不會甘心的,正因為此,他根本就不打算採納蕭瑀的進諫。


  「陛下,請恕老臣直言,糧秣輜重能否敷用實不能靠猜,是與否,還須得慎重再三才是,此一條,想必以子明最為清楚,老臣以為還是先聽聽子明之意見為宜。」


  這一見太宗硬要一意孤行,蕭瑀也自沒得奈何,只是心中還是不以為然得很,這便話鋒一轉,將陳子明給拽了出來,顯然打著要引陳子明為援之算計。


  「子明。」


  一聽蕭瑀提到了陳子明,太宗的眉頭也自不免為之一皺,沒旁的,概因前幾回議親征一事時,陳子明總是設法阻擾,偏偏所言所述還能站在理上,讓太宗想反對都反對不得,心下里早存了忌憚之意,自是不願讓陳子明再冒出來唱反調,問題是蕭瑀既是提了,太宗也自不好當眾拒絕,畢竟糧秣輜重一事一直是陳子明在管著,正因為此,太宗很明顯地猶豫了一下之後,這才聲線低沉地點了陳子明的名。


  「微臣在!」


  陳子明始終默默地站在殿旁,哪怕是先前蕭瑀提議之際,絲毫反應全無,直到太宗點了名,他方才緊著從旁閃出,恭謹地應了一聲。


  「愛卿都已聽到了,時文擔心糧秣輜重不敷使用,朕雖不信,卻也不得不慎重,卿既是管著此事,想必應是有所成算才對,那就給朕一個交代好了。」


  儘管很是擔心陳子明會提出反對的建議,然則太宗到底還是將問題拋了出來,只是言語間卻是不免多了幾分的暗示之意味。


  「回陛下的話,今夏江南大收,固然是因風調雨順之故,然大量牛馬南調,也使得耕力遠比往年要高,故,若是明年無大災,必豐產無虞也,三年所積之糧相加,已可保得三十萬大軍之所需,所慮者唯水師處恐有礙難之處,一是造船之力有限,二是水師成軍不易,從此際算起,時間上頗顯緊了些。」


  在太宗主意已定的情況下,強行反對,只會自找沒趣,這等事兒,除非迫不得已,陳子明自是不會去干,再說了,既已知曉太宗壽數所余不多,以其之身體狀況,根本就不可能再有親征之力,陳子明又怎會在此際去跟太宗胡亂較勁的,當然了,他也沒明確表態支持太宗親征,僅僅只是就事論事地談了一番了事。


  「嗯,水師一事確是怠慢不得,此事便交由愛卿督辦便好,朕相信,以卿家之才幹,斷不會辜負了朕之期頤的。」


  一聽陳子明並未反對自己親征,太宗緊繃著的心弦立馬便是一松,心情大好之下,順勢便將督辦水師成軍一事丟給了陳子明去打理。


  「微臣遵旨。」


  對於大唐的水師,陳子明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當然了,這等興趣並不在征戰本身上,而是有著別樣的考慮,只是限於身份,始終不好往內里伸手罷了,而今,太宗既是有令,陳子明自是不會推辭,緊著便高聲應了諾。


  「如此甚好,朕有些乏了,卿等且都去忙罷。」


  太宗明顯是不想有絲毫節外生枝之可能,一待陳子明領了旨意,也不給其他人再次開口的機會,緊著便下了逐客之令。


  「陛下聖明,臣等告退。」


  太宗金口既開,諸般臣工們不管心中作何感想,此時此刻都自不敢再多遷延,只能是齊齊稱頌了一聲了事……


  「父皇執意要再度親征,此事恐大有不妥,子明為何……」


  太宗明顯是怕夜長夢多,上午方才剛議過親征一事,下午便迫不及待地出了聖旨,並派出了趙如海親去中書省與門下省督辦此事,根本不給中書令馬周以及侍中崔仁師留下絲毫轉圜的餘地,日頭尚未下山,詔令便已公告了天下,面對著既成之事實,李恪可就有些沉不住氣了,一到了下班之時,緊著便將陳子明請到了密宅處,略一寒暄,便已是愁眉不展地埋汰了起來。


  「殿下過慮了,陛下雖是有親征之執念,然,恐無再為之力也,僅一詔令耳,實無須擔心過甚。」


  儘管李恪並未將話說完整,可陳子明卻是一聽便知其未盡之言,無非是擔心太宗再度親征時國內會有變故發生罷了,對此,陳子明也自不甚在意,僅僅只是淡然一笑,隨口便給出了個解釋。


  「厄……,也對,是小王擔心過甚了,只是苦了子明,政務操勞之際,還須得去調度水師之事,小王慚愧,實是半點忙都幫不上。」


  聽得陳子明這般說法,李恪不由地便是一愣,可再一細想,已然明白了陳子明話里的潛台詞——太宗的龍體怕是支撐不了多久了,所謂的親征不過只是個執念罷了,有心卻早已無力為之。


  「不然,水師一事眼下看來似乎等閑,然,從長遠來看,卻是我大唐從此走向鼎盛之關鍵所在,此千秋功業也,某能親力親為之,實三生有幸也。」


  李恪的感慨確有幾分真情意在,可更多的么,則是做戲的矯情,這一點,以陳子明之睿智,自不會看不出來,不過么,他卻是並不放在心上,笑呵呵地一擺手,便已是給出了個驚人的論斷。


  「哦?此話怎講?」


  一聽陳子明此言蹊蹺,李恪原本的矯情立馬便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則是濃濃的不解,無他,在李恪看來,如今的大唐已是強盛已極,遠超歷朝歷代,他實在不知陳子明所言的鼎盛又該是如何個鼎盛法來著。


  「此事說來話長,且容下官舉個簡單的例子好了,唔,就拿『新欣商號』的鏡子產業來舉例也罷,殿下若是有心,必可知此產業之產量歷年來產出一直很穩定,雖年年皆有遞增,可總體來說,差別並不甚大,殿下可曾想過其中之關竅否?」


  李恪乃是陳子明一手扶持出來的未來之明君,治國之道理以及帝王應有之權術,陳子明平日里自是沒少灌輸,可要說到經濟理念么,陳子明卻是尚未來得及教其,而今,既是趕巧得便,陳子明自是不吝為其漲漲知識。


  「這……,小王倒是曾問過趙奎山能否多造些鏡子出來,只是其語焉不詳,似乎別有礙難之處,小王也就沒去細問,莫非其中別有機樞么?」


  「新欣商號」可不光只是消息來源,也不止是暗底勢力,更是李恪手中的最大之經濟來源,說實話,李恪能暗中扶持起如此大的盤面,所需的資金盡皆來自於此,他自不可能不重視「新欣商號」利潤最豐厚的鏡子產業,自打數年前陳子明將商號股份獻給他時起,李恪便沒少暗中私訪商號,對於鏡子產業的現狀也自是有著些疑心的,只是當初掌柜趙奎生明確表示鏡子產業不急速擴張乃是陳子明之授意,李恪也就沒再過問此事,這會兒聽得陳子明主動說起,他自是來了興緻,緊著便出言追問了起來。


  「殿下說得不錯,個中確是別有思量,道理很簡單,此產業暴利無算,若是產量一大,必會引得無數窺竊之目光,早些年,無論是殿下還是下官,怕是聯手也難擋諸方勢力之攪局,故而,不敢往大里做了去,然,這並非關鍵之所在,真正的關鍵其實在於銷量與利潤之平衡上,若是銷量大漲而利潤下滑過巨,實有得不償失之嫌也,故,如何掌握這麼個平衡便是關鍵中的關鍵,殿下以為然否?」


  陳子明並未急著將所有的大道理全都和盤托出,而是笑呵呵地先解說了一下產量與利潤之間的關聯之所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