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游龍戲唐> 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宗的執拗(二)

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宗的執拗(二)

  貞觀二十年五月二十一日,也即太宗回到京師的第八天,內廷突然連發兩道詔書,召鎮守相州、益州的越、紀二王進京,旨意一下,滿朝文武不禁為之嘩然,因此揣測李恪失寵者不知凡幾,也有不少大臣對太宗此舉頗有微詞,認為太宗這是在朝令夕改,本都已決出諸王優劣了的,又何須再令朝局起波瀾,然則不管私下裡怎麼議,真敢就此事上本言事者卻是少之又少,也就只有寥寥數名中低級官提出了反對的本章,可惜全都有若石沉大海一般,連點水花都不曾濺起。


  「子明啊,朕這幾日一直在看爾滅薛延陀一戰之奏本,越是看,朕便越覺得精彩絕倫,虛實相間,環環相扣,縱古之名將,也不過如此,打得好啊。」


  自太宗召二王的詔書下后,朝堂風雲詭異,亂議者眾,然則陳子明卻是渾然不加理會,每日來按部就班地悠哉著,只不過這等悠閑並未能持續多久,這不,一大早地,方才到了尚書省,太宗便召趙如海來宣了口諭,著陳子明到兩儀殿書房覲見,對此,陳子明自是不敢大意了去,緊著便趕到了地頭,見禮方畢,太宗便即感慨萬千地狠誇了陳子明一番。


  「陛下謬讚了,此皆有賴陛下鴻恩浩蕩,下有三軍將士用命,臣實不過只是盡本分耳。」


  太宗方才剛起了這麼個頭,陳子明便已猜到太宗真正要說的是甚,無非是以此來引出征高句麗的話題罷了,沒見書房一側的地面上正擺著幅高句麗之沙盤么,對此,陳子明心中雖是有數,卻並不敢稍有流露,而是恭謹萬分地謙遜著。


  「子明不必過謙,此等誘敵深入、襲敵腹心之戰略,非尋常人敢為也,朕當初若是聽了爾之建議,又豈會有前番克敵未果之恥哉,惜乎,惜乎。」


  早在大軍還未出征之前,陳子明便曾建議太宗以正合、以奇勝,其後,在安市城下,江夏王李道宗也曾如此建議過,可惜太宗卻始終不以為然,以致於錯過了一舉平滅高句麗之良機,一念及此,太宗心中的悔意當真是濃得驚人。


  「陛下無須介懷,去歲雖不曾克盡全功,然,屢滅其主力,又取了遼東之地,敵膽已喪,局勢於我有利焉。」


  無論是前世的高麗棒子,還是今時的高句麗,陳子明都無半點的好感可言,要說滅其國祚,陳子明自是舉雙手贊成,他反對的僅僅只是太宗親征罷了,理由很簡單,一者是太宗年事已高,早無當年之勇,並不合適再領兵征戰,至於其二么,在陳子明看來,眼下時機尚不成熟,強自出動大軍,難免還會有折戟沉沙之虞,問題是這兩個原因都不太好當著太宗的面說將出來,陳子明也只能是虛言安慰了太宗一番了事。


  「罷了,不說這些了,朕前番確是敗了,此一條,朕自不諱言,子明就不必拿這麼些虛言來哄朕了,朕沒那麼脆弱,嘿,朕輸一回可以,卻斷不能一輸再輸,不滅高句麗,朕豈肯干休,今日叫愛卿前來,就是想聽聽愛卿對再征高句麗可都有甚想法么?」


  太宗明顯是報仇心切,見得陳子明只是虛言勸慰,卻始終不曾提到再征高句麗之事,太宗可就不耐了,索性開宗明義地挑出了主題。


  「陛下明鑒,微臣以為高句麗者,彈丸小國耳,經去歲一戰後,國力已衰,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驟然以大軍加之,卻恐其國上下同仇敵愾,反倒不美,故,微臣以為似可以遼東之軍襲擾之,今,恰值夏收在即,焚其糧田,減其收成,待得明春,襲擾如故,誤其農時,兩年以繼,其國必因少糧而大亂,是時,再以大軍征伐,一戰可定矣!」


  陳子明對於如何破高句麗早就已是反覆推演過多回了的,這會兒暢暢而談起來,自是條理清晰得很。


  「嗯……,子明此策倒也頗有可取之處,然,於朕看,卻未免太緩了些,朕打算秋日再進兵遼東,明春一舉破敵,卿以為如何啊?」


  饒是陳子明說得娓娓動聽,奈何太宗報仇之心甚切,根本不打算多等,明白無誤地便道出了明春便要再戰之意。


  「陛下明鑒,微臣以為高句麗國雖小,然山城卻多,真欲一舉克敵,兵去少了不成,去多了,卻恐糧秣不敷用焉,據微臣所知,江南產量諸州之糧大多已調空,而夏收前景尚難逆料,縱使能似前年之豐產,按律徵收,也不足十萬大軍一年之用,若要加征,卻恐諸州不堪重負,倘若能以兩年存糧以為用,或相適宜焉。」


  這一見太宗的執拗勁已是大發,陳子明也自不免頗為的頭疼,無奈之下,也只好拿糧秣輜重之籌措來說事了。


  「嗯……,罷了,此事且再議好了,朕乏了,爾且自去罷。」


  在問策陳子明之前,太宗其實已然跟朝中諸多重臣探討過再征高句麗一事,個中以兵部尚書李勣為首的軍中重將都一致要戰,而房玄齡與蕭瑀等文臣卻都不甚贊成,當然了,除了蕭瑀是堅決反對之外,其餘文臣都只是隱晦地提議暫緩出征,也正是因為文武官員意見不一,太宗這才會問策於本來打算雪藏上一段時間的陳子明,本以為陳子明這等軍中出身的大臣應該是會支持再戰之議才對,卻不曾想陳子明竟會是這麼個態度,太宗大失所望之下,自是不願再與其多談此事,這便一揚手,有些個悻悻然地下了逐客之令。


  「陛下聖明,微臣告退。」


  以陳子明之睿智,只一看太宗這等神情,立馬便知太宗並不曾被自己說服,奈何這等時分,陳子明也自不敢再強行進諫,只能是恭謹地稱頌了一句,就此退出了書房,自行迴轉尚書省去了……


  「來人!」


  將陳子明趕走之後,太宗的心氣卻並未就此稍平,不耐至極地在書房裡來回踱了陣步,又走到了擺在一旁的大幅沙盤前,眉頭緊鎖地推演了一番之後,這才運足了中氣地斷喝了一嗓子。


  「奴婢在。」


  聽得太宗語氣不善,侍候在書房門口的趙如海自是不敢有絲毫的怠慢,三步並作兩步地便竄進了房中,緊著便應了一聲。


  「去,將李勣給朕宣了來。」


  太宗的心火顯然不小,饒是趙如海行禮恭順有加,可太宗卻是連看都不曾看其一眼,便已是不耐至極地下了旨意。


  「諾!」


  這一見太宗如此神態,趙如海當即便被嚇得面色一白,哪敢再在書房裡多呆,恭謹地應了一聲,急匆匆地便退出了書房,半晌之後,又陪著一身紫袍的李勣從屏風後頭轉了出來。


  「微臣叩見陛下。」


  卜一轉過屏風,入眼便見太宗眉頭緊鎖地蹲在沙盤前,面色陰冷而又憂鬱,饒是李勣素性沉穩,也不禁為之心頭打鼓不已,只是人都已到了,卻是不敢在禮數上稍有閃失的,也就只能是硬著頭皮地搶上了前去,恭謹萬分地大禮參拜不迭。


  「懋功來得正好,朕先前剛跟子明談過,對再征高句麗一事,與朕的看法大相徑庭,朕一時也頗有些為難,叫卿來幫著朕參詳一二,終歸須得有個章程才好。」


  見得李勣已到,太宗也就沒再多看沙盤,就此起了身,一擺手,示意李勣免禮,緊著便道出了宣召李勣前來的用意之所在。


  「微臣遵旨。」


  這一見太宗似乎對陳子明有些不待見,李勣的精神當即便是一振,無他,這麼些年來,陳子明躥升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些,短短十餘年的時間,便從區區一九品微末小軍官爬上了右僕射之高位,不單在朝務上建樹頗多,戰功更是撈了無數,如今在軍中的地位隱隱然已有著第一人之勢,這叫李勣如何能不生出嫉妒之心的,只是陳子明會做人,在朝中的勢力又大,李勣心中雖有所不滿,卻也拿陳子明沒轍,而今見得太宗似乎有著要削陳子明麵皮之架勢,李勣自是樂得順勢而為上一把,當然了,這麼個心思,他卻是萬萬不敢當著太宗的面有所流露的,也就只是恭謹地應諾了事。


  「朕以再戰之事問之,其言稱……」


  太宗略一沉吟之後,便即將陳子明所言的諸般理由以及建議詳詳細細地複述了一番,末了方才問策道:「懋功以為此策如何哉?」


  「陛下明鑒,微臣以為此策看似可行,然,實過緩也,區區一高句麗,不過劫後餘生之小國耳,何須如此大費周章,今不趁其國力疲軟而征滅之,待得其回過了氣,卻恐又是一番周折,故,臣以為實不妥至極。」


  李勣說起來與陳子明之間其實並不曾有過衝突,當然了,也談不上有啥交情可言,自是不可能會去幫著陳子明說話,在嫉妒心以及討好太宗的心思作祟之下,居然硬是睜著雙眼說起了瞎話,毫不客氣地便將陳子明所獻之策貶損了一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