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能否用於賑災
第146章 能否用於賑災
歡樂的絲竹樂聲中,伴隨著一聲聲的擊鼓,一條條的綢緞被宮人掛了起來。
這些綢緞上寫著一排排的字樣,正是每個官員所送的壽禮名單。
這送禮說起來還是個腦力活,若是送輕了,便會被皇家人認為沒有心意;若是送重了,又會被認為家財這般富有,有貪官的嫌疑,勢必會引起皇上的懷疑。
所以每每到了宮中宴會的時候,所有官員都會頭疼上好幾天。
當每年都會掛起好幾次的橫幅掛起來后,所有官員的眼睛便都放在了那上面,看著條幅上的內容,跟自己送的壽禮名單作比較。
官員的橫幅被掛起來之後,皇家的兒女們一個接著一個將自己的壽禮奉上。
蘇錦顏看了一眼,發現大多數送的都是玉石翡翠之類的,最出彩的也不過就是夜景軒送的一組東海的子母珠,祖母綠色的,很是罕見,很是得太后的喜愛。
二皇子夜景銘送的是一竄佛珠,檀木香的味道撲鼻,很是有些年頭了。太后雖然也很是喜歡,但卻是比子母珠還要少一些。
見如此,蘇錦顏的唇角勾起了。看來太后並不怎麼喜歡夜景銘啊!
再看看站在芸嵐郡主身邊的蘇雪彤那張看似平靜,但眼神卻已經黯淡下來了的臉,搖了搖頭。蘇雪彤到底還是太小了,竟分不清什麼是真情,什麼是假意,就好比前世的她一樣,始終沒能分清。
這時候,一道熟悉的身影映入蘇錦顏的眼帘。只見她笑意連連的坐在太後身邊說著什麼,伸手接過身後的宮女手中的盒子,一打開,驚艷了在場所有人。
那是一件刺繡鑲邊仙鶴紋圓領長紗衣,配著一件正紅彩綉連珠團花錦紋百花裙,十分漂亮。
「太後娘娘,這是宛平為您親手縫製的華衣,希望太後娘娘您能喜歡。」慕容宛平笑著將一副遞到太后的面前。
此時全場已經驚呆了,誰也沒有想到尊貴如宛平郡主竟然會制衣,而且女紅還如此只好,比起那以前的雲錦坊簡直不遑多讓。
太后看著上面十分祥瑞的圖案,又是正宮所擁有的正紅色,頓時愛不釋手,連連讚賞。
慕容宛平的這份禮物堪稱心意十足!蘇錦顏微微一笑,比起蘇雪彤的那尊壽佛,可謂是一個天一地。雖然人家的禮物不如她的貴重,但卻是比她更受太后喜歡。
正一臉失落和不平衡的蘇雪彤在看到蘇錦顏正饒有興緻看著她的時候,臉色徹底的沉了下來。
蘇錦顏,你居然看我的笑話!我的笑話豈是你想看就能看的!
想到這裡,她轉頭在芸嵐郡主的耳邊輕聲說了幾句,又沖著她點了點頭。
蘇錦顏便看見芸嵐郡主上前一步,道:「聽說蘇家大小姐準備了一份十分出彩的壽禮,怎麼還不獻上?難道是覺得撐不起場面,不敢獻上嗎?」
坐在蘇錦顏前面的老夫人猛然轉頭看向身後站著的蘇錦顏,眼中帶著疑惑。
蘇錦顏不著痕迹的朝老夫人搖搖頭,想了片刻,又點了點頭,上前一步,站在堂中,笑道:「回郡主的話,臣女的確準備了一份壽禮,也卻是沒有如二妹妹所送的玉壽佛那般珍貴,不過倒是勝在出奇。」
說著,她從懷裡取出一面雙鵰玉鏡,恭敬的跪在地上,高高舉起。
雙鵰玉鏡極為小巧,甚至不足巴掌大小,全身流動著淡淡的光芒,甚至還反射出了許多夢幻場景,顯得十分的神秘。
眾人原本就聽聞蘇錦顏所言,對著這面鏡子十分好奇,見她拿出來,好奇之下都想瞧個仔細,便紛紛站起身來。
許多靠後的宮女太監們幾乎都想要湊上前來,但卻礙於身份地位,不敢私自亂動,只能伸長了脖子,踮起腳尖,拚命的往前面看去。
見到此鏡之人無不驚嘆:「果真是出奇罕見!」
太後走下位置,親自從蘇錦顏的手中接過那面雙鵰鏡子,一看之下頓時精神奕奕,笑容里也透露出了幾分和藹:「真是個新奇的玩意兒,蘇大姑娘有心了。」
蘇錦顏微微一笑,道:「太後娘娘喜歡便好,臣女祝太後娘娘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說罷,她便起身退到了老夫人的身後。
老夫人沖著她招了招手,小聲的問道:「錦丫頭,你何時準備了這面鏡子,竟連我這個祖母都瞞著。」
蘇錦顏搖搖頭,眷戀的看了那面鏡子一眼,道:「那是娘親留給我的。祖母可還記得寒山寺的那次偷襲?自從那次之後,我便將這面鏡子隨身攜帶著,一來是想下次上山的時候,可以讓娘親高興,二來,是為了保命。」
老夫人現在徹底的明白蘇錦顏先前的搖頭和點頭分別是什麼意思了,感慨的嘆了口氣,不由得不滿的看向蘇雪彤,眼中閃過一絲厭惡。
別以為她不知道彤丫頭都幹了些什麼,她雖然年老了,眼神卻是好著呢。彤丫頭只怕是以為只要她不出頭,她就會不知道吧!
原本站在太後娘娘身後的靈犀公主突然「咦」的一聲,驚訝的說道:「皇祖母,你看,這雙鵰玉鏡照射出來的影響居然和現實中的不一樣!」
太后愣了下,連忙隨手拿起一塊糕點,放在雙鵰玉鏡面前照了照,只見鏡中的糕點竟是上小,中大,下小,十分有趣。
「哈哈哈,有趣,果然有趣。」太后愛不釋手的把玩著,一件又一件的物什在鏡前晃過,道,「蘇錦顏,哀家要賞你,來人,賞!」
蘇錦顏愣了下,重新回到堂中,行禮道:「多謝太後娘娘,但若是娘娘賞臣女的是些金銀珠寶的話,臣女斗膽想跟娘娘要一個賞賜。」
「哦?你說!」太后饒有興趣的看著她,點頭,道。
「若是金銀珠寶的話,臣女能否將其用於賑災。」蘇錦顏抬頭,面色十分凝重,道,「江南水患,許多百姓流離失所,必定會像往年一般,大舉進京。臣女已經經得父親和祖母的同意,在京門口設立了施粥點,又在京郊處臨時搭建了些木屋,此時正是銀錢緊張的時候,所以臣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