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二十六章 膽大包天之言
隆胥先是一愣,隨即苦笑一聲,走上前去,站在階下,中間位置,雙膝跪地,恭敬行禮,他龍行虎步,蒼勁有力,呼呼有風聲吟過。
聽到皇帝直接叫出一個陌生的名字,在場眾人又是一驚,紛紛好奇的看向隆胥,這青年一身白衣,劍眉星目,容貌俊朗,渾身儒雅與傲氣共生,那傲氣,是書生特有的,同時,他的傲氣,又有些收斂的柔和,令人不會心生反感,反而會讚賞他的傲骨。
「草民隆胥,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話未說完,他頓了頓,隨即又道:「多謝皇後娘娘拯救之恩,草民感激不盡!」說著,他直起身來,又朝著嵐梅的方向,跪了一拜,這一拜,是專叩謝皇後娘娘的。
眾人聽著,心中又是疑惑,那站在自薦人群中的精明男子,看到這一幕,嘴角咧開一抹笑容,心道一聲果然如此。
「這是怎麼回事?」葉將軍看向皇后皇上,愕然問道。
「昨日皇後娘娘微服街巷,為草民醫治了坡了多日的右腳,若非如此,草民現在,已經殘疾了,怎能來到這正陽門,議事殿外,娘娘善心,妙手施救,醫術神乎其技,出神入化,草民視為恩人,感激不盡,原以為恐怕再也無法見到,卻沒想到,昨日恩人,竟是今日皇後娘娘!」
隆胥心緒波動較大,臉色一時間有些通紅,眼中儘是感激之色,他將昨天晚上發生的事情闡述一遍,而腦海里,始終都在盤旋著,一國之母的皇后,竟然蹲在自己腳前,為自己一直腳踝,如此恩德,他粉身碎骨,難以報答。
屈尊降貴,為他這一階廢人治病,世間少有,令他心潮澎湃,久久難以平靜。
「舉手之勞而已,卿只要忠心報國,便不枉費本宮的一番心思與藥材!」嵐梅柔和一笑,平靜的說道。
「草民一定窮盡畢生所學,為君分憂!」說著,他目光從嵐梅身上,轉移到靜荷身上,恭敬磕頭,道。
如此一幕,除了僅有的幾個人,其餘人紛紛震驚的看著,百思不得其解。
百官中有一人嘟囔道:「原來昨夜的傳言都是真的啊!」
「什麼傳言?」
「昨夜去酒樓慶祝的時候,聽說皇後娘娘男裝易容,微服出巡,遇到一傲骨錚錚的書生,親手為他診治腳踝,並且屈尊降貴,蹲下,親自為其上藥呢!」
「真的假的?這小子就是隆胥?太有福氣了,他都說了什麼?」
「百姓傳的也不詳細,只是說跟第二考的第三題有關!」
「聽說他的回答,被皇後娘娘聽去,皇後娘娘頗為欣賞,並且見他有殘疾,極力為他治療,不忍心放過這個人才呢!」
「是的是的,我也聽說了,據說,此人膽大包天,對皇帝不敬,饒是如此,娘娘還是很看中他。」
「難怪我只聽說,娘娘救了一個膽大包天的人,卻沒想到,如此單薄的身影,還如此年輕。」
「這或許就是富貴險中求啊……」
「皇後娘娘乃天下奇女子,能被她看中的,定然非是凡品。」
聽著耳邊傳來的竊竊私語聲,靜荷皺了皺眉,隨即揚聲道:「隆胥,起來說說你對綠林好漢一題的分析,讓在場諸位聽聽,朕的皇后,為何要費盡心力,為你診治!」
最後一題,在場所有人都知道題目,在場所有人也都知道,這一題,沒有人回答到皇帝最滿意的答卷,因此,此時聽到皇帝如此說,顯然是對著隆胥的最後一題,是最滿意的,因此,紛紛驚醒,洗耳恭聽。
「是!」隆胥站起身來,朝在場諸位抱抱拳,隨即站在眾人中間,侃侃而談。
當眾人聽到一些令他們心臟驟停的詞語從隆胥口中說出來的時候,在場所有人都豎起汗毛,幾乎根根直立,驚駭不已,偷瞄皇帝平靜的異常的面色,一顆心,懸在半空,那不上不下,提心弔膽的情形,令在場所有人,幾乎崩潰。
什麼上不行下不效,什麼為君者任人不明,不配為君,君不正,群臣風氣不正,等等等等挑戰君威的詞語,聽的在場新舊朝臣,就連蕭終都一陣陣的打哆嗦。
眾臣心中紛紛感慨,難怪昨日的傳聞中,說著腳殘書生膽大包天,如此言辭,可不就是膽大包天嗎,這話,放在他們任何一個人身上,他們都不敢說出來,就連賈俊推薦的七位沒有經過任何考核,便直接被封為高官的老臣,也都不敢說出這樣的話。
此話實在是大逆不道,稍有不慎,便是誅滅九族的大罪。
因此,等他說完,全場寂靜,落針可聞。
「啪啪啪!」拍手的,依舊是賈俊院士,他面帶笑容,讚賞的看著隆胥,朝他遞去一個欣賞的目光,贊道:「雖然是第二次聽到,但微臣還是覺得,此言有理,皇上,您認為呢?」
眾人紛紛望向皇帝,他們聽聞的消息,是皇後娘娘聽到這番言論,頗為欣賞,但是並不是皇帝本人聽到,因此,不知皇帝心中,是否贊同,那小心翼翼地目光,全都聚集在皇帝臉上,卻不知,他們的皇帝現在還是昨日的皇后。
靜荷點點頭,道:「朕,深以為然!」
「呼!」眾人同時鬆了口氣,所有人都怕,皇帝若是再怒一次,雷霆交加,他們還能受得住嗎?
隆胥略有些緊張的心情,也放鬆下去,而在眾人不曾關注的靜荷身側後方,那蕭終,再次軟倒下去,臉色慘白,緊張的抱著手中玉笏,像是抱著救命稻草一般,其狀甚是可憐。
「沒錯,微臣也認為,帝王乃一國之首,帝王的品行,帝王的決策,往往決定著整個朝堂的人,若帝王品行不端,下位者定然也指揮投其所好,不正之風日益滋長,便會像那綠林好漢中的皇帝一般,走向滅國之路,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每一個讀書人都研習過的,因此,絕對不能忘記,若是為上者行差踏錯,百官有規勸指責,因此,朝中才有閣老,言官,如此規勸之下,朝廷之風正氣凌然,國興民強,才是正道。」賈俊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