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厚賞無數
卓飛跟這老太監打過幾次交道,覺得此人不但通情達理,而且也很正直,最難得的是此人還有一股子頗為強烈的清高氣,堪稱太監中的極品,卓飛對他的是很有些好感的。
「哈哈哈,王公公,許久不見,您老的氣色更美於前,當真是令人不勝欣喜也。」卓飛故意不去搭理將頭扭向一邊,想要給自己一點兒顏色看的馬大公爺,而是直接越過他,去和傳旨太監打起了哈哈。
王公公看這一老一少兩兄弟在人前慪氣,不由得有些好笑,而他對卓飛這個只將自己當成鄰家老伯而不是內宦的小子知州也很有好感,聞言后,也樂呵呵地打趣道:「兩個月不見,卓知州的官威倒是足了不少,雜家見了,亦是不勝欣喜也。」
卓飛知道王公公是在和自己說笑,而不是真的在責怪自己,於是這厚臉皮的傢伙也毫不在乎,仰天打了個哈哈,說道:「王公公定是怪小子來遲了……唉,不瞞您老說,小子其實也是有難言之隱的。」
「此話何解?」王公公本來就是逗逗卓飛,誰知這小子似乎還真有苦衷,於是便忍不住地追問到。
卓飛一臉苦相兒,說道:「這兩日來,卓某白天忙於公事,奔波不停,而待到夜深人靜之時,卻又因憂心國勢而不得入眠,每每輾轉反側,直至雞鳴方能入眠。而吾之諸徒,嗯,還有馬公爺,都不忍攪擾於我,是以……唉,王公公你看我這紅腫的雙眼,便是徹夜難寐的明證啊!」
王公公差點兒沒被卓飛的厚臉皮給嚇暈過去,心說人皆言這少年知州善辯,可你這也太能扯了吧!你那紅腫的雙眼分明就是宿醉未醒的明證,實在不像是徹夜難寐好嘛!人家徹夜難寐該是眼睛滿布血絲才對吧!再者,你們師徒的滿身酒氣,在三丈之外就能聞見,哪裡又半點兒憂心國事的模樣兒,我咋覺得倒像是師徒縱情狂歡呢!
不過王公公也沒真把卓飛的解釋當成一回事兒,又笑眯眯地說道:「卓知州憂國憂民之心實是人臣之典範也,雜家回去,定當據實稟告今上,想來今上也是欣喜的。」
卓飛聞言,好不尷尬,哈哈一笑道:「王公公莫要當真,都是本份事,哪裡敢為人典範,還是.……還是不要驚動今上了吧。唔,對了,我看將軍們都已經等急了,王公公還是先頒旨吧,咱們頒完旨后,再喝他個一醉方休好了。」
嘿,還喝,這娃娃怎地這麼大的酒癮?
王公公沒想到兩個月沒見卓飛,不想他竟然變得如此貪杯,這似乎不是什麼好跡象。
王公公心中有些擔憂,面子上卻不露聲色地說道:「一切就按卓知州說的辦,雜家這就頒旨好了,咳咳,廣南東路經略安撫使馬儉及部,權知梅州卓飛及部,接旨.……」
「臣恭迎聖旨……」
馬儉帶著使司諸官將,卓飛帶著州衙諸官將紛紛躬身迎旨。
「制曰:無德不報者,古人之甚重。有功而賞者,當國之所先。況乎卿等之良,堪為社稷之柱……馬卿經略數月,廣東氣象彌新.……特進行門下侍郎,加兵部尚書銜,上柱國,廬陵郡開國公,食邑六千一百戶,食實封一千八百戶馬儉……。權知梅州卓飛,治政勤勉,統軍有術,習三陣之機鈐,有七擒之智略,謂天縱之資也……韶州一戰,奇略勇戰,盡斬敵虜,揚我德威,實本朝百年而未見之功矣……朕擢卿於市,卿果能不負所望,朕心慰矣……今梅為廣東路府,升格為上州,以卿知州軍事,授兵部侍郎銜,上輕車都尉,特賜金魚袋,興國縣開國伯,食邑九百三十戶,食實封兩百七十戶卓飛.……。梅州簽書,義兵總督蔡蒙吉,忠不避危,克勞謹謙,特授觀察使,上騎都尉,賜佩銀魚袋,松源縣開國男,食邑兩百戶,食實封六十戶蔡蒙吉.……梅州北城營正李剛,將兵有術,赤膽忠肝……凡戰將士皆賞銀兩錢,以示皇勉,欽此。」
一大串的封賞念完,足足花了大半個時辰,不但人人有份,且賞格從優,就連最底層的兵士,都得了兩錢銀子的封賞,雖然現在這些梅州兵幾乎不把這點兒銀子放在眼中了,但是考慮到朝廷如今的境況,那這寒酸的二錢銀子倒也足以暖慰人心了,不管怎麼說,小皇帝還是很真誠的啊!
此次封賞,總的來說還是很令人滿意的,馬大公爺加官進爵自是應有之理,而卓飛也由臨時的正五品的中州知州,連升兩級,一躍成為正四品的上州知州了,而且這次還去掉了那個「權」字,算是熬過了試用期,算一算,差不多剛好三個月,這一點倒是和後世的慣例吻合。至於封爵的開國伯倒是出自卓飛的意料,雖然他此刻還沒搞清楚興國縣到底在哪個山窩窩裡,但從男爵一躍而為伯爵,這賞格的份量他還是分的清楚的,有此也足見小皇帝對自己的信任和器重。卓飛也不得不承認,小皇帝的為人還是挺夠意思的,這讓他忍不住有了一些小小的感動,往日那搬進後宮去住的遠大理想竟然也隱隱地有些動搖了.……
再來就是蔡蒙吉了,在宋朝,觀察使一職雖然只是個閑官,並無實權,但是卻是武臣升遷前的寄祿官,正五品,這不是冷藏或者變相兒的降職,而估計只是因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合適的職位來安插 他所致,畢竟當初馬大公爺和卓飛決定將韶州還給廣中經略司,所以蔡蒙吉出任韶州知州的事情也就泡湯了。不過也無妨,因為從賜給蔡蒙吉優渥爵位,和特意將食邑封在其本鄉的照顧來看,小皇帝應該還是對他很有些好感的,想來一旦有了實缺兒就可以加官了。再者,話說自從馬大公爺以武職入主廣南東路經略司開始,這大宋朝武臣和文臣的升遷界限就不那麼明顯了,而蔡蒙吉一門三進士,正兒八經的書香世家,文臣代表,可他在受大賞的同時,卻也正式由文階轉入了武階,這情況倒是很不尋常,恐怕是朝堂有意釋放出來的一個信號.……唔,估計上面也想通了,反正國都快亡了,那文官武官的還分那麼清楚作甚,總之誰能擋住韃虜,那誰就是好官嘛!而且,此次不升蔡蒙吉,下次再封他個什麼知州之類的實職,那就能讓武官們看到希望,覺得以武途也是能晉級文臣一直以來所把持著的高位的。
再說說其他人,由於馬大公爺早就在技能大比之後將李剛的名字上報給了朝廷,為他請官,所以再加上這次韶州之戰的大功,李剛兩賞同賜,得益可謂是最大的,一躍而為梅州步軍統制,右武大夫。需要指出的是,於宋時,統製為職官,大於統領,可領軍,麾下兵員數從五千到兩萬不等,而梅州原有馬步軍統制各一員,不過早都被徵調的前線勤王去了,如今還不知是死是活,反正不是戰死被俘,那就是遁逃無蹤了,所以這倆位置就空了出來,如今李剛補上步軍統制的缺兒,理論上是可以指揮梅州所有的步軍的,至於統制轄兵的數量,說是兩萬,其實卻是沒有明確上限的,因為有兩萬兵的統制,早就該高升了。總之,李剛統制梅州步軍,此正是卓飛所願,這讓李剛可以名正言順的成為卓飛的臂膀,代他統軍作戰了。再者,授右武大夫官階,更是體現了朝廷對此次封賞的優厚,估計也多是看在李剛為卓飛徒兒的面子上,所以才將官階定的這麼高,李剛原是四十四階的修武郎,正八品,可這右武大夫卻是十四階,從六品,品數跳三級,武官階卻跳了三十級,這其中差別當真是天差地遠。而且右武大夫已經步入橫行十三階之列,再往上就該是節度、觀察、防禦諸使臣了。總而言之,右武大夫是個分水嶺,右武大夫及其以上,都屬於高級軍官序列,而其下則是中級軍官了。說實話,武將能做到右武大夫,那往往都要奮鬥廝殺二三十載方可,就是岳飛岳王爺,在李剛這個年紀也不過如此也,而且岳王爺當年的官階還大有不如,雖說如今國勢頹廢,這些官職已不甚值錢,但畢竟也是個精神鼓勵不是?所以朝廷這次能如此大方,那還是很令人振奮的。
再者就是侯燾了,卓飛有意栽培他,所以戰報中沒少為他添油加醋,當然了,侯燾率騎軍堵住費清、顏潤大軍的後路,也是功不可沒,而且侯燾還有收復南雄及梅關之功,所以他此次受賞的官職和李剛相當,名正言順地補了梅州馬軍統制的缺兒,官階也是右武大夫,盡顯朝廷一視同仁的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