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草台馬軍
親兵暗自驚呼一聲,心說方才這少年下令射碎自己同伴膝蓋時也是這副架勢,只要對方那手一落下,自己怕是……怕是……怕是就要斷子絕孫了啊!
說時遲那時快,不等卓飛口中有字吐出,便見那名親兵胯下的戰馬忽然仰天長嘶一聲,接著便又躍又竄,躁動不已,幅度之大,簡直就是存心要把馬上的騎士給甩下來。
「馬驚了!馬驚了!」馬上親兵嚇得臉色蒼白,貼在馬背上,死命地抱著馬兒的脖頸,一邊高呼,一邊無奈地任由馬兒四處亂竄,沒多久功夫就衝出官道,消失在茫茫的田野之中。
話說沿途經過的路人,看見兩支官軍在官道上對持,都很是好奇,雖不敢靠近,卻紛紛駐足,站在遠處開始圍觀,而後又見到真的見血了,更是驚訝無比,又皆暗感興奮,說真的,打仗什麼的咱們已經見的不少了,可這內訌之事倒是稀罕的很啊!
好奇的百姓都在等待好戲開場,誰知兩方人馬卻沒有打起來,而是開始打嘴仗,真的好生無趣,不過從兩方人馬的對話中,百姓們也知道了那位十五六歲的少年郎居然是梅州知州,而這邊的則是本城馬軍副將黃應山。
都說強龍不壓地頭蛇,可廣州百姓今日才發現自家的地頭蛇明顯沒人家梅州的強龍好使,你看看,自家這些貨色平日里一個比一個囂張跋扈,縱馬官道從不知避讓,撞傷人那是尋常事,而若有車攔住他們去路的話,那這些貨多半就能直接把人家的車給掀翻了去.……可今日,好么,見了人家梅州兵就跟個孫子一樣,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畏縮不前,真虧得他們還是人多的一方!
老百姓的心中都有桿秤,卓飛一行人,雖然看著很剽悍,且人人皆有一股子冰冷的肅殺之氣,可是人家守規矩懂禮貌,走在官道上誰也不招惹,甚至時不時的還主動讓路,給民車先行,這種做派,在百姓的眼中,那簡直就是往上數祖宗十八代都未曾聽說過的絕世好兵,那怕就是當年號稱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的岳家軍,韓家軍至多也就不過是如此了吧?
一時間,百姓們議論紛紛,而黃應山也是氣得無語,話說這黃應山並不是趙溍帶來的江西兵,而是土生土長的廣州將領,他本是駐守西城門的一小校,直到張鎮孫上任之後,重整州軍,校閱各部時,發現這黃應山應對得體,且識禮數,與一般的武夫頗不相同,便心生好感,後來詢問了幾句,才知這個黃應山竟與自己同是南海人氏,而且據黃應山所言,他家的七大姑還曾經和張鎮孫的八大姨是鄰居,真是越說越近……而聊到了最後,張鎮孫覺得黃應山此人謙卑有德,心性沉穩,粗熟兵法,頗具將才,可堪大用,正符合自己栽培親信,構築班底的需求。於是,這黃應山才被擢升為廣州馬軍副將的位置上,而原本的馬軍正將在上次廣州失陷時已經殉國,所以這正將之位暫時是懸空的,張知州說了,不宜提拔過快,但只要自己好好乾,立下軍功,便可順理成章的奏報朝廷,升任正將了。
在張大人的栽培下,黃應山中年發力,這前途可謂是一片光明,可他的官位雖說是有了,但這廣州的馬軍早被打殘,營中倒還剩下不足三千匹戰馬,但其實也比馱馬好不了多少,都是蒙古韃虜走時丟下不要的,說起這個,黃應山就是一肚子火,你說這些韃虜也是,你若不要,那就乾脆全宰了拉倒,為啥還要把這些比毛驢還瘦的爛馬留下,這不是存心噁心人么!
總之,一窮二白,這就是黃應山上任之後的現狀,可既然上位了,那也不能無所作為,不管怎麼樣,總歸要先把馬軍的架子搭起來再說。
於是黃應山便按著張知州的指示,開始著手擴充馬軍,不過可惜這廣州剛遭兵災不久,百姓懼戰,本地的良家子死活不願從軍,是以這兵源堪憂至極。而北邊倒是總有人逃難過來,可那些青壯勞力早在韶州和英德就被當地州軍抓了壯丁了,哪裡還來得到廣州,而能逃到廣州的,那都是前面兩州挑剩下不要的老弱病殘……唔,其中還有大把黃臉的婆娘,可卻連半個稍有姿色的都沒有!
要說本城其實也駐守了不少步卒,雖整體素質堪憂,但其中還是有那麼幾個精壯之士的,只可惜這些僅存的精幹,都被各級統兵官當成寶貝看待,而自己奉知州大人之令去挑時,那些不識大體的統兵官也盡拿些歪瓜劣棗來糊弄自己,而精壯卻一個不見,就連知州大人發怒也無濟於事,真是好不氣人。
所以在黃應山上任之初,廣州就出現了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馬圈裡面養了近三千匹勉強還算是戰馬的物體,卻沒兵去騎,而這些馬兒缺糧少吃,無人打理,更是日漸憔悴,眼看著就要集體自盡……
面對這種情況,黃應山很是著急,而他急著急著就真的急中生智了.……由於戰亂,廣州城左近城鄉多有災民,老弱者進城乞活,而其中強悍者卻呼嘯自聚,或海或路,以掠浮財為生,說白了那就是土匪和海盜。而病急亂投醫的黃應山忽然發現這些人便是最好的兵源,若能以利誘之來投,再稍加操練,想必可脫胎換骨,成就強軍。
黃應山的想法得到了和他同樣著急的張鎮孫的大力支持,其實招撫山賊流寇,本就是宋代擴軍募兵的常態工作,同時也是整頓社會風氣,維護治安的良方。兩宋士卒,除了軍戶之外,還有很多犯了罪的罪犯,或是親族犯了罪而受到株連流放的罪犯家屬,這些人多是黥刺之後流放遠州配軍,是以,賊配軍的稱呼便是從兩宋開始的,而僅是從這稱呼和軍隊成份的構成也足以看出軍人在宋朝時期的低下地位了。
有了張鎮孫的支持,黃應山便在廣州轄境大發徵集令,凡自願投軍者,不但過往之罪不究,還有種種好處,而且帶隊來投者,視人數多寡,更有擁隊,隊副等低級軍職可授。此令一出,引得廣州境內大大小小山頭的賊人皆心癢難安,不過初時來投者尚少,多是重罪走投無路,或是某某山寨派來試水的死士,而黃應山對這些人一一兌現承諾,於是,各路英雄好漢,再也按耐不住報效家國的熱情和洗白自己的誘惑,紛紛來投,到了最後,黃應山的馬軍竟然大大超編,不得不在其中選拔精銳,而多出來的質素稍遜者也充入了輔兵營,使得廣州州軍的實力大增,時至今日,竟也募兵萬餘了。
兵是有了,而且這些兵的質素還相當不錯,張鎮孫很滿意,為此還曾多次當眾讚許黃應山有勇有謀,變通有術,甚至還親切地稱其為「臂將」,那意思是說黃應山是他可以依仗的一隻有力臂膀。
黃應山也對自己的妙策很是滿意,在這麼短得時間內,也沒花什麼錢,就組建了一支近三千人的馬軍,而以前還剩下的那百八十個老卒,都升級成了小頭目兼教官,普及馬術知識,雖然想把這些山賊改造成真正意義上的騎兵不太可能,但最起碼也能騎著馬嚇唬嚇唬人不是。
可到了此刻,黃應山才發現,一支軍隊,有沒有馬並不是最重要的,有沒有精良的甲械似乎也不太重要,而最重要的還是得看看這支軍隊有沒有嚴格軍紀和絕對的忠誠啊!如果缺了這兩樣兒,那即便平日里看上去再威風,但是一到動真格兒的時候,或是形勢不利的時候,那恐怕立刻就要現了原形,重新淪為烏合之眾了.……
黃應山的親兵可都是在這近三千名馬軍中精挑細選出來的,不說人人武技強橫,但最起碼也是個高大威猛,就拿剛才驚了馬跑掉的那個親兵來說,雖然此人是個慫包,但人家的賣相還是相當不錯的,身材彪悍,濃眉大眼,人長得也方正……
黃應山想到此處,暗罵自己當時就是被那廝的長相給迷惑了,這才把他帶在身邊,充充門面,可沒想到,那廝竟然膽小至此,門面沒充到,反倒把自己的人給丟大發了!
黃應山很是沒面子,只好再派人去,可是他回頭一掃,只見自己兩步之內竟然已無親兵,而他那些親兵見他望來,各個都趕緊把頭扭開,生怕和他目光對視,被他抓去送死。
黃應山雙眼一黑,差點兒沒栽下馬去,一時間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不過好在他還理智,知道自己手下這些貨一個月前還在干著打家劫舍,偷雞摸狗的勾當,這沒人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而這一點也只有待日後再慢慢地去改造了。
「喂,我說對面的,你們還在磨嘰個啥,這到底還查驗不查驗,你們要是不查了,就趕緊有多遠就滾多遠去,別擋著爺爺們入城辦事!」王挫見對面的人明顯是怯了,更是得意,趕緊扯起了嗓子,極盡囂張之能事。
再說馬賁,由於交通不便,所以他只知道自己的四叔如今是廣南東路的副使,結拜了一位少年兄弟,卻還不知道後面這兄弟二人又同時升了次官兒,不過此刻他也聽出了點兒眉目,知道自己這位年紀小的離譜的六叔已經貴為梅州知州了,這個發現,讓馬賁心中五味雜陳,頗為嫉妒,而且馬賁一開始還理所當然的認為卓飛的官兒定是他四叔幫著謀來的,可是隨著事情的發展,馬賁才漸漸地覺得自己錯了,因為他看出來了,自己這個六叔雖然年紀小,但卻殺伐果決,進退的當。你看他今日先是射人立威,接著再以退為進,三兩下之間便將黃應山逼得進退不能,這份能耐,當真不是蓋的,決不可小覷。
至於他帶來的這些兵,不但裝備精良,更是令行禁止,軍紀嚴明,而且還個個彪悍魁梧,整支隊伍都瀰漫著那麼一股子肅殺之氣,一看就是見過血的老兵。
馬賁望著一臉淡淡笑意,似乎已經成竹在胸的六叔卓飛,忍不住又生出那種高山仰止的感覺來。
黃應山可就沒馬賁的這種感覺了,如今他那張黃臉已經憋成了血紅色,很想不顧一切地提刀衝上去,好將對面那群欺負人的王八蛋全都剁成蛋碎。只可惜他還有理智,他不敢,因為張知州說了,只是羞辱,而不是真得內訌。所以說,這就是下位者面對上位者時的悲哀了。因為作為上位者的卓飛,遇事時可當機立斷,不管是戰是忍,人家都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可黃應山卻不得不顧忌他的衣食父母張大人的意見,而像今日這種針鋒相對的局面,一但放不開手腳,那又當如何是好。
黃應山苦惱的很,而就在此刻,他身後馬隊中忽有一騎越眾而出,來到他近前,小聲說道:「將軍,既是查驗,自當勒令爾等將憑證奉上,何必去取。」
黃應山聞言一怔,忽然猛地醒悟過來,心說對啊,這是老子在查你,憑啥你跟個大爺一樣要讓老子自己去取呢,難道你就不該主動把憑證送過來么?
黃應山猶如醍醐灌頂,忙扭頭望去,只見說話之人是個近三十歲的漢子,而對於此人黃應山倒是印象頗深的,因為他知道此人是昨日才來投軍的,且還不是一人來投,而是帶了八十幾名手下一起來投的。
不過由於每日前來投軍的人數越來越多,所以黃應山早就不像一開始見到有人投軍時那麼的激動了,而日常選兵的工作他也早就交給心腹之人,而他自己卻做起了甩手掌柜,所以初時黃應山對這夥人並不在意,可後來經過一番挑選之後,自己手下的選兵官卻特意跑來稟告自己說這伙兒人各個都有武技傍身,彪悍勇猛,八十幾人來投,無一落選,而且選兵官對這伙兒人還讚不絕口,說的是天花亂墜,甚至還進言黃應山,希望他能授個小官兒給這夥人的首領,以便籠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