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尼赫魯的野心
沖又沖不上去,守著又只能挨打,想要用火炮與華蘭軍對射,卻口徑太小根本夠不到對方。現在暹羅炮兵根本不敢將火炮拿出來,否則很容易被對方直接摧毀。
在各種方法都難以奏效之後,高盧軍官們抱定了一個信念,躲在防炮洞里死也不出去。反正他們也沒有勝利的可能,這樣拖一天是一天,就當為主力部隊爭取時間了。
高盧軍官們盤算的不錯,可是如果楊彪只有這些手段,他也就白白念了四年陸軍大學了。很快高盧軍兩翼陣地上,就響起了斷斷續續的槍聲,華蘭軍被分成以班排為單位的小部隊,向著兩翼滲透。
高盧軍官們突然發現,自己的兩翼都受到了嚴峻威脅。敵軍火力兇猛機動靈活,往往一個班的士兵利用地形,就能壓制己方一個營的火力,這樣的作戰方式讓高盧軍官們非常鬱悶。
使用勒伯爾步槍的暹羅士兵們每射擊一發子彈,都要拉動槍栓退出彈殼再重新上膛,這個過程的動作多達六個。如果再加上向彈倉壓入子彈以及重新瞄準的時間,一分鐘能夠射擊十二發子彈已經是最優秀的射手了。
反觀華蘭軍的三五式自動步槍,按住扳機就是一個梭子的三十發子彈。換子彈也非常簡單,只需要拔出彈匣換上一個新的,再拉動一下槍機即可。這樣的射擊速度,著實比暹羅士兵的射速快了十倍。
高盧人已經快要徹底崩潰了,趁著天色已經黃昏,華蘭士兵四處偷襲。他或是對著一段塹壕掃射,或是用榴彈發射器遠程吊射,如果暹羅兵不冒頭他們就爬到近前,用集束手榴彈扔進塹壕內。好幾次防炮洞都被這種作戰方式炸塌,悶死了不少官兵。
無法繼續躲藏,高盧人只好命令士兵躲在塹壕里,與華蘭士兵對射。可是對方的高射速又讓他們無可奈何,現在的暹羅軍左右為難。以小部隊滲透攻擊,加上重炮群時不時的光顧,打得高盧人慾仙欲死卻又毫無辦法。
在這樣的折磨持續了一天一夜之後,暹羅軍主動後撤,放棄了陣地和吞武里,全軍回撤曼谷。楊彪立刻指揮部隊趁勝追擊,佔據了吞武里和附近地區。華蘭軍以這樣的靈活戰術,讓暹羅軍煩不勝煩,他們不但沒能消滅多少華蘭軍,自己反而丟掉了半數兵力。
楊彪趁勝追擊,全軍向著曼谷進發,暹羅國已經危在旦夕。就在這個時候,萬象的戰鬥卻在膠著之中。因為雙方的火炮口徑都不大,真正的戰鬥是在雙方的輕武器之間展開的,在這方面華蘭軍有著天然的優勢,只是因為兵力數量比對方少了太多,所以才會始終無法取得勝利。
可是在這個戰場上,華蘭軍耗得起,暹羅軍卻耗不起的。北方大部分領土已經落入華蘭軍手中,自己的後路都快被斷了,而首都受到威脅,眼看著國王和他的高盧軍官顧問團都快成為階下囚了。
高盧殖民地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華蘭軍已經打到了金邊、西貢一線,眼看就要將高盧殖民軍趕入大海了,高盧軍的徹底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面對著盟友的危機,撒爾帝國本來應該伸出援助之手,可是現在他們自己也應接不暇了。高盧國首都巴黎被攻克之後,條頓國扶植了傀儡的貝當政府組建新的維希高盧國,形勢已經不容樂觀,高盧國的徹底敗亡就在眼前。
此時殘存的四十萬撒爾和高盧聯軍,已經被迫撤退到一個叫做敦刻爾克的小港口內。面對著擁有三千架飛機,兩千七百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八十萬條頓軍隊,他們已經陷入了絕境。
在這個危急時刻,撒爾帝國首相丘吉爾發出了全力救助士兵的命令。發電機計劃開始執行,撒爾帝國將所有船隻都集中到海岸線上,它們在海軍和空軍的掩護下駛向大陸,希望接回已經快被趕下大海的聯軍。
在這樣緊急的時刻,撒爾帝國怎麼可能再將注意力放在東大陸方向。駐齋尼總督林利思戈侯爵不敢輕舉妄動,他知道現在撒爾帝國在東大陸的駐軍,最多只夠維持最低等級的和平。撒爾軍在東大陸廣大的殖民地上,只有兩個師的兵力,此外就是那些維穩尚可,打仗一塌糊塗的土著師,實際上根本不管用。
如果撒爾軍隊沒有什麼妄動,或許還能相安無事,一旦他們挑起戰爭,估計丟失全部東大陸殖民地的,就不止高盧國一家了。為了一個即將覆滅的盟友,去得罪一個得罪不起的敵人,至少林利思戈侯爵還沒有傻到這個程度。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當撒爾人想要縮起頭來裝孫子的時候,有人卻要強出頭了。
齋尼共和國這個成立時間不長的國家,如今也有了一定的軍事實力。趙守宏不想讓自己身邊出現一個無法控制的強國,因此華蘭國只是對齋尼共和國輸出工業品,卻不出售任何機械設備。
撒爾帝國也有同樣的想法,對齋尼共和國始終進行工業設備的封鎖,讓其國內到現在也沒有任何工業設施,整個國家都是純粹的農業國。農業國也有一定的好處,因為對工業和商業的依賴性低,齋尼共和國沒有受到經濟危機的衝擊,國際相對安寧。隨著上合組織的經濟提升,國內對農業產品有了極大的需求,這讓齋尼共和國賺取了不小的利潤。
有了錢以後,尼赫魯開始布置軍隊擴展的計劃,華蘭國陸軍替換下來的各種槍械除了供給盟國之外,大量低價賣給齋尼共和國,壯大了其武裝力量。尼赫魯甚至組建了一個擁有擁有24架殲3型戰鬥機的空軍團。
有了足夠的力量尼赫魯開始統一齋尼的準備工作,不過他的心裡也很清楚,憑藉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對抗撒爾軍隊的,他必須要一個強大盟友,而華蘭國就是最好的選擇。在華蘭國出兵為保大帝復國之後,尼赫魯更是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