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工人大罷工
錢壯飛顯然想不到趙守宏故意縱容的意思,那是華蘭聯邦的執政黨啊。如果被自己扼殺在搖籃里,趙守宏不敢想象華蘭國未來還能否再次崛起。這樣冒險的事情,趙守宏是不敢做的,萬一因為華蘭共社黨未能如期建立,自己也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怎麼辦。
未來出現難以預料的情況,趙守宏還是決定讓這個黨派建立起來,他甚至還要扶植這個黨派,讓其渡過初期的迷茫,儘快擺脫紅羅國的控制。只有在那樣的情況下,這個黨才能完全成熟。
實際上這個時空的華蘭共社黨斷然不會如當初那個時代一般,被第三國際的人所控制。那個時代華蘭國貧弱不堪,民眾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民族自卑感極度旺盛。甚至有許多人認為,光靠華蘭人自己的力量,根本無法復興華蘭。
正是因為這樣的自卑感,才讓第三國際在華蘭共社黨建立初期,掌控了黨組織的大權。那些從第三國際內調來的所謂軍事專家,罔顧華蘭國的實際,胡亂指揮作戰,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但是如今有西部特區的橫空出世,甚至連作為烏托邦主義旗手的紅羅國也難以對抗,相信國內民眾的思想不會如歷史上那麼悲觀。就算華蘭共社黨真的如期成立,估計也不會受到第三國際控制太久的。
這樣的考慮讓趙守宏決定賭這一次,讓華蘭共社黨能夠順利組建,至於以後會如何發展,他當然會小心注意的。如果這個黨派依然聽從國外勢力,對本國造成不應有的傷害,他不介意幫助這些人矯正一下。
「不需要做什麼動作,只要注意監視就行,如果這些人來特區內開會,就大開綠燈。」趙守宏發出的命令讓錢壯飛有些吃驚,不過他對此是不會反駁的。反正這些人都是普通人,只要情報總局盯緊了,相信不會出什麼大事。
趙守宏所料果然不差,就在錢壯飛彙報此事之後的一個多月,來自南方和北方數個烏托邦主義小組的代表匯聚光海城,他們在閘北區的一棟小樓內召開了會議。儘管情報總局事先已經接到了消息,但在他們除了派人監視以外,並未進行任何行動。
華蘭共社黨的成立大會並未如歷史上一般,因為遭遇危險而轉移到南湖進行。作為南方烏托邦組織的負責人,住在光海城的陳慶同張羅了會議場所,儘管沒有太祖做書記員,大會還是如期召開了。
經過十天的會議,眾人制定了新的黨綱,以及未來黨派的發展方向,同時選舉了李釗為北方局書記,陳慶同為南方局書記,華蘭社**宣告成立。這個成立之初僅有五十多個黨員的小黨派,在這個時代還沒有人注意,但它必將在華蘭國的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到場的第三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提議,華蘭公社黨建立初期的工作應該著眼於發動工人,與資本家展開鬥爭。應該以罷工和集會等形式,在擴大華蘭公社黨聲譽的同時,為工人爭取到切實的利益。
對於兩位第三國際代表提議的,在光海城發動工人罷工的提議,陳慶同直接否決了。長期住在此地的他心裡非常清楚,西部特區對工人的各種保障相當到位。特區的勞動法對工作時間和薪水都有嚴格規定,同時工人們還有自己的訴求委員會,有什麼要求可以直接向當地政府反映,無需通過資本家。
有這樣的信息通道,讓工人們的合理訴求總能得到滿足,他們不存在極大的反抗精神。實際上不光是光海城內,整個西部特區內部都是如此,如果第三國際代表執意認為應該在特區內的各大城市展開工人運動,華蘭公社黨必然會四處碰壁。
對於西部特區的種種行為,不少黨員也都有所了解,在他們看來特區政府做的比其他發達國家都要好。這些地方沒有太多不滿的民意,自然也就不存在多少反抗精神。號召一群生活舒適的人,去跟著公社黨反抗壓迫,也要找打壓迫才行啊。
在諸多到會代表的強烈要求下,馬林只好收回了他的意見,儘管他的提議是布寧給他的任務,但經過代表們所說,他也感覺不太可行。看來只有在華蘭國的其他地域先發動工人運動,壯大華蘭公社黨的隊伍和聲勢,然後再考慮引導他們對付西部特區了。
馬林和尼克爾斯基最後表示接受大家的意見,而華蘭公社黨的目標,也從光海城轉移到了華蘭國特區之外最大的工業城市漢夏。對於華蘭公社黨的這份會議紀要,很快傳到了趙守宏手中,他從中看到了陰謀的味道,看來布寧已經開始布局對付西部特區了。不過對此趙守宏卻並不害怕,陰謀是上不得檯面的,只要密切監視布黨也翻不出什麼大浪花。
對於布寧對外輸出革命和烏托邦主義的做法,趙守宏反而非常歡迎,因為政治制度和體制的不同,紅羅國更容易吸引諸多強國的仇恨目光。只要讓紅羅國作為靶子,西部特區就會少掉許多壓力,所以如今趙守宏非但不希望打壓第三國際的行動,反而還會非常鼓勵他們。至於第三國際促成華蘭共社黨的建立,給西部特區下絆子,趙守宏只會暗中偷笑。如果布寧知道華蘭共社黨對於趙守宏的意義,估計他連腸子都能悔青了。
新生的華蘭共社黨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至少在各軍閥執掌的地區是如此,他們的行動不可謂不快,漢夏的工人很快被鼓動了起來。1921年10月12日,粵漢鐵路漢夏段和長沙段的工人在華蘭共社黨的組織下,為增加工資、改善生活待遇而舉行了大罷工。
因為事先準備完善工作細緻,鐵路工人的生活也的確過於悲慘,讓他們易於被鼓動,因此這場大罷工的規模不小。開始的時候就有上萬人前往政府門前請願,而在華蘭共社黨的鼓動下,各行各業都陸續加入到了罷工之中,罷工人數很快超過了二十萬,漢夏和長沙兩地陷入了巨大的混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