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非常國會
因為放棄了那些笨重的大炮和機槍,澳軍的行進速度提高了許多。向前走了五個小時,澳軍漸漸進入了澳新利亞山脈地區,這裡的山巒並不高大,但大軍要前進也只能在山溝里繞圈子。
澳軍在山裡面亂轉,他們沿著鐵路線慢慢向著堪培拉的方向前進,然而澳軍指揮官並不知道,他們已經鑽入了華軍精心設計的陷阱。
此時在兩側是山坡上,埋伏著大量華軍士兵。他們抵達此處已經三天了,憑藉著工兵鏟和十字鎬的幫助,他們在山上修建起了戰壕和工事。所有戰士都帶上樹枝編成的草帽,有的人還在身側堆上樹枝以掩飾自己的身形。
從古爾本到堪培拉的鐵路線並未被拆掉,但是古爾本沒有火車,澳軍只好繼續沿著鐵路線步行前進了。山中難免有隧道的存在,此時在澳軍面前就是一座超過百米長的火車隧道。
澳軍士兵們加快速度,他們摸著黑走入了隧道之中。看著黑黝黝的隧道,澳軍指揮官感到有些擔心,他皺了皺眉卻並非發出停止前進的命令。堪培拉危在旦夕,他不能放慢行軍速度,讓首都有陷落的危險。
澳軍的隊伍漸漸沒入隧道之中,指揮官計算著時間。過了大約十幾分鐘,指揮官估計著先頭部隊應該走出了隧道,他長出了口氣,依照經驗這裡應該沒有危險了。正在他催動坐騎,打算帶領大部隊進入隧道的時候,一聲山崩地裂般的爆炸從隧道里傳來。
因為隧道對爆炸能量的束縛,衝擊波只能沿著隧道的方向傳播。在洞壁上反覆激蕩增幅之後,被加強的衝擊波衝出隧道,將洞口處的澳軍官兵推到了一大片。澳軍指揮官也被掀下馬來,當他爬起身來看向隧道的方向,竟然發現那堅固的鋼筋水泥隧道竟然已經化作了大片廢墟。
澳軍都趴在地上,努力讓自己清醒過來,但埋伏的華軍卻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隨著衝鋒號的響起,華軍士兵們端起步槍沖了下來。四面八方都是喊殺聲,到處都是犀利的衝鋒號聲,以及他們用撒爾語喊出的『繳槍不殺』。剛剛被炸懵的官兵們還不清楚情況,就發現刺刀捅到了胸前。
戰鬥意志薄弱的官兵們在之前被特種部隊襲擊的時候,就遭受了不小的精神打擊。如今受到了敵軍的四面包圍,他們也不管對方人數有多少,戰鬥力如何了。大多數人立刻趴在地上,將槍高高舉過頭頂,等待著華軍士兵過來繳械。
戰鬥很快就結束了,除了被特種部隊消滅的幾千人,加上炸死在隧道里的上千人,剩下的澳軍幾乎都被俘虜了。周建屏以圍點打援的方式,輕鬆消滅了澳軍主力,只有不足一萬人的華軍第一師,竟然俘虜了超過四萬名俘虜。然而現在卻不是放鬆的時候,因為根據情報所示,澳軍主力在一天前登陸了悉尼港。
澳新利亞戰況越來越艱難,國內的護法戰爭也到了白熱化的階段。北域軍閥與南方各省聯軍打得如火如荼,尤其是有蔡松坡軍加入的南原戰場,雙方打得不可開交。
由於段瑞泉打敗張勳重新掌握政權后,拒絕恢復約法和國會。同時採納湯化龍的建議,準備另行召集臨時參議院,重新制定國會組織法和選舉法,選舉新國會,以達到他取消國民黨議員佔優勢的舊國會和廢除臨時約法的目的,從而引起舊國會議員的不滿。自從孫文海振臂一呼之後,舊國會議員們紛紛響應孫文海擇地另開國會的號召,坐上火車南下赴粵。到了8月中旬的時候,到達粵州的國會議員已達150餘人。
8月18日,孫文海在黃埔公園宴請國會議員,商討召開國會問題。考慮到來粵議員不足法定人數,決定效法高盧國大革命前夕,第三等級代表舉行國民議會的先例,召開「國會非常會議」。25日非常國會開幕,31日通過《華蘭民國軍政府組織大綱》13條,規定華蘭民國為戡定叛亂、恢復《臨時約法》,特組織華蘭民國軍政府。
軍政府將設大元帥一人,元帥三人,由國會非常會議分別選舉。《臨時約法》的效力完全恢復以前,華蘭民國之行政權由大元帥行使,大元帥對外代表華蘭民國,元帥協助大元帥籌商政務。
軍政府設外交、內務、財政、陸軍、海軍、交通六部。為了適應護法戡亂的戰爭需要,軍政府沒有採納《臨時約法》規定的內閣制,而採取華蘭革命黨《革命方略》中提出的黨、政、軍權合一的大元帥制方案。
這樣一來粵東軍政府實行了軍事、內政、外交合一的元首制,體現了孫文海為首的中華革命黨人希望通過護法運動,建立本黨單獨執政的資產階級革命政權的意圖。表面上一個新的共和政府在粵東建立了起來,但實際上它已經成了國大黨**的政府。在首腦選舉的過程中也絲毫沒有民族的意味,其中充斥著各方勢力妥協的味道。
9月1日非常國會選舉孫文海為海陸軍大元帥,蔡松坡、陸榮廷和唐繼生為元帥,幾天後孫文海宣誓就職。同日,非常國會通過了軍政府各部總長名單,外交總長由伍廷芳擔任,財政總長為唐紹儀,陸軍總長張開儒,海軍總長李和,內政總長孫洪伊,交通總長鬍漢民,軍政府參謀總長:李烈鈞,以及大元帥府秘書長章太炎。
粵東軍政府的建立,並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出於對國大黨的不信任,陸榮廷與唐繼生都不希望將權力都集中到孫文海手裡。本來他們所追求的是建立護國戰爭時期,軍務院那樣的合議制政府,按各方實力排定座次,讓他們得以掌握部分實權。
粵東軍政府卻採取了元首制,樹立了孫文海在護法政權中的領導地位,首義的蔡松坡等人反而成了配角。所以蔡松坡、陸榮廷與唐繼生對軍政府的組織原則及選舉結果都非常不滿,均不肯就元帥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