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華蘭援軍
當第四天的夜晚終於來臨,疲憊不堪的楊彪終於找到了楊桐三人。楊彪見到三人的第一句話就是:「如果沒有外援,我軍將在兩天之內崩潰。」
楊林看了看楊桐,又看了看楊暉嘆氣道:「如今能救我們的,恐怕只有大蜀軍政府的果敢派遣軍了。」
「難道你想……」楊暉一驚,當即詢問出聲。
沒等楊暉出聲,楊林就點了點頭道:「這幾天你還看不出來嗎?國王根本難堪大用啊。」
楊桐嘆了口氣:「現在發現總比撒爾人打來之後發現要好,至少我們不需要做亡國奴。」
本來是申請援軍的楊彪,看著眼前的三位國家重臣在那裡打啞謎,一時間有些反應不過來。看了看發獃的楊彪,與他關係莫逆的楊桐低聲提醒道:「如今的國君實在懦弱,就算打贏了,沒有攝政王的支持他也很難管好國家。我們是打算讓整個王國併入華蘭,這樣對咱們的長遠利益最好。畢竟歷史上果敢族就是華蘭族改名而來,我們都是一家人。」
「你說什麼?」楊彪驚呼了一聲,他獃獃的看著幾位好友,思維有些轉不過來。楊彪的意思只是讓和大家商量一下,是否應該兵退仰光再戰,畢竟那裡可以獲得海軍的炮火支援。可是楊彪沒想到,現在這三位好友居然都有廢掉國王加入華蘭的想法,他被驚得張大了嘴巴久久發不出聲音。看了看三位重臣滿臉的平淡,顯然在自己作戰的這幾天,他們已經全都商量妥當了。
「難道就沒有轉圜餘地嗎?畢竟老土司對咱們不錯,大家又都是同族。」張彪顯然還是不願意承擔背主的罪名。
楊桐道:「楊春榮根本不適合擔任如此高位,讓他做個普通人平安的渡過一生,或許才是他最大的幸福。總好過外敵入侵時,全族跟著他一起完蛋。」
「可是華蘭同樣遭遇過多次入侵,怎麼能擔保我們併入華蘭之後,不會遭到入侵?」楊彪反問道。
「看看大蜀軍政府的發展,他們不但解決了外匈奴的叛亂,打敗了羅剎人的參與。最近又在齊魯戰場上,全殲了倭國十幾萬大軍。照這樣發展下去,難道還有人敢欺負華蘭嗎?」楊林說道。
楊林的話說的楊彪啞口無言,實際上他對大蜀軍政府的實力有所了解,他也和楊桐一樣,始終將趙守宏視為偶像。見到楊彪不說話,還以為他有抵觸情緒,楊暉打圓場道:「不用為這種事情討論,我們只是想要求援軍而已。就算我們提出,大蜀軍政府要不要我們還是未知數。」
大家感覺楊暉說的話雖然泄氣,但也很有道理。現在不是考慮是否加入華蘭的問題,當務之急的是打退攝政軍的進攻。求援的電報很快通過海軍軍艦上的發報機,送到了皎漂港的駐軍。
這份用大蜀軍政府海軍三級密碼拍發的,被特別標明加急的電報很快送到了吳玉章手中。作為皎漂港特區的實際掌控者,吳玉章始終關注著果敢王國的內戰。當攝政軍全力進攻勃固的時候開始,他就知道楊春榮一方求援是遲早的事情,所以在這裡的華蘭派遣軍早已做好了戰鬥準備。
見到這份電報,吳玉章頓時滿臉笑容:「這個楊桐還知道保密,居然用了學校學到的三級密碼拍發電報,這次看來國王軍是真的扛不住了。這樣也好,我就賣點力氣消滅楊國正好了。」
華蘭派遣軍很快被集合起來,除了分散防守鐵路線的兵力之外,華蘭派遣軍還在皎漂港駐紮有一個獨立旅編製的部隊,總共八千人左右。除此之外,海港有自己的衛戍部隊,這些部隊大多是後來招收的當地華人士兵,戰鬥力雖然不強,但防守港口卻沒有問題。在接到電報之後的一個小時,吳玉章就帶著華蘭派遣軍踏上了前往勃固的道路。
張彪率領的國王軍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雖然攝政軍傷亡也十分慘重,但他們畢竟人數眾多而且戰鬥經驗豐富。反觀國王軍的新兵太多,造成的無謂傷亡自然就多,尤其是在白刃格鬥戰中,幾乎要死三個新兵,才能換回對方的一個戰果。
在堅持了數天之後,國王軍已經退守到城外的最後一道防線,人數下降到了不足兩萬人。楊國正同樣不好受,攝政軍雖然身經百戰,但經歷如此高強度的戰鬥,士兵減員也超過了四成。更要命的是因為沒有裝備蜀軍的急救包,也沒有野戰醫院的配置,在細菌繁殖速度極快的熱帶地區,傷兵的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
「我們投降吧,攝政王畢竟是我的叔父,他總要念親情的。」聽說國王軍面臨崩潰,楊春榮已經在行宮裡哭的稀里嘩啦,嚷著要投降。
看著這個懦弱如斯的國王,就連張彪也放棄了最後的希望。「我看投降也好,攝政王或許比楊春榮更適合當一個國王。」張彪嘆氣道。
「讓一個反叛者上位,這樣的國家不動蕩才怪。」楊林冷笑道:「何況楊國正也並非什麼明主,看他如今的做法就知道。如果讓他掌權,國家必然陷入動蕩和戰亂之中。」
楊林的話很有說服力,楊彪也沉默了。「或許這就是果敢的宿命,數百年前,我們的祖先南朝帝國皇室,為了躲避后金人的侵略而退入緬因。為了掩飾身份,我們改名為果敢族。數百年之後,留在國內的華蘭族再次推翻了后金人的統治,重新建立了華蘭族人的國家。我相信這樣的國家能夠帶領著我們華蘭族人,重新回到繁榮強盛的國家行列。」楊暉在一旁嘆息道。
「不錯,或許是該讓果敢這個名詞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候了。」楊桐點頭道:「大家都是留學歸來的,都清楚如今國內的發展狀況。既然華蘭族重新掌權,我們恢復華蘭族的身份,也沒有什麼問題了。現在是我們回歸故國,與國內同胞同創華蘭文明輝煌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