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種植先鋒樹
「你的脾氣太暴躁,萬一惹怒了蜀軍怎麼辦?」白朗搖頭道:「何況咱們後邊有這麼大的一條尾巴,人家不怕擔干係嗎?」
「白狼大哥,這已經是咱們最後的活路了,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弟兄們死吧。」丁萬松說道。
白朗看了看幾位首領道:「這樣好了,讓李鴻賓和王心傳去。你們記得要和顏悅色,我們是去求人的,不要惹怒了人家。」最後白朗還是決定派兩個脾氣比較平順比較細心的頭領過去。
其實白朗等人並不知道,在他們前面的高原省洛南縣境內一支大軍正在嚴陣以待,隨時關注著他們的情況。在洛南縣北面四百公里的延安,一個重要的人物正在當地視察,他就是如今的大蜀軍政府都督趙守宏。
「這裡是高原省北部的中心啊,也是紅土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趙守宏邊走邊說道。
「是啊。這些地方乾旱少雨,植被太過稀少,就連山羊都難以養肥。」跟在趙守宏旁邊的是如今高原省的省長杜斌丞。杜斌丞是高原省米脂人,今年剛剛二十五歲。儘管年紀輕輕,他卻已經從中川綜合大學吏科畢業整整三年了。經過在中川的吏員崗位上數年的實踐,聰慧的杜斌丞脫穎而出,這次被選為了高原省省的省長。
能過回到家鄉做官,又是這麼大的官職,杜斌丞卻沒有一點衣錦榮歸的感覺,他所感到的是深深的責任。高原省的地勢為南北高中間低,地勢的高低起伏將整個省分為了北部紅土高原,中部關中平原和南部秦嶺山地三部分。其中山地佔到全省面積的三成五,而紅土高原面積佔了四成五,只有可憐的兩成土地能夠進行農業耕種。
因為耕種面積過少,加上氣候乾燥少雨,所以農耕時代的高原省十分貧困,糧食甚至難以自給。紅土高原上的農耕年代可以說與華蘭族的歷史一樣長,但是紅土高原的生態系統比較脆弱,這裡的夏季又多暴雨而且比較集中,在植被破壞之後,造成了此地嚴重的水土流失,高原地形也因此而變得支離破碎。
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顯著下降,造成農作物大量減產。越是減產,人們就越要多開墾荒地,而越多墾荒,水土流失就更嚴重,形成了惡性循環。為了生存,當地百姓開始蓄養山羊。能夠翻山越嶺的山羊的確很適宜這樣地形起伏植被稀少而乾旱的地形,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
山羊非常厲害,它可以將深埋土中的植物根部挖出來吃掉,為了能夠填飽肚子,紅土高原上的山羊經常如此。將植物連根挖掉的行為,使得高原上植被更加稀少,水土流失也就更加嚴重。
如今杜斌丞心中所想的就是解決紅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問題,這樣將可以讓高原省的糧食產量做到自給自足,百姓也能得到溫飽。趙守宏也想解決水土流失問題,不過他心中所想卻不止是百姓的溫飽,而是紅河泥沙的問題。
紅河發源於青疆高原的巴顏喀拉山,流經青原、中川、西域省、內匈奴、高原省、高原省、中南、齊魯八個省,由於途徑紅土高原,因而成了世界上含泥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的紅河都要從紅土高原上捲走數十億噸泥沙,這些含泥沙的河水在進入下游的平原地區後會慢慢減速,減速的過程中,泥沙會慢慢沉積因而墊高河道。
河道被墊高,自然會造成決堤。從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的兩千多年之間,紅河共決口1590次,大的遷徙有26次。平均三年有兩次決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隨著紅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日益嚴重,這樣的情況還會持續下去。
按照後世的歷史記載,1938年紅河改道,河水南下奪淮,淹沒中南、江北和江南三省大片土地,受災人口1250萬,死亡89萬。這樣幾乎波及半個國家的災害是趙守宏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決心改造紅土高原的環境,讓這裡的植被得以恢復,同時能夠保證當地民眾得以溫飽。
根據後世的經驗,想要控制水土流失,最好的方法就是種樹。可是這種土壤貧瘠的地區,想要種樹也非易事。只有耐乾旱的樹種才能在這樣的地區生存,只有紮根深的樹種才能保證不被夏季的暴雨沖走,而這樣的樹種大多沒有經濟效益。
依據後世華蘭的習慣,在這些需要保持水土的地方種樹,多數都實行政府補貼制度。依靠政府的財政投入,雇傭當地百姓進行樹木種植和維護,但這樣的成本是極高的。後世的國家之所以要如此做也是無奈之舉,但趙守宏卻不需要,因為他的手中有太空醫院的生物實驗室。
趙守宏之所以這個時候來到紅土高原,其實與高原省南部即將爆發的衝突沒有多大關係,而是因為上個月生物實驗室剛剛研製出了新的樹種。新的樹種採用了三個樹種的基因進行重新排列組合,研發出了一種耐乾旱、根系發達而又生長快速的樹木,此外這個樹種還易於嫁接。
有這樣的優質樹種在手,面對的紅土高原趙守宏感到滿是希望。只要能夠在紅土高原試種成功,將全面改變紅河泥沙量過大的局面。他不但要在陝北種植這種樹,紅土高原所覆蓋的西域省和內匈奴等地都要種植,這樣紅河將不再攜帶大量泥沙,決口和改道的事件將不會再出現。
趙守宏的想法還不止於此,這些樹木將會栽遍西北的沙漠和戈壁灘,將那些乾旱的無人區變成人類生存的樂園。趙守宏所想的不僅僅是擴展華蘭人的生存空間,還要改善這些土地,讓它們更加適宜生存。
「只要我們能夠試驗成功,西北將成為適宜人類居住的土地。」趙守宏將自己的宏偉藍圖敘述給杜斌丞,他聽得眼中神光連閃:「如果真的可以,整個西北的人口承載能力將增加數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