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只參股不掌權
看看眾人沒有什麼聲息,趙守宏繼續道:「我最近聽說錫良大人要將川漢鐵路全部轉為商辦股份制,我有意接手。只是這條鐵路畢竟分屬兩省,而川省內的鐵路線已經被重山城的幾位富商包了下來,我是想聯絡一下中原的商賈,將中原段的鐵路線包下來。」
「大人,這鐵路要民辦?大人是準備組建一個鐵路公司嗎?」張兆南試探著問道。
「畢竟中原省境內的鐵路線,還應該是中原人負責,不過川漢鐵路公司已經組建起來了,所以我打算邀請中原省的諸位富商一起,大家集資入股鐵路公司如何?」趙守宏心中還真得沒有要賺取黑心錢的私心。他只是想這條歷史上造成保路風潮的鐵路,能夠掀起更大的波瀾。
原來的歷史上,這條道路完全是由中川商人集資修建,所以在後金朝廷宣布收迴路權的時候,中川才會爆發了保路運動。可是由於當時兩原商人並未參與,所以中原省並未因此發生什麼動蕩,端方才能從容調動兵力到中川鎮壓。
趙守宏如今已經打定主意將中川作為自己的根據地了,他不希望這場亂局讓中川遭受過大的破壞,所以他打算風險共擔,讓中原省也亂起來,到時候他才能避免外力干擾,趁機控制住整個中川省。
這些商人並不知道趙守宏的心思,他們還以為趙守宏打算以鐵路公司斂財,所以沒有人出聲表示支持。見到這些人很不積極,趙守宏道:「這樣如何?我看這件事情由三大商幫牽頭,我只出資五十萬鷹洋作為投資,經營問題我一概不管。不過這接洽中川方面入股的事情,就需要三大商幫的各位主事人出面了,但我允許你們打起我的旗號去。」
趙守宏這話讓商人們一陣騷動,趙守宏雖然官位不高,可是他的家族勢力卻是極大,其爺爺輩有三人都是朝廷大員,而且在中川和中原兩省都有高官是他家的。如果有他的名義,相信與中川剛剛建立的民辦鐵路公司商量,應該會非常容易的。
「如此,我寶慶商幫願意助大人一臂之力。」張兆南首先表態,其他人也紛紛表態支持,就連剛才哭窮的陳鉍也同樣表示願意入股。在趙守宏的倡議下,大家在酒樓之中組建了一個中原省商會,並邀請胡誠擔任會長,張兆南、陳鉍、高林顯做了副會長,由他們統一安排與川漢鐵路公司的接洽事宜。為了取信於大家,趙守宏當即拿出兩萬五千英鎊的滙豐銀行本票交給胡誠,作為自己的投資。
有趙守宏帶頭,其他商人紛紛表示入股。張兆南乾脆做了回賬房先生,將大家入股的數量一一記了下來。商人們還是第一次見到有如此為商人著想的官員,以至於飯後趙守宏離開,眾多商人送出了兩條街才依依惜別。
看著散去的富商們,始終一言未發的黃炎培笑道:「這次大人是以放權取信諸人,你看這些富商是真心擁戴你的。我只是很不明白,大人為什麼要幫助他們取得川漢鐵路的部分修築權,又為什麼出錢而不管事?」
「我國商人的手段並不比那些洋商差,之所以屢屢吃虧,就是輸在不團結上。今天我以幫助他們取得鐵路修築權的方式,讓這些川原兩省的商界精英們團結起來,他們自然會慢慢感受到團結的力量。這樣的力量只要善加引導,總會達成全華蘭商人的聯合,那樣我們就不怕洋商對華蘭的盤剝了。」趙守宏笑著道:「何況川漢鐵路對我即將建立的工業區也至關重要,我打算利用中川中原兩省商人的互相制約,讓他們能夠增加工作效率,儘快建成這條鐵路。」
「大人用心良苦啊,竟然以兩萬多英鎊來做這樣於己無利的事情,胸襟實在讓人佩服。」黃炎培聽得連連點頭。趙守宏微微一笑,他心中暗道其實你哪裡知道,我是用這兩萬五千英鎊換取中川省啊,這筆買賣絕對值得。
趙守宏在與中原省商界做好溝通之後,立刻動身返回中川,他並不知道,就在自己忙於幫助川漢鐵路儘快開工的時候,全國因為他再次掀起了一場大規模討論,原來是史量才將他寫的那篇《暴力革命能否能救華蘭》的文章發在了申報之上。
趙守宏文中寫道:革命每日都在宣揚以暴力革命創立共和,但共和之後又將如何,這是否真的是強國之路?難道只要國家實現共和,就能富國強兵嗎?華蘭的革命團體無數,卻沒有一個能夠具體的做出實現共和之後的規劃,哪怕孫文海的三民主義,也只是模糊的驅除韃虜,恢復華蘭,創立共和,平均地權而已。
試問驅除韃虜,你們要把后金皇族驅逐到哪裡去,回到關外嗎?難道冥北三省就不是我華蘭國土,這樣看來倭國和羅剎在冥北爆發戰爭之時,諸多有識之士奔赴關外,拋頭顱灑熱血豈非愚蠢。創立共和與強兵何干?平均地權由於富國何擾?這種話連三歲小孩子也騙不了。
余以為如果革命真的推翻朝廷也不見得足以強國,失去中央集權的約束,國家將會陷入一片混亂,各省獨立造成軍閥割據相互混戰永無寧日,這豈是百姓之福。朝廷在,尚可讓國家維持穩定,如果誠心輔以立憲,則可政通人和,好過失去了管束讓國家陷入動蕩之中。
革命黨的宗旨應該是為國家強盛,而不能為了革命而革命,否則你們又致國家於何地,致百姓於何地。在朝廷誠心立憲之下,余提議要富國強兵不妨以政治改革、農業改革、工業改革、科技改革、教育改革、軍事改革這六項改革為基礎。
所謂政治改革就是以憲政為基礎,讓國家政通人和,上下同心建設國家。讓整個國家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為富國之基礎。基礎即立則固本,農業為固國之本,當興修水利,培育良種作物採取多種植方式相結合為主,以充足的糧食穩定國家讓民眾得以溫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