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滿朝奸臣,你讓朕怎麼當千古一帝> 第265章 對秦檜的圈套,塵埃落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5章 對秦檜的圈套,塵埃落定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

  ,如遇到內容亂碼錯字順序亂,請退出閱讀模式或暢讀模式即可正常。


  滿朝奸臣,你讓朕怎麼當千古一帝第二百六十四章危急戰況


  皇帝陛下召見,秦檜下意識就想到了即將傳回來的軍報。


  嘎吱~

  值房的門被推開,秦檜從裏面快步走出:「帶路。」


  「是,秦相。」


  宦官來不及擦乾額頭上的汗水,立即領着秦檜向紫微殿而去。


  不只是秦檜,前日在文華殿議事的大臣們都收到了消息。


  不過相比於上次,這次紫微殿中的人員卻有所變動,李靖已經不在這裏了,接替他的是兵部左侍郎裴寂。


  此外,這次議事的規模也擴大了許多,基本上正三品及以上的官員都到了。


  所有人都來齊后,李乾桌上的軍報遞給了一旁的老太監。


  「裴侍郎,此次議事你來主持,將軍報上寫的東西同諸位大人們說一說吧。」


  「是,陛下。」


  裴寂來到李乾的御桉一側,從老太監手中接過那份沉重的軍報,轉過頭望了在場的大臣們一眼。


  許多不明所以的侍郎、寺卿們都有些不解,但望着諸多大老的表現,也都感覺到了殿中氣氛的凝重。


  由於前天的那封加急軍報,這幾日京城和朝中都有了朝廷打敗仗的風聲。


  不過雖然有風聲,但也一直沒什麼確切的消息流傳出來。


  可看今日這副架勢,恐怕朝廷吃的敗仗真不小。


  難不成是去吳國征伐的禁軍們出了意外?

  裴寂沒有太多廢話,先對前幾天的情況做了一個簡要的說明:「四月廿日卯時八刻,兵部接東北邊報,言自長孟關至定顒關一代,大小共七座關防遭金虜攻破。」


  「總兵吳三桂攜七萬殘兵,退守嘉遠關。」


  只是這一句幾乎就讓所有之前不知情的大臣愣在原地,隨即以懷疑的目光望向裴寂。


  剛剛沒聽錯吧?


  定顒關被破了??

  裴寂沒有停頓,繼續將所知的情況一一道來:「接報后,朝廷傳旨令吳三桂收攏殘兵,同令明、漢兩邊邊軍向定顒關靠攏。至今日子時,定顒關鎮守總兵吳三桂呈上詳細軍報。」


  大臣們全都屏住了呼吸,不管這時多麼震驚,都要把軍報聽完。


  「四月初十,金虜起伏兵三千,襲破長孟關,一路攻城,四月十二,起兵十六萬,突襲定顒關。」


  「總兵吳三桂親上城頭督戰,然金兵持炸雷,將三道城門依次破開,突入城中,定波將軍方盡達帶守軍七千斷後,遭敵全殲。吳三桂領殘軍七萬,退守嘉遠關。」


  聽着軍報的內容,大臣們面上漸漸由驚愕轉為憤怒,最後有人忍不住,起身漲紅著臉大怒道:「臨戰脫逃!」


  「此乃臨戰脫逃!身為主將,竟如此怯懦!」


  其他人雖然還沒開口,但臉上憤怒的表情也暴露了,大家的想法都和他差不多。


  裴寂也沒理會這些人,而是繼續以一種凝重的語氣道:「金兵攻勢不減,吳三桂領余兵破敵過萬,於四月十四再借延原鎮地勢拒敵。」


  你要是問怎麼一下子從嘉遠關跑到了延平鎮……那當然是被人一路追着打過去的。


  延原鎮就是東北邊關的最後一座重鎮,如果突破了它,那之後金兵便可直接襲擊朝廷的郡縣!

  方才還在怒罵的大臣早已安靜了下來,緊緊盯着前方的裴寂。


  「至傳回軍情為止,吳三桂依舊帶領余部,堅守延原鎮。」


  不管之前如何,至少這一刻大人們卻鬆了口氣。


  把金兵攔在關外和讓他們突入關內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但還沒等他們徹底放鬆下來,裴寂就接着道:「然據兵部消息,雖金兵未攻破延原,但也派出遊騎南下,去向暫未知曉。」


  大臣們先是愣了片刻,想明白后頓時氣的臉都綠了,這下他們大概弄清楚如今吳三桂的真實情況了。


  大概率就是被人家堵在延原鎮里,龜縮不出。


  雖然金兵暫時奈何不了他,但他也奈何不了對方,只能任由那些虜賊分兵繞過延原鎮,在朝廷腹地劫掠。


  擋住了金兵,但又沒完全擋住。


  「如今延原鎮內仍有可戰之兵五萬餘人。」


  裴寂最後又總結了一下如今的局勢:「金兵自定顒關一路戰至延原鎮,被殲四萬有餘,此時已與吳三桂部成對峙之勢。」


  說是對峙,但如今的金兵應該還有十二萬人馬。


  即便留下五萬同吳三桂他們對峙,還是能分出七萬人來,南下劫掠。


  「五萬,朝廷在東北邊關的二十萬邊軍,如今竟只剩五萬了!」


  「損十五萬人殲敵四萬人,本官從未見有吳三桂這等無能之將……」


  回過神來的大臣們痛罵不斷,也有人懷疑吳三桂已經叛國,就是他和金虜相互勾結,才製造了如此局面。


  不過李乾也沒全聽這些人的一面之言,雖然朝廷有二十萬邊軍,但這些人里有一半都是零散分部在諸多大大小小的邊塞中。


  這次金兵突襲速度極快,他們根本沒時間前後支援照應,很容易就全軍覆沒了。


  此外,金國大軍中騎兵的比例很高,而駐紮在邊塞中的邊軍卻大多都是步甲。


  如果他們駐守的邊塞被攻破,即便這些人想撤退去別的要塞,機動力也遠遠不如金兵,最後只能被追上。


  在如此不利之下,又是主動打被動,才被打出了如此誇張的戰損比。


  「諸位大人稍安勿躁。」


  秦檜也是才知道後面這些消息,但他已經鎮定了下來。


  眼下可不是發泄情緒的時候,而是要快速做出應對,將這些金兵盡數驅趕出去。


  秦檜開口后,蔡京也出來安撫在場的大臣,紫微殿中稍稍平靜了片刻后,很快又恢復了喧鬧。


  只不過這次則是群臣紛紛出謀劃策,想着如何應對。


  「儘快派人前往延原鎮,驅逐金虜!」


  「令禁軍放下吳國的戰事,儘快北上……」


  說來說去,還是離不開派人、增兵。


  主持議事的裴寂開口道:「得到軍報的當日,陛下便令左威衛儘快北上抗敵,隴西郡府兵也已經盡數歸營,兩日內便可開往邊塞。」


  聽到朝廷早有應對,大人們的臉色稍稍緩和了幾分,但還是沒罷休。


  「吳三桂並非知兵之人,朝廷應儘快遣人過去,主持大局……」大家還有進一步的要求。


  能力是一方面,忠心也是一方面。


  如今的吳三桂在兩方面都不可靠了,所以諸多大人們才會嗷嗷嚷着要換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