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后再訂閱吧)
從那時起的慣例是,如果皇帝對正推的人實在不滿意,那就直接將廷推結果打回。
大臣們知道了皇帝陛下的意思,便會開始重選,而重新選出來的正推,十有七八就是上次的陪推。
皇帝若還不滿意,那就再打回去,大臣們再選。
此舉看似是脫了褲子放屁,實際上……就是脫了褲子放屁。
曾經還有位皇帝將廷推的結果一連打回了十多次,到最後從卯時推到天黑都沒出個結果,因為所有的人選都被他否決了個遍,那次廷推只好停滯。
當然,也不是所有皇帝都如他那麼強勢,有的只是打回了四五次,下面的大臣們就忍不了了,齊齊從廣慶殿跑到紫微殿來和他訴苦抗爭。
李乾估計自己如果連連拒絕,也會遭遇這種尷尬的境況,所以現在他不會拒絕這兩份廷推結果。
還是把打回的機會留到後面吧。
「就按這上面來吧,用這兩個正推。」
李乾硃筆一揮,直接在紙上圈住了兩個名字。
雖然他能打回,但是沒必要。
這兩個人就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這是個所有人都能滿意的結果。
此次會試泄題事件雖然是李乾一手操辦,但他也必須讓其他人也有甜頭吃,要不然下次誰還跟他混?誰還配合他做事?
這些人嘴上把「忠君」喊的比誰都響亮,但李乾要是真信了那就是傻子。
不過好在李乾對局面的控制還不錯,至少從現在來看,幫過李乾忙的每一方都多多少少得了點好處。
李乾自己減除了和他一直作對的蔡京的羽翼,還在蔡黨中放進去蔡卞這麼一個不穩定因素。
查桉唐國公得了賞賜和虛銜,而且之前李乾還把他的世子李建成又加封了一遍,對此他還有些不可告人的想法。
御史們得了個主考官之位,秦黨終於爭得了副考官,
和黨得了許多同考官、將一個戶部侍郎的職位收入囊中,而工部侍郎的位置李乾是為嚴黨留的,就連安安穩穩做事的趙匡胤,李乾也做了些表示,讓依附於他的南城兵馬司如願以償,接管了貢院的搜檢……雖然可能沒什麼油水罷了。
至於出力更大的王莽、作用也最關鍵的王莽,會同館、自己挑侍郎等都在其次,李乾願意幫他實現關於古禮的設想,或許才是對他最重要的。
老太監將這份文書帶了出去,交給傳訊的禁衛,禁衛又將其送到了廣慶殿。
文選司郎中展開文書,望見其上的內容后,抬起頭環視了一眼殿中的諸位大人們。
下方的一雙雙眼睛也望着他,其中不乏幾個暗藏緊張之意的蔡黨人。
僅僅是從廷推的日期中,他們就能感受到皇帝陛下的不滿,如果這次的廷推被打回來,那下次他們不一定能把蔡黨的人再次送上正推。
「諸位大人。」
文選司郎中之前站在前方時都沒有正對着官員們,而是背對東北,面向西南,以側對的方式同殿內人說話。
這也是為了避開「坐北朝南」這個尊位。
而這次手持着皇帝陛下硃批的文書,文選司郎中卻直接站到了群臣的正前方,這也屬於文官們儀式感的一種,手持聖命,自然就不一樣了。
「陛下圈定了兩位正推就任出缺職位。」
在場的大多文官們都下意識舒了口氣,面上浮現出一抹微笑。
一次就成功,省去了麻煩只是其次,全選正推的深意還代表着皇帝陛下對他們這些廷推官員的信任與認可。
蔡黨的人也鬆了口氣,看來皇帝並未在這件事上為難他們。
但放鬆過後他們心中又升起一抹疑惑,為何不在這件事上為難他們呢?
蘇凌阿下意識舒了口氣,同一旁的吳省蘭幾人相視一笑,面上都露出滿意的笑容。
另一邊的嚴黨等人卻有些不高興,一個戶部侍郎的職位讓和黨拿走了,還不知道嚴相會如何生氣呢!
不過好在他們還有補救的機會,接下來還有個工部侍郎的位置,只要將其拿下,也算是賺了。
前方,文選司郎中沒給大臣們繼續想下去的機會,他望着文書下面的幾個硃筆小字,下意識就讀了出來。
「儘快會推工部右侍郎。」
讀完后他才回過神,抬頭之後才發現一位位大員的目光已經聚焦到自己身上。
文選司郎中深吸了一口氣:「這也是陛下的旨意。」
說完才來到了吏部左侍郎王亶望身前:「部堂大人,是不是該擬定工部右侍郎的候選者了?」
「嗯。」
王亶望輕輕點點頭,站起身來望向秦檜等人:「秦相,丁侍郎,請。」
這個名單需要由吏部、中書省、門下省共同產生,這三個衙門的人進了側邊的朝房,只是商議了一會,就給出了一份候選名單。
隨後這份名單再次被送到紫微殿交給皇帝確認,然後再返回來,由文選司郎中在朝房中宣讀了出來。
「今次工部右侍郎出缺,候選官員太常寺少卿趙文華,太僕寺卿陳光、右通政許熗……」
這次的候選人中倒沒有侍郎,這也是中書、門下和吏部的共同意思。
一是工部本來就是六部中墊底的存在,工部右侍郎可以說是十二個侍郎里最低的,根本沒有別的侍郎願意競爭這個位置,那叫貶官。
二也是因為如果真把侍郎列為候選人,而且最後還選中了他,那豈不是又有個侍郎的位置空出來,又要進行廷推?
無盡套娃了屬於是。
所以朝廷會避免這種事發生,這次的候選名單中就沒有任何一個正三品官員。
文選司郎中念完這次的名單之後,再次坐了回去,投票開始。
一個個官員走上前,在上方的朱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相比於前兩次準備充分的廷推,這次廷推工部侍郎則更類似於一個突發事件。
這才是真正到了考驗各個黨派實力的時候。
當然,也有很多人提前就預料到了這點,並且做了準備和預桉。
但誰又能說這種遠見和準備不是實力的一種呢?
趙文華、許熗、趙文華、陳光……
一個個名字被寫了上去,這次的爭奪可謂是多方混戰。
只不過這次蔡黨幾乎被全部排除在外。
因為這候選名單是吏部、中書和門下省商議出來的,如果放在外面他們還能做些工作,以利益交換的方式將自己人加進去。
可如今哪有時間給他們做這個?
這次候選名單上幾乎都是秦黨、嚴黨、和黨的人,三方的勢力幾乎均等,也只有如此這個名單才能這麼快速地通過。
但雖然名單上的人選數量均等,但是投起票來就是天差地別了。
秦黨很快就被后兩者甩開,前十張票只有兩張是投給他們的。
此外,嚴黨與和黨還是維持着之前的激烈交鋒,頗有些僵持不下的意味。
朝房中異常安靜,只有一個個大臣的腳步聲不斷響動,走動時的衣衫擺動,帶起一陣陣微風,隨即又快速消散。
在沒有人說話的情況下,大家都以眼神交流的方式來傳遞信息。
只不過這樣的方式不是很準確罷了。
吳省蘭眼珠子都快轉抽筋了,才勉強讓另一個官員領會了他的意思。
還是他自以為的領會。
其他幾個和黨官員也在不斷努力,這時候能拉一票,他們最終的勝算就能多一分。
另一邊嚴黨的眾人也不遑多讓,紛紛努力地拉票。
但相比於和黨,他們卻多了些優勢。
上一場有許多中立的官員為了空出這個侍郎名額,所以將票投給了和黨的人。
本想着如果這一場能遇到自己人,那就能再支持一把。
可沒想到這三方几乎把候選名單壟斷了。
痛恨怒罵不是老大人們的風格,而且這種板上釘釘的事,你再怒罵也不管用,沒見人家蔡黨也連屁都不放一個嗎?
與其怨天尤人,還不如把手裏的票拿出來換點利益。
方才他們把手中的票投給了和黨,這個時候就得投給嚴黨了,要不然這牆就沒法繼續騎下去了。
所以越到後面,嚴黨的票數優勢就越大。
而且後方的羅龍文還同蔡黨的人眉來眼去,似乎達成了什麼不可告人的交易……
在大乾朝廷中,幾乎一切利益都是可以交換的。
而通過不斷的交換、對抗……直到蔡京上前,寫下了最後一個名字,這場激烈程度和複雜程度都超過前兩場的廷推也已經落下了帷幕。
「各位大人,工部右侍郎正推為趙文華大人,陪推為陳光大人……」
在所有大臣或不甘、或滿意、或平澹的目光中,文選司郎中將這次廷推的結果宣讀了出來,隨即交給虎賁衛送出去。
隨後這裏的寂靜才被打破,一個個官員開始小聲地同身邊人討論起來。
沒過一會兒,紫微殿那邊的回復就已經來了。
文選司郎中拿迴文書,看到其上的內容,下意識鬆了口氣,臉上露出一抹微笑:「陛下圈定了正推。」
朝房中的氣氛凝滯了幾分,隨即一位位大臣就笑着站起身來。
文選司郎中也面帶微笑地道:「本次廷推已經結束,恭喜禮部右侍郎蔡卞大人、戶部右侍郎蘇凌阿大人、工部右侍郎趙文華大人。」
大臣們也紛紛笑着走向蘇凌阿,即便是方才針鋒相對的人,現在也象徵性的客氣了幾句。
「同喜,同喜,諸位大人同喜啊!」
蘇凌阿笑的紅光滿面,同上來的大臣們拱手道謝。
大臣們有說有笑地向外走去,大部分人都有了不錯的收穫。
而在外面也有宦官向刑部衙門、太常寺而去,趙文華是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蔡卞是正五品,兩人都沒法參與這次的廷推,所以還需要專人去告知。
其他幾個和黨官員也在不斷努力,這時候能拉一票,他們最終的勝算就能多一分。
另一邊嚴黨的眾人也不遑多讓,紛紛努力地拉票。
但相比於和黨,他們卻多了些優勢。
上一場有許多中立的官員為了空出這個侍郎名額,所以將票投給了和黨的人。
本想着如果這一場能遇到自己人,那就能再支持一把。
可沒想到這三方几乎把候選名單壟斷了。
痛恨怒罵不是老大人們的風格,而且這種板上釘釘的事,你再怒罵也不管用,沒見人家蔡黨也連屁都不放一個嗎?
與其怨天尤人,還不如把手裏的票拿出來換點利益。
方才他們把手中的票投給了和黨,這個時候就得投給嚴黨了,要不然這牆就沒法繼續騎下去了。
所以越到後面,嚴黨的票數優勢就越大。
而且後方的羅龍文還同蔡黨的人眉來眼去,似乎達成了什麼不可告人的交易……
在大乾朝廷中,幾乎一切利益都是可以交換的。
而通過不斷的交換、對抗……直到蔡京上前,寫下了最後一個名字,這場激烈程度和複雜程度都超過前兩場的廷推也已經落下了帷幕。
「各位大人,工部右侍郎正推為趙文華大人,陪推為陳光大人……」
在所有大臣或不甘、或滿意、或平澹的目光中,文選司郎中將這次廷推的結果宣讀了出來,隨即交給虎賁衛送出去。
隨後這裏的寂靜才被打破,一個個官員開始小聲地同身邊人討論起來。
沒過一會兒,紫微殿那邊的回復就已經來了。
文選司郎中拿迴文書,看到其上的內容,下意識鬆了口氣,臉上露出一抹微笑:「陛下圈定了正推。」
朝房中的氣氛凝滯了幾分,隨即一位位大臣就笑着站起身來。
文選司郎中也面帶微笑地道:「本次廷推已經結束,恭喜禮部右侍郎蔡卞大人、戶部右侍郎蘇凌阿大人、工部右侍郎趙文華大人。」
大臣們也紛紛笑着走向蘇凌阿,即便是方才針鋒相對的人,現在也象徵性的客氣了幾句。
「同喜,同喜,諸位大人同喜啊!」
蘇凌阿笑的紅光滿面,同上來的大臣們拱手道謝。
大臣們有說有笑地向外走去,大部分人都有了不錯的收穫。
而在外面也有宦官向刑部衙門、太常寺而去,趙文華是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蔡卞是正五品,兩人都沒法參與這次的廷推,所以還需要專人去告知。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https://,數據和書籤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