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滿朝奸臣,你讓朕怎麼當千古一帝最新章節!
(先更后改)
王莽聞言沉默了片刻,拱手道:「是,陛下。」
兵部是最不可能搶走這個差事的衙門,把會試知貢舉的差事暫時轉交給他們一次,沒有任何風險。
更何況還有司馬光這個禮部左侍郎擔任副知貢舉?
「王宗伯,這幾天禮部的差事,你就多忙一忙吧。」
王莽心中一動,他本以為李乾接下來就要說禮部另一個侍郎的人選了,但沒想到他話音一轉,說起了會試。
「會試考官的事,其實朕心中已經有了人選。」
李乾笑着道:「朕說一說,大宗伯聽聽如何。」
「是,陛下。」
王莽心中一動,點頭應下。
其實人選是誰,他早已猜到,或者說滿朝的大臣都也已經猜到了。
右相秦檜。
「朕覺得,魏徵魏卿家比較適合擔任此次主考官,大宗伯覺得如何?」
「臣謹遵……魏大人?」
王莽勐地抬起頭,一臉錯愕地望着李乾。
「不錯,就是他。」李乾點點頭,表示你沒聽錯。
其實讓魏徵來擔任主考官,是他早就想好了的事,秦檜只不過是他放出來的煙霧彈罷了。
「可是……」
王莽忍不住道:「可是會試主考官曆來都由朝廷宰輔擔任,魏大人他並非宰輔。」
李乾搖了搖頭,他知道自己首先得把王莽說服,才能讓他同意自己的意見。
要說服這種認死理的人非常難,但李乾今天早有準備。
他不僅有把握把王莽說服,而且還有可能讓王莽願意支持他,幫着李乾說服其他大臣。
「大宗伯,
魏卿家乃是從一品的御史大夫,與宰輔同品,為何就不能擔任主考官了?」
「與宰輔同品,但卻並非宰輔。」
王莽的邏輯很清晰,並沒有被李乾簡單的話就繞進去,而是堅定地道:「陛下,只有宰輔可以擔任會試主考官,此乃朝廷慣例。」
李乾的話被他堵回來,也不生氣,而是笑着擺了擺手:「王宗伯,你先別着急。」
「你一直崇尚古禮,那你就想想,古時的御史大夫是不是位同宰輔?」
「臣……」
王莽剛要說話,卻突然愣在原地。
李乾笑呵呵地望着他,也不着急催促。
大乾剛立國的時候,確實朱執行過一段時間的三公制,而御史大夫負責檢查百官,就是三公之一,地位尊貴。
後來經過官制演化,漸漸成了現在的四不像三省六部,但那段歷史卻是不可忽視、不可磨滅的。
果然,王莽遲疑了片刻后,還是堅定地點了點頭。
李乾見狀笑了笑:「檢查百官,多麼重要的職務?」
「朕和朝廷制定出來的詔令、政策也需要百官來執行,若無人監察,百官又會將朝廷的政令執行成什麼樣?御史台式微,如今的大乾就是答桉。」
王莽沉默了,雖然他下意識覺得李乾的邏輯可能有些不對,而且皇帝陛下所說的古禮和他想要的也稍微有點區別……
但不管如何,至少眼下的局面卻在有力地支撐著皇帝陛下的話。
李乾卻不知道王莽心中的想法,或者說即便他知道了也不會太在意。
兩個人的念頭、想法不可能完全相同,也沒必要強行湊到相同,那樣對雙方都不好。
李乾也不是真要恢復古禮,現在只需要和王莽有一個共同的大方向就夠了。
起身負手向前走了幾步,感慨著道:「大宗伯,你堅持的古禮和朕的想法有許多想通之處,尤其是關於御史台的這部分。」
「如今朕不只是讓魏卿家就任會試主考官,更是想讓御史台恢復到曾經的狀態。」
王莽沉默了片刻,還是點了點頭,沉聲道:「聖明無過陛下,臣謹遵陛下之命。」
他不是天真的小孩子,自然明白這世上沒有一蹴而就的事。
王莽期待的是比大乾更久遠的古禮,但以眼下朝中的局勢,這怎麼可能達到?
只能一步一步來,先恢復到大乾初開國時,再圖謀後續也未嘗不可……
李乾聞言明白了他的意思,笑着點了點頭:「好。」
從現在開始,他才算是初步建立起了真正的政治小團伙。
政治夥伴之間不能單純以利益集合,那樣的集團太脆弱了,太分散了。
最好是除了利益之外,再擁有相同或相似的信仰、目標,如此一來就比其他的集團多了許多抗風險能力和凝聚力。
就比如曾經活躍在大乾朝堂上的齊黨、楚黨、秦黨……
每個黨派除了共同的利益之外,還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約束……而且他們是一代接一代,每一次科舉都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匯入黨派,令黨派保持強大的活力。
後來經過一代代大乾皇帝的努力,終於漸漸將這些「諸侯國黨」削弱,到現在根本就不會再有人提這種事了。
取代他們的則是一個個以權臣為中心的黨派。
就比如嚴嵩的嚴黨、蔡京的蔡黨、和珅的和黨……
這些人的威勢可能超過了曾經的齊黨、楚黨,但在皇帝們的眼中看來,他們的危害卻是有限的。
只要諸侯國不滅,這些諸侯國黨就可以一直維持下去,永遠趴在大乾身上吸血。
但這些權臣黨派卻是以權臣為核心,只要這個大臣身故,他們早晚會煙消雲散,最多也不過危害一代罷了。
如今李乾將王莽拉進自己的麾下的行為和這些黨派行為在本質上並無什麼不同。
只不過他這個皇帝的身份代表着正統,皇黨可比什麼大臣的黨派好多了。
「陛下,那副考官的人選要從中書省內選嗎?」
王莽望着李乾問道。
李乾笑着點了點頭:「就中書右侍郎万俟卨吧。」
這次拿着秦檜做了一回煙霧彈,怎麼也得給他點補償,要不然秦檜恐怕就在朝廷里丟大人了,這對雙方的關係並不好。
而副考官雖然稍次於主考官,但也差不了太多,足以給他一個說法了。
至於為什麼不選王次翁而選了万俟卨,也是有理由的。
李乾前世的歷史中,王次翁一直都是秦檜的忠犬,但万俟卨雖然也是「秦檜的三個好朋友之一」,可他後來卻和秦檜翻了臉,兩者反目成仇。
李乾不知道二者現在關係如何,但這種時候能分化一下秦檜的陣營,他還是很樂見其成的。
「是,陛下。」
王莽也沒什麼意見,默默認可了李乾的選擇:「臣回禮部后,再同諸位大人商議一番。」
說是商議,但禮部左侍郎司馬光同王莽的關係非常不錯,如果這兩人都同意了,想必禮部還沒有哪個不開眼的敢反對。
李乾笑着點了點頭,對他的態度非常滿意:「大宗伯,你對同考官的人選有何想法?」
「有沒有要推薦的人選?」、
這次反倒是李乾來問王莽了:「若有什麼覺得不錯的、可勝任同考官之位的賢才,無需拘泥於官職,破格提拔也未嘗不可。」
王莽心中一動,但還是從袖子裏抽出一張文書:「陛下,這是禮部初步商議出來,可作為同考官的人,請陛下過目。」
「嗯。」
李乾接過後翻了翻,對比了一下,在其中發現了許多自己熟悉的名字。
「大宗伯用心了。」
李乾大體看了一遍后,這才抬頭問向王莽:「只是同考官數量有限,這些人也不能盡數上任,大宗伯覺得誰最合適?」
王莽猶豫了片刻,還是說出了幾個人名:「此乃臣和司馬侍郎都認為不錯的官員。」
李乾以硃筆將這幾人的名字圈出來,又笑着道:「還有呢?」
「同考官可是一共要選三十多人,你們禮部難道就選這幾個?」
王莽一愣,隨即又果斷的說出了幾個人名,直到最後絞盡腦汁也想不起來合適的。
「好。」
李乾繼續書寫,一直又寫了八九個左右,這才停下來。
「這是朕認為還算可以的官員,禮部回去可以參考一下,至於其他的人選,你們回去自己商議便可不必再來找朕過問了。」
「是,陛下。」
王莽應了聲,拿着文書就要退下。
「且慢,王宗伯。」
李乾忽然又叫住了他,面帶笑意地問道:「之前朕在朝會上說,要大宗伯考慮一下禮部右侍郎的人選,大宗伯想的如何了?」
王莽一愣,似乎根本沒想到李乾又提起了這個,不是說先忙幾天嗎?
想了想之後,他還是保守地回道:「臣暫時還沒什麼想法,如今看來要麼是從其他幾部增補侍郎,要麼就是直接從下面提拔。」
「不知陛下是否有中意的人選?」
由於李乾在朝會上的話,如今對這個侍郎之位的爭奪還未完全爆發。
只要有資格覬覦此位的人,現在都憋著一股勁,只等著考官們進了貢院,朝廷能騰出手來的時候,再全力爭奪。
這兩個侍郎的位置可太誘惑人了,工部、刑部等不如禮部的侍郎肯定在盯着這個位置。
就如蘇凌阿,他是工部右侍郎,調任到禮部右侍郎雖然看上去是平級調動,但根據朝廷的慣例和文官們的潛規則,禮部是要比工部高一個檔次的,所以這就算陞官。
此外,朝廷有這麼多郡,每個郡守都是正四品的官職,他們也有資格升任正三品侍郎。
從正四品的地方官到正三品的京官實權侍郎,此乃一步登天!
相比很多人肯定在得到消息的第一刻起,就開始發揮自己的人脈,準備派人來京走動了。
還有哪些京官中的四品官,他們爭的恐怕會更凶。
當然,后兩者大多不在乎是什麼部的侍郎,對他們來說,只要能衝上正三品,就算成功。
如果說禮部右侍郎的名額被工部右侍郎拿走,那空出來的工部右侍郎名額肯定又會成為這些人的目標……
所以這次的侍郎爭奪戰會格外的兇悍,變數也異常多。
爭不到禮部、戶部侍郎的四品官很可能會轉身跑去支持工部、刑部的侍郎,以此來換取這個侍郎對自己接任他位置的支持。
還有的則會虛晃一槍,化為間諜打入某個侍郎內部,為別人提供情報,甚至在關鍵時刻坑他一把,為他的競爭對手創造機會,這也是為了獲取接任的支持……
反正以往大乾的侍郎爭奪已經表明,官員們絕對會把這個過程玩的五花八門,花樣百出。
如果這時候想內定人選的話,那就儘快放出風聲,這是為了告訴其他那些官員,不要再來白費力氣了,不如再去競爭另外一個機會。
要是早不說,非要等到結果定下來時再傳出內定消息,那就相當於把爭奪這個職位的官員全都得罪了。
之前的蔡京就是吃了這個虧。
其實這招只要玩的好,根本不會出問題,但怎奈何李乾把內定的消息泄露了出去,這就成了蔡京翻車的理由。
「不是朕有心儀的人選,而是朕覺得,蔡京蔡卿家可能會有心儀的人選。」
蔡京?
王莽再次被皇帝陛下的想法震驚了。
這……這不是剛打生打死嗎?怎麼現在又替蔡京考慮起來了?
面對他的眼神,李乾輕輕一笑:「大宗伯,相信你對蔡卞這個人應當不陌生吧?」
「蔡卞?」
王莽的聲音一下子高了幾度,隨後才意識到自己失態了。
李乾好奇地望着他:「朕覺得你們可能認識,但看大宗伯這樣子,似乎你還和他很熟悉?」
「陛下……」
王莽苦笑一聲:「若是蔡卞來禮部當侍郎,-禮部恐怕就要不安穩了。」
李乾見他這樣子也來了興趣,他思索了片刻后,這才恍然大悟:「莫非是司馬侍郎同他不和?」
王莽點了點頭,面上閃過一抹無奈:「陛下應當知道蔡卞曾經擔任過禮部侍郎,當時他就與司馬侍郎是同僚。」
李乾更加感興趣:「莫非大宗伯對他們的事很清楚?不妨同朕說一說。」
王莽卻輕輕搖了搖頭:「陛下當時臣不在禮部就職,所以只是對他們的事略知一二。」
「據說最開始蔡卞與司馬侍郎的關係尚且不錯,但因一個人,兩人才分道揚鑣。」
提起這個人,王莽面上也浮現了幾分不滿與隱隱的嫌惡:「此人就是先帝時的老臣王安石,他乃是蔡卞的岳父。」
為您提供大神刁民竟敢害朕的滿朝奸臣,你讓朕怎麼當千古一帝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籤!
第二百三十三章劃分蛋糕,蔡卞與司馬光的矛盾免費閱讀.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