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滿朝奸臣,你讓朕怎麼當千古一帝> 第二百二十一章 各方反應,彈壓流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一章 各方反應,彈壓流言!

  幾個考生一組,拖拖拉拉地提着考箱跟着幾個兵丁去了另一邊的小院。


  所謂的搜查力度不輕鬆,那是對於主動交了錢的考生。


  要是不讓這些兵馬司的大頭兵們得夠了好處,連腸子裏邊都給你翻一遍。


  當然,即便是拿了錢,大頭兵們依舊不是很滿意。


  對他們來說,只要來搜檢,這些賄賂的錢就屬於基本勞務收入,有基本收入不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嗎?根本不值得驚喜。


  而搜刮到的那些不合規制的東西再拿出去變賣,就屬於基本收入之外的外快。


  如今這種馬馬虎虎的搜檢,讓兵丁們只有基本收入,而外快一下子縮水了將近九成,這換誰誰也不會開心。


  只不過這是上面的意思,這些大頭兵們也只有遵守這一條路。


  雖然是在小間里搜檢,但天寒地凍依然是冷的不行,不少沒出錢的舉人連衣服都被脫的只剩一件貼身的褻衣,凍得兩腿發抖打哆嗦。


  不過相對於接下來的會試,這還只是小菜一碟……


  搜檢完的考生們拖着考箱,衣衫不整地從小房間里出來,面上還帶着幾分興奮的潮紅,急匆匆地向著二門後走去……


  進入二門之後,舉人們穿過一條廊道,這來到真正的考場所在。


  一排排號間坐落其中,每排號間都用千字文編了號,在臨街一面的粉牆上,皆張貼了數十個考生的名字。


  鄭冠、顏真卿、諸葛亮三人都在上面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三人並不在同一排,便分頭行動,走向了各自名字對應的號舍。


  號舍這邊熱火朝天,不像是考場,反倒像是工地一般。


  舉人們提着木桶,拿着抹布排著隊從水缸里打水,再回到自己的號間,擦乾淨一長一短兩塊案板,打掃乾淨裏面的落葉、污泥和積雪。


  幹完這些的舉人們也不閑着,又拿起鎚子、釘子,叮叮噹噹地修起號間來。


  沒辦法,現在的號間年久失修,一旦下雨下雪,裏頭必然漏個不停,萬一把卷頭弄濕了,弄髒了,那可沒第二份兒,到時候就白考了。


  此外,就算沒有雨雪,大冬天的寒風也是免不了的。


  萬一卷頭被吹飛、弄髒,更甚者落到小爐子裏燒着了,那也是哭都沒處哭去。


  把號頂、號圍、號帘子都釘好之後,這才算是完成了基本工作。


  這時候肚子餓的考生們就拿出提前準備的乾糧,就着涼水對付兩口,肚子不餓的則把兩塊案板拼在一塊,放在地上,鋪上褥子,蓋着被休息一會兒,養精蓄銳,等待發題。


  一眾考生忙忙活活,一直到半夜,所有考生才全部入場,龍門、二門依次落鎖。


  鐺鐺鐺~

  一陣激越的鑼聲響起,此刻不管是正在幹什麼的考生,都漸漸停下手中的活計。


  鄭冠本來還躺在號間里眯覺,聽到鑼聲也一個激靈爬起來,收起被褥,擺好案板,坐的端正無比。


  鑼聲響了五遍才結束,直到這時,朝廷任命的正、副知貢舉才帶着一隊隊兵馬,出現在考場中。


  今科知貢舉禮部尚書王莽,副知貢舉則是禮部右侍郎,宋喬年。


  兩人手持卷袋,一臉肅穆,緩緩來到考場中。


  夜色濃郁、星光如水,貢院的號間里都點好了爐火,在寒冷的夜晚為考生們提供一絲暖意。


  王莽環視一遭,直到眼前所見的每個考生都安分地坐好,考場中完全安靜,甚至只聽得到風聲和碳火燃燒的輕微噼啪聲,這才輕點點頭。


  「發題。「


  話音落下,立即有衙役接過密封好的考題,貼在一張張木板上,隨後將木板放在一隻木質的小推車上,緩緩向那一排排考棚方向推過去。


  這樣的小車還有很多輛,兩邊插着火把,最後被擺在一排排號間前,供考生們看題。


  於此同時,那些跟來的兵丁們也頂着一張死人臉,齊齊走上前。


  每個號間、每個考生面前都站着一個兵丁,實現真正的一對一監考。


  接下來的三天時間裏,這些來自南城兵馬司的怨種們都要一動不動地守在號間門前,不得停歇。


  一旦下雨下雪,考生們還有號間、號帘子遮風擋雨,他們就只能乖乖在這受着。


  所以兵丁對考生們的態度非常差,在別看外面他們是高高在上的舉人,甚至不少人還有官身。


  但在這裏他們就只是考生而已,一旦發現有什麼違規,兵丁們會毫不猶豫地把他們揪出來……


  會試的考題一共七道,前三道是四書題,所有人都一樣。


  后四道則是五經題,相當於高考的文理分科,只不過這裏有詩、書、禮、易、春秋五房,考生們去禮部填卷頭的時候選了哪一房,就要做哪一房的試題。


  當然,現在根本就沒人在意這些細枝末節了,因為只有第一道四書題才是最關鍵的!

  幾乎所有考生都緊張地盯着寫有考題的木板,當見到那頭一道題時,場中的大半考生都瞪大了眼睛!


  「一樣!!」


  鄭冠深吸一口氣,這木板上的考題,和前幾天自己在酒樓中買到的考題真的一模一樣!!


  在他後面六排的號間中,顏真卿也發現了考題的異常,他幽幽嘆了口氣,面上滿是複雜之色,過了良久才抬起頭,抄寫起考題來。


  不只是他們兩個,買過考題的考生們都發現了,一個個興奮的無以復加,欣喜若狂!

  這會試,穩了!


  也就是考場不能喧嘩,要不然肯定有人興奮的交頭接耳了。


  考題公佈之後,考場中的氣氛漸漸變的微妙,似乎連爐中篝火都漸漸躁動起來。


  有不少興奮的考生都點上了蠟燭、研起了墨,打算連夜把自己提前準備好的文章抄……不,是寫出來。


  而沒有買題的考生們依舊蒙在鼓裏,望着木板上的試題,仔細核對着抄在自己的稿紙上。


  但即便如此,聽着附近不斷傳來的研墨聲,整理考卷的沙沙聲……他們也感受到了空氣中的躁動氣氛,漸漸察覺到了不對勁。


  要知道,考舍號間可是很臟、很難收拾,有不少人今天都幹了一天的活,現在早就累得不行了。


  按照以往會試的慣例,考生們都是今晚早點休息,消除一天的疲憊,把第一道、也是最關鍵的這道題留在明天一早、精神最旺盛的時候做。


  現在大半夜的,早就困得不行,就算能寫出來,恐怕也會大失水準。


  真有人這麼莽夫?


  有的舉人眉頭皺起,似乎是想到了近來流傳的那些考題泄露的風聲……


  但不管大家怎麼想,這種齊齊做題的舉動倒是激起了不少人的危機感。


  一個人卷帶動兩個人卷,一半人卷幾乎就帶動了絕大部分舉人內卷。


  有許多原本打算睡覺的舉人都點起了蠟燭,伏案思考起文章來,考慮著要怎麼破題……


  兵丁推著木車,放完考題之後,王莽並未離去,而是向前緩步行去,似乎要看看考生們的情況。


  另一邊的宋喬年本來想回去,但見此也不得不領着幾個外簾官,提心弔膽地跟上王莽的腳步。


  一邊往前走,宋喬年的大腦一邊急速轉動,想找個合適的理由把王莽整回去。


  王莽是個聰明人。即便他之前沒關注泄露考題的風聲,這麼讓他逛下去,也有可能發現不對。


  雖然最近王莽有投向蔡京的傾向,但泄露考題……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眼下宋喬年卻拿王莽沒辦法,一旦開口勸說,反而容易露出破綻,引起王莽的注意和懷疑。


  宋喬年目光閃爍,額頭上悄悄滲出一滴汗珠,又被冬日的寒風吹乾。


  王莽負手向前走着,從一個個號間門前行過。


  一個個考生見到這位身着緋袍的大宗伯,被他威嚴的目光審視着,下意識就坐直了身子。


  有的考生原本打算趕緊下筆,把自己提前背下來的文章趕緊抄下來,免得夜長夢多,中間再忘了。


  可此刻當着王莽的面急忙停下來,裝作一副持筆苦思的樣子,免得被看出破綻。


  有的考生本來還在磨磨蹭蹭,但見到王莽之後立馬挺胸抬頭,表現欲爆棚,如同文思泉湧,筆走龍蛇,眨眼間就寫滿了幾張稿紙。


  「嗯?」


  這一舉動果然吸引了王莽的注意,他俯下身子,凝神在那考生稿紙上看了一會兒,隨後點點頭,似乎記下了考生的名字,這才起身離開,向下一個號間走去。


  見王大宗伯點頭,那考生更像是打了雞血一般,胸抬得更高,寫得更快了。


  「蠢貨!」


  宋喬年在心中暗罵,怎麼還能有這麼蠢的考生?這是怎麼考上舉人的?

  但眼見王莽向前走去,他也顧不上其他了,只得狠狠瞪了這考生一眼,急忙又跟上去。


  王莽看了一個又一個考生,直到看了好幾排號間的考生,這才停住腳步,轉過頭對宋喬年和一眾外聯官笑着道:「當真是聖君臨朝,新君新氣象啊!」


  「陛下去年剛登基,登基后的第一科會試就湧現了如此多的英才,此乃我大乾之福!」


  宋喬年心說這和新君有個屁關係,要不是意外泄了考題,你再新君也沒用。


  「大宗伯所言極是,有陛下這般聖君臨朝,定是我大乾盛世之始。」宋喬年笑着點頭。


  見兩位領導都十分滿意,一旁的外聯官們不管心裏怎麼想,也跟着笑,附和起來,但總不能拂了領導的意思吧?


  王莽點點頭,繼續向著前方走去,看樣子還要接着往下看。


  宋喬年心中暗暗急躁,有那麼幾個文思泉湧的考生沒問題,但要是這樣的人一抓一大把,豬都知道不對勁!


  這一刻,他無比希望蔡京也在這裏,攔一攔王莽的腳步,只可惜這只是幻想。


  因為蔡京還在飛虹橋以北,根本過不來。


  整個貢院分為南、北兩部分,其中以一道飛虹橋隔開。


  飛虹橋也是貢院中考試與閱卷的分界點。


  橋南區域最大,包括搜檢、考場和外簾四所,由兩位知貢舉負總責,這邊的所有官員稱外簾官。


  而飛虹橋以北則是蔡京等一眾考官所在的地方,負責閱卷、排定考生名次,由主考官、副考官負責,北邊的官員都統稱為內簾官。


  貢院的一條底線就是,內簾官不得至橋北、外簾官不得至橋南,考試和閱卷要保持絕對的分離。


  所以蔡京是不可能到南邊考場來的。


  這時候,正副知貢舉就是考場大總管、二總管,在考場中說一不二。


  而這兩個官職也是有講究的,因為會試由禮部主持,所以知貢舉向來由禮部尚書擔任,副知貢舉由禮部右侍郎擔任。


  在外面,王莽這個禮部尚書是宋喬年的直屬上司,在考場中,宋喬年還是王莽的副手,所以他根本奈何不了王莽。


  眼見王莽又走過了一排號舍,繼續向前走去,宋喬年心中也越發急切。


  忽然,一陣鼾聲傳入眾人的耳中。


  王莽腳下一頓,隨後腳步快了幾分,一眾外簾官也急忙跟上他。


  不一會兒,眾人便來到了一間號舍前。


  這裏同周圍點着蠟燭,挑燈奮戰的號舍都不同,此處號舍的主人,只是點了一個小小的火爐放在腳邊,自己則躺在兩塊拼起來的木板上鼾聲大作。


  王莽作為知貢舉也主持過好幾次會試,這樣的情形在往屆會試中算是常見,但在本次會試中還是頭一遭。


  要知道其他考生也不是沒有睡覺的,但大多都躺在褥子上想着考題,輾轉反側。


  只有這位選手竟然已經呼呼大睡起來!


  宋喬年悄悄鬆了口氣,可算有個正常的了,這樣的考生再多幾個才好。


  王莽則眉頭微皺,向裏面望了望,卻發現這考生頭朝里,號間里一片黢黑,讓人看不清他的面容,連裝卷頭的袋子都釘在號舍牆上,似乎根本沒取下來過,讓人根本不知道他的身份。


  王莽笑着搖了搖頭,繼續向前走去。


  能考上舉人,有信心參加會試的都是萬里挑一的文章高手,他們在之前已經過了無數關,無數卡。


  每個人都有豐富的經驗,有自己獨特的考試策略,今晚睡覺的人,做出來的文章也不一定比那些挑燈夜戰的差。


  一行官員跟着他,繼續向前走去,沒去打擾這位睡覺的考生。


  但如果他們能稍稍停下腳步,讓人去粉牆上核對下名額,就會發現,這名呼呼大睡的考生就是最近名動京城的卧龍先生諸葛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