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想了片刻,在紙上隨意地記了幾個來年的目標,隨後又想起了另一件事。
他的後宮里的妃子們品級都很低,這是李乾一開始以穩為上的策略,畢竟。
可也總不能讓她們一直這樣下去。
李乾決定趁著過年這個機會,好好加封一次。
回憶著後宮里的妃子們,密切交流過的,沒有交流過的……忙活了半天,李乾才整出一個大體的方案。
如此一來,大朝會的事就整完了大半。
李乾只需要把這些玩意送給秦檜,然後兩人一商量,中書省擬詔就行了。
他把寫好的這些東西又整理了一遍,隨後交給了一旁的宦官,讓他們送往右相府。
送信的宦官剛出去,老太監就從外面走了進來。
「陛下,那個諸葛均找上門來了!」
「嗯?」李乾眉頭一皺:「他們遇到麻煩了?」
「不是。」老太監急忙搖頭:「他說他兄長,就是那個諸葛亮回來了。」
「真的?!」
李乾下意識就站起身來:「走,出宮。」
「是,陛下。」老太監也知道李乾對這件事兒的重視,急急忙忙走出去準備……
當李乾帶着老太監、呂布來到拿出燈攤時,諸葛均已經在這等著了。
「令兄回來了?」李乾見面的頭一句話就是這個。
諸葛均乾笑一聲:「回來了,如今正在家裏。」
「孔明兄長知道了李兄的消息之後,特地讓在下來請李兄過去做客。」
李乾卻沒有被驚喜沖昏頭腦,他後退半步,打量了諸葛均一眼,面上還帶着幾分懷疑。
世界上最長的路,就是諸葛亮的套路,不得不防。
「不會等我到了,令兄又去遊學訪友了吧?」
諸葛均急忙擺手道:「李兄怎麼會這麼想?這大過年的,誰閑着沒事兒去訪友啊?」
「就算孔明兄長去了,也得讓人家轟出來。」
李乾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的也有道理。
不過接着他又問出了一個疑問:「那不會等我到了,他還在午睡吧?」
昨天剛下了場雪,現在要是過去,豈不是要葛門立雪了?
雖說要尊重人才,可也用不着這麼白遭罪吧?
諸葛均大汗:「李兄,現在天都黑了,誰家要午睡也不可能現在午睡啊!」
李乾轉頭望了眼窗外的天色,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那咱們就走吧。」
他早就知道了諸葛均的住處,只不過李乾卻並未聲張,而是等著諸葛均指路,一行人來到了京城西南延平門附近的一處小院。
京城西邊三座城門,自南向北分別為延平門、金光門、開遠門。
北邊兩個門分別為絲綢之路的進出口,異常繁華。
但在靠南的延平門這邊,就沒有那種情況了。
只有到每年清明的時候,這邊才會人流如潮。
原因很簡單,從延平門出了京城,外面就是一片片墓地,大多數人只有上墳的時候才往這邊跑,李乾也沒想到諸葛亮竟然會選這麼一個地方來落腳。
「就是前面那個門。」
諸葛均在車裏遙遙指向前方,那是一個小巷子,馬車勉強能開的進去。
門前貼著一對紅底黑字的春聯,看樣子應當是諸葛均寫的,格外喜慶。
上聯為「人隨春意泰」,下聯則是「年共曉光新」。
李乾幾人來到門前,諸葛均在前面領路,打開門將他們帶了進去。
這是一間不大的小院,普普通通,院中南牆角下還留着一層未化的積雪,其餘的地方都是灰撲撲、普普通通的樣子。
可能和李乾的心理作用有關,在他眼中即便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小院,也處處透著不平凡,這可能就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而在正屋堂前,則站着一個中年男子,面上帶着微笑,望着自己等人。
李乾本以為自己的長相就是萬里挑一的美男子了,可沒想到今天竟然碰到了對手……或者說,自己根本不是對手。
正所謂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這些話一點也不誇張,中年帥哥應有的魅力都被眼前這人佔全了。
李乾之前在燈攤前還把諸葛均誤認成了諸葛亮,但現在看來嘛……諸葛均連諸葛亮的一半都沒有。
怔了片刻之後,李乾回過神,急忙笑着走上去:「這就是卧龍先生吧?在下李華,久仰大名,貿然來訪,還望莫要怪罪。」
後方老太監和呂布對視了一眼,莫名察覺到一絲危機。
從前可沒見皇帝對別人這麼熱情過啊。
只有老太監知道,還有個叫范蠡的曾經也有過這種待遇,只不過比現在還稍微差了點。
堂前,諸葛亮托起李乾的手,笑着道:「有貴客來訪,寒舍蓬蓽生輝,快快請進。」
李乾跟着他進去坐下,呂布和老太監也低眉順眼地跟了進去。
院中簡陋,房內卻別有洞天,李乾打量了一眼,牆上掛着一張典雅的古畫,其上是一汪平靜的大湖,漁夫泛舟其上,僅有三兩飛鳥徘徊,觀之令人心靜。房內一盆炭火熊熊燃燒,釋放出暖意。
「卧龍先生真是個妙人,雖身在鬧市,卻有如此嫻靜淡泊之雅緻。」
「都是舍弟的功勞。」
諸葛亮笑着搖搖頭:「我一直都在外奔波,這間小院都是舍弟佈置的。」
有書童從堂后緩緩走出,給李乾等人上茶。
等他離開后,李乾才笑着問諸葛亮:「在下之前與餘姚的王解元相遇,從王解元那裏聽說,卧龍先生要來京城,所以特地前來拜訪,之前見到令弟一時欣喜,做的有些失禮,還望先生不要在意。」
諸葛亮笑着搖搖頭:「不過是誤會一場罷了,舍弟能得李先生這等人傑款待,也是他的福分。」
李乾眉頭一挑:「在下還未曾明言,卧龍先生就知道我是誰了?」
蔡攸能猜出自己的身份,李乾不奇怪,因為他認識呂布,知道皇帝和呂布的關係。
可諸葛亮來京城的次數那麼少,他又怎麼能猜出來呢?
坐在後面的呂布和老太監也是一愣,好奇地望着諸葛亮,或者說期待着他丟人。
諸葛亮輕聲一笑,望着李乾緩緩道:「昨日亮聞舍弟之言,本來以為先生乃大司寇家的公子,亦或是將軍府、元帥府上的後輩,然今日一見,卻覺並非如此。」
李乾笑呵呵地問道:「為何不是呢?」
諸葛亮面帶微笑,搖了搖頭:「不過氣度而已。先生的氣度在蔡府上沒有,在將軍府、元帥府上也養蘊不出來。」
「再者先生自稱姓李,想必定然與大乾的宗室有些關係了。」
李乾笑呵呵地點點頭:「先生果然料事如神。」
這是在肯定,諸葛亮說的對。
一直在旁聽的諸葛均眼都直了,傻傻地看着李乾。
他之前就猜過李乾的身份,以為他最多是什麼大官的子嗣就不錯了,可還是沒想到,李乾能和宗室扯上關係。
諸葛亮臉上的微笑也漸漸消失,整個人都鄭重了幾分:「那先生是否為國公府的人?」
「素聞唐國公有一麒麟子,年紀輕輕便已冠絕同齡,頭角崢嶸,未來定非同凡響,想必就是先生了吧?」
後方的老太監和呂布對視一眼,什麼都沒說,但眼神里的意思卻很明顯。
原來就這啊?
李乾卻嘆了口氣:「我哪能和唐國公攀上關係?」
卻不料諸葛亮聞言一怔,也不再猶豫,當即起身下拜道:「草民諸葛亮,參見陛下。」
房內所有人都被他的動作驚到了。
老太監和呂布腦子都沒轉過來,剛才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讓他猜到了?
諸葛均也傻傻地望着自己的二哥,還沒弄清楚什麼狀況。
剛才不是還宗室嗎?現在怎麼直接成陛下了??
「二……二哥……」
皇帝陛下這個概念對他來說還太遙遠,導致諸葛均一時沒能反應過來。
不過他的最大優點就是聽諸葛亮的話,反應過來后急忙跟着諸葛亮行禮:「草民諸葛均,參見陛下。」
李乾也若有所思地望着諸葛亮,現在他才回過味兒來,剛才諸葛亮問的那些話,可能都是在試探,都是為了確定自己的身份。
「卧龍先生請起。」
李乾托起他的胳膊,又讓諸葛均起來,這才好奇地望着諸葛亮:「先生是如何猜出來的?」
剛剛他話里的意思就確定了自己是大乾的宗室,難不成諸葛亮真的會觀星望氣?看到了什麼龍氣?
諸葛亮臉上的輕鬆淡然已經消失,對李乾的態度轉為尊重,拱手道:「草民一開始有眼難識得真龍,有所怠慢,還望陛下海涵。」
「草民不敢隱瞞,之前聽舍弟言及請他做客之人非常年輕,草民心中便有些猜測,只是一直不能確定。」
「在草民看來,請舍弟做客,並能說出那些話的,只可能有三人。」
李乾更來了興趣:「哪三人?」
諸葛亮凝神、緩緩道:「一就是蔡司寇家的公子。」
「如今大司寇執掌尚書省,也只有他家的公子才能自信到隨意查閱禮部、會試的事。」
李乾點點頭,這話十分有道理。
如今在外人看來,蔡京不就是一手遮天,掌控了六部嗎?
只要有點消息渠道,就知道禮部尚書王莽在朝會上公然支持蔡京的事兒。
諸葛亮見李乾點頭,也漸漸說出了自信,他接着道:「但這個可能性最小,因為蔡司寇的兒子並無顧盼之間稱雄的氣魄。」
「所以方才草民先說了此人,見陛下否認后,變將其排除。」
李乾笑着點了點頭,先說可能性最小的,確實有道理。
諸葛亮見他如此,接着道:「這第二有可能的人不是一個,而是三個,是唐國公的三個兒子。」
他為李乾分析道:「只有皇室宗親,而且是非常厲害的皇室宗親,才有說那種話的底氣。」
「當下的皇親之中,也只有唐國公府上的三位公子有如此能力,但唐國公畢竟不是文官,對禮部的影響可能並沒有那麼大。」
李乾點點頭,突然又抬頭望向諸葛亮:「所以先生才第二個說他們。」
諸葛亮笑着點點頭:「然也。」
李乾的疑問又來了:「可是先生就這麼確認,是唐國公的二子嗎?萬一是他世子呢?」
諸葛亮微微一笑:「陛下,草民從未說過是唐國公的二子。」
李乾一愣。
「草民只是說,唐國公有一麒麟子,年紀輕輕便已冠絕同輩。」
諸葛亮笑的像個老狐狸:「無論唐國公的哪一個兒子,只要聽了這話,都會認為自己就是那個麒麟子。」
這樣的笑臉在呂布和老太監就是陰險至極,兩人齊齊向諸葛亮投去鄙視的眼神。
李乾也終於意識到問題所在,方才諸葛亮說麒麟子的時候,他下意識就把這個名頭按到了李世民頭上。
畢竟在李乾看來,他才是三兄弟中最有天賦、最有魄力、也是最強的那個,誰不知道玄武門之變啊……好像還真沒人知道。
目前可能只有李乾一個人知道。
在其他人眼中,國公府的世子、長子,李建成才是最有能力、優勢最大的那一個。
諸葛亮也發現了問題,好奇地望着李乾:「為何陛直接想到了唐國公的二子呢?」
「自然是因為年齡序齒。」
李乾自然不可能去解釋玄武門之變的事兒,他接着道:「想必令弟也和先生說過我的容貌、年齡,我那三個堂兄弟中,只有李世民與我年紀相似。」
「而且,此人也是三人中最厲害的。」
諸葛亮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李乾不想在這件事上過多糾纏,望着諸葛亮,直接問道:「前兩人都被否定,看來第三個人就是我了?」
諸葛亮點點頭,感嘆道:「雖然很不可思議,但在草民看來,若不是前兩人,那就只有陛下了。」
「也只有陛下,才能喝令禮部,如臂指使。」
李乾卻好奇地望着他:「難道先生不知,王宗伯是支持蔡京的嗎?」
諸葛亮笑望着李乾道:「今日見陛下之前,亮一直這麼覺得。」
「可見了陛下之後,亮才明白,這不過是陛下的以退為進之計罷了,只等著最後時刻將局勢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