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新舊分野難捨權
異生物一方的超級利維坦在首創的情況下,試圖對友誼空間站強行開炮。
那一刻,好多人心中一片冰涼。
來不及阻止了。最新的情報信息傳遞需要90秒,外域城邦艦船發射光矛后,攻擊效果在目標身上體現出來也需要90秒,三分鐘時間雖然不長,卻也夠超級利維坦開一炮了。
盡人事,聽天命。
這一刻,人們也只能是這般想了。
超級利維坦的艦首炮威能極端強力,不僅因為它的主炮型號更大,還因為它並不缺乏能源,它是在全功率開炮。
高熱能量宛如突然出現在太空中的一條河流,不到兩秒,就抵達了友誼空間站。
然後異生物一方比較眼瞎的問題暴露出來了,粗大的光流在距離空間站40多公里之外飛過,映亮了一域深空,但沒有造成任何損害。
這時,外域城邦艦隊的第二輪打擊到了,由於得到了通知,打擊部位特別進行了調整。
這也導致三艘戰艦的打擊走空。
在2700萬公里的距離上,又有前方發來的即時參數可供校準,發生這樣的事很罕有。只能說,艦船尚未完成大修的問題暴露出來了。
些微的差錯,就會影響精度。
這不是靠納米機器人就能修復的,它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以徐長卿掌握的艦船技術,高頻使用的背景下,保障期就是12小時,也只有經過大檢微調才能解決問題。
雖然有走空的攻擊,超級利維坦的艦首部位,被至少六道光芒切中,仍舊是損害嚴重。
可即便是這樣,它仍舊還要開炮。
如此倔強,讓紅色戰旗艦隊各艦的觀察員們非常無語,他們不看好這次攻擊。
然而超級利維坦這次採用的是錐形散射,以單體完成異生物艦隊陣列完成的太陽風打擊。
儘管規模不能跟萬艦齊射所形成的太陽風規模比,但靠著絕強的能量吞吐效率,它確實做到了,為此也將特殊的能量器官徹底損毀,在艦首形成了宛如五百萬當量熱核武器爆炸的巨大球型等離子體。
而在這股太陽風的吹拂下,友誼空間站區域超過一百艘艦船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傷,最倒霉的宛如火焰中的蠟燭般、艦身出現了明顯的熔化特徵,裡邊的人自然是死的特別慘。
友誼空間站也受到了損傷,有過萬平米的外殼被扭曲,還有數百平被徹底撕掉,導致了一場嚴重的泄漏事故。
那些被扭曲的外殼,也必須儘快更換,材料屬性已經改變,不足以承擔原有的功能,不更換的話,相關區域根本用不成。
事後統計,有超過8000人死於這次照射,受傷的也有2000多人。
友誼空間站作為中轉站,在難民撤離的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樣的損失,人們更多的是感到慶幸,如果是燃料囤積點被轟擊,那才真叫哭都哭不出來。
超級利維坦號的艦首炮被毀了,其他部位還在運轉。如此龐然大物,就算死,也很是得一會兒才能死掉。
它的防護體系儘管被破壞了,可仍舊攔截了兩千多枚飛彈,數百枚飛彈進入其內部,為之注射了強力毒素,但人類一方預想中的快速感染並沒有出現。
按照人類的邏輯,這種異生物超高的細胞活性,超快的新陳代謝速度,使得其體內循環堪比加壓水龍,奔騰洶湧,瞬息千里,那麼毒素很快就會被傳遍全身,又高效的被吸收然後形成高效的死亡。
可這事沒有發生,超級利維坦的結構十分複雜,用人類的機械科技代入,外面的艦殼是一個體系,內里是另外一種,就像是同為金屬,但進行了不同的材料學應用,有的就是超導體,有的則是絕緣體。
這就是大艦的好處,有足夠的空間施展多體系複合存在的模式,這使得其生存能力極強。
兩百多米的長的生物艦船,不斷從超級利維坦中脫出,在生物戰機的簇擁下,形成作戰群,向著友誼空間站繼續前進。
為了拯救空間站,紅色戰艦艦隊只能放棄對超級利維坦的打擊,將攻擊目標轉移到這支作戰群上。
而在友誼空間站,緊急動員正在發生著,所有具備武裝的艦船,都要參戰,其餘的艦船則向異生物艦船所在方向相反的方向撤離,躲避有可能波及到空間站的戰火。
而在第五輪射擊之後,外域城邦戰艦已經確認超級利維坦無力再接近友誼空間站,也就停止了打擊,轉而向仍在朝地球突進的異生物艦隊發起打擊。
本來應該是十多個小時之後,外域城邦艦隊能夠保質保量的發動第三輪為其十二小時的打擊。雖然實際上最多只有五個小時的射擊時間,異生物的殘餘艦船就能兵臨城下,但持久而穩定的繼戰能力意味著那些殘餘艦船會在地球防禦體系與光矛夾擊之下,迅速滅亡,別說是突入大氣層,就算想要對防衛體系造成較大損害都做不到。
現在就不同了,提前低效開打,估計地球防衛圈需要迎戰1500艘以上的異生物戰艦。
按照相關計算,異生物艦船每多20艘,對抗難度就會增大1%,超過一定數量后,比率還會提升,所以比預期增加了幾百艘,對抗難度增加了不是一星半點兒。
聯邦人員已經為此而感到恐慌,他們無法再讓自己相信星港仍舊是安全的。
在幕僚團的介意下,聯邦大總統選擇了離開地球。
所以三十一日這天,是個轉折點,幾件極具標誌性的事件發生。
聯邦大總統跑了,友誼空間站那邊一團糟,地球防衛圈前景堪憂,同樣境況兇險的,自然還有星港中滯留的大量人口。
穿梭機在大氣層中飛行,為了脫離重力井而進行的速度提升,導致機殼與大氣發生劇烈摩擦,形成篩動顛簸。
聯邦大總統面無表情的窩在座椅中,透過舷窗望著外面怔怔出神。
從這一刻開始,聯邦就算正式踏上了流亡之。
說實話,但凡有一分奈何,他都不想走這一步。然而抵抗是一件很複雜的事,絕不是有所謂的勇氣,肯跟人們並肩作戰,然後大家就都齊心協力,眾志成城了。
宣傳可以那麼說,但作為統治者不可以那麼信。
統治者能信的,只有數據,三大方面的數據。
希望,乾貨,槍桿。
這次他出逃,主要就是因為沒希望。
根據推演,錯過這次機會,之後就算能逃走,那場面也會非常難看。
有人也許會笑,都到了這一步了,命都可能會丟,還怕丟臉?
說這話的說明不懂政治,不懂政客。
政客不能沒有臉,因為臉就是他人擁戴的基礎——對你有信心。
是不是真的行不是很重要,但看起來如果不行,那這個政客就沒有市場,政治生涯也就那樣了。
大總統並不特別怕死,他也堅信,他的生命遠比一般人更堅韌,這是職位權力賦予他的超能力。
他當然可以繼續搖旗吶喊:「聯邦的公民們,同胞們,我與你們同在,與你們一起抗爭到底。」
但這種煽情,今時今日已經意義不大,至少跟他的政府流亡計劃比,價值極其有限。
到了現在,舊聯邦已經需要割捨,新聯邦才是他奮鬥的新舞台。
說句危言聳聽的,他如果繼續跟舊聯邦的人們堅守,那就真的會跟那些人一道,被丟進垃圾堆。
新聯邦會有人追封他為英勇就義、不負大總統之名的烈士,然後繼續扛著新的招牌,忽悠民眾。
就是這麼回事。
早就已經有人在上躥下跳了,政客、新的權貴、名人、以及已然逃到小行星帶,一邊通過手中掌握的技術資本等等與各空間站的管理者扯皮,一邊在難民中活動,發表公眾演講,利用手中資源提供各種幫助,重新聚攏人心。
在這種背景下,他領導的聯邦政體,要以何種面貌出現在新聯邦人民的面前呢?
是像個破衣嘍嗖的乞丐,搭乘三兩條舢板,跟最後的一批難民加入失去家園的丐幫大集體?
還是在龐大艦隊的護航下,攜帶眾多的物資、完整的領導班子、以及強橫的戰力抵達,然後告訴新聯邦人:「大總統來了,聯邦仍舊是聯邦,一切都會好起來。」?
怎麼選擇很明顯不是嗎?
在舊世界忽悠,結果就是跟舊世界的聯邦人一起沉淪。
帶著力量和物資抵達離開,那就是開創聯邦新世界。
從公心的角度講,聯邦好不容易將那些權貴大鱷踢開,使其影響力降到了歷史以來的最低點,再加上這巨大的浩劫變遷,正是千載難逢的改良體制的機會,他如果錯過這個實現政治抱負的機會,是對全體聯邦人的犯罪。
從私心角度講,他廢了如此多的心血精力,得罪了那麼多的人,頂住了那麼多的壓力,摳物資、凝縮力量,是為了給後來者鋪墊的?開玩笑!即便是後人要乘蔭。也得讓他先過了新聯邦奠基人的癮。他不應該是過門兒,而是第一個華彩段,就像美利堅的林肯那幫光鮮照人,哪怕被刺殺,也有光鮮一刻。
他面臨史無前例的大浩劫,他以中流砥柱之姿挽救了聯邦,是新聯邦的開創者,是更先進高效廉潔的聯邦體制的總設計師。後世的史書上這樣寫,才不負他的付出。
與聯邦大總統一起進行撤離的,是多達5000萬聯邦人,撤離時攜帶的物資,更是達到了最大峰值。
赫拉克勒斯號,已然臃腫的失去了原本的形狀。一系列的超規範搭載和捆綁讓它成了現在這副鬼樣子,像是當年阿三家超載的拖拉機,頗有肥孔雀開屏的效果。
聯邦的技術人員,硬是開動頭腦,將一艘彈倉形的運輸艦,變成了一個巨大貨架,或者說超級垃圾包。
就連那巨大的噴射引擎體系,與整體相比都已然變得不起眼。
「反正也不指望速度能提升上來,那麼,只要能動就好。」
這就是總工程師親口說的話,聽起來像是民科畢業的鄉村土樓建造者的胡言亂語。
不過細細一想,確實也不乏道理在其中。
大力神級運輸艦能跑的快,主要是它可以對包括整體構架的艦船內部進行力場加持。這是加速度下,乘員抗載荷的基礎。
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居住艙需要標準型號,而不是把星港的相關部件拆下來掛上去。
如果是後者,在保證享受力場加持的前提下,必然無法多拉,因為形體不符合規格,掛上去就會出現類似停車佔一個半車位的現象,剩下的空間幹什麼?停放自行車?
而到了托爾號,當初運戰甲的標準貨倉總算是改出來一批,所以也還算規矩。
剩下的赫拉克勒斯號就不成了,於是乾脆就成了胡拼亂湊,掛架上甚至搭載兩百多艘在K3星域艦戰中傷損的戰艦。
這一次,才算是真正體現了窮家搬遷行李多的那種場面,而這次超大規模的撤離,也引發了星港滯留群體的連鎖反應。真正是鬼哭狼嚎、群魔亂舞。聯邦不得不上百次的使用電擊槍,才勉強維持了秩序。
就在這種氛圍下,異生物的艦船,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