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大明聖祖> 第三五八章 政令之要

第三五八章 政令之要

  大明帝國,京師,文華殿。


  每天都慣常舉行的閣老碰頭會如今又正常的召開了,只是和最初不同的是,此刻每個人的臉色都有些凝重,都不是很好看。


  「都說說吧,對如今情勢的看法。」徐光啟一臉的疲憊,有些無力的坐在椅子上。最近的工作實在是讓他覺得十分的窩火。明刀明槍硬碰硬的動作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全都是些軟刀子。


  軟刀子殺人不見血,而且還讓你無法察覺,無法發作,有時候想想,他還真的希望這些傢伙有種些,通通起來造反,來場聲勢浩大的反抗,這也比現在不溫不火的強。


  自從他和孫承宗聯合,加強了河北、山東、江蘇、安徽幾個省的城防軍建設,各地那種暗流涌動,風潮四起,相互串聯的動作少了很多,但是,不等徐光啟高興,各種隱性的阻力徒然增加。


  最明顯的,還是近在咫尺的河北省,離著京畿近的幾個府還好說,但稍微遠一些,當地官員便是各種理由,說工作干不下去。


  什麼盜匪太多,選出來的村長還沒幹幾天就被殺了,然後當地村莊無人接任村長,什麼當地群情激奮,說某士紳賢良淑德,百姓佃農不讓分他的田地,還有什麼人口太多,土地不夠分,百姓紛紛吵鬧,工作推進不下去。


  各式各樣的理由,看的徐光啟那是火冒三丈,他是官場老油條了,經驗豐富,一看這些奏摺,就明白這是地方官府和當地士紳勾結起來,一同抗拒中央的政策。


  很明顯的,士紳們不願意丟掉自己的土地,很多官員也不願意丟掉自己老家的土地,至於朱由校許諾的,官員可以承包田地,大部分都一眼看出來其中的弊端,紛紛將自己手中的地摟得更緊了。


  如今,河北這樣的情勢已經持續半個多月了,現在是七月底,就連沈有容都跑了一趟安南,運回了大批的糧食,如今自己這邊還是老樣子,進展都不大,若不是河北這邊皇莊眾多,內府歸還了很大一部分農田,怕是目前這點進展都沒有。


  聽到徐光啟問這個問題,其他七名閣老共同沉默著,他們也都感覺到了裡面的棘手。他們終究是血肉之軀,最多也就制定個政策,真正的實行,還是要下面的人來辦,如今下面地方政府對內閣的命令愛理不理,各種理由拖延,他們還怎的沒有辦法。


  「這是吏治問題,得刷新吏治。」最終,還是畢自嚴開了口,他一上來就說到了點子上。


  「下面的官員不太聽話,得換,做的不好的,全都送到草原上去。」朱燮元附和道,他終究是經歷過了西南土司之亂,見識了戰場,話語之間,殺氣騰騰。


  「可是他們終究是做了,只是因為地方的阻力做不下去罷了。」黃克纘指著旁邊一摞奏摺說道。


  「這是陽奉陰違!」朱燮元不屑道,轉而他似乎想起了什麼,皺眉道,「都察院呢,前段時間他們不是都很活躍么,抓了多少逾越職權的,如今怎麼沒有一點動靜。」


  「都察院也得師出有名啊,總不能因為工作遇到阻礙就將地方官給抓過去啊。」還是黃克纘,他再一次反駁了朱燮元的話。


  聞言,徐光啟亦是眉頭一皺,深深的看了黃克纘一眼,然後沖著朱燮元道,「都察院只管官員違反皇帝旨意和內閣政策,如今這種情況下,他們是指望不上的。」


  緊接著,徐光啟嘆了口氣,「御史們也是人啊,也有家族,就怕他們也受到了請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真希望他們有膽一點,直接造反多好。」


  悠悠的話語,讓幾個內閣大學士差點落淚,他們分管的事情各不相同,但多少都會涉及到土地這一方面,如今內閣素手無策,他們都是深深感受到了。


  「陛下威名太盛,這些數倍卻是被嚇破了膽,不敢動彈。」崔景榮苦笑著。


  天啟皇帝在軍事上面確實天賦妖孽,從他登基以來的各種戰績就能看的出來,最初以弱勝強,三萬羽林軍圍殲八旗女真,隨後便是一萬人入四川平叛,勢如破竹,另一萬人入南直隸,同樣是戰功赫赫。


  而最新的一個見證者更是大明的速度,蒙古大汗林丹汗,他絕對是最有資格評價天氣皇帝軍事才能的人。而今,更是攻伐其國,滅了朝鮮宗廟,將其土地收歸麾下,設置官府統治。


  這種功績,放在有明一代,那真是只有太、成二祖可以比擬的。尤其是最近開展的均分土地行動,在整個朝鮮都是進展飛快,相比於河北省這邊,朝鮮的速度可謂神速,估計再過三個月,所有土地就均分完畢了。


  正是這種緊迫感,才讓徐光啟非常的無力,皇帝在外攻城略地,功績非凡,而他們內閣八個人卻面對河北一省的地方官束手無策,真是差的太遠了。


  當然,對付這種陽奉陰違的方法,徐光啟還是有些的,但都時間較長,收效甚慢。此時天下都關注到了河北省的土地改革,若是不快速的做出些成績製造壓力,怕是根本不會有人鋌而走險的出來造反。


  這種拖延的場面,嚴重超出了天啟皇帝的預料,也是內閣的失職。在這樣下去,內閣怕是會在這次土改事件當中顏面無存。


  而且,皇帝不可能一直呆在外面不會來,到時候,面對寄予自己厚望的皇帝,他該怎麼交差啊。


  「陛下還是操之過急了。」甚至心底下,徐光啟還有些埋怨,你說你取消農稅就取消農稅唄,反正大明官府一年才收個四五百萬兩,剩下的都被貪了。


  只要你的內府能夠承擔了軍費,剩下的窟窿剛好逼迫官員們自己去開闢商稅,將這個政策做起來。但是,你整啥土地均分啊,這種天下所有人都反對的,哦不,老百姓倒不反對,但是士紳地主都反對啊。


  前宋文淵博說的對,陛下非與百姓共治天下,乃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如今你要斷了這士大夫的根,他們能配合才怪呢。


  「以我看來,這關鍵之處,怕是還在人之一字上。」忽然,整個內閣沉默間,長久以來,一直表現很平庸的李長庚說話了,聽他話里話外的意思,似乎對現在的情況有些見解,這不禁讓徐光啟眼睛一亮,目光灼灼的盯著他看。


  李長庚倒沒什麼不好意思的,只是沖著望過來的十四隻眼睛笑了笑,胸有成竹的說道,「如今之天下,攝於陛下威嚴,無人敢反,也無人敢明面對抗,皆是採用軟刀子,以各種理由推脫不前。」


  「這法子雖然陰損,但也有效,讓我們的工作寸步難行,但其實破起來,還是很容易的。」李長庚停頓了下,環視一周,朗聲道,「政令之要,首在得人,如今人心不附,內閣政令何以得伸。」


  「哦,酉卿有何高見?」徐光啟很有捧哏的天賦,適時的出言接上,讓李長庚說話說得極是舒服。


  他配合的笑了一聲,繼續說道,「若要天下人心皆附,比較難,但河北一地,不難。其關鍵在於用對人,李邦華乃孫大都督推薦,自然和內閣一條心,但下面的官員卻不一定了。各位閣老,吾等可以學孫大都督,以合適親近之人代替之,如此政令自然暢通無阻。」


  李長庚的話,登時令徐光啟眼前一亮,對方說了這麼一大堆,其實都是比較委婉的話,若是直接說開,就很簡單了。


  用自己的親信。


  而大明官員最親信的是什麼?同鄉,同學,同科。這也是歷來官員人脈的來源,李長庚的意思,就是讓徐光啟將這些和他關係好,依附他的人通通弄到河北來,擔任地方官員,既然是自己人了,那麼政策自然就實行的下去了。


  這個方法好,但卻只能適用在小範圍,就連一個河北省,估計就能將內閣中和徐光啟親近的幾位大學士的人脈用光。


  至於還有的幾位大學士,徐光啟想著就齒冷不已,竟然有人暗中和地方勾結,相互往來極其嚴重。若不是他們的泄露消息,內閣哪裡會如此被動,幾乎被地方拖得垮掉。


  「然則其他省份呢,以何治之?」徐光啟繼續問道。


  「依然在人罷了,只是在非在人心,而是人事。」李長庚立馬答道,顯然,他的胸中早就有了各種腹稿,不然不可能回答的這麼快,而且這麼的清晰。


  「人事?」徐光啟慢慢咀嚼著這句話,其他幾名大學士也是若有所思的想著。


  「沒錯,就是人事,都察院權責雖大,但約束眾多,非明確違背內閣政令及大明律者,不能逮捕。但有個部門不一樣,若是用的好,亦能對官員有極大的約束力。」說道這,李長庚停下,微笑的看了過去。


  「吏部!」


  幾個聲音異口同聲的答道。


  徐光啟說完之後,眼睛帶著笑意的掃了過去,想看看是誰如此聰敏。轉過頭,他竟然發現,脫口而出的幾個人都是今年新晉的大學士。


  朱燮元、畢自嚴、蔡復一都十分驚訝的看來看去,回答就是他們三個,而其他幾個大學士則依然是茫然的樣子。


  「看來陛下這次選的大學士真的很用心啊!」徐光啟心下感慨著,同時帶著莫名的意味掃了眼崔景榮和黃克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