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死亡的陰謀

  朱厚照這輩子也算是多姿多彩,短短的十幾年,他就遇上了三次謀反,劉瑾,存在爭議,朱寘伲還有最近的朱宸濠


  最後的征途


  雖然時間晚了一點兒,可是朱宸濠叛亂的消息還是傳到了宮裡,此時王守仁已經跑到了吉安,準備反擊,京城裡的官員們卻並不知道這一點。


  他們只知道朱宸濠在過去的很多年裡,送了他們很多錢,這麼看來,他的這次反叛一定計劃嚴密,難以平定。於是乎,京城一片慌亂,收拾行李準備溜走的大有人在。


  只有兩個人表現出了完全不同的態度,一個是自信,另一個是高興。


  自信的是兵部尚書王瓊,他自拍著胸脯撫慰大家那脆弱的心靈:

  「大家不要慌,我當年派王伯安(守仁字)鎮守贛南,就是為了今天!有他在,數日之內,反賊必然被擒!」


  說得輕巧,有這麼容易嗎?

  至少在當時,王尚書的話是沒有幾個人信的。


  高興的那個人是朱厚照,他是高興壞了,高興得手舞足蹈。


  朱宸濠,你居然敢造反,好,太好了,看我親自去收拾你!

  對於永不安分的朱厚照來說,這實在是一個天賜良機,不用出關走那麼遠打蒙古人了,現成的就有一個,真是太方便了。


  他很快下達了命令——親征!

  大臣們可以忽視王瓊的話,卻不能不管這位大爺,于是之前的那一幕又出現了,無數大臣拚命上書,還推出了楊廷和,希望這位楊師傅帶頭說話,阻止朱厚照的冒險行動。


  可是這一次,朱厚照沒有退讓。


  他已經忍受得太久了,這幫老頭子已管了他十幾年,看這樣子是想要管到他進棺材才肯罷休。


  還有這個「楊師傅」,還真把自己當回事了,又不是你兒子,憑什麼多管閑事?

  面對著朱厚照那堅定的目光和決然的口吻,楊廷和明白,這次他們是阻止不了這位大爺了。


  由他去吧!


  楊廷和無可奈何地擔任了留守的工作,看著朱厚照收拾行裝,穿戴盔甲,準備光榮出征。


  當時朝中的官員們對朱厚照的親征幾乎都持反對意見,只有一個人除外,這個人就是朱厚照的第一寵臣江彬。


  他極力地鼓勵朱厚照親自出戰,並積極做好各種籌備工作,這種賣力的表現也贏得了朱厚照的讚賞。


  然而,朱厚照並不知道,這個看似聽話的奴才,在他唯唯諾諾贊成出征的背後,卻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和陰謀。


  在江彬的幫助下,朱厚照很快召集了所有京軍的精銳,定於正德十四年(1519)八月正式出征。


  然而就在一切具備、只等開路的時候,幾匹快馬奔入京城,帶來了一封加急奏報。


  奏報是王守仁發來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告訴大家,不用急了,也不用調兵,我王守仁已經解決了問題,諸位在家歇著吧。


  這是一封捷報,按照常理,應該立刻交給皇帝陛下,然後普天同慶,天下太平。


  然而江彬卻一反常態,將這封捷報藏了起來。


  這是一個十分怪異的舉動,他這樣做,絕不僅僅是為了滿足朱厚照南下遊玩的興趣,真正的原因是,只有把這位皇帝陛下請出京城,他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計劃。


  身著閃亮鎧甲、風光無限的朱厚照終於如期踏出了正陽門,自由的感覺又一次充斥他的全身,秀麗的江南正在召喚著他,對身後這座宏大的都城,他已經完全失去了興趣。對他而言,離開這裡就意味著一種解脫。


  然而朱厚照絕不會想到,這是他最後一次遠征,也是他最後一次冒險。在這次旅途中,他將遇到一個真正致命的死亡陷阱,並被死神的陰影所籠罩,留下一個千古之謎。


  當然,這也將是他傳奇一生的終點,不久之後,他就將得到真正、徹底的解脫。


  遠征隊出發了,在這支隊伍中,除了興高采烈的朱厚照外,還有兩個另有打算的人,一個是心懷叵測的江彬,另一個是心緒不寧的錢寧。


  江彬正在盤算著他的事情,就先不說了。錢寧兄之所以心慌意亂,原因我們之前已經說過了:他是朱宸濠的人,是安插在皇帝身邊的內奸。


  他已然得知,朱宸濠戰敗了,行賄的人已經落入法網,他這個受賄的該怎麼辦呢?指望朱宸濠講義氣,不把他供出來,那是不大現實的。這哥們兒犯的可是死罪啊!沒準兒在牢里供詞都寫了幾萬字了,連哪年哪月哪日,送的什麼,送了多少,左手還是右手接的都寫得一清二楚。


  他一路走一路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明知前途險惡,卻還要被迫走下去,這實在是一種煎熬。


  幸運的是,他的這種煎熬很快就要結束了,因為江彬決定要他的命,幫他徹底解除痛苦。


  參考消息


  正德時裝秀

  朱厚照經常檢閱部隊,名曰「過錦」。有次閱兵儀式搞得很隆重,文武百官悉數到場。只見諸營將士全部身著盔甲,外罩以黃衣,在陽光下滿眼金黃,十分晃眼。江彬等將領則統一頭戴遮陽帽,帽植天鵝翎,貴者三翎,次二翎。兵部尚書王瓊有一頂一翎的帽子,就讓他得意萬分,四處炫耀。一時間,「市井細民,莫不效其制,號曰『時世裝』」。朱厚照在無意之間,引領了當時的著裝潮流。不僅如此,他還身體力行,經常跟江彬穿這套衣服外出,兩人甚至「鎧甲相錯,幾不可辨」。


  大隊走了不遠,他就接到了皇帝的指令,讓他回京幫忙料理生意(朱厚照先生也做點兒買賣),他頓感不妙,皇帝都走了,還有什麼生意需要料理呢?


  但他也沒辦法,只好乖乖打道回府。


  這是江彬的調虎離山計,畢竟大家都是熟人,當面不好下手。他一邊建議朱厚照安排錢寧回京,同時派人快馬加鞭趕到江西,尋找錢寧勾結藩王的證據。


  錢寧兄收錢收得手軟,這證據自然是一找一籮筐,使者回來報告江彬,江彬報告朱厚照,朱厚照發言:


  「狗奴才,我早就懷疑他了!」


  和殺劉瑾時那句話差不多,既然早就懷疑,早幹嗎去了。


  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很快,錢寧被抓了,家也被抄了,事情幹得相當利落,這個自劉瑾之後的第二大權奸就此垮台(第一名是江彬同志),被關進了監獄。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位階下囚竟然比關他的朱厚照和江彬活得還要長,也真算是老天閉眼。


  陰影的威脅


  料理了錢寧,朱厚照繼續前進,他的行程是這樣的,由京城出發,途經保定進入山東,過濟寧抵達揚州,然後由南京、杭州一路南下,到達江西。


  參考消息


  小販朱厚照


  朱厚照對做生意很感興趣,有次微服私訪,見到一個小販叫賣衣服,業務十分熟練,這讓朱厚照很是興奮。很快,他就在宮中擺起了小攤,頭戴瓜皮帽,手拿算盤和賬本,學著小販的腔調,賣起了宮女和太監送來的舊衣服。與此同時,由太監扮演的顧客就過去挑衣服,為了烘托效果,顧客不僅要軟磨硬泡地討價還價,還要故意找茬兒挑刺,而店主則要耐心地逐一辯解。當雙方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便會有太監扮演市場管理員,過來調解。一般都是顧客理虧,為了謝罪,就得請店主到太監開的酒家吃飯。後來這一戲本在清代宮廷再次出現,乾隆皇帝曾在頤和園「蘇州街」中設立街景,由太監、宮女等人扮演各色人等,以悅聖聽。


  可以看出,這是一條凝結了朱厚照先生智慧結晶的出行路線,既有人文景觀(揚州產美女),又有自然風光,這時他雖已經得知朱宸濠兵敗的消息,卻並未打消出遊的樂趣,正相反,他準備藉此機會好好的玩一玩,放鬆放鬆。


  按說皇帝出遊,到下面調研視察,地方官員應該高興才對,可這條旅遊路線一傳開,沿途的官員們頓時嚇得魂飛魄散。


  因為他們有著一個普遍的共識:皇帝就應該老老實實地待在京城裡,哪裡都不要去了,你幹嗎要四處鬧騰呢?又管吃又管住,大家沒工夫伺候你,就別惹麻煩了。


  這麼看來,明代的官員們實在是覺悟不高,要知道,兩百多年後的康乾下江南,各地官員都是巴不得皇帝陛下光臨寒地,不但可以藉機攤派搞點兒油水,如果伺候得好,還能給皇帝留下點兒深刻印象,升官發財,不亦樂乎?

  可是想讓皇帝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你得付錢,這也是著名的貪污犯和珅先生的一條重要的生財之道,誰給的錢多,他就安排皇帝去哪兒玩。這要是在正德年間,估計他會虧本的。


  就這樣,官員們拿著搜刮來的民脂民膏去孝敬皇帝,得到皇帝陛下的幾句嘉獎,然後乾淨利落地跪在地上,熟練地磕幾個頭,發出響亮有節奏的聲音,流幾滴眼淚,口中同時大呼固定台詞:「折殺奴才!」


  我對明代的文官們感覺一般,這幫人總是喜歡唧唧喳喳,拉幫結派,有時候還胡亂告狀,排除異己。但他們仍然是值得讚賞的,畢竟敢于堅持原則,敢冒砍頭、打屁股的風險,敢罵皇帝、敢罵權奸宦官、敢於抗命,並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


  在我看來,父母生養多年,似乎不是為了讓自家孩子天天自稱「奴才」,四處給人磕頭下跪的。在人的身上,多少還應該有一樣東西——骨氣。


  當時的地方官們似乎還是有點兒骨氣的,他們無一例外地對這位出行的皇帝表示了不同意,朱厚照才走到通州,保定府的御史奏摺就來了,大意是路上危險,一路不便,您還是回去吧。


  朱厚照不理。


  過了保定,還沒進山東,山東御史的奏摺也來了,還是勸他回去。


  朱厚照回去了。


  但他老人家願意回去,絕不是從諫如流,而是因為他丟了一樣東西。


  然後他脫離大隊,一路狂奔幾百里,帶著幾個隨從,一口氣從山東邊境跑回了京城,只為了對一個女人說一句話:


  「我來接你了。」


  這個女人姓劉,史書上稱「劉姬」,是朱厚照十分喜愛的一個女人,出發之前,他本來打算帶著劉姬一起走,但考慮到戰場十分危險,朱厚照憐香惜玉,決定把她安置在京城近郊,看情況再說。


  臨走之前,劉姬給了朱厚照一根玉簪,約定如無意外,以此為信物相見。


  可是意外偏偏發生了,過盧溝橋(偏偏就在這地方)的時候,他一時激動,沖得太快,把玉簪給弄丟了。


  雖然那年頭沒有環衛工人天天打掃,但畢竟後面跟著十萬大軍,十萬雙腳下去,別說玉簪,玉棒槌也踩沒了。


  當時朱厚照也沒在意,到了山東,聽說朱宸濠已經完蛋,他便派人去接劉姬。


  可這位劉姬雖然是個弱女子,卻是個認死理的傢伙,她見來人沒有信物,打死也不肯走。


  使者回去報告了朱厚照,說這事情很難辦,她不肯來。


  確實難辦,又不能因此就班師回朝,為了這個女人,皇帝陛下親自跑一趟?

  一百個皇帝中間會有一百個都說不,朱厚照是第一百零一個。


  為了自己喜歡的女人跑一趟,他認為很值得。


  參考消息


  浣衣皇后

  正德年間,霸州有個美人叫王滿堂,被一個叫段長的土匪掠去當了壓寨夫人。後來段長自立為帝,年號「大順平定」,並封王滿堂為皇后。不過,這個跟過家家似的「朝廷」,很快就被當地政府剿滅。段長因謀反罪被處死,王滿堂則被收入宮中的浣衣局為奴。朱厚照聽說她有艷名,就把她調到了豹房來服侍自己。王滿堂抓住機會,把皇帝迷得神魂顛倒。朱厚照曾多次戲稱她為皇后,還信誓旦旦地要立她為後,誰知沒過多久,他便一命嗚呼了。王滿堂沒了依靠,又被送回了浣衣局,接著洗起了衣服。


  於是,在極度的驚喜之後,劉姬坐上了朱厚照的船,一同向山東進發。


  這件事情再次考驗了文官們的忍耐極限,你玩也就玩了,現在還擅自脫離群眾一個人獨自行動,太過分了!

  沒等到京城的言官們動手,山東的一位熊御史就近上了一封奏摺。


  看得出來這位御史還是動了一番腦筋的,他的奏摺可謂奇文,大致意思是:


  「皇帝陛下帶著幾個隨從,穿著便衣,露宿野外,這太不對了!如果出了什麼事情,國家怎麼辦?你媽怎麼辦(如太后何)?」


  朱厚照涵養很好,沒有收拾他,這是不太容易的。


  人接到了,繼續往前走,進了山東,過了德州,過了濟寧,向揚州前進。


  在山東境內可謂麻煩不斷,史書中記載的惡行一大堆,什麼耀武揚威、欺負地方官、搜羅財物之類,朱厚照也因此背上了一個很不好的名聲。


  但如果細看就會發現,大部分惡行的前面都有一個主語——彬。


  彬責之、彬索之、彬矯旨(假傳旨意),此類種種,不勝枚舉。


  江彬仗著朱厚照對他的信任,任意妄為,朱厚照坐擁天下,啥也不缺,出來惡作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玩。


  江彬不同,他本來只是個小武官,啥也沒有,不藉此機會撈一把,更待何時?


  他幹得相當過分,到了一個地方,立馬就向地方要錢,如果不給他就任意安插一個罪名,甚至把繩索直接套到地方官的脖子上,不把人當人。還派出士兵,四處搜羅百姓財物,敢抵抗的就拳腳相向,搞得地方雞犬不寧。他的架子也越來越大,狐假虎威,竟然連成國公朱輔見到他都要下跪!

  朱輔就是追隨朱棣作戰的靖難功臣朱能的後代,當年真定之戰,朱能敢帶幾十人追幾萬敵軍,老人家在天有靈,看見自己的後代如此窩囊,沒準兒能氣得活過來。


  雖然朱厚照自己也干過一些類似不太地道的事情,但總的來說,他本人做事還是比較有分寸的,連指著鼻子罵他的言官都能容得下,還容不下老百姓嗎?


  但他對發生的這一切是要負責任的,江彬是一條惡狗,他卻是惡狗的主人。


  可是朱厚照沒有意識到,由於他無盡的放縱,這條惡狗已經變成了惡狼,即將調轉他鋒利的牙齒,對準他的主人。


  江彬是一個武將,他以打仗起家,作戰很是勇猛,據說有一次在戰場上,他的半邊臉被冷箭射穿,這位粗人二話不說,立馬就拔了出來,臉上鮮血直冒也不管,繼續作戰,嚇得敵人魂不附體。此情此景,足可比擬當年的夏侯惇同志。


  但除了好勇鬥狠之外,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惡棍,貪污受賄、敲詐勒索,無所不為。對於這些事情,朱厚照知道,卻不願意多管,在他看來,這個人不過是想撈點兒錢,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


  可惜他錯了。


  江彬的胃口很大,不但打算要他的錢,還想要他的命、他的江山。


  為此,他設定了圈套,準備藉此出征的機會除掉朱厚照。而對於這一切,朱厚照還蒙在鼓裡。在他的眼裡,江彬是一個十分可靠聽話的人,說到底,他還只是一個不到三十歲、缺乏社會經驗的年輕人。


  朱厚照這輩子也算是多姿多彩,短短的十幾年,他就遇上了三次謀反,劉瑾(存在爭議)、朱寘,還有最近的朱宸濠。


  或許是上天保佑吧,這三次謀反竟連他的一根汗毛都沒有傷到,但這一次不同,致命的威脅已經來到了他的身邊。


  陰謀的黑手正慢慢地伸向毫無察覺的朱厚照,很快,它將扼住皇帝陛下的喉嚨,置之於死地。


  參考消息


  有魅力的傷疤

  江彬臉部中箭之後,從面頰到耳根處就留了一條傷疤。不過,正是這條影響形象的傷疤,成就了他日後的飛黃騰達。原來,軍事發燒友朱厚照十分關注前線戰事,經常召見了一些功勛卓著的將領代表。當時江彬的級別比較低,本沒有資格見到皇帝,他通過重金賄賂錢寧,獲得了面聖的機會。朱厚照見到江彬時,立刻被他臉上的傷疤吸引了。問起來由,江彬便添油加醋地講起了這道傷疤的來歷。朱厚照很快就被江彬的英勇事迹折服,江彬從此平步青雲。


  最後的敵人

  可是生活就如同電視劇一樣,總會有點兒波瀾起伏,當江彬看到那封要命的奏摺時,他那自以為聰明絕頂、運籌帷幄的腦袋終於蒙了。


  這封奏摺比較長,精選內容如下:


  「先於沿途伏有奸黨,期為博浪、荊軻之謀。」


  「誠恐潛布之徒,乘隙竊發,或有意外之虞,臣死有遺憾矣!」


  這幾句話應該比較好理解,就不解釋了,最後介紹一下落款作者——贛南王守仁。


  順便說兩句,這封奏摺朱厚照看了,卻並未理會。


  在這之前,江彬和王守仁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戰友,畢竟當時他們有朱宸濠這個共同的敵人。


  但王守仁的顯赫戰功讓江彬憤怒了,他沒有想到,這個一沒錢二沒兵的傢伙竟然平定了叛亂,搶了自己的風頭。而這份奏摺上的每一個字,在江彬看來,都是在說自己。


  紅眼病外加做賊心虛,江彬決定先拿王守仁開刀。


  有一份雜誌曾經評過人類有史以來最不應該犯的戰略錯誤,經過投票選舉,一個結果以超高票數當選——武力進攻俄國。這個結果比較靠譜,連拿破崙、希特勒這樣的猛人,千里迢迢去啃了幾口西伯利亞的雪,最後也只能灰溜溜地跑回來。


  如果要評選正德年間最不應該犯的錯誤,翻翻史書,不用投票大概也能得出一個結論——和王守仁先生叫板。


  其實王守仁寫的這份奏摺並非指向江彬,他說的主要是朱宸濠的餘黨。當然了,其間是否有隱含的意思,也是值得研究的。


  要知道,雖然王守仁先生看起來像個二愣子,實際上不但精通兵法,還擅長權謀。他很會做人,在官場也算是個老油條了,經常和人稱兄道弟,他和兵部尚書王瓊(此時即將調任吏部尚書)的關係一直很好,他的群眾基礎也是相當不錯的。


  當然了,內閣中也有一個人不喜歡他——楊廷和,不過這似乎也無關緊要。


  有了這些人際關係,王守仁先生自然消息靈通,從半年後他採取的那些緊急行動看,他對於江彬的陰謀應該早有察覺。


  於是,繼朱宸濠之後,江彬成為了王守仁的新敵人,事實證明,他是一個比朱宸濠可怕得多的對手。


  江彬想出了一個很噁心人的方法,他在等待一個機會,要像貓捉老鼠一樣,先慢慢整治王守仁,然後再除掉他。


  這個機會很快就出現了。


  正德十四年(1519)九月,王守仁再次上奏,這次他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能夠將朱宸濠送到南京,在那裡舉行獻俘儀式。


  王守仁的這個意見看似簡單,背後卻隱藏著極為深遠的考慮。


  按照朱厚照的計劃,是要到南昌與朱宸濠作戰,而朱宸濠雖然現在已經被捕,朱厚照卻似乎並不罷休,準備一路走下去,搞個轟轟烈烈的武裝遊行。


  從京城到山東,已經惹出了那麼多的事情,十幾萬大軍和那群姦邪小人要真的進了江西,吃吃喝喝加上打家劫舍撈點兒外快,老百姓估計就不用活了。


  所以南京是最好的地點,反正皇帝陛下也玩了很久了,到南京后就別動了,免得四處折騰,況且南京也是帝都、特大城市,在這裡搞儀式也算有了面子,快點兒完事您就快點兒回去吧,大家都方便。


  朱厚照在行軍路上收到奏摺,看后沒多想,就交給了旁邊的江彬,詢問他的意見。


  江彬看懂了,他完全領會了王守仁的良苦用心,知道他為了百姓安寧,不願再起事端。


  然後他對朱厚照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絕對不可!」


  「千里迢迢帶領大軍到此,怎麼能夠空手而歸!」


  但是朱宸濠都被抓了,還能打誰呢?

  「把他放回鄱陽湖,陛下再抓一次!」


  如此缺心眼兒的主意都能想出來,也算壞得只剩渣了。


  朱厚照十分高興,他同意了江彬的提議。


  這是個十分陰毒的建議,其中包含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一旦皇帝和十萬大軍進入了江西,以戰後的混亂局面,其給養必然無法供應。養兵要管飯,沒飯吃了就會去搶,到時局勢必然混亂不堪。


  而最為混亂的時候,也就是最好的時機。


  這個處理意見很快傳到了王守仁的耳朵里,他驚呆了。


  他很清楚,這個方案極其兇險,如果照此執行,一場新的浩劫必然興起,那些好不容易躲過戰亂、生存下來的無辜百姓終將逃不過死亡的命運。


  可是怎麼辦呢?


  江彬的命令就是皇帝的命令,你能和皇帝講道理嗎?


  王守仁似乎再次走到了窮途末路,在初露寒意的秋夜,孤燈之下,他開始了緊張的思索。


  大軍就要來了,局勢已經無法控制,時間所剩無幾,必須想出辦法,必須想出辦法!

  但這次王守仁的智慧似乎沒有任何用處,他冥思苦想了一夜,也沒有想出方法。


  看來只剩下那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了,這也是他唯一的選擇——抗命。


  違抗聖命者,大逆!

  王守仁很清楚這一點,但他依然決定這樣做,去換取那些無辜百姓的生命。


  不能再等待了,帶上朱宸濠去南京,絕不能讓他們進入江西一步!

  我確信這樣做是正確的。


  正德十四年,九月,壬寅。


  王守仁帶領隨從,押解著朱宸濠,向著自己未知的命運踏出了第一步。


  覺悟

  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王守仁上路了,應該說,他作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但很快,王守仁就意識到,自己的這次無畏舉動可能並不能改變什麼。


  他突然發現,即使自己抗命離開地方,主動交出朱宸濠,也未必能夠保全江西百姓,萬一那幫孫子不依不饒,朱宸濠到手之後還是要去江西鬧事,那該怎麼辦?

  答案是沒辦法。


  可沒辦法的王守仁也只能繼續往前走,然而剛走到半路,他卻得到了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消息:皇帝陛下派出了一支先遣隊,日夜兼程向江西進發,已經抵達杭州。


  應該說,這事和王守仁關係不大,管他什麼先遣隊、游擊隊,反正到地方把人一交,之後回家往床上一躺,要殺要剮看著辦。


  可當王守仁聽見先遣隊負責人的名字的時候,他改變了主意。


  他決定去見一見這個人。


  這個關鍵的決定最終挽救了他,挽救了無數的無辜百姓。


  先遣隊的負責人是張永。


  對於這個人,我們並不陌生,他雖然經常干點兒壞事,不能算是個好人,卻也講道理、通情理,十年前就曾和楊一清通力合作,除掉了劉瑾。


  正是基於他的這些優良表現,王守仁相信張永還是一個有良心的人,他希望能夠爭取這個人,畢竟現在已經沒有別的指望了。


  正德十四年(1519)九月,丁未,王守仁帶著朱宸濠抵達杭州,立刻前往府邸拜會張永。


  據說當時王守仁沒帶任何禮物,是空著手去的,這倒也比較明智,按張永的級別和送禮檔次,王先生就算當了褲子也是送不起的。


  他沒權也沒錢,卻準備爭取權宦張永的支持——憑藉他的勇氣和執著。


  畢竟是個巡撫,看門的也不敢大意,立刻通報了張永。


  正當他在門口考慮見面措辭的時候,卻得到了一個意外的答覆:不見!

  張永不是傻瓜,他知道王守仁來幹什麼,想幹什麼,這麼大的一個黑鍋,他是不會背的。


  看門的二話不說,立馬把大門關上了。


  面對著緊閉的大門,王守仁似乎明白了什麼,但他並沒有退縮。


  他不再接著敲門,卻退後了幾步,大聲喊出了他的憤怒:

  「我是王守仁,為黎民百姓而來!開門見我!」


  飽含悲憤與力量的聲音穿透了沉默的大門,回蕩在空曠的庭院中,震動著院中每一個人。


  大門打開了。


  張永終於出現在王守仁的眼前,但他似乎並不打算和這位王先生交朋友,只是漫不經心地問道:


  「王巡撫來幹什麼?」


  王守仁並不在意對方的冷淡態度,他用十分誠懇的語氣說出了發自肺腑的話:

  「江西的百姓久經朱宸濠的壓榨,又經歷了叛亂,還遇上了天災(兵亂繼以天旱),而今大軍執意要去江西,兵餉糧草絕難供應,到時民變再起,天下必將大亂!蒼生何辜!」


  「張公公你深得皇上信任,望能勸聖駕返京,則江西幸甚,百姓幸甚!」


  然而,王守仁這番飽含深情的話卻並沒有能夠打動張永,對久經宦海的張太監來說,這些所謂的悲劇似乎並不重要。


  他仔細想了一會兒,面無表情地提出了他的要求:

  「進言自然可以,但是有一個條件。」


  「什麼條件?」


  張永用手指了指,試探地問道:「必須把那個人交給我,你願意嗎?」


  他口中所說的「那個人」,就是朱宸濠。因為對他而言,這是一件可以用來邀功的珍貴禮物。


  王守仁愣住了,半晌,他突然仰天大笑起來!

  在這陣突如其來的笑聲中,張永憤怒了,他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羞辱。


  於是他用飽含殺氣的口吻問道:

  「敢問王巡撫,有何可笑?」


  王守仁停住了笑聲,正色地回答道:

  「那個人自然是要交給張公公的,我要此人何用?」


  何用?你不知道可以請功領賞嗎?


  從張永那不解的眼神中,王守仁明白了他的疑惑。


  「在下起兵平叛,本為蒼生百姓,天下太平,如此而已。」


  王守仁十分真誠地作出了解釋,然後他低下頭,等待著張永的答覆。


  然而,這個答案卻讓張永陷入了更深的迷惑中,這個人孤身起兵,平定叛亂,事成之後卻不計功勞,不求富貴,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這對於張永來說,是一個很難理解的問題,當年他與楊一清合作剷除劉瑾,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劉瑾大權在握,與他水火不容,殺掉劉瑾,他才能夠獨掌宮中監權。沒有好處的事情,誰會去做?

  可是眼前的這個人似乎是個例外,他以一人之力建立不世奇功,卻心甘情願地將手中最大的戰利品拱手讓出,只是為了那些與他並不相識的普通百姓?

  張永閉上了眼睛,開始認真地思考,他想解開這個難解之謎,想了解眼前這個奇怪的人,想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許久之後,他睜開了眼睛,因為他已經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在爾虞我詐的一生中,他第一次開始相信: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品質叫正直,有一種人叫義士。


  「好吧,我來幫你。」


  盟友的力量


  王守仁略感意外地起身走出了張永的住處,但興奮已經涌滿他的身體,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朋友,一個足可信賴的盟友。


  這個朋友交得確實十分及時,因為不久之後,江彬又來找麻煩了。


  他也得知,王守仁已經帶著朱宸濠到了杭州,這麼大塊肥肉放在嘴邊,他立刻活泛起來。


  只要把朱宸濠搞到手,平叛之功就手到擒來!

  但顧及身份,總不能自己去找王守仁,考慮再三,他決定派一個錦衣衛去杭州要人。


  江彬充滿了期待,而接到命令的錦衣衛也十分高興,因為在衙門差事里,這種奉命找下級官員要人要物的工作最有油水可撈,不但可以耍威風,還能趁機敲一筆,如果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故意找茬兒,回去再狠狠告上一狀,讓你想哭都沒眼淚。


  可是找王守仁先生要錢,那是相當艱難的。


  王守仁聽說有錦衣衛來要人,便推辭不見,表示人已經送到了張永那裡,你有種就自己去要人吧。


  錦衣衛先生自然不敢去找張永,人要不到,他卻也不走,那意思很明白,你得表示表示才行。


  王守仁沒有錢,即使有錢他也不想給。


  但是礙於面子,他還是給了點兒錢——五兩銀子。


  沒錯,就是五兩。錦衣衛看著這點兒銀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極為憤怒,把銀子砸在地上,揚長而去。


  這下王守仁先生有大麻煩了,得罪了這位仁兄,他回去之後自然會顛倒黑白,極盡能力攻擊詆毀,必欲除之而後快。


  可是事到如今,已經很難挽回了,即使送錢賠禮也未必有用。


  手下人十分擔心,王守仁卻怡然自得地告訴他們,他自有辦法讓這位錦衣衛不告黑狀。


  但他似乎並不打算送錢,也不想賠禮,只是安安心心地一覺睡到天亮,悠閑地洗漱完畢,等著那位錦衣衛上門。


  不久,這位仁兄果然來了,他雖是錦衣衛,但按照品級,他是王守仁的下級,按照官場規矩,他應該來辭行。


  王守仁正站在庭院里等待著他,看著這個不懂規矩的「鐵公雞」,錦衣衛先生正想說兩句難聽的話,卻見王守仁先生三步並作兩步,走到了自己跟前。


  王守仁真誠地拉著他的手,深情地說道:

  「我當年曾經蹲過貴部門的監獄(即正德五年那一次),老兄的同仁也見過不少,卻是第一次見到老兄你這樣的好人啊!」


  這幾句莫名其妙的話徹底打蒙了錦衣衛,他獃獃地看著王守仁,啞口無言。


  「我怕閣下來去辛苦,特備薄禮(確實夠薄),沒想到閣下竟如此廉潔,居然分文不取!我這個人沒有別的用處,就是會寫文章,今後必定為閣下寫一篇文章,讓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閣下的高風亮節!」


  錦衣衛踉踉蹌蹌地走了,唯恐在這裡多待一分鐘,這次他是徹底服了,心服口服。


  其實錦衣衛大人也不是笨蛋,他十分清楚,王守仁是在拿他開涮,但他發現自己竟然發不得脾氣!因為在王守仁的那幾句話中,也隱含著殺機。


  所謂「閣下如此廉潔」,是給他台階下,顧及他的面子,這是軟的。


  所謂「我沒有別的長處就是會寫文章」云云,是在警告他,你要敢亂來,就寫一篇罵你的文字,讓天下人都知道你的惡行。這是硬的。


  軟硬兼施之下,豈有不畏懼者?

  王守仁清正廉潔,不願送禮,但麻煩一樣會自動找上門。面對著要麼送禮,要麼挨整的困局,王守仁用一種近乎完美的方法解決了問題。他堅持了原則,也躲過了麻煩。


  如果你還不理解什麼是「知行合一」,那麼我來告訴你,這個故事就是「知行合一」。


  錦衣衛先生哭喪著臉,給江彬帶回了那個讓他失望的消息——人已經被張永搶走了。


  江彬氣急敗壞,但他很明白,張永先生惹不得,要是撕破了臉,自己也沒好果子吃,想來想去,只能拿王守仁出氣。


  於是這個小人開始編造謠言,說什麼王守仁與朱宸濠本來是一夥的,因為王守仁怕事情不成功,才臨時起兵之類的鬼話,還派人四處傳播,混淆視聽。


  這話雖然荒誕不經,但要是傳到朱厚照的耳朵里,王守仁先生還是很麻煩的。關鍵時刻,張永挺身而出。


  他向朱厚照說明了來龍去脈,並氣憤地說道:

  「王守仁如此忠臣,國之棟樑,為何要受到如此中傷?天理何在!」


  朱厚照雖然喜歡玩,不服管,卻也是懂道理的。


  所以當江彬來到朱厚照面前,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王守仁的「罪行」后,只得到了一句回答:

  「你給我記住,這種話今後少講!」


  還沒等江彬反應過來,朱厚照又給了他一悶棍:


  「王守仁立刻復命,即日起為江西巡撫,按時到任,不得有誤。」


  被領導罵得狗血淋頭的江彬退了出去,估計他這輩子也不會再打小報告了。


  以德服人

  其實江彬一直是個運氣不錯的人,他大字不識幾個,從小所學專業是打架鬥毆,偏偏跟對了老闆,頓時飛黃騰達,一發不可收拾。楊廷和對他客客氣氣,張永不敢招惹他,錢寧被他關進牢房,混到這個地步,也算是到頭了。


  直到他碰見了王守仁。


  費盡心思想奪人功勞,卻是竹籃打水,打小報告挖坑設圈套,最後自己掉了進去。


  失敗,極其失敗。


  到了這個地步,也該知難而退了吧,可是江彬同志偏不,他一定要和王守仁斗到底。考慮到皇帝面前有張永護著他,江彬決定轉移戰場,到江西去整王守仁。


  惡人做到江彬這個程度,也算到頭了。不過這一次,他確實佔據了先機。


  當王守仁接到旨意,準備回到南昌就任的時候,江彬已經派遣他的同黨張忠等人率領部分京軍進入了江西。


  這位張忠剛到南昌,就做了一件很惡毒的事情,他竟然逮捕了伍文定,把他捆了起來,要他交代所謂的罪行。


  可伍文定豈是好欺負的?他也不講客套,剛被綁住就跳起來大罵:


  「老子爹娘老婆都不管,為國家平叛,有什麼罪?!你們這幫人都是在皇上跟前混飯吃的,竟然冤枉忠良,想給朱宸濠報仇嗎?如此看來,你們也是反賊同黨,該殺!」


  這句話那是相當厲害,反賊的黑鍋誰敢背?張忠嚇得不行,最終也沒敢把伍文定怎麼樣。


  看著從伍文定這裡撈不到什麼東西,他們靈機一動,開始詢問朱宸濠的同黨,希望從他們那裡得到王守仁協同叛亂的口供。


  事實證明,反賊也比這幫人渣有道德,無論他們怎麼問,卻始終沒有一個人冤枉王守仁。


  同時,張忠還鼓動手下的京軍,天天在南昌街頭尋釁鬧事,希望挑起事端。本地官員雖然儘力維護,但情況仍然很糟,人心日漸不穩,眼看要失去控制,釀成大亂。


  在這關鍵時刻,王守仁回來了。


  張忠終於找到了目標,他找來了上百名士兵,分成三班倒,天天站在王守仁的家門口,只干一件事情——罵人。


  這幫京城來的丘八都是老兵痞,罵人極其難聽,而且還指名道姓,污穢到了極點。


  王守仁的隨從和下屬們每每聽到這些話,都極為憤怒,準備找人收拾張忠。


  然而,王守仁反對,他明白張忠的企圖就是挑起是非,現在必須保持冷靜。


  他採取了一種完全不同的處理方法,非但不跟京軍計較,還善待他們,病了給葯,死了給棺材,也從來不排擠、歧視他們,本地人吃什麼,就給他們吃什麼。


  沒有人給京軍們上思想教育課,但他們親身經歷的一切都在不斷地告訴他們:王守仁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慢慢地,沒有人再去搗亂胡說八道,也沒有人再去尋釁滋事,張忠催促多次,鼓動挑撥,卻始終無人響應。


  王守仁又用他那無比的人格魅力避免了一次可能發生的災難。


  京軍們大多沒有讀過什麼書,很多人原先還是流氓地痞出身,但王守仁用他的行動證明,這些准流氓也是講道理、有人性的。


  可是張忠先生是不講道理、沒有人性的,他連流氓都不如,為了陷害王守仁,他挖空了心思四處尋找王守仁的工作漏洞,終於有一天,他覺得自己找到了。


  於是他立刻找來了王守仁。


  「朱宸濠在南昌經營多年,家產應該有很多吧?」張忠得意地發問。


  王守仁平靜地看了他一眼:

  「是的。」


  好,要的就是這句話。


  「既然如此,為何抄家所得如此之少,錢都到哪裡去了?!」


  面對錶情兇惡的張忠,王守仁開始做認真思考狀,然後擺出了一個恍然大悟的表情:


  「張公公(張忠是太監),實在對不住,正好這件事要和你商量,我在朱宸濠那裡找出來一本賬,上面有這些財物的去向記載,還列有很多收錢的人名,張公公要不要看一看?」


  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張忠渾身打了個哆嗦,立刻就不言語了。


  因為他知道,這本賬本上必然有一個名字叫張忠。


  說起這本賬,實在是朱宸濠人生中少有的得意之作,以前他曾多次到京城,四處送錢送物,十分之大方,李士實看著都覺得心疼,曾勸他,即使有錢也不能這麼花,應該省著點兒。


  朱宸濠卻得意地笑了:

  「你知道什麼,我不過是給錢臨時找個倉庫而已(寄之庫耳),到時候自然會拿回來的。」


  朱宸濠實在是個黑吃黑的高手,他的意思很簡單,等到將來他奪了江山做皇帝,就可以把這些行賄的錢再收回來。連造反都打算要做無本生意,真可謂是官場中的極品,流氓中的流氓。


  為了到時候要錢方便,他每送一筆錢,就會記下詳細的時間、地點、人物,久而久之,就有了這一本賬本。


  後來這本要命的賬本就落入了王守仁先生的手裡,成為了他的日常讀物之一。


  張忠看著王守仁臉上那急切企盼回答的表情,哭笑不得,手足無措,過了很久才支支吾吾地說道:


  「不必了,我信得過王先生。」


  「真的不用嗎?」王守仁的表情十分誠懇。


  「不用,不用,我就是隨便問問而已。」


  張忠從此陷入了長期的抑鬱狀態,作為宮中的高級太監、江彬的死黨,他還沒有吃過這麼大的虧。


  一定要報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