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武林大會

  如果你還在等待著名門正派的出現,恐怕就只能失望而歸了,因為此時江湖的情形完全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年頭沒有好人了

  要說這成化年間的朝政,用一個詞就可以完美地概括和形容——一塌糊塗。


  這一點也不奇怪,朱見深同志的領導水平實在對不起人,他連自己的老婆都管不住,怎麼管得住身邊的秘書們?

  在這種情況下,成化年間的政治頓時變得異彩紛呈,黑暗無比,而湧現出的各個政治流派更是多姿多彩,百花齊放,聚集在這個混亂的江湖中,召開了一場花招層出不窮、犯規屢禁不止的武林大會。


  下面我們開始介紹參加武林大會的各大門派(排名不分先後)。


  春派

  全稱:春藥研究派。


  掌門:梁芳。


  門下弟子構成:術士、番僧。


  獨門絕技:化學物品研究(春藥,現俗稱偉哥)、生理衛生知識研究;

  仙派

  全稱:修道成仙派。


  掌門:李孜省。


  門下弟子構成:和尚、道士。


  獨門絕技:煉丹(屬化學門類)、修道;

  監派

  全稱:內監宦官派。


  掌門:汪直、尚銘。


  門下弟子構成:太監。


  獨門絕技:地下工作(特務)、打小報告;

  後派

  全稱:後宮老婆派。


  掌門:萬貴妃。


  門下弟子構成:宮女、太監、外戚。


  獨門絕技:一哭二鬧三上吊(此絕技經過長期演變,現已普及使用);


  混派

  全稱:混日子派。


  掌門:萬安。


  門下弟子構成:文官集團。


  獨門絕技:混日子、彈劾(告狀);

  這就是當時縱橫江湖的五大門派,要訴說他們的來歷瓜葛,您且上坐,聽我慢慢道來:


  什麼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話說兩千多年前絕世高手嬴政一統武林,榮任第一任武林盟主之後,江湖便陷入了眾派林立、腥風血雨的光輝歲月。


  在眾多的門派中,資格最老、水平最高的是兩大門派——監派和後派。


  這兩派的地位大致相當於少林和武當。其中後派的歷史學名叫做外戚,監派的歷史學名叫權閹。


  兩派雖然都服從武林盟主(皇帝)的調遣,但從掛牌子成立那天起,就是不共戴天的死敵,此消彼長,你死我活,幾千年來就沒消停過,而兩派門中也都是高手輩出。


  比如監派的趙高、單超、李輔國、魚朝恩以及後派的呂后、楊堅、韋后等人,全部都是縱橫一時的高人,為本派爭得了極大的榮譽。兩派在鬥爭之餘,偶爾也會攜手合作。一旦這種情況出現,武林盟主便會趁機渾水摸魚,不斷在兩派間挑起是非,以維護自己的盟主地位。


  當然了,有時候如果盟主武功不高,也有可能被這兩派的高手取而代之,如楊堅就成功地脫離後派,成為新的武林盟主。


  到了成化年間,這一情況並沒有改變,後派和監派仍然水火不容,而其他門派也趁此機會,開張的開張,壯大的壯大,這就是我們之前介紹過的另外三派。


  春派是後派的附屬門派,春派掌門人梁芳原先是後派掌門萬貴妃的物品採購員,由於膽大心黑,敢於中飽私囊、貪污公款,工作幹得十分出色,被提拔為春派掌門,自立門戶。


  這裡還要表揚一下樑芳同志的刻苦認真態度,大家知道他是研究春藥的,但他干這行也真不容易,因為他本人是個宦官,在看得見吃不著且理論脫離實際的情況下,能夠如此賣力工作,著實體現了卓越的鑽研精神和職業素養。


  這是春派,下面我們說仙派。


  仙派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派別,該門派最出名的人物應該就是秦朝那個據說去了日本留學的徐福。而到了成化朝,仙派也出人頭地了,該派掌門李孜省原先在江西衙門裡當小公務員,後來改行去京城北漂,順便也干點詐騙的活兒。


  後來他在行騙過程中遇見了春派掌門梁芳,就當了梁掌門的隨從,而梁掌門對他也甚是欣賞,支持他另立門戶,發揮特長,為盟主朱見深煉丹修道,從而一舉打響了仙派的威名。


  接著是鼎鼎大名的監派,此派在明代極為興盛,前有鄭和、王振,後有劉瑾、魏忠賢,可謂人才濟濟,而在成化朝,這一派卻出現了分裂。


  如同華山派有氣宗和劍宗一樣,監派也分裂成了東監派和西監派,兩大掌門各行其是,彼此之間鬥爭激烈。東監派掌門尚銘根基深厚,秉承傳統,不斷壯大本派的傳統附屬企業——東廠,腳踏實地做好刺探情報、誣陷忠良的特務工作。


  而西監派掌門汪直,自從被韓雍大軍帶到京城,挨了一刀變成宦官之後,奮發圖強,打破傳統發展模式,積極進取(拍馬屁),努力爭取盟主朱見深的信任,並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創新精神在西安門開辦了西廠,他的辦廠準則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後派就不用多介紹了,成化年間的萬貴妃可謂一女當關,萬夫莫敵。她不但是後派掌門,還是武林盟主朱見深的老婆兼保姆,獨門招式枕頭風和枕頭狀橫掃武林,無人能擋。


  最後是混派,此派原叫臣派,本是與監派、後派齊名的大派,門下出過無數如李斯、霍光、房玄齡、王安石、三楊之類的絕頂高手,可是到了此任掌門萬安的手中,門庭冷清。萬掌門武藝稀鬆,除了堅持練習磕頭功和拍馬功之外,沒有什麼其他的本事,逐漸成為了後派和監派的附庸,直到十幾年後,這種情況才得到了改觀。


  綜上所述,成化年間的武林形勢是這樣的,後派和春派、仙派是同盟關係,可稱之為泛后陣營。監派內部存在矛盾,對外則與後派同盟敵對,最窩囊的是混派,無論監派後派它都不敢得罪,派如其名,只能乖乖地混日子。


  以上就是武林五大門派的情況,相信你已看得出,這些都是所謂的邪派。如果你還在等待著名門正派的出現,恐怕就只能失望而歸了,因為此時江湖的情形完全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

  這年頭,沒有好人了。


  五大門派關係圖

  五派風雲錄


  各派都到齊了,好戲也就該上演了。


  春派掌門梁芳,卓越的藥品批發商、物品採購商,他的發家之路主要有兩條,其一是送禮給萬貴妃,此外就是製造春藥送給皇帝,兩面討好,大家都喜歡他,所以在一段時間裡他十分得勢。


  他雖身為宦官,卻並非監派成員。當時的宦官首領司禮太監尚銘和懷恩都曾試圖收編他,梁芳的回答卻是:你算老幾?一邊涼快去吧。


  他仗著有人撐腰,大肆侵吞財物,朱見深同志的內藏原本有很多私房錢,可沒過幾年,就被這位仁兄用得乾乾淨淨,氣得盟主大人幾天吃不下飯。


  但梁掌門也有一個好處,由於他本人讀書少,沒什麼見識,和王振、魏忠賢等人比起來,檔次差得太遠,除了撈錢之外,也就是幫萬貴妃去後宮墮個胎,更大的壞事他也干不出來(不是不想,實在是水平不高)。他萬萬沒有料到,自己做過的最有影響的事情竟然是招募了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後來的仙派掌門李孜省。


  如果要問五派中誰最受朱見深的寵信,估計很多人會回答是後派或者監派,但實際上,朱見深最看重的恰恰是這個不起眼的仙派掌門李孜省。


  對這一點,實在不必吃驚,朱見深的心聲可以明確地告訴我們原因:

  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春藥也好,耳目也好,老婆也好,只要有這條命在,隨時都可以再找。


  生命是最寶貴的,朱見深明智地認識到了這一點。


  所以,號稱可以長生不老的李孜省自然成了朱見深的寵臣,而他本人也可謂再接再厲,不滿足於用修道成仙糊弄盟主,在煉丹的同時還在生產線上加入了副產品——春藥,開始搶自己老領導梁掌門的生意。


  這樣一來,多面手李孜省就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混派的掌門萬安和大弟子劉吉、二弟子彭華都是靠他的關係才進入內閣,做大官的。


  可這位掌門並不滿足,他還打算跨行業發展,竟然把手伸到了特務工作上,自己組織人員為盟主大人探聽消息。這下子可算是捅了馬蜂窩,東廠西廠的眾多特務都眼巴巴地靠著這行吃飯呢,你李孜省算是個什麼東西?!竟然敢打破壟斷,搞競爭!


  監派掌門尚銘、汪直捲起褲腿,抄起傢伙,準備向這個無名小卒發動進攻。


  可是鬥爭的結果是他們意想不到的。


  李孜省和太監的鬥爭就放到後面吧,先說其他兩個門派。


  後派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萬貴妃仍然過著她的日子,三天兩頭巡視後宮,然後心有不甘地凝視著太子東宮的方向,僅此而已。


  下面輪到混派出場了,我個人認為,這是最有趣的一個門派。


  在成化五年(1469)之前,內閣是一個莊嚴神聖的地方,那時的內閣成員是商輅和彭時。


  商輅也算是老熟人了,早在北京保衛戰時,他就露了一次臉,站出來支持于謙的主張,但他更出名的還是他的考試成績——連中三元。想當初鄉試發榜的時候,榜剛剛貼出來,人家還在瞪大眼睛找名字,他隨便看了一眼,就打道回府睡覺去了。同鄉問他怎麼不找自己的名字,他若無其事地指著榜單說道:


  「費那工夫幹啥,排最上面那個不就是我嗎!」


  除去靖難時被朱棣打擊報復、刪去名字的黃觀,他是明代唯一一個完成這一高難度動作的人。事實證明,他的為官也十分優秀,而彭時也是狀元出身,為官清正,在他們的帶領下,大明帝國有條不紊地向前行進。


  就在這個時候,萬安進入了內閣。


  萬安,四川眉州人,正統十三年進士。這位仁兄書讀得很好,當年高考全國第四名,位居二甲第一,可惜從他後來的表現看,他實在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高分低能的典型代表。


  他入閣后,不理政務,只是一門心思地干成了一件事——拉關係。他充分地使用了自己的姓氏資源,竟然和萬貴妃拉上了親戚。


  什麼親戚呢?


  據萬安同志自己講,萬貴妃的弟弟的老婆的母親的妹妹是他的妾,這可是了不得的近親啊!


  於是他跑到萬貴妃的弟弟家,聲淚俱下地認了這門親事,並光榮地宣布:我萬安終於找到親人了!


  無論親戚是真是假,萬安確實獲得了提升的機會。成化十四年(1478),商輅退休回家,萬安成了內閣首輔。


  從此,在他的「英明」領導下,文官團體的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混派時代。


  外號黨


  混派與別派不同,承蒙江湖各位人物看得起,混派的許多精英都被賦予了外號。叫起來甚是響亮,不可不仔細談談。


  混派掌門萬安,江湖人送外號「萬歲閣老」。


  成化七年(1471),萬安和內閣其他兩名成員商輅、彭時前去拜見朱見深,商討國家大事。彭時開口剛談了幾件事,正說到興頭上,突然聽見旁邊大呼一聲:

  「萬歲!」


  回頭一看,萬掌門已經跪在地上磕頭了。


  商輅、彭時瞠目結舌,待了一會兒,無奈地嘆了口氣,也跪了下來,磕頭叫道:

  「萬歲!」


  這奇怪的一幕之所以會發生,完全是因為萬安的那一聲萬歲,這關係到一個嚴肅的禮儀問題。


  在清代,官員之間商談事情,若端起茶杯,就意味著本人不想再談,請你走人,即所謂端茶送客。


  而明代面聖也有著一套禮儀,朝見完畢,口呼萬歲,這意思就是皇上再見,俺們下次再來。


  萬掌門不知是不是急著上茅房,沒等談幾句,匆匆忙忙地喊了再見,搞得內閣極為尷尬,成為了滿朝文武的笑柄,故而有了這個光榮的稱號「萬歲閣老」。


  混派大弟子劉吉 江湖人送外號「劉棉花」


  劉吉,河北人,正統十三年進士,是萬掌門的同期同學,成化十一年成為內閣成員。這人品行和萬安差不多,但還有一點要強於萬安——臉皮更厚。


  明代彈劾成風,言官也喜歡管閑事,劉吉這種人自然成了言官們的主要攻擊對象。可這位仁兄心理承受力好,言官說了什麼權當沒有聽見,所以江湖朋友送他一個雅號「劉棉花」。


  參考消息


  「劉棉花」的反抗

  劉棉花這個外號用來形容劉吉非常貼切,但也正因為被人戳到了痛處,劉吉十分生氣。反覆琢磨之後,他認為這個外號極有可能是某些屢考不中的舉子的泄憤之作。義憤填膺之下,劉棉花寫了一封奏書,建議以後會試三次不中者,不得再考。沒想到這一規定居然得到了皇帝的批准,並延續了明清兩代,一直到2001年我國取消高考年齡和次數限制之後,才算徹底終結。


  何意?


  棉花者,不怕彈也!

  混派跟班小弟倪進賢 江湖人送外號「洗鳥御史」


  倪進賢,安徽人,半文盲,拜入萬掌門門下,系關門弟子,身無長物,卻有著一個祖傳秘方,據說配成藥粉溶於水后,可以治療ED(學名)。萬掌門估計親身試驗過,所以一喜之下,讓這位兄台幹了個御史。


  要是換在今天,他大可不必去幹什麼御史,投身醫藥界,必定能興旺同類行業,勝過輝瑞公司,為國爭光。


  考慮到他對萬掌門的巨大貢獻,江湖朋友十分尊敬地送給他一個外號「洗鳥御史」。


  內閣中碩果僅存的劉翊,基本上也是每天混日子。至於下面的六部尚書,著實不愧為混派的優秀弟子,秉承門派章程,每日坐在衙門裡喝茶聊天,啥事也不幹,嚴格遵守門規。


  由於成化內閣及各部官員的優異表現,人民大眾特別授予他們集體榮譽稱號:

  內閣三成員集體獲得「紙糊三閣老」光榮稱號。


  六部尚書集體獲得「泥塑六尚書」光榮稱號。


  這是群眾給予他們的肯定。


  嘆服,嘆服,都是些什麼玩意兒!


  下面我們講最後一個門派——監派,之所以把它留在最後講,是因為成化年間最大的黑幕、最狠毒的人物都由此派而起,卻也由此派而滅。


  汪直的奮鬥史

  在韓雍帶回來那一大群俘虜中,汪直並不是一個顯眼的人,也沒什麼特長,咔嚓之後老老實實地做了宦官。不過他的運氣很好,在宦官培訓完畢分配時,他有幸被分到了後宮侍候皇帝的一位妃嬪——萬貴妃。


  事實證明,雖然汪直沒有啥才藝技術,但他的服務態度是十分端正的,服務水平也很高,哄得萬貴妃十分開心,一來二去,萬貴妃就推薦汪直到朱見深那裡繼續培養深造,而汪直也著實不負眾望,步步高升,最終成為了御馬監的太監。


  我們曾經介紹過,御馬監是僅次於司禮監的重要部門,能爬到這個位置,可以說已經是宦官中的成功人士了。可是汪直並不滿足,他又把手伸向了皇宮內最為神秘的太監管理機構——東廠。


  汪直自發組織人外出打探消息,彙報京城及各地的一舉一動,表現自己的情報收集能力,就是希望朱見深能夠把東廠的控制權交給他。一時之間,京城內外四處都是汪直的便衣密探,沒日沒夜地打探消息,抓人關人,勢頭非常之猛。


  有了這些「政績」,汪直便得意洋洋地去向朱見深彙報,準備接手東廠這個明朝最大的特務組織,干一把地下工作。


  盟主大人聽取了他的報告,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表示希望他繼續努力,可盟主似乎講上了癮,在上面長篇大論,講得頭頭是道,就是不說關鍵問題。汪直跪得腿發麻,終於忍不住插話:


  「皇上,東廠的事情應如何辦理?」


  盟主被打斷了發言,卻並不生氣,只是笑著擺擺手說道:


  「那個人幹得還不錯,就這樣吧。」


  汪直的東廠夢想就此破滅。


  盟主口中的「那個人」就是現任東廠掌印太監尚銘,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


  尚銘入宮很早,辦事十分利落,性格極其謹慎(注意這個特點),東廠在他的手下搞得有聲有色,為了擴大財源,他還干起了副業——綁票敲詐。


  尚掌門有一個公認的閃光點——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對他的副業也是如此。他一上任,就搞了一個花名冊,上面一五一十地記載了京城各大富戶的地址、家庭環境,並就財富多少列出了排行榜。


  同時他還有著紮實的哲學功底,始終堅信世界是一個聯繫的整體,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聯繫的,每當東廠有了案件,他都會把這些富戶和案件聯繫起來,並且逐個上門抓人,關進大牢,讓家人拿贖金來才放人。


  這實在是一件十分缺德的事情,但出人意料的是,雖然他一直這樣干,名聲卻還不錯,許多人談到他還時有誇獎,著實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


  這是因為尚掌門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講究誠信。他雖然綁票,卻從不虐待人質,而且錢到放人,從不撕票,和他打過交道的人質家屬也不禁如此感嘆:收錢就辦事,是個實誠人啊。


  此外他雖然劫富不濟貧,卻也不害貧,從來都只在富戶身上動手,不惹普通百姓,在中下層群眾中間很有口碑。他資歷很高,卻從不欺負後輩,人緣很好,還經常給盟主大人和後宮萬掌門送禮,群眾關係也不錯。


  這樣的一個人,汪直自然是扳不動的。


  可是汪直實在是一個很執著的人,他下定決心要打破尚銘的壟斷,開創特務工作的新局面。禁不住他的反覆要求,成化十三年(1477),朱見深終於特批汪直開辦新型企業——西廠。


  新官上任的汪直對此傾注了全部的心力,他立刻頒布了廠規和指導方針,大致可以概括為:

  東廠害不了的,我們害;東廠整不死的,我們整;東廠做不到的,我們做!


  此後,西廠特務就成了死亡的代名詞,他們比東廠手段更為狠毒,一般百姓進了西廠幾乎就等同於進了鬼門關,壓根兒就別想活著出來。京城上下人心惶惶,談虎色變。


  西廠夜以繼日辛勤工作,可不久之後,汪直卻鬱悶地發現,無論業績還是名聲,他的西廠始終趕不上東廠。這是很自然的,畢竟東廠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特務文化積澱,短時間內西廠確實望塵莫及。


  汪直是一個不服輸的人,他不願意屈居在尚銘之下,也不願意等待,為改變這一局面,他發動下屬提合理化建議,並虛心採納意見。


  很快,一個下屬給他出了一個主意,要想快點壓過東廠,就得解決幾個重量級的人物,這樣才能短時間內打出威信,打響西廠品牌。


  事後證明,這是個餿主意。


  可是汪直卻覺得這個建議十分好,立刻準備付諸實施。


  錦衣衛、東西廠所在地

  方針已經確定,那麼拿誰開刀呢?

  汪直冥思苦想,終於找到了一個當時誰也不敢惹的人物,他決定首開先例,用來樹立自己的威信。


  這位即將倒霉的仁兄叫覃力鵬,也是個太監,他雖然不在京城。卻是除汪直外,地位僅次於司禮太監懷恩和東廠太監尚銘的第三號人物,時任南京鎮守太監。


  明代雖然遷都北京,但南京依然是明朝都城。南京鎮守太監向來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職位,而且覃力鵬背景深厚,和許多皇親國戚都有私人關係,雖然經常違法,卻從來沒有人敢找他的麻煩。


  可是這次汪直決定麻煩一下他,雖然同是太監,但為了西廠的品牌,只好犧牲老兄你了。


  他打定主意,馬上動起手來,收集了很多覃力鵬的罪證(那是相當容易),東扯西拉的,竟然搞出一個罪當斬首的結論。


  覃力鵬萬沒想到,汪直竟敢拿他開刀,可這位仁兄也實在不是好欺負的,他連夜派人入京,做了一番工作,結果大事化小,被批評了兩句也就算了。


  汪直沒有打垮覃力鵬,卻也得到了朱見深的表揚,被授予敢於辦事、公正無私的稱號。受到領導稱讚的汪直頓時精神煥發,接連搞出了幾件莫名其妙的事情。


  首先是幾個刑部官員,剛剛從外地出差回來,一進京城就被西廠的人逮捕,放進牢里猛打了一頓,也不說他們犯了什麼法,就又被釋放出獄。搞得這幾個人稀里糊塗,還以為是在做夢。


  之後是一個外地的布政使進京辦事,還沒等找地方住下,也被西廠的人拉去打了一頓,吃了幾天牢飯。


  這當然都是汪直指使的,他的行為看似很難理解,其實只是想證明一點:

  他能夠在任何時間,以任何理由,解決任何人。


  此時的汪直內有皇帝的寵信,外有西廠的爪牙,在很多人看來,他已經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成功太監。


  可是汪直並不這樣認為:


  成功?我才剛上路哎。


  他沒有滿足於目前的業績,謙虛地認為還需要不斷地進步,為了更好地確定自己的權威,他決定尋找第二個重點打擊的目標。不久后,他找到了。


  參考消息


  覃力鵬的把柄

  覃力鵬被汪直抓到的把柄,其實還真的是論斬的罪:一為販賣私鹽,一為殺死朝廷命官。一次進京朝貢后,覃力鵬以百艘船載私鹽,還沿途騷擾官民。船隊路過武城縣時,遭到了當地典史的盤問。覃力鵬當即火氣驟增,大打出手,結果一人被殺死,還有一人掉了牙。但讓汪直失望的是,儘管此案已經牽扯到了明朝視為根本的鹽運,覃力鵬竟然毫髮未傷,只是挨了區區幾句斥責就過關了。雖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但汪直卻因此意外得了個懲奸的美名。


  這次被盯上的人叫做楊曄。他本人雖然只是個小官,名氣不大,卻也不是等閑之輩,他的曾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楊」中的楊榮。由於在家惹了麻煩,他和他的父親楊泰一同來到京城暫住。


  對汪直來說,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這一次,他準備大幹一場。


  當然,他不會想到,這件事情最終也解決了他自己。


  汪直派人逮捕了楊曄和他的父親楊泰,關進了大牢。


  在牢里,汪直耍起了流氓。他下達命令,給楊曄表演了東廠樂隊的拿手節目「彈琵琶」。


  所謂「彈琵琶」,並不是演奏音樂,而是一種獨特的行為藝術。具體說來,就是用利刃去剃人的肋骨,據說行刑之時痛苦萬分,足可以讓你後悔生出來。這一招當年開國時老朱也沒想出來,是東廠的獨立發明創造。


  可憐楊曄先生,足足被彈了三次,體力不支,竟然就死在了監獄里。


  汪直卻並不肯善罷甘休,一定要把事情做絕,他接著安插罪名,判處楊曄的父親楊泰死刑,斬首。


  此時的西廠也已經囂張到了頂點,比如楊曄的叔父楊仕偉,時任兵部主事(正處級),西廠沒有辦理任何法律手續,逮捕證也沒一張,就跑到他家裡去抓人,半夜三更,搞得雞飛狗跳。住在旁邊的翰林侍講陳音聽見動靜,十分惱火,拿出官老爺的派頭,隔著牆大喝一聲:

  「你們這樣胡作非為,不怕王法嗎?!」


  可對面的西廠特務倒頗有點幽默感,也隔牆答了一句:

  「你又是什麼人,不怕西廠嗎?!」


  事情鬧大了,汪直卻滿不在乎,畢竟楊曄本人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人物,可後來事情的發展徹底打破了他的幻想。


  他沒有想到,雖然楊榮已經死去多年,但威信很高,是文官集團的楷模,他的子孫出了事,大臣們怎肯甘休!


  第一個做出反應的是內閣首輔商輅,他派人查明了楊曄的冤情,召集內閣開會,痛斥汪直的罪行,並寫了一封奏摺給朱見深,要求廢除西廠,罷免汪直,其中有一句非常厲害的話:

  「不驅逐汪直,天下遲早大亂!」


  朱見深發怒了,他雖然脾氣溫和,看到這句話也氣得不行,大叫道:


  「用一個太監,也會天下大亂嗎?!」


  他十分激動,立刻叫來身邊的人,傳達了他的口諭:


  「讓商輅明白回話,到底是誰指使他的!主謀是誰!」


  朱見深很少發火,但發起火來絕不善罷甘休,按照常理,商輅要吃大苦頭了。


  但他這次的運氣實在不錯,因為奉命傳旨的人,是司禮太監懷恩。


  懷恩,山東人,本姓戴,宣德年間,因父親涉罪抄家,他被逼入宮成為宦官,改名懷恩,歷經三朝,最終成為了手握重權的司禮太監。


  這是一個十分關鍵的人物,正是他多次挽救了時局,並在最後時刻力挽狂瀾,將朱祐樘送上了皇位。


  懷恩奉旨出發了,他剛剛領教了朱見深的怒火,卻沒有想到,在內閣等待著他的,是另一個更為憤怒的人。


  懷恩來到內閣,剛好商輅、劉吉、萬安等人都在,他便二話不說,傳達了朱見深的口諭:


  「奏摺是誰寫的,何人指使?!」


  這是兩句十分嚴厲的問話,說明皇帝生氣了,後果很嚴重,可商輅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不但沒有絲毫畏懼,反而拍案而起,大聲說道:

  「奏摺是我寫的,也是我主使的,那又如何!你就這樣回復皇上好了!


  「汪直不過是個太監,竟然敢私自關押處死朝廷官員,擅自調動邊關將領和內宮人員,讓他這樣放肆下去,天下必定大亂!不除汪直,王法何在!」


  參考消息


  內臣典範:懷恩


  朱見深小時候因為長期生活在密閉空間,語言上的協調能力一直不大好,說穿了就是磕巴、口吃,所以跟別人交流總是有困難。周太後派從小伺候在身邊的懷恩做了他的貼身太監。懷恩也不負重託,朱見深寵信奸佞,常常誤傷好人,他就屢次冒死救了被誣陷的朝官。因為他在內臣中很有聲望,輩分又高,連梁芳等也避忌三分。朱樘即位后,他被召回京中,更加忠心地輔佐孝宗,遂成就了一代中興明君。


  商輅這一激動,內閣的全體成員也跟著激動起來,你一言我一語大有鬧事的苗頭。


  關鍵時刻,懷恩保持了鎮定,他安撫了商輅等人,即刻緊急回復朱見深,轉述了商輅的回復,希望朱見深認真考慮。


  聽完了懷恩的彙報,朱見深感到了一絲恐懼,他意識到,商輅是對的,汪直已經成為了一個有威脅的人,必須採取行動了。


  不久之後,朱見深下諭,罷免了西廠,將汪直逐回御馬監。


  對於內閣來說,這是一次了不起的勝利,商輅等人彈冠相慶,高興萬分。


  但與此同時,御馬監太監汪直卻並不沮喪,因為他十分清楚,軟弱的朱見深不會堅持多久,他仍然需要自己,不久之後,他就能回到原來的位置。


  汪直的疏忽


  汪直是對的。


  對於朱見深而言,正確還是錯誤、忠臣或是奸臣,都並不是那麼重要,童年時候的經歷給朱見深打下了深刻的烙印——過得舒舒服服就好。


  所以他需要的並不是在背上刻字的武將,也不是在朝廷上罵人的文官,他只喜歡一種人——聽話的人。


  汪直是一個聽話的人,不但老老實實地伺候朱見深,還能夠提供各種娛樂服務,這樣的人上級自然不會讓他閑太久。


  於是不久之後,西廠重新開張,汪直也成了新任廠長。


  汪直又一次達到了他太監生涯的頂峰。


  然而不久之後,他就犯了一個錯誤,一個他的先輩曾經犯過的錯誤。


  和王振一樣,汪直也有著一個橫刀立馬的夢想。


  既然是個太監,就應該踏踏實實地干好這份有前途的工作,可汪直先生偏偏要出風頭,但問題是當時邊界比較平靜,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汪直貫徹了新的邊防方針:人不犯我,我也犯人。


  事實證明,汪直確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孬種,他所謂的進攻不過是殺掉人家進貢使者,或是趁人家大人不在家的時候去騷擾一下老少婦孺。等人家來報復了,他又成了和平主義者,一溜煙地就逃了。可經過他這麼三下兩下胡搞,韃靼和遼東各部落真的被惹火了,不斷地到明朝邊界找麻煩。


  朱見深納悶了,原本平安無事的邊境突然四處傳來戰報,他沒有相信汪直的鬼話,而是自己派人出去打聽,這才發現原來所有的事情都是汪直惹出來的,這下他火大了。


  朱見深同志要求不高,只想老婆孩子熱炕頭,過兩天安逸日子,沒事研究一下金丹、春藥之類的化學製造,可是汪直偏偏不讓他消停,他開始對汪直不滿了。


  這種情緒很快被兩個人察覺到了,他們決定利用這個機會把汪直徹底打垮。這兩個人一個是李孜省,另一個是尚銘。


  他們兩個人決定拋棄以往的成見,精誠合作,尚銘尋找汪直的罪證,而李孜省則串通萬安上書告狀,雙方各司其職,準備著最後的攻擊。


  成化十七年(1481),機會來了。


  這一年,韃靼部落開始進攻邊境,朱見深接到消息十分不滿,立刻找汪直進見,直截了當地對他說:

  「你自己惹出的麻煩,自己去解決!」


  汪直大氣也不敢喘就連夜去了宣府,可當他到達那裡的時候,人家已經搶完東西走了。汪直便急忙向皇帝打報告,說這邊已經完事了,我準備回去。


  朱見深同志回復:

  那裡非常需要你,多待幾天吧。


  尚銘和李孜省敏銳地感覺到,汪直快要完了,他們立刻按照計劃發動了最後攻勢。一時之間,彈劾滿天飛,原本的優秀太監、先進模範突然變成了卑鄙小人、後進典型。朱見深立刻下令,關閉西廠,將汪直貶為南京御馬監。


  出來時還風光無限的汪直灰溜溜地去了南京,沿途風餐露宿,以往笑臉相迎的地方官們此時早已不見了蹤影。汪直已經沒有別的野心,只希望能夠安心到南京做個太監。


  汪直的宦官生涯


  可是我國向來都有痛打落水狗的習慣,尚銘還嫌他不夠慘,又告了一狀,這下子汪直的南京御馬監也做不成了,只能當一個小小的奉御,他又操起了當年剛進宮時候打掃衛生的工具,在上級太監的欺壓下,干起了雜務。


  成化初年進京成為奉御,成化十九年又被免為奉御,十餘年從默默無聞到權傾天下再到打回原形,一切如同夢幻一般。


  《明史》沒有記載汪直這位風雲人物的死亡年份,這充分說明,此人已經不值一提。


  汪直的離去,最為高興的自然是尚銘了,東西監派終於可以統一了。可他沒有想到,下一個倒霉的人就輪到自己了。


  要說仙派掌門李孜省也實在不夠朋友,當年彈劾汪直的時候,他就給尚銘準備了另外一份備用本,沒等過河,他已經準備拆橋了。


  很快言官們就把矛頭對準了尚銘,紛紛上書彈劾他的罪行,於是尚銘掌門終於也被盟主大人廢了武功——去明孝陵掃地。


  仙派和後派打倒了顯赫一時的監派,成為了武林的主宰。當然了,這兩派也不是啥好東西,江湖還是那個江湖,但就在一片黑暗之中,光明的種子開始萌芽。


  說來可笑,親自播下這種子的居然是李孜省,因為正是拜他所賜,尚銘和汪直才被趕走,從而使得另一個人登上了掌門之位,這個人就是司禮監懷恩。


  懷恩敏銳地抓住了時機,安排自己的親信陳准登上了東廠廠公的位置,全面掌握了監派的大權,小心地保護著光明的火種,等待著時機的到來。


  堅持到底

  我一直認為,好人和壞人是不能用職業以及讀書多少來概括的,飽讀詩書的大臣有很多壞人,而以文盲居多的太監里也有很多好人,鄭和自不必說,而成化年間的懷恩也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他本來出生於官宦之家,衣食無憂,卻飛來橫禍,父親罷官,家被抄,他自己被送進宮內,強行安排做了宦官。最缺德的是,皇帝陛下竟然還要他感激涕零,賜了個叫「懷恩」的名字。


  在這樣的境遇下成長起來的懷恩,如果盡幹壞事,那實在是不稀奇的,可怪就怪在,這位仁兄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好人。


  在鬼哭狼嚎、妖風陣陣的成化年間,他和商輅努力支撐著大局。但懷恩要比商輅聰明得多,他早就看出了這黑暗時局的真正始作俑者不是梁芳,不是李孜省,甚至也不是萬貴妃,而是軟弱的朱見深。


  因為這亂七八糟的五派都是為皇帝服務的,春派給他提供化學藥品,仙派為他求神拜佛,監派為他打探消息,後派照顧他的生活,混派拍他的馬屁。只要朱見深還活著,這出醜劇將一直演下去。


  所以當商輅心灰意冷、退休回家時,懷恩依然堅持了下來,因為此時的他已經找到了破解這片黑幕的唯一方法——朱祐樘。


  他曾與後宮的人們一起保守過那個秘密,也經常去看望這個可憐的孩子。在張敏說出實情的時候,他主動站了出來,為此作證,他見證了朱祐樘的成長,並且堅信這個飽經苦難的少年一定能夠成為他心目中的明君英主。


  他最終沒有失望。


  但此時,上天似乎認為朱祐樘受的磨難還不夠,於是,它為這個孩子安排了最後一次,也是最為致命的一次考驗。


  事情是由一次談話開始的。


  成化二十一年(1585),三月。


  朱見深又一次來到後宮的內藏庫查看他的私房錢。由於忙於煉丹等重要工作,他已經很久沒有來過了,可當他打開庫門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大吃一驚。


  他立刻下令:

  「把梁芳叫來!」


  梁芳來了,朱見深沒有說話,只是讓他自己往庫門裡看。


  裡面空空如也。


  十餘年之前,這裡還曾堆滿金銀財寶,一個質樸的小姑娘在這裡默默地工作。如今已經是人去樓空。


  朱見深指著庫房,冷冷地說道:這些都是你花的吧。


  按說盟主發怒了,梁掌門就應該低頭認罪了,可這位仁兄竟然回了一句:

  「這些錢我可是拿去修宮殿祠堂,給皇上祈福了。」


  花了錢還不認賬,把皇帝當冤大頭!

  這下盟主大人火大了,氣得滿臉通紅,可他憋了半天,卻冒出了一句匪夷所思的話:

  「我不管你,將來自然有人跟你算賬!」


  這句話大概類似現在小學生打架時候的常用語:你等著,我回家叫人來打你!


  盟主混到這個份兒上,也真算是窩囊到了極點。


  朱見深憤憤不平地走了,可是在梁芳的耳中,這句話的意思發生了變化:


  「我管不了你,將來我的兒子會來對付你!」


  好吧,既然這樣,就先解決你的兒子。


  梁芳明白,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得到一個人的幫助,於是他跑到後宮,找到了萬貴妃。


  自從十年前的那次失敗之後,萬貴妃已沉默了很久,但她對朱祐樘的仇恨卻一點也沒有消散,梁芳的建議又一次點燃了她復仇的火焰。更重要的是,她殺死了朱祐樘的母親,一旦朱祐樘登基,她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不能再等了,趁這個機會徹底打倒他吧,否則將來我們必定死無葬身之地!

  這一年,她五十五歲,他三十八歲,朱祐樘十五歲。


  雖然已經年過半百,萬貴妃的枕頭風依然風力強勁,在她的反覆鼓吹下,朱見深終於下定了決心。


  在做出決定的前夕,朱見深做出了一個關鍵的決定,他找到了懷恩,想找他商量一下執行問題。


  「我想廢掉太子,你看怎麼做才好。」


  跪在地上的懷恩聽見了這句話,卻沒有說話,只是脫下了自己的帽子,向朱見深叩首。


  朱見深等了很久,也沒有迴音。


  「為什麼不說話?」


  「請陛下殺了我吧。」一個低沉的聲音這樣回復。


  「為什麼?」朱見深驚訝了。


  「因為陛下的這道諭令,我不會遵從。」


  「你不要命了嗎?」朱見深憤怒了。


  懷恩抬起頭,大聲說道:


  「今日我若不為,陛下殺我,但我若為之,將來天下人皆要殺我!」


  「是以雖萬死,亦不為。」


  朱見深驚呆了,這個平日恭恭敬敬的老太監竟然來了這麼一手。他以更為兇狠的眼神盯著懷恩,卻發現毫無效果,懷恩那平靜的眼神沒有絲毫的慌亂。


  朱見深突然發現,雖然他是皇帝,主宰著千萬人的生死,卻戰勝不了眼前的這個人。


  一個人要是不怕死,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他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對懷恩說:


  「這裡不用你了,回中都守靈吧!」


  所謂中都,就是老朱的老家鳳陽,當時已經比較荒涼了。懷恩絲毫不動聲色,也沒有求饒,只是磕了個頭,謝恩之後飄然而去,只留下了無計可施的朱見深。


  但是懷恩的執著並沒有能夠打動朱見深,在萬貴妃的不斷鼓吹下,他仍然決定廢掉太子。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也真算是無計可施了,朱祐樘先生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對天大呼一句:

  「天要亡我!」


  沒準他還真的喊過,因為不久之後,老天爺也看不下去了,進來摻和了一把。


  成化二十一年,四月,泰山地震。


  古代雖然沒有地震局普及科學知識,但地震也算是司空見慣的常事了,沒有啥稀奇的,可這次地震實在不一般。


  要知道,這次地震的可是泰山,那是古代帝王封禪的地方,秦皇漢武才夠資格上去,光武帝同志斗膽上去了一次,還被人罵了幾句。朱元璋一窮二白打天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也沒敢去干這項工作。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座山有著重要的政治意義。


  朱見深有點慌,他立刻派人去算卦,看看到底哪裡出了問題,結果那位算卦的鼓搗了半天,得出了一個結論:

  「應在東宮。」


  這意思就是,泰山之所以地震,是因為東宮不穩,老天爺發怒了。


  朱見深一聽這話,馬上停止了他的行動,他還打算長生不老呢,老婆可以得罪,老天爺不能得罪。


  就這樣,朱祐樘在上天的幫助下,邁過了最後一道難關。


  但此時的朝政之黑暗,已經伸手不見五指。朱見深雖不廢太子,也不怎麼管理朝政了,梁芳肆無忌憚地貪污受賄,李孜省肆無忌憚地安插親信,混亂朝綱,萬安則是肆無忌憚地混日子。


  五大派失去了所有的管制,開始了任意妄為的瘋狂,但這一切不過是黎明前的最後黑暗,因為光明即將到來。


  成化二十三年(1487)春,朱見深終於遭受了他一生中的最大打擊,萬貴妃在後宮去世了。


  這個陪伴了他三十八年的女人終於離開了,無論風吹雨打,她始終守護在這個人的旁邊,看著他從兩歲的孩童成長為四十歲的中年人,從未間斷,也從未背叛。


  「我會一直在你身邊陪伴著你。」


  整整三十八年,她履行了自己的諾言。


  她並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壞人,只是嫉妒的火焰徹底地毀滅了她的理智,對她而言,朱見深已成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不能容忍任何人把他搶走。


  卑劣、殘忍、惡毒不是她的本性,卻是她必須付出的代價——為了她的愛情。


  朱見深徹底崩潰了,幾十年過去了,春藥、仙丹早已毀壞了他的身體,萬貴妃的死卻更為致命地摧毀了他的精神,他登上了皇位,成為了統治帝國的皇帝,但他的心靈仍然屬於三十多年前的那個孤獨無助的孩子,需要她的照顧。


  謝幕的時候終於到了,你雖然先走一步,但你不會寂寞太久的,很快我就會來陪伴你。幾十年後宮的你爭我奪,其實你並不明白,即使你沒有孩子,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你在我心中的地位。皇位和權勢對我而言並不重要,我也不感興趣,我所要的只是你的陪伴,僅此而已。


  參考消息


  萬貴妃暴薨


  萬貴妃暴薨,實在是自己一手摺騰出來的。自從朱樘的身世公開,萬貴妃就為了扳倒太子開始違背自己的初衷,蓄意讓宮人懷孕,以求眾子爭立,她可繼續操控局面。結果,宮人接二連三地生下皇子的消息又反覆折騰得自己不安穩。朱見深倒是依舊跟她鶼鰈情深,萬貴妃去世之後,竟然不顧內廷外朝所有人的反對,將萬貴妃以皇后級別的禮儀下葬,然後輟朝七日,從此便茶飯不思,直到最後鬱鬱寡歡而亡。


  結束吧,讓一切都回到事情的起點。在那個時候,那個地方,只有你和我。


  成化二十三年八月,朱見深病倒,十日後,不治而亡,年四十一。


  朱見深是一個奇特的皇帝,在他統治下的帝國妖邪橫行,昏暗無比,但他本人卻並不殘忍,也不昏庸,恰恰相反,他性格溫和,能夠明白事理,辨別忠奸。出現如此怪狀,只因為他有著一個致命的缺點:軟弱。


  他不處罰貪污他錢財的小人,也不責罵痛斥他的大臣,因為他畏懼權力,畏懼懲罰,畏懼所有的一切,歸根結底,他只是一個想安安靜靜過日子的人。


  他應該做一個老老實實的農夫,或者是本分的小生意人,被迫選擇皇帝這個職業,對他來說,實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悲劇。


  朱見深不是一個好皇帝,也不是一個好人,他是一個懦弱的人,僅此而已。


  朱高熾大事記

  朱瞻基大事記

  朱祁鎮大事記

  朱祁鈺大事記

  朱見深大事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