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和家人在一起3
90年代的過年還是很有氣氛的,煙花炮竹的款式不算多,但是大人牽著小朋友把小小的攤子都圍了個密實。
「姐姐,要」
堯堯眨巴著大眼睛,含著手指頭,重複的強調了一遍:「堯堯,要這個」
「堯堯想要這個啊?會玩么?」
「亮亮的,會玩。」
仔細挑選了一下,長長的煙花,不適合小朋友,旋轉的小花,遠點倒還能看看,最適合就是比筷子長一點的星星棒,即璀璨又能讓小朋友拿著,還不傷人。
一毛5根的價格讓林妍歡呼便宜。買了2塊錢,老闆還送了幾根。帶回家的時候被說了幾句浪費,舅舅笑嘻嘻的岔開了,還小聲的說著過年那天帶你們去放大的,惹的舅媽笑罵著沒個正形。
麽麽年29早早開始準備明天的年夜菜,五花肉裹上麵粉過漿熱油里炸的酥脆,沒有涼之前偷偷摸一個塞進嘴裡,肉香簡直在舌尖跳舞,肥瘦都酥化成渣;
剁碎的馬蹄和著肉,捏成小丸子,蒸一半炸一半,脆甜的口感根本不夠吃。
取出做好的熏臘肉,取肥瘦相間的一節,泡水后切的薄如蟬翼,墊上晒乾的地瓜條,整齊的碼在上面,小火慢煨,咸香的臘肉蒸出的油水慢慢的滲透進地瓜干,浸潤的香甜豐潤,因水分流失而更為甜蜜的味道配上回味的一點咸,簡直看看就能流口水;
整條的鯉魚抽筋去鱗,刨掉內臟,剁掉魚頭,順魚刺片魚斷骨不切尾,魚肉上打上松鼠花刀,玉米澱粉裹好定型下鍋,魚頭下鍋,炸至略微金黃色出鍋備用;
林妍和堯堯守在麽麽身邊,吃的滿嘴流油,還直盯著生怕漏掉什麼,麼麽的年夜菜沒有以後餐廳精緻的擺盤和千奇百怪的吃法,卻是記憶中最為美好和珍貴的味道。
麽麽忙到半夜才歇下,大清早又起來煨上雞湯和甜品銀耳。
林妍和堯堯吃了早飯被舅媽折騰半天,又是換新衣又是編頭髮,直到舅舅在門口喊來不及了才放他們一條生路。
舅舅搭上自己騎著自行車晃悠悠的朝火車站趕,林妍坐在後座上慢慢回憶父母的臉,這一分開實打實的已經20年了,父母的樣子自己都快記不清了,唯一可以留作紀念的照片也在自己被掃地出門的時候一把火被人燒掉。印象深刻的是媽媽永遠溫柔的眼睛,還有爸爸帶著鬍渣刺感的爽朗的笑聲。
恩,冷風順著脖子灌進衣服里,林妍一隻手緊了緊衣領,考慮著以後要多和父母合點影,轉頭看著舅舅的背影,一隻手抓緊了舅舅的衣擺,全家都要多合影。
等待的時間總是無比的漫長,小小的火車站出口圍滿了翹首以待的人們,出站的人員都是大包小包,臉上一副歡快的表情,要是看見自己的親人了,隔老遠又是揮手又是招呼。
憑藉自己嬌小靈活的身子,穿過人牆來到了第一線,密密麻麻出來的人太多,覺得自己完全無法辯識的林妍簡直快要絕望了,突然就像受到召喚一樣向通道的右手邊望過去。
原來親緣這種東西就是你只需要一個輪廓一個眼神都能辨認出千千萬萬人群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