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雄初對決

  戴陵率輕騎出城后,便抄小道向蜀軍割麥的麥場方向撲殺而去。騎兵方至田頭,老遠便看到蜀軍挽著褲腿在田裡割麥,聽到魏軍的馬蹄聲,蜀軍顧不得割好的麥子扒腿就跑。


  戴陵提起長矛,高聲道:


  「弟兄們!殺!」


  魏軍早就憋著一股勁了,紛紛抽出馬刀、長矛沿著麥道向蜀軍俯衝過去。


  眼看魏軍就要衝到蜀軍壘起的麥垛后,沖在最前面的騎兵突然成片成片地滾落馬下,人仰馬翻。緊接著,麥垛后衝出大批蜀軍步兵,他們舉刀便砍,舉槍便刺,眨眼間,血光縱橫。


  戴陵大驚,勒住跨下馬高聲道:

  「中計了!撤!」


  一時間,馬聲嘶鳴,魏軍止住馬,紛紛調轉馬頭撥馬欲走。


  但聽得弓弦箭羽聲響起,萬箭齊發,半空中彷彿捲起一陣金屬的風暴,山雨欲來,撲天蓋地。羽箭落下,死傷無數。好在蜀軍並沒有騎兵追襲,戴陵率殘部逃回上邽時,折了大半人馬。


  諸葛亮收到前方戰報,得知伏擊上邽兵大獲全勝,當即下令集中一切兵力搶收小麥。此次出兵倉促,戰備並不充足。何況,漢中什麼情況,諸葛亮清楚的很,以漢中一地來承擔數萬大軍伐魏,即使兩班輪換,有木牛流馬相佐,漢中也是難以承擔的起的?所以,要真想取得成績,就只能以戰養戰。


  正想間,忽見中軍急急闖入大帳:

  「丞相!上邽以東發現大批魏軍蹤跡!請丞相定奪!」


  天明奇道:


  「胡說!上邽不過四五千兵力,方剛慘敗,哪來的大批魏軍?」


  不待中軍回報,諸葛亮搖羽扇斷言道:

  「司馬懿來得夠快的!」


  天明、天亮相視一眼,探馬前天來報司馬懿主力部隊還有五十里,想不到今天就已經趕到上邽了。


  諸葛亮起身道:


  「司馬懿親自坐鎮,不可輕敵,叫他們都退回來吧。」


  諸葛亮渾身上下散發出昂然的戰意:

  「此時正要與他們決戰!」


  不出諸葛亮所料,這枝騎兵果然是司馬懿的主力輕騎。聽說諸葛亮搶收后,司馬懿率軍兼程疾進。但諸葛亮顯然高看了司馬懿,司馬懿竟率大軍長途跋涉趕到上邽,竟然絲毫沒有要與諸葛亮決戰的意思。諸葛亮退兵后,司馬懿便率軍駐紮在城外,積極修建防禦工事,絲毫沒有一絲一毫進軍的意思。


  諸葛亮可能永遠想不到,在這個戰火紛飛英雄怠盡的時代,如果說這世上還有一個人了解自己的話,那這個人一定就是司馬懿。他對諸葛亮的了解,可以說是刻骨銘心,深入骨髓,換句話說,他此翻捲入三國亂世,大部分原因也是因為他——諸葛亮。


  連日來,蜀軍無日不在寨外叫陣,但司馬懿熟視無睹,任你從上到下祖宗十八代罵個遍,罵得口乾舌噪,司馬懿就是不動兵。站在寨外叫陣的蜀兵甚至能感覺到從裡面射出的道道足以毀天滅地的目光,但就是沒有一個人衝出寨來。這大大出乎諸葛亮的意料之外,照理司馬懿方剛接手關中軍團,理應急於展現自己的軍事才華以服眾,但司馬懿卻大違常理,實是出乎人意料之外。


  事實上,不只蜀軍,連關中諸將也無不訝然於司馬懿的所做所為。


  費曜、郭淮、戴陵一干關中眾將聚在張合帳中,費曜滿臉嘲諷:


  「這個大將軍……」


  他雖然沒有說出來,但表情中已經透露出對司馬懿避而不戰的不滿。


  張合卻無甚忌諱:

  「到底是一介書生,哪知道我軍中鐵血?長此以往,只怕不用諸葛亮用兵,我軍士氣便將遺失殆盡,何以為戰?」


  說話間,灑眼眾將。


  眾將紛紛點頭表示贊同,費曜粗聲道:


  「我等明天就聯名強諫,請求大將軍出兵。」


  張合長嘆一聲:

  「只怕我們的大將軍已經被諸葛亮嚇破了膽了。」


  戴陵道:

  「那也不能任由大將軍辱我軍風!」


  一時間,眾將紛紛附和,群情激憤。


  郭淮卻遲遲沒有發聲,諸葛亮用兵詭譎,長於防守,對他越是了解,越知道此人的不凡之處。旁人不知,他可清楚,昔年姜子牙拜相統領大軍伐商,卻由元始天尊居中調度,親手把控戰局。否則,闡教的區區十二金仙,如何抵得過截教無數精英?十絕陣怕就要被團滅了。可以說,姜子牙的兵法韜略,那是聖人級別親手**出來的。又經過戰國時代的實戰洗禮,可以說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在座諸位怕是無人能及,倒是唯有司馬懿可以與之相媲。但司馬懿的所作所為實在讓人費解,除非……


  司馬懿帳中,司馬師兄弟也滿臉詫異,司馬師道:

  「父親大人,咱們為何任由諸葛亮如此張狂?難道咱們就真這麼跟他耗著?」


  司馬懿看了一眼司馬師:


  「你們不清楚諸葛亮的實力,他可是你們祖父水鏡先生的得意門生,豈可小覷?」


  「什麼?」


  司馬師兄弟顯然沒想到諸葛卧龍竟有這等來歷,自己這位祖父道法通玄,見識廣播,只是無心政事,否則豈會盤旋在區區穎川無所作為?昔年,司馬懿本想讓自己這兩個兒子拜入其門下,只可惜,水鏡先生不肯收,一直成為司馬懿莫大的遺憾。


  司馬懿看著驚詫莫名的兩兄弟淡淡道:


  「欲破諸葛卧龍,唯有一個字——拖!」


  面對蜀軍的不斷挑釁,魏軍將領紛紛請戰,司馬懿卻以強硬的態度只是不準。眾將雖有心強諫,但看看司馬懿身後的假黃鉞,還是忿忿收了口。畢竟司馬懿假黃鉞執掌生殺大權,即使是身為征西車騎將軍軍中二把手張合也不能例外。


  諸葛亮於是組織力量開始全面搶收,而司馬懿採取敵駐我擾的戰略方針,開始對蜀軍進行騷擾。迫使諸葛亮無法大規模收麥,畢竟大規模收麥就要分出大量兵力,無法形成有效力量面對司馬懿的騷擾部隊;而小範圍搶收又無法緩解軍糧的緊迫,導致蜀軍一直處於拮据的狀態。畢竟漢中軍糧即使通過木牛流馬運輸到上邽,這麼長的戰線也很難保障,何況,漢中方面糧草供應已經出現了問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