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孫權稱帝

  公元229年,春四月,孫權於武昌稱帝。這倒大出諸葛亮意料之外,諸葛亮沒想到自己剛回漢中便收到這樣的消息,快得有點讓他措手不及。


  原來,孫權之所以能這麼快稱帝竟是佛道兩方勢力相互傾軋的結果。石亭之戰,東吳佛門出盡風頭,讓東吳道門倍感壓力。身為道門領袖的張昭敏銳地洞察先機,便上奏孫權:


  「近聞武昌東山,鳳凰來儀;大江之中,黃龍屢現。主公德配唐、虞,明並文、武,可即皇帝位,然後興兵。」


  張昭話一出口,登時得到滿朝文武的響應,可說是一呼百應,東吳眾臣紛紛高呼萬歲。


  立在階上的孫權聽得階下眾臣山呼萬歲,登時勢血沸騰,他深深望向人群中,看了一眼佇立其中的張昭。張昭的奏表不可謂用意不深,自己的祖墳就在武昌東山,自己自幼在那裡長大,不管武昌有沒有吉兆,自己的父親在那裡,自己的兄長在那裡,那裡都是自己的家。而大江之中,黃龍出現,更是指出了這也是長江水宮的意願。


  經過深思熟慮,孫權決意在武昌登基。從戰略上來說,現在曹魏的江淮勢力已經被自己打殘,北方威脅已經解除,現在要防備的反而是蜀國。一旦蜀國對自己稱帝有所反應,勢必對荊州發起進攻,武昌在荊州以南,以武昌為行政中心,正可有效組織力量支援荊州。


  夏四月丙寅日,孫權築壇於武昌南郊,登壇即皇帝位,改黃武八年為黃龍元年。謚父孫堅為武烈皇帝,母吳氏為武烈皇后,兄孫策為長沙桓王,立子孫登為皇太子。


  可憐小霸王孫策為江東打下一片江山,但江東起於佛門,孫權終是未追封其帝位。何況,孫策入江東是把江東仕族殺服的,殺孽太重,孫權終也是不能違逆眾意。


  卻說天宮,孫文台正在南天門當值,忽見一天使飄然而至,但見那天使手捧三皇界聖旨道:


  「孫文台接旨!」


  孫文台不敢違逆,忙拜倒接旨。


  但聽天使高呼:


  「奉天承運,三皇詔曰:吳太祖大皇帝孫權孫仲謀登基稱帝,謚其父孫堅孫文台為武烈皇帝,入三皇界受人皇身!欽此!」


  天使拿手一揚,那聖旨便穩穩飄向孫文台,孫文台雙手接住,起身謝恩。一干天將紛紛上前恭喜,受人皇身,日後自比在天界當差苦守宮門要愜意的多,又無封神榜束縛,他日成就自是無可限量。孫文台一一謝過,也無須回宮請旨,便隨天使奔三皇界而去。


  武昌,孫權稱帝大宴群臣,酒席宴間,孫權意氣風發舉樽道:


  「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眾臣頻頻點頭,昔年若非周郎赤壁,哪有孫權今日問鼎至尊之位?


  孫權高聲道:

  「這第一樽酒,朕敬公瑾,若他泉下有知,可以冥目了!」


  說罷,將樽中酒灑在地上。


  眾臣無不默然,將酒灑在地上,祭奠周瑜英靈。


  張昭遲疑了一下,眉頭皺了皺,也跟著將酒灑在地上。當年公瑾主戰,自己主降,后赤壁大敗曹操,一直被孫權視為自己的污點。


  早有人為孫權呈上一樽酒,孫權又舉樽道:

  「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這第二樽酒,朕敬子敬!」


  說罷,又將樽中酒灑在地上。


  又有人為孫權呈上一樽酒,孫權舉樽道:


  「這第三樽酒,朕敬諸位,若無列位愛卿,便無今日之江東,更無今日之大吳!」


  說罷一飲而盡。


  眾臣群情激昂,齊聲高呼:


  「**萬萬歲!」


  這一聲發心肺腑,不知飽含多少深情,氣勢磅礴,聲震長空。


  當即正式開宴,孫權的目光落在左上首滿臉凝重的文臣首領張昭身上,舉樽示意,張昭也舉起酒樽,但見孫權滿臉笑意道:

  「如果暮年聽從張公之意,現在,怕是朕要向曹魏乞討了。」


  說罷,將樽中酒一飲而盡。


  張昭聞言面色鐵青,緩緩舉起酒樽,一飲而盡。


  這瞬息之間,張昭清楚的意識到,江東道統敗了,徹底敗了。孫權當眾羞辱自己,正是要間接地告訴自己,自己的政治生涯已經結束了。


  飲完酒,張昭長身而起道:

  「陛下,老臣年事已高,沒什麼精神頭啦,先行告退!」


  說罷,也不待孫權回應,轉身憤然離席。


  孫權看著他的背影,不由得長嘆一聲,心中卻隱隱一痛。


  眼光**間,他似乎看到那個英氣勃發的江東小霸王將自己親手託付給眼前這位蹣跚老人,告訴自己:內事不決問張昭。似乎看到自己初接東吳眾臣不服時,是這個老人緊緊握住自己的手站在自己身旁……


  不久后,張昭稱老退位,上交了自己統領的部屬,被改拜為輔吳將軍,地位僅次於三公(丞相),改封婁侯,食邑萬戶。


  諸葛亮抵達漢中屁股還沒坐熱,便迎來天使詢問孫權稱帝如何應對。


  原來,就在前幾天,孫權譴使入蜀。孫權稱帝后,輿論嘩然,為了獲得社會各界的認可,孫權派使者入蜀尋求聲援。蜀中群臣聽說孫權稱帝,登時炸了鍋。這也難怪,蜀國國君畢竟是劉氏宗親,中山靖王之後,登基稱帝后,天下還是劉家的天下。曹丕勢大,其登基稱帝也是大勢所趨,實在無力阻擋。但孫權是個什麼東西?一個紅髯小兒竟然也敢稱帝?蜀國眾臣一面倒地表示孫權僭逆,誓要與其斷交。此等國家大事,後主也不敢輕決,便派人入蜀請教諸葛亮。


  諸葛亮對此早有對策,令來使回報後主齎禮物入吳作賀,乞遣吳興師伐魏。諸葛亮既然發話了,其他人自然再無異議,後主即刻派使者出使吳,並與吳達成了一系列戰略合作,並分天下,豫青徐幽四州歸吳,兗冀並涼四州歸蜀,司隸則以函谷關為界,幾乎與當年劉邦、項羽楚河漢界如出一轍。


  與蜀達成戰略合作后,解除了西部危機,孫權便由武昌離開回到建業,留下太子孫登及陸遜鎮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