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子龍隕世
漢中,夜,婦人就這樣任由秋風吹拂溫暖地撫在這位當世名將的懷中。
二十年,自己隨他顛沛流離,只因當年桂陽見時他眼中的柔情,真真是一遇子龍誤終身啊。當年子龍嚴辭趙范的美意,本以為今生自己再無緣與他相擁,只望能遠遠看他一眼。想不到今天自己容顏不在,兩鬢皆白,竟可以這般被他擁入懷中,若此生能定格於此,自己真是死亦無撼了。
樊清此念一起,手下意識地撫摸著趙雲的手臂,只覺入手溫涼,竟如觸玉一般。此感一生,樊清不由心中一震,身子登時僵在那裡。
趙雲移開手臂,卻不想反被樊清一把抓住:
「將軍能不能滿足樊清一個心愿?」
她的聲音中似乎飽含著無數悲傷,卻又肅然非常。那種肅然,讓趙雲怔了一下,微微點了點頭。
「抱緊我!讓我陪你最後一程!」
樊清的身子一緊,眼角的淚花滾滾落下。
不知過了多久,樊清彷彿囈語般的聲音響起:
「將軍愛過樊清嗎?」
「從未停止過一時一刻。」
這句話習慣性地脫口而出,彷彿在內心深處背誦了無數次。
樊清將頭緊緊埋在趙雲懷裡:
「有將軍這句話,樊清此生足矣。」
樊清忽然感覺臉上有些濕潤,揚起頭卻看到趙雲淚流滿面,樊清緊張地道:
「將軍,您怎麼哭了?」
趙雲深吸口氣:
「人人都道我趙雲英雄一世,只有我知道,自己有多懦弱。」
說至此處,鬆開手臂:
「清兒,對不起……」
趙雲說罷轉身便走。
樊清閉上眼,淚如雨下。
何為英雄?他們輕生死而重名節,並非不愛,只是那份愛深斂在內心深處,在那裡生根發芽。英雄,註定是要孤獨一生的。
劉禪卧於龍塌之上,睡得正酣,一道精光打入,劉禪乍然坐了起來。
身旁**的妃子睡意正濃,但見劉禪驚醒,也迷迷糊糊地跟著坐起來,慵懶地摟著劉禪:
「陛下,您怎麼了?」
待看清劉禪的面容,她的聲音抖然間提高了幾個音度,登時睡意全無:
「陛下,您怎麼哭了?」
再看劉禪淚若雨下。
諸葛亮大宴方開,忽起了一陣疾風,但聽帳外傳來咔嚓一聲脆響。眾將無不詫異,諸葛亮忙令人查探,卻是庭外的一棵松樹被風吹折了。諸葛亮眉目微皺:此時與諸將計議北伐,竟有此等凶兆。當即佔了一課,不由高呼:
「此風主我西蜀折一大將。」
眾將聞言面面相覷,此時又無戰亂,怎麼會折一大將?正疑慮間,忽聞報,趙雲之子趙統、趙廣前來求見。
諸葛亮聞言心頭一沉,悲聲道:
「子龍休矣!」
說話間,二子急匆匆奔入泣道:
「丞相!我父親病逝了!」
諸葛亮聞言,慟聲道:
「子龍身隕,蜀國損一棟樑,我如折一臂膀。」
眾將聞言無不面面相覷,但想起趙雲這位忠厚長者,無人不心生悲意。剎那間,大宴上籠罩了一層悲意。
諸葛亮哭罷,見趙統、趙平面上雖有悲色,但眉宇間更多的卻是驚慌,方意識到什麼恍然道:
「速帶我去見子龍最後一面!」
趙統二人聞言忙引諸葛亮及諸將回府。
一入趙府,便聽得滿是泣聲,趙統兄弟引諸葛亮穿過人群徑入內室,趙雲的遺體顯是還沒有呈入棺柩。眾臣面面相覷,均想不明白這哥倆的行為舉止,照常理,自然應先將趙雲呈入棺柩放入前堂才合常理,哪有帶著丞相去內室看遺體的道理?但丞相未開口,眾臣自然不好再問,只得跟著二子與丞相一同奔入後院。
至卧房前,卻發現一應女眷都被攔在外面抹著眼淚,見到諸葛亮紛紛施禮。眾臣不明其意,更是驚訝,只得面面相覷,諸葛亮卻早已心中瞭然對趙統、趙平道:
「你二人隨我進去見你們父親。」
趙統、趙平鬆了口氣,點了點頭隨諸葛亮進了趙雲的卧房,其餘人等未得諸葛亮首肯,只得留在外面。三人進入房間后,趙平隨後合上了房門。
諸葛亮見趙雲已經被人將身體蓋好,只露出頭來,但見其面色呈透明狀,乍一看仿如玉制雕刻。
趙統、趙平戰戰兢兢道:
「丞相,父親自門外回來便已經這樣了,他這是……」
諸葛亮淡然道:
「這只是一種病,不必害怕。」
說這話的時候,他一直盯著趙雲的臉。
趙統、趙平面面相覷,他二人畢竟年青,聽諸葛亮這般說,便只道這真是一種怪病。
他們又怎麼會知道趙雲乃玉質天成,如今玉氣耗盡,終是要現出本來面目。只可惜,諸葛亮終是沒法為他掙來一份正果,此等玉石本就難成大道,何況又久經殺伐,沾染了太多的血腥氣,不知要在這輪迴中苦苦掙扎千世萬世方能有所成就了。
諸葛亮心中不禁暗嘆,此等英雄化歸塵土,當真是可惜至極了。
正自感慨間,忽然外面響起了鐵環的撞擊聲,一聲啊彌陀佛竟是透過高牆傳了進來,彷彿如在耳邊一般。
諸葛亮一聽便知有高人到訪,心道:莫非子龍還有轉機不成?
當下便叫人把和尚請了進來,黑衣僧人手執錫杖走了進來,透徹的目光彷彿能看破一切世間浮華。
「原來是地藏王菩薩造訪,不知法王來此有何貴幹。」
和尚微微一笑,打了個稽首,「正是為那玉人而來,道長可知這玉人的來歷?」
諸葛亮此時心情無以復加,無精打采道:「貪道不知。」
和尚倒是興緻勃勃:「西漢末王莽代權,皇帝劉嬰年僅兩歲,玉璽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陽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璽,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擲玉璽於地時,玉璽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補之,從此留下瑕痕。都說這玉人便是摔掉的這仁義一角。」
諸葛亮也聽說過這個傳說,點了點頭。
和尚接著道:「不過我卻知道並非如此。道長可知這玉璽從何來?」
諸葛亮對此到是了解:「卞和獻玉,名為和氏壁,幾經輾轉後傳到始皇手中,六國一統,始皇將這和氏壁製成了傳國玉璽,由此而來。」
地藏王連連點頭,「正是如此,既然先生知道卞和獻玉,當知卞和泣玉了。卞和因此玉蒙受刖足之刑,卻不忍寶玉蒙塵,泣血而亡,文王聽說此事,方才從璞石中剖出美玉。」
諸葛亮點了點頭,「這卞和.……」
突然間諸葛亮好似想到了什麼,卞和,莫非子龍便是這卞和轉世不成?
地藏王笑著看著諸葛亮,點了點頭:「玉能養人,亦能養魂。玉中有人,人中有玉,這才是玉人啊。」
話到此處已是不言自明了,諸葛亮不由恍然,原來竟是如此。
地藏王笑笑:「若將此玉人交由貧僧保管,他日自能大放光彩,貧僧自會給他個好去處。」
諸葛亮嘆了口氣:「貧道與你們西方二聖尚有幾分善緣,雖佛道不同本,終是同源。既如此,就煩勞法王了。」
地藏王微微一笑,這諸葛亮忒也會佔人便宜,竟與佛祖攀交,倒好似我們都成了小輩了。
不過佛心廣大,地藏王也只是笑笑,從懷中拿出缽盂,一道金光罩向趙雲,趙雲竟越來越小飄向缽盂。
趙平、趙統都是心頭一緊,齊聲叫道:「丞相。」
諸葛亮擺了擺手,二人只好退了下去。
趙雲就這樣飄進了缽盂之內,消失不見。
地藏王此間事既了,同三人打了個稽首,洒然而去。
趙雲出喪時是蒙著白布入棺的,除了諸葛亮及其親子外,並無他人再見過其逝去的模樣。但諸葛亮清楚,縱用白布包裹,亦難撫去其血腥氣了。
不幾日,漢中的一處院落,中年婦人望著鎮南將軍府的方向,也鬱鬱而終。或許,不是因為痛苦,只是因為失去了活下去的意義。
安排好趙雲的後事,趙統、趙平依諸葛亮之意入成都報喪。
後主早知子龍之死,昔年長坂坡子龍為救自己七闖連營而身陷囹圄,若非自己將星魂寄在他身上,他又如何能殺出重圍呢?現在子龍身隕,星魂再無寄託,自然回歸本體,後主又如何不知呢?
雖然後主早有心裡準備,但此時親耳聽趙統、趙平說出來,心中仍是激蕩不已。昔年長坂坡前,子龍與自己并力殺出重圍,刀槍劍林,殺場鐵血,此時回味,只覺歷歷在目。不想今日,昔年的長坂英雄已與自己天人永隔。
後主想起往事,不覺悲從中來,坐在殿上泣道:
「朕昔年年幼,若非子龍,朕早已死於亂軍之中。」
為感念趙雲的功績,後主當即下詔追贈趙云為大將軍,敕葬於成都錦屏山之東;建立廟堂,四時享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