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計除大巫

  劉備昔年封五虎上將,五虎上將之中無一不是當世名將,讓素來低調的黃忠一躍成為名震天下的名將。東吳自然也是自那時起方知道天下還有這麼一號人物,不過,此人既然能與關羽、張飛之流並稱為五虎上將,東吳自然調查了一番,始知黃忠似是巫族遺孤。


  潘璋一聽此名,心中便先打了退堂鼓,但兩軍陣前,豈能露怯,暴喝一聲:

  「好老賊!吃某一刀!」


  說罷拍馬揮刀直取黃忠。


  黃忠舉刀格擋,二馬交錯而過。


  潘璋撥轉馬頭,雙腿緊夾馬腹,跨下馬一聲嘶鳴又奔黃忠衝殺過去。


  黃忠怎會懼他,緊摧寶駒,兩馬交錯間,雙刀又是擊在一處。這一擊潘璋雖然用了寸勁,還是被黃忠震的虎口發麻。


  二馬錯過,黃忠緊拉韁繩,撥轉馬頭,方要回殺潘璋,卻聽得潘璋的蹄聲越來越遠,抬眼再瞧潘璋,竟撒開四蹄直往本部方向逃去。


  由於潘璋是借著沖勢而去,速度幾乎沒減過,待黃忠回過味來,想追已經追不上了。黃忠暗叫可惜,忽聽本陣中傳來一聲「殺啊」,身後蜀軍一擁而上,借著黃忠這一戰之威,如潮水般撲殺入東吳大軍之中。


  東吳先折一將,主將潘璋又臨陣脫逃,士氣低靡,哪有戰心?被蜀軍沖入陣中廝殺,眨眼間便死傷過半。


  馬忠與潘璋相處多年,對其稟性深為了解,見其神形便已猜到他的想法。早就準備好了撤退,潘璋沒入軍中,馬忠便帶著本部人馬護定潘璋向後徐徐而退。以至於亂軍之中,潘璋的先頭部隊被打了個稀八爛,馬忠的本部人馬卻沒受什麼損失。


  黃忠引兵追了一陣,見東吳軍退兵頗有章法,唯恐中了埋伏,不敢孤軍深入,便未再追擊擴大戰果。


  黃忠首戰大捷,志驕意滿,吳班見狀不由陪笑道:

  「老將軍既勝了頭陣,當可凱旋而歸了!」


  黃忠斂住笑意,擺手阻道:

  「哎,不過是斬了敵將中的一員小將,算不得功勞,某今日看到雲長的青龍刀還在那廝手上,當奪回此刀物歸原主才是正理。」


  一旁關興聞言,登時雙眼通紅,雖然黃忠傳他箭術,卻並非師父,此時聽黃忠這麼一說不由道:


  「老將軍,家父遭奸人陷害身首異處,他的刀自當由不孝子奪回才是!」


  黃忠眉頭微皺頗為不悅:


  「娃娃,這是我們這輩人的事,你還是好好留意主將孫桓才是。」


  關興本就年輕氣盛一身傲氣,聽黃忠稱他娃娃不由心中有氣,只是黃忠在軍中官階威望俱都極高,又曾傳他箭術,他也不敢無禮,只悶聲道:


  「老將軍,此乃關興家事,不勞老將軍動手!」


  黃忠聽了登時怒起:


  「兩國交鋒就是為了雲長,不然,我們這些人來這裡做什麼?既是兩國出兵,便是國事,哪裡來的家事?」


  吳班唯恐這一老一少再說下去就要吵起來了,忙打圓場,瞪了一眼關興:

  「安國!休得無禮!」


  轉臉面對黃忠,又是一副笑臉:

  「老將軍既已立了大功,足已報陛下浩蕩龍恩,不如先回中軍大帳面聖如何?」


  黃忠瞪圓雙眼道:

  「怎麼?這裡不歡迎我?」


  吳班忙搖頭道:


  「老將軍誤會了,末將非是此意。」


  黃忠哼了一聲:

  「我告訴你,不斬了潘璋匹夫,某誓不回去!」


  說罷,氣乎乎地走出大帳。


  吳班也不好再說什麼,與眾將面面相覷。


  與此同此時,東吳諸將當然也聚在一處商討。這一仗東吳折了一將不說,便連主將也臨陣脫逃,著實讓人鬱悶。只不過潘璋是俱留孫佛門下,地位超然,眾將雖惱他臨陣脫逃,卻也不好責怪於他。


  韓當雖為主將,但他知道自己有此地位全靠倚老邁老,自己的本事還受周泰指教呢。周泰這位東吳紅人尚且沒表態,自己又怎麼好表態?

  潘璋倒是直白,先為自己開脫道:


  「那黃忠雖已年邁,但手段甚是高明,某自認不是對手,不敢力拚。」


  周泰不知黃忠底細,亦不敢口放狂言:


  「黃忠究竟是何來頭?怎的如此厲害?」


  潘璋直言道:

  「這個我倒是有所耳聞,此人貌似有巫族血統。近年來,道門中人對巫人放寬了些,火雲洞對巫人的打擊也不似從前那般嚴苛,便有巫人捲入中原之爭。但巫人也不敢做的太過,即使捲入中原也低調的很。可這黃忠不知道究竟什麼來歷,竟如此張揚。」


  周泰聽罷心裡不由打鼓,他是戴罪之身,本來就得罪了天帝被貶下凡間,若是再得罪什麼牛鬼蛇神只怕連人間都沒得混了。


  一旁臉色臘黃的甘寧悶聲悶氣道:

  「無論是什麼來頭,他都必死無疑!」


  潘璋不由得一愣,看向甘寧:


  「將軍怎的如此肯定?莫非.……」


  甘寧意味深長地看了眼周泰、韓當,他二人非佛非道,卻因是軍方的人被張昭等道統歸為佛門中人,甘寧一眾佛門中人也就把他二人當成了自己人,點了點頭:

  「劉備勾結巫族,諸菩薩已經明示此戰乃是義戰,當以剪除巫族為主,我東吳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只是,眼下還少一人主事,需得上下一心,方可成事。」


  甘寧的話說的明白,軍方之所以遲遲未能全力對付蜀軍,其實還是怕道統掣肘。畢竟對於此戰,單靠佛門的力量或是單靠道門的力量都無勝算,只有雙方精誠合作才有勝算。要想剪除後患,就唯有找出一個能讓佛道兩家都信服的人主事方可,就像從前的周瑜、魯肅一樣。但這樣的統帥確實不好找,畢竟無論是佛門中人還是道門中人雙方都不會滿意。


  所以,此次出征都是佛門中人,雖然東吳道統支持反擊蜀軍,但此次出戰並未參與進來,這也正是張昭等一眾道統的高明之處。


  其本意便是想讓佛門知難而退,那個時候,道門便可從容派出一人站出來主事。


  強敵在外,自己又實力不足,佛門中人也不得不答應向道統妥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