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受封吳王
曹丕問趙咨如何評價孫權,趙咨朗聲道:
「聰明、仁智、雄略之主。」
曹丕朗聲長笑,惹得眾臣也跟著曹丕發笑,良久曹丕方止住笑意:
「卿不覺得此言太過了嗎?」
滿朝文武又不禁附和著笑了起來,面對朝臣的嘲笑戲謔之聲,趙咨毫不變色,淡然道:
「臣非言過其實,吳侯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陣,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江虎視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論之,豈不為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乎?」
他以佛門密法發出,自是別有一番聲勢,登時壓住了眾臣之勢。惹得曹丕連道三個好,方才道:
「既如此,吳可懼我大魏?」、
趙咨對答如流道:
「吳侯帶甲百萬,江漢為池,何懼哉?」
曹丕嘴角輕揚微微一笑,面帶佩色:
「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卿可以當之矣。」
曹丕於是降詔,命太常卿邢貞齎冊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趙咨謝了皇恩當日便出城回往東吳。
卻說趙咨走後,除賈詡兩眼微閉,滿朝皆驚,紛紛進言請曹丕收回呈命。
劉曄乃是地藏王座下諦聽,自然知道佛門中事,更清楚地藏王的打算。那東吳乃是觀音、文殊、普賢三位菩薩扶持,現與地藏王菩薩分庭抗禮。若是曹丕一統天下,不但地府爭權大有勝算,日後佛經東入也是地藏王的功勞,怎能讓東吳做大?
劉曄率先發聲道:
「陛下!蜀吳交兵,實為天亡東吳,陛下萬不可錯失良機。只要陛下趁吳蜀交戰之機,渡江偷襲,蜀攻其外,魏攻其內,東吳必亡。到時,蜀國兩川之禺,能有何作為?只要滅吳,我大魏一統天下止日可待。」
曹丕怎會不知劉曄的想法?不過他亦有自己的算計:
「東吳雖心懷不臣,但趙咨所言不虛。孫權既已臣服,若再以強兵伐之,豈不是阻天下欲降魏之心?卿等放心,聯雖不出兵攻蜀,亦不會出兵助蜀,正要待兩敗俱傷之機,坐收漁翁之利。」
在曹丕心中,東吳由佛門支持,聲勢浩大,自己既然受地藏王裹挾,便已是半隻腳踏入佛門,自己若是得罪了東吳,實是後患無窮。所以,只要地藏王不表態,曹丕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動東吳的。何況,封孫權為吳王,與接受孫權稱藩是完全不同的。稱藩只是意味著東吳為曹魏的附屬國,但封孫權吳王,名義上孫權便已是臣服於魏,當受曹魏節制。曹丕初登大寶,能得到東吳名義上的臣服,便已是相當不易了。何況,曹魏政權本來就是一種形式上的統一,地方政權割據的色彩極為濃重,尤其是曹操起家倚重的青州兵。既然如此,能短時間維護這種名義上的統一,對自己來說何嘗不是一項政績?
趙咨迴轉東吳,俱實以報,孫權對曹丕的態度自然瞭然於心,既已封自己吳王,當不會對東吳輕易用兵。只是,要曹魏出兵,卻也不太可能,料想曹丕是打算坐山觀虎鬥了。
孫權本打算接受曹魏的賜封,卻萬萬沒想到,曹魏此舉得到了東吳重臣的強烈反對,眾臣紛紛勸諫孫權拒封。但孫權明白的很,自己已然惹下劉備這個勁敵,在這個時候,如果再得罪曹丕,那麼在諸侯的版圖上,東吳就要被抹去了。何況,孫權對此早有心理準備。於是,孫權力排眾議,接受了曹魏吳王的冊封。
劉備聞報,孫權接受魏國封號被封吳王,不由怒氣填胸。黃權忙勸住劉備,劉備顫微微指著江東方向恨聲道:
「孫權小兒!安敢如此?」
黃權寬慰道:
「陛下,孫權降魏是懼我西蜀天威,便是臣服也必非真心,陛下又何必執著於這一時半刻呢?」
劉備暗嘆黃權到底是政治不夠敏感,怒道:
「他不臣服,便打到他臣服!速傳馬良去給摩沙柯送去金銀各十萬,讓他出兵助戰,共伐東吳。」
黃權聞言眉頭大皺:
「陛下!五溪蠻夷乃巫人血統,蠻性未化,若是貿然引入中原,激發其巫人血性,只怕會為禍天下,牽扯多多,陛下萬要慎重啊!何況巫人生性狡詐貪婪,摩沙柯更是以利字當先,只怕請他出兵也未必能起到什麼作用。」
劉備聽到這裡不由靠在虎椅上沉思良久方道:
「五溪兵馬不過二三萬,此次受利益驅使隨朕出征,估計所帶兵馬也不會超過一萬,當無大礙。何況朕只許他以錢帛,又不曾許他土地,料想無差,你速去辦吧。」
黃權見劉備閉上眼睛,知道自己再說無益,當下閉了口,令人傳旨馬良請摩沙柯出戰。
馬良接到聖旨也大覺不妥,當夜先飛回許都,將此事密報諸葛亮。
劉備此次出征並未帶諸葛亮,其中自然有諸多原因,其一便是諸葛亮與自己政見相佐,對伐吳一事並不贊同,甚至極為反對;其二也是因為蜀國初建,為了防止曹魏趁機興兵伐蜀。故而將諸葛亮留在了蜀地。
諸葛亮聽罷,沉思良久,馬良等得心急,不由也在一旁分析起來:
「師叔,五溪蠻夷可是巫族之後啊,他們體內流的可是巫人血脈,若是經此一役激發了巫人本性,那結下的因果只怕不小。」
見諸葛亮沒言語,馬良又道:
「師叔還記得昔年的贏政嗎?」
諸葛亮聞言冷笑道:
「區區一個五溪蠻夷還會有這種人物嗎?呂不韋那般隱忍深沉的巫人已是巫人中千年不遇的不世人物,若不是他偷龍轉鳳把贏政推到了始皇的位置,又豈會讓巫族有了翻盤的機會?但是巫族中像呂不韋、贏政這樣的人物,巫族只怕再過幾千年都未必能出來一個,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說至此處方道:
「既然陛下吩咐,你照辦便是,他既然認定戰略沒有失誤,我們作臣子的就當鼎力相助。放心,五溪夷族自會有人盯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