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孔融之死

  太史慈方走到後院,正看到兩個十幾歲的孩子正在下棋,料想當是孔融的孩子,心道:孔北海慷慨赴死,我怎也該留下他的血脈。此時軍吏已在前院吵嚷開來,太史慈當即來至二人近前道:


  「二位公子可是孔北海家公子?」


  這兩位小公子看了眼眼前這個面帶俠義的漢子點了點頭,太史慈道:

  「二位公子,孔家恐有大變,請二位公子速隨某離開此地吧?」


  卻不料兩位公子相視一笑,其中一位公子方要開口,卻見那個管家拎著一個包袱奔來急沖沖道:


  「壯士,請看在我家老爺面上,勿要護住我家老爺血脈!」


  說罷跪在太史慈面前,太史慈扶起管家道:


  「請起來說話!」


  兩位公子同聲道:

  「孔安,怎麼了?」


  那管家淚流滿面道:


  「公子……老爺他……他被延尉抓走了,恐怕不久便要被斬首了,公子請速隨這位壯士離開吧!」


  二位公子聞言扶起管家無絲毫懼色,反笑道: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家父早有此難,我等豈能一走了之?」


  孔安聞言呆望著兩個小孩,良久無語。


  太史慈聞言暗道:兩位公子早都知道孔北海將蒙大難,看來孔家早有準備赴此國難。唉!真可惜了這滿門忠烈。


  想及此處,深施一禮道:


  「二位公子保重!」


  當即轉身離去。


  家中客常滿,樽中酒不空。這位許都乃至全國的精神領袖一夜間轟然倒塌,其全家被斬,無一人倖免。


  孔融屍首又被棄市。古時,棄世之刑僅次於車裂這種最高刑法(像肉彘這種特級刑法漢代除了高祖的如意夫人再沒人被處以此刑),可見對孔融的量刑之重。無論是車裂還是棄世都是對死者的一種污辱,而死者的靈魂入了地府也會因其在人間受到這種重刑而有所影響。舉個例子吧,同樣是進監獄,**犯會更受獄友的鄙視和欺負,這類傷及身體的刑法在地府便相當於**犯的地位一般。


  孔融死後,自是也入了輪迴之中不能超脫,這孔融乃是三皇界中人,受了責罰才會在人間轉世為伏羲後人,要受十次輪迴之苦,這才只是第一世。而其來世,與今世也有極大的關聯,如果今世為善自可出生在孔家地位卓絕的後代中,但若屢屢為惡便會生在孔家貧苦之家。


  曹操以雷霆手段處死孔融,朝野上下無不震驚,但處置的速度太快,滿朝上下得到消息時,孔融的屍首已經被曝屍市中了,除了慨嘆也只能是嘆息。


  孔融作為朝野思潮的領軍人物,死後自有人為之哭嚎,曹操本欲斬殺,幸有荀或求情,才得倖免,終使得孔家一門得以收屍下葬。


  卻說荀氏叔侄看著孔融一家的屍首被京兆脂習收走,不由感慨萬千,荀攸看荀或臉現悲色,不由道:

  「叔叔,你已盡心了,切勿太過悲傷!」


  荀或長嘆口氣道:


  「文舉忠義,我敬他為人,不想竟會遭此大難。」


  荀攸搖頭道:


  「孔文舉政治上太不成熟了,早當有此大難。」


  荀或眉頭沉道:

  「是啊!我早該料到的。曹操勢大,文舉直撼其鋒,當有此大難。」


  荀或說至此處,忽抬頭道:


  「但如今朝野上下畏懼曹操權勢,眾皆噤聲,文舉以一腔熱血驚醒滿朝方武,其心可鑒明月!當時當世,需得這般熱血!」


  荀彧長吸口氣,握緊拳頭道:

  「文舉的血,絕不會白流!」


  荀攸聞言,沉默不語:一直以來荀彧、孔融都在為獻帝掌權奔波,在暗流涌動的政治鬥爭中二人已經結成了深厚的戰鬥情誼。但孔融的死,怕也是曹操對荀彧的一個警示。荀彧求情,曹操盛怒之下仍肯答應荀彧,可見,曹操對荀彧還是有感情的,而曹操對荀彧所做所為也一直在容忍,只是不知道這種容忍能到何時?但不論怎樣,我都會站在你這邊的。


  孔融既死,出兵之日幾到,曹操盡起五路大軍直發荊襄。


  卻說荊州劉表此時陽壽將近日薄西山,每日病情愈重,劉表也知道自己大限將至,不由得思及自己兩子。劉表的兩子都是凡夫俗子,不知是輪迴之中與劉表牽涉到了什麼關聯,才有此福澤。劉琮雖冰雪聰明,但畢竟年幼,不能主事,若令他作荊州之主,怕是正落了當年的卦像,兩子都難以保全;長子劉琦,才質欠佳,但畢竟可以自己主事……想起這些劉表不由頭痛。恍然間不由得想起了一段往事。


  六年前,自己巡遊時曾巧遇一個少年,這少年氣質極佳,瀟洒倜儻,才華橫溢,自己有意將其納入帳下,便將其請到了府上。


  不想,此人說話間竟說能看破自己前世,自己好奇便細問了兩句,不想那少年郎說自己有今日成就全賴前世與姜子牙有恩,只是可惜姜子牙卻終不肯助其成就仙道,否則卻比今日快活。當時劉表幾經周折做了荊州之主,正是意氣風發,哪聽得進去這少年郎的荒唐說法?只作笑談,更因此認為這少年華而不實,便未留他。


  不想數年間,自己屢屢與東吳兵革相見,無意間竟再次聽到了這少年郎的名字——周公瑾(周瑜字)。周瑜現在為東吳都督,在東吳位高權重,想及當年之言不由得信了幾分。唉,若得成就仙道,自己哪得今天這般煩惱?


  但多想無益,劉表不得不收止思緒籌劃託孤重任。蔡氏宗親素來野心勃勃一直想作荊州之主,切不可託孤;本來自己倒想託孤於黃祖,此人與自己乃是故交,更有幾分本事,只可惜此人早亡,先了自己一步,不得託孤;蒯良倒也在,不過蒯良勢單,蒯氏宗族依附蔡氏,與蔡氏同氣連枝,難以保全自己遺孤。若要保全自己的血脈,怕是只有劉備了。劉琦與這位皇叔走得甚近,而自己長期觀察來看,劉備宅心仁厚,又文武雙全,就算奪了荊州,也一定會保全自己的子嗣。


  想及此處,劉表強打精神,找來一心腹去請劉備,他也知道蔡冒等人道法通玄,又特意囑咐送信之人:


  「你見到劉使君,萬要告戒他小心。」


  那心腹點頭稱是,便自出了劉表的房間,剛至門口,忽見前方立著一人,不是蔡瑁又是誰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